追寻幼儿教育的游戏精神 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追寻幼儿教育的游戏精神》有感

儿童天生是游戏的,他们的生活就是游戏着的,他们喜欢边玩边做事,如边玩边吃饭、边玩边走路、边玩边读书甚至上厕所、洗澡都是边玩边完成的。这样的生活中,儿童是愉悦的、自由的快乐的。

游戏精神的内涵是:自由性、愉悦性、体验性、创造性。儿童在真正游戏着的时候,他的身心都是自由的,他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会自主地游戏着,此时,他的心情是愉悦的,快乐的,他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各种情感,能够在快乐情感的支撑下进行创造。

作为成人,我们要让儿童的游戏具备游戏精神,而不只是外在的形式或一些功利性的活动,儿童的游戏赋予了教育的工具价值,那么这个游戏就只有其外壳而缺乏内在精神了,儿童会感觉这不是他们自己的游戏,而是老师的游戏。教育生活中常常见到老师们自认为高明的游戏教学活动,比如:让孩子将探戈舞动作比作森林里枪杀狮子的活动,孩子们在老师一遍遍“游戏语言”中重复着“端起枪”、“向左看、向右看”、“走两步,回过头”、“架大炮”等动作,机械地重复着,看起来这都是一些游戏语言,而这些所谓的游戏只是一个空架子,是一个老师用以让孩子机械练习探戈动作的工具。孩子在此“游戏”中根本谈不上自由,谈不上自主,更不谈有什么创造性。

我们用游戏的方式教学是无可厚非的,现在也提倡课程游戏化,但并不是这样生搬硬套的游戏化。比如我们讲一个绘本故事,讲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随着绘本剧情、自居为绘本中的人物,做着相应的事情,那就是一种游戏,孩子们是自由的、自主地、愉悦的、创造的、有深刻体验的。比如绘本《雪精灵》,讲述时老师以故事主人公自居,孩子们自然成了与主人公相遇的雪精灵,自然地玩着捉迷藏、拉手转圈、追跑游戏等,在这里孩子们有着游戏精神、游戏活动也具有游戏精神,老师也是具备游戏精神的人!

游戏精神在我国和国外都能得到考察。我国孔子的乐学乐教思想、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当代的愉快教育思想。西方福禄培尔的游戏教育思想、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瑞吉欧方案教学思想。从这些教育思想不难看出,都是提倡让儿童乐学的,自由学的,这就是游戏精神的精髓所在。

游戏与幼儿教育密不可分,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然而,从游戏精神的角度审视教育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教育中存在着游戏精神失落的现象。游戏吸引幼儿的根本原因是它所内含的自由性、愉悦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精神品质,游戏精神不仅能够保障幼儿拥有快乐自如的童年生活,而且能够为幼儿未来生活的健康幸福打下良好基础。幼儿教育的本真追求与游戏的内在精神具有相通性,游戏精神不仅可以成为幼儿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而且能够成为幼儿教育的方式。幼儿教育应当从教育观念、教学情境创设、师幼关系、教育评价等方面入手,把游戏精神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

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活动渗透着游戏精神,如何让我们孩子的游戏精神得以发挥,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教师也必须具备游戏精神。首先,教师要对教育生活产生兴趣和热爱,以直觉自愿的状态投身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其次,教师应该向教育过程敞开自身,体验沉浸其中的幸福。最后,教师应该秉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不断追求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