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兼与李伟、曾昭禹先生商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所 坚持 和捍 卫 的 内容 都是 斯大林 确 立 的理 念 与制 度 , 所 以这 ‘ 两个凡是 ’ 必须突破。 ” _ 2 曾 昭 禹 先 生 则认 为 “ 斯 大林 的社 会 主义 理 念 就是 真 正 意义 上 的 科学 社会 主义 ”, “ 社 会 主 义基 本 制 度 , 就是 公 有 制 、 有计 划发 展经 济 和按 劳分 配 ” , “ 斯 大林 社 会 主义 模 式所 昭示 的方 向和原则 是 永 存 的 ” , “ 斯 大林 的社 会 主义 模 式 必须 坚 持和 发 展 , 突破 不 得 。 ” 两 位先 生 都全 面论 证 了 自己 的论 点 , 内容 涉 及 科 学社 会 主义 的基 本原 则是 什 么 , 斯 大林 的社 会 主义 理论 坚持 还 是 背离 了科 学社会 主义 , 斯 大林 模 式 的社会 主义 是
本否定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校刊《 探索》 杂志 2 0 0 9 年第 4期以来先后发表的 5 篇 有关论文 , ¨ 1 代表了
几 种不 同 观 点 。何 伟 先 生从 社 会 主义 运 动 史 的角
和模 式 与科 学社 会主义 的 关 系
何伟先生在《 突破对斯大林的“ 两个凡是 ”》 一
山东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 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 VE RS I T Y(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2 0 1 1 年第 5 6卷 第 3期 ( 总第 2 3 6期 )
}收稿 日期 : 2 0 1 1— 0 4— 2 6
作者简介 : 高继文 ( 1 9 6 4 一
) , 男, 山东莘县人 ,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①基金项 目: 本文为作者主持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 体系 的开放性特征研究 ” ( 项 目编号 : 1 0 B K S 0 1 8 ) 、 山 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 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历史 地位研究 ” ( 项 目编号 : J 0 9 WA 0 5 ) 的阶段性成 果。
3
否 具有 普遍 意义 , 如 何 看 待斯 大 林 和 斯 大林 模 式 的
经 济 和按劳 分配思 想 的背景 、 含义、 条 件和 目的是 什 么, 斯 大林 建立 的公有 制 、 计 划经 济和 按劳 分配制 度 与马克 思恩 格斯 的思 想 是 否 一 致 , 是 不 是社 会 主义
摘要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有制 、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的思想奠定 了社会 主义基本 制度 的指 导原则 , 但 需要 在实践 中验证和发展 。斯大林 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模 式 , 是特定 历史条件 下 的产物 , 不能说 它体现 了社会 主义
基本原则和制度 方向, 突破不得 。评价 斯大林 和斯 大林模 式 , 要 坚持历 史 的辩证 的标 准 , 肯 定其 开创性和 巨大 成
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李伟先生发表了两篇论文 , 高 度 评价 斯 大林 和斯 大林模 式 的伟 大功 绩及 其现 实意
义, 并 尖锐 批评 了学 界质 疑 斯 大 林 和 斯 大林 模 式 的
观点。曾先生与李先生的观点大体一致。我认为他 们 的基本观点和若干具体观点很值得讨论 。有关斯
大林 和斯 大林模 式 的研 究涉 及很 多重 要历 史 和现 实 问题 , 难度 很大 , 我 们现 在还 无力 做 出全 面客观 准确 的评价 。本文联 系 目前 学界 在该 课题 研究 中争 论 的 有 关难 点 热 点 , 尤其 是李伟 、 曾 昭 禹两 位 先 生 的 观 点, 就 几个 主要 问题 阐发 一 些商榷 性 的看 法 , 对 研究 问题 的方 法和需 要 进一 步深 思 的问题 提 出 自己 的见
就, 克服 其严重弊病 , 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 实践是 当代 中国马 克思主义 , 已经突破 了斯 大林模 式。深化 改革 开放 , 还需要汲取斯 大林模 式的教 训, 继续解放思想 , 不断推进理论和体制创新。
关键词 : 斯大林 ; 斯大林模 式; 科 学社会 主义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苏联剧变 中图分类号 : A 8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5 9 7 3 ( 2 0 1 1 ) 0 3— 0 0 0 3— 0 8
近年来 , 国 内学 界 围绕 斯 大 林 和 斯 大林 模 式 问 题 展 开 了激烈 争论 , 争论 中提 出 了迥 然 相 异 甚 至尖 锐 对立 的观点 , 其 中 主 导性 的观 点 是 基 本 肯 定 和基
解,Hale Waihona Puke Baidu以期 有助 于学术 研究 的深 化 。
一
、
斯大 林社 会主 义理 论
文中, 集 中论述 要 突 破将 斯 大 林 的社会 主义 理 论 等
度, 评价了斯大林 的功绩和错误 。我认为他的观点 总的说是历史的辩 证的 , 符合实际。曾昭禹先生在
商 榷论 文 中对何 先 生 的观 点 进 行 了逐 一 辨 析 , 提 出
同于科学社会主义 、 将斯大林建立的社会 主义制度 模式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观点。他指出要突破 这样 “ 两个 凡 是 ” , 即“ 凡是 ‘ 科 学社 会 主义 ’ 必须 坚 持” 、 “ 凡是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必须捍卫 。 ”“ 其
2 0 1 1 Vo 1 . 5 6 No . 3( Ge n e r a l No. 2 3 6)
历 史 地 辩 证 地 评 价 斯 大 林 和 斯 大林 模 式
— —
兼 与李伟 、 曾昭 禹先 生商榷
高继 文
(山东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 系学院 , 山东 济南 , 2 5 0 0 1 4)
本否定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校刊《 探索》 杂志 2 0 0 9 年第 4期以来先后发表的 5 篇 有关论文 , ¨ 1 代表了
几 种不 同 观 点 。何 伟 先 生从 社 会 主义 运 动 史 的角
和模 式 与科 学社 会主义 的 关 系
何伟先生在《 突破对斯大林的“ 两个凡是 ”》 一
山东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 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 VE RS I T Y(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2 0 1 1 年第 5 6卷 第 3期 ( 总第 2 3 6期 )
}收稿 日期 : 2 0 1 1— 0 4— 2 6
作者简介 : 高继文 ( 1 9 6 4 一
) , 男, 山东莘县人 ,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①基金项 目: 本文为作者主持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 体系 的开放性特征研究 ” ( 项 目编号 : 1 0 B K S 0 1 8 ) 、 山 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 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历史 地位研究 ” ( 项 目编号 : J 0 9 WA 0 5 ) 的阶段性成 果。
3
否 具有 普遍 意义 , 如 何 看 待斯 大 林 和 斯 大林 模 式 的
经 济 和按劳 分配思 想 的背景 、 含义、 条 件和 目的是 什 么, 斯 大林 建立 的公有 制 、 计 划经 济和 按劳 分配制 度 与马克 思恩 格斯 的思 想 是 否 一 致 , 是 不 是社 会 主义
摘要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有制 、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的思想奠定 了社会 主义基本 制度 的指 导原则 , 但 需要 在实践 中验证和发展 。斯大林 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模 式 , 是特定 历史条件 下 的产物 , 不能说 它体现 了社会 主义
基本原则和制度 方向, 突破不得 。评价 斯大林 和斯 大林模 式 , 要 坚持历 史 的辩证 的标 准 , 肯 定其 开创性和 巨大 成
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李伟先生发表了两篇论文 , 高 度 评价 斯 大林 和斯 大林模 式 的伟 大功 绩及 其现 实意
义, 并 尖锐 批评 了学 界质 疑 斯 大 林 和 斯 大林 模 式 的
观点。曾先生与李先生的观点大体一致。我认为他 们 的基本观点和若干具体观点很值得讨论 。有关斯
大林 和斯 大林模 式 的研 究涉 及很 多重 要历 史 和现 实 问题 , 难度 很大 , 我 们现 在还 无力 做 出全 面客观 准确 的评价 。本文联 系 目前 学界 在该 课题 研究 中争 论 的 有 关难 点 热 点 , 尤其 是李伟 、 曾 昭 禹两 位 先 生 的 观 点, 就 几个 主要 问题 阐发 一 些商榷 性 的看 法 , 对 研究 问题 的方 法和需 要 进一 步深 思 的问题 提 出 自己 的见
就, 克服 其严重弊病 , 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 实践是 当代 中国马 克思主义 , 已经突破 了斯 大林模 式。深化 改革 开放 , 还需要汲取斯 大林模 式的教 训, 继续解放思想 , 不断推进理论和体制创新。
关键词 : 斯大林 ; 斯大林模 式; 科 学社会 主义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苏联剧变 中图分类号 : A 8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5 9 7 3 ( 2 0 1 1 ) 0 3— 0 0 0 3— 0 8
近年来 , 国 内学 界 围绕 斯 大 林 和 斯 大林 模 式 问 题 展 开 了激烈 争论 , 争论 中提 出 了迥 然 相 异 甚 至尖 锐 对立 的观点 , 其 中 主 导性 的观 点 是 基 本 肯 定 和基
解,Hale Waihona Puke Baidu以期 有助 于学术 研究 的深 化 。
一
、
斯大 林社 会主 义理 论
文中, 集 中论述 要 突 破将 斯 大 林 的社会 主义 理 论 等
度, 评价了斯大林 的功绩和错误 。我认为他的观点 总的说是历史的辩 证的 , 符合实际。曾昭禹先生在
商 榷论 文 中对何 先 生 的观 点 进 行 了逐 一 辨 析 , 提 出
同于科学社会主义 、 将斯大林建立的社会 主义制度 模式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观点。他指出要突破 这样 “ 两个 凡 是 ” , 即“ 凡是 ‘ 科 学社 会 主义 ’ 必须 坚 持” 、 “ 凡是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必须捍卫 。 ”“ 其
2 0 1 1 Vo 1 . 5 6 No . 3( Ge n e r a l No. 2 3 6)
历 史 地 辩 证 地 评 价 斯 大 林 和 斯 大林 模 式
— —
兼 与李伟 、 曾昭 禹先 生商榷
高继 文
(山东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 系学院 , 山东 济南 , 2 5 0 0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