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民本思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牟昱苍

(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

青海西宁810008)

要:民本思想,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它是中国传统

政治哲学的基础,也是其根本与核心。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中,儒家民本思想一直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借鉴和学习儒家民本思想的精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本思想启示

民本思想,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

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中国传统政治的指导思想是儒家的政治哲学,而民本思想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民本思想作为儒家文化的一个基本命题,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是一种施政理念,而且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深深地影响着一般国人乃至思想家、政治家。

一、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民本思想是非常丰富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重视民生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民生问题始终是统治者要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直接危及社会的安定。因此,主张统治者一定要“制民之产”,使百姓拥有稳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这样,老百姓丰衣足食,没有生活之忧,他们才乐于服从君主的统治,社会才能安定;否则,一旦失去稳定的生活来源,甚至无法生存下来,老百姓就会铤而走险,走向与统治者对抗的道路,社会也会因此而陷入动荡之中,因而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只有坚持实行民生政策,满足百姓的生存需求,才能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体恤民力

赋税和徭役是封建国家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而赋税的轻重对百姓的生产与生活有着重要而又直接的影响。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从爱民的立场出发,主张轻徭薄赋,以有利于百姓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在征收赋税的时候最好要做到取之有度,不要竭泽而渔,以保证社会再生产

的顺利进行。

横征暴敛只能是自取灭亡。因此,统治者必须建立合理的赋税征收体制,切实减轻百

姓的负担。只有这样,

才能保障人民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权力,才能使封建国家得到源源不绝的赋税,从而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三)施教于民

儒家认为社会的长治久安,不但取决于民众的温饱问题的解决和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还取决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因为只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才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统治者对人民进行教育,引导他们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把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到礼仪的轨道上来,以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民众的道德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对民众进行教育,而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法律手段去限制他们,就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四)顺从民意

儒家强调民意是百姓心声的吐露,是对统治者的政策正确与否的最好检验。凡是保护民众利益、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必定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而那些损害民众的利益,与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的政策、措施,必定会遭到人民的反对。因此,统治者在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时,一定要注意倾听民众的呼声,尊重民众的意愿,并把它作为自己制定政策、措施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决策的正确性,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使社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五)与民同乐儒家认为“人和”的关键就是要争取民心。这就要求统治者要关心民众的疾苦,做到忧民众之

收稿日期:2008-09-10

作者简介:牟昱苍(1967-),男,汉族,青海贵德人。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 inorities Teachers College of Qinghai Teachers University 第20卷第2期

Vol.20.22009年11月Nov.2009

6

所忧,乐民众之所乐,从而赢得民众的真诚拥戴。因为君主与民休戚与共,民众就会跟君主同心同德,即所谓“乐民之乐者,民亦与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否则,就会使自己脱离广大的人民群众而成为孤家寡人甚至独夫民贼,最终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

(六)取信于民

“信”作为儒家倡导的五德之一,历来倍受人们的推崇,并被提升为立国之本。国家可以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和兵员,但不能不取信于民。因为一旦失去了民众的信任,产生重要的信任危机,国家就会很快走向灭亡。取信于民的关键是为政者要做到公正无私,依法办事,从而让人们口服心服。

二、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就是说,任何思想的结晶都是社会实践的结果,由社会存在决定并受其制约。任何思想家的思想论述,都不能超越他所生活的时代。儒家的民本思想,在对当时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具有历史局限性。

总的来说,在儒家民本思想中,反对用“霸道”治理社会,即用武力和法令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控制,提倡用礼、仁、德治理社会。他们主张爱民、利民、福民,反对统治者过度剥削和压迫民众,有利于提高民众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保护民众的部分利益;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重民、惠民、养民,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民得到了实惠,缓解了社会阶级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推动了社会发展。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儒家政治思想最核心的价值。这一思想认定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要求统治者关注民生,实施惠民政策。历史事实证明,“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人民有利,而“乱”破坏生产力,阻碍社会发展,对人民不利。在历史上凡是重视以民为本的统治者,在他统治的时期都获得了好的政绩,社会就会相对平衡,社会矛盾就不那么尖锐,相反则会引起社会极大的动荡。儒家这种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德治”思想,表现出了极大的进步性和人民性。虽然民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民本思想是封建王朝统治合法性的基础。民本思想对统治者有一定的劝导和制约力量,历代思想家倡导君主要为政以德,勤政爱民;官吏要廉洁自律,为民做主,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在封建社会中,君主的中央集权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也多多少少有一点社会服务职能。“封建统治者把民众视为邦国之本,把自己和民众的关系比喻为舟和水的关系,希望民众能够安居乐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能够和睦相处,这并不是一种虚伪的道德说教,而是基于期望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需要。”[1]的确,较为明智一些的封建统治者都乐意把自己打扮成“民众保护者”这一角色,因为他们深知人民在国家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是公开否认民本思想,就意味着抛弃自己的“子民”,也就等于毁坏统治的合法地位。民本主义为统治者的长治久安着想,可以说是古代政治文明的最高表现。

儒家民本思想曾经发挥过重大历史作用,对于今天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不乏借鉴意义。但是,和它产生、成长其中的土壤——

—封建社会一样,本身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表现在:

(一)重民主张是恩赐式的

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在承认专制君主权威至上的前提下,来关照“民”之为“邦本”的,是为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的手段。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维持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正如毛泽东所说:封建统治者讲爱民和爱牛差不多,爱牛是为了从牛身上挤出更多的牛奶,让牛耕更多的田。“以民为本”只是一种维护统治的手段。历代民本论者对民众巨大的力量都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民众的暴力革命是君主王朝覆灭的原因。因此,他们提出重民主张,规劝统治者要重视民生,体察民情,安抚民心,爱惜民力。但是,重民的主体是君主,重民的内容是为民做主,重民的措施是施行仁政。民本政治的主动权在君主手里,是至上而下的恩赐,没有把民意作为最高权威来源,民众并没有真正的政治权利。民虽为“邦本”,但“在中国历史上,历代君王并不是通过一种客观的、合法的选举制度而产生的,都是由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命领袖来秉承天命,取得王位,做人民的统治者,人民的幸福完全是依靠上天即明君的惠泽”。[2]

(二)民本实质为官本

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从官本位意义出发,民的价值就是为统治阶级存在而不是为自己,民与统治者的关系是主从关系,民是统治者眼中的工具。在他们思想中根本就没有把“民”的价值上升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