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正确理解需遵循的原则。 • (1)文本自主性原则。也就是说,文本和意义都是客观 存在的,要尊重文本把握作者通过符号所要传达的思想, 这是解释的目的。(2)意义整体性原则。文本的部分的 意义与其他部分相关,离不开整体的意义。对整体的理解 是对部分的理解的条件,同时对部分的理解也是对整体的 理解的条件,两者互为条件,这就是所谓的解释学循环。 逻辑循环是错误的,要反对,但解释学循环则是正确的。 (3)理解的现实性原则。阅读者要再现和重建作者的创 作过程,使文本精神成为自身精神的一部分。(4)意义 相符原则。读者应在气质、动机、性格等方面尽可能与作 者保持一致。比如,解释主义的研究者经常使用一些参与 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研究者会用几个小时与被研究者 进行交流,详细记录并仔细分析语言记录,探索其中的意 义。研究者甚至会和受访者一起生活1年以上的时间,用 最详尽的方式收集资料。所以,解释学实际上是具有实践 取向的。
• “巴黎五巨头”:列维-斯特劳斯建立了结 构主义人类学,拉康提出了关于下意识结 构的理论,阿尔都塞创立了结构主义的马 克思主义,福柯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思 想史,巴尔特把结构主义推向社会学和文 艺学。 • 到60年代,结构主义已经扩展到人文科学 的各个学科,取代存在主义成为法国哲学 的主流。
主要特征
社会科学范式的特点
• (1)多重范式并存。社会科学是多元范式的科学。不存 在单一范式。比如当前的实证主义范式、结构主义范式、 冲突论范式、符号互动论范式、解释主义范式、后现代主 义范式等。 • (2)视角不同、互为补充。每一范式都提供了一个独特 的研究视角,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难以形成共同范式, 因此不同范式间既需要也能够共存互补。 • (3)没有更替,只有竞争。社会科学的历史不是范式革 命的历史,而是凡是竞争的历史。 • (4)“双向忽略”。几种不可验证的理论共存,但相互 间一般都小心地躲避对方。甚至学术大师间也是如此。自 己搞自己的,不惹麻烦。 • (5)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只有流行程度的不同。
(二)结构主义
• 结构主义最初是由索绪尔(1857-1913,语言学 家,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的一个语言 学的学派,索绪尔的语言学包含着结构主义的哲 学原则和基本概念,是理解结构主义必不可少的 理论背景。他区别了语言(language)和言语 (speech),认为语言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而言 语总是个别的、境遇的,但语言不是言语的总和。
对理解方法和理解条件的探讨
• 第一,清除自身对客观理解不利的阻碍。 (1)改变对文本的态度,改憎恨为同情和 喜好; • (2)改变自以为是的态度; • (3)改变懒惰、偏狭的态度。要投入时间: 学校就是有闲暇时间的地方。
• 第二,具备相应的修养。(1)文献学的修 养。比如,要读懂《理想国》,就要了解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柏拉图其人,习作该 书的目的。比如学习哲学,你就要具备一 定的历史、哲学史、科技史、逻辑学、心 理学的修养。(2)批判精神、独立思维的 能力;(3)技术形态学的修养,比如分析 字词句的知识和技能,甚至要有相应的外 语知识。
• (1)范式竞争能够促进学术发展。主要表 现:①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对某个范式的过 度的、非理性的迷信;②可以更好地理解 用不同范式所得到的观点和行为;③能够 跨出固有范式,得到意外惊喜。 • (2)范式之争也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论,使 社会科学研究陷于停滞。 • (3)情境差异和社会变迁对范式会有影响。
阿尔都塞
• • • • 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强调经济结构对人的活动的决定作用。 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人; 马克思经济学:社会人。
作用ຫໍສະໝຸດ Baidu评价
• 结构主义表明,在一切研究对象外显出来的表层结构之下, 往往还隐藏着隐而不显的内在要素所构成的深层结构。这 种深层结构并不直接呈现给研究者,甚至可能是创作者本 人在当时的历史时空下也未自觉意识到的。这意味着,面 对研究对象,研究者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象的表层结构, 而应该在收集、整理研究对象表面的可观察到的表层结构 的表层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各种表层结构所共同归 附的、具有支配作用的深层结构,即从着眼表层语义的表 层解释进入到发掘深层语义的深层解释,以揭示对象内部 所暗含的秩序。如阿尔都塞在研究马克思时就主张,只有 透过作品的文字表面,洞察隐藏在文字背后、没有明确说 出的内在结构,才能真正把握作品的实质。按照这种方法, 读者甚至可以比作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神学解释学。是在对《圣经》 进行解释中产生的解释学理论。比如对圣 经中的同一个问题产生争论,引发了解释 学。正确的理解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 第二阶段是古典解释学,主要是指19世纪施莱尔马赫(1768-1834) 的心理主义解释学和狄尔泰(1833-1911)的历史主义解释学。这标 志着系统的、规范的解释学的诞生。 • (1)对认识和理解做出了区分; • (2)提出了意义的理论,比如,有没有意义存在?意义是不是客观 的?意义与解释者是什么关系?文本的意义依赖于作者,但是否依赖 于读者? • (3)甚至提出了解释学最重要的问题:客观的理解如何可能?康德 式的发问体现了哲学的反思特点。事实已经存在,反思要追问的是事 实赖以存在的条件。也就是从既定事实出发追问事实赖以存在的条件。 这种发问方式表明,他们承认客观意义是存在的,要追问的是客观理 解的条件是什么?所以,他们思想的一个共同基础就是客观主义,认 为解释者应该摆脱自己的偏见,进入文本作者的立场,设身处地,像 作者那样用那个时代的方法进行思维。比如,作者都有一定的历史局 限性,那么解释者就要用作者的那个时代的方式进行思维。
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
一、范式概说 1.范式的定义; 2.社会科学范式及其特点 二、当前主要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1.实证主义范式; 2.结构主义范式; 3.解释主义范式; 4.解构主义范式;
一、什么是范式?
“范式”(Paradigm),源自希腊文,有“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引出模 式、模型、范例等含义。 • 托马斯· 库恩在1963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范 式概念。他用范式概念来解释科学革命,将科学发展过程分为:前范式 阶段、范式阶段、革命阶段和新范式阶段。在他看来,科学家通常在占 主导地位的范式框架内进行研究工作,但是随着反常现象的逐渐增多, 传统的范式框架难以容纳和解释这些现象,于是就提出新的范式,进而 用新范式来取代旧范式。科学的历史就是范式革命的历史。 • 库恩本人没有直接明确地给范式下定义。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将范 式理解为:范式是用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它不仅 形塑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而且也影响了人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人们 看世界,就像相框装照片一样,所选用的相框会影响人们对照片的看法, 对范式的选择也会影响人们对研究问题的看法。范式包括一些最基本的 构成要素,如关于知识本质的看法、方法论、有效性标准。 • 范式远比理论要复杂。人们也永远跳不出某种范式来看世界。每个人看 世界,都是把世界装入自己的“框架”当中。
• 第三阶段是20世纪以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贝蒂等人的解释学理论。 他们把解释学从方法论转向了本体论,使解释学变成了一门哲学理论。 相对于古典解释学,这是一次根本的转变。如伽达默尔认为,作品的 意义是永远无法被穷尽的。当一部作品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发生变 化的话,读者就会发现当时读者未曾预料到的新的意义。就像海德格 尔所言,作品的意义是处于一中不断生成和不断流动的过程中的。古 典解释学要求把握文本中作者的本意,这也是占主流地位的观点。注 意到理解有差异,并重视、肯定和强调这种差异。认为理解的差异是 合理的。读者应该参与作品的意义,强调作品的现时代的意义。因为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何时作者都无法把握作者的本意。因此,试 图把握作者的本意是无意义的。这样意义就成了相对的东西。按照这 种观点,不存在任何外在于解释者的、所谓本来的、一成不变的意义。 文本的意义不是完全客观、僵化、静止地凝固于文本中的东西,而只 能存在于对它的解释的无限过程之中,是通过解释者能动的解释活动 而创造出来的。这意味着,文本的意义不能单纯从对象本身去寻找, 而要从解释主体那里去寻找,是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上节课结构 主义的范式相结合,那么按照这种解释学的理解,深层结构并不是现 成的存在于文本深处,静止地等待人们的寻觅而直接获得。不同情境 下的不同解释者会对结构有不同的理解,会发现不同的深层结构。
• 请大家分组就坐 • 请组长召集一下
(三)解释学范式
• 解释学(hermeneutics),又称作诠释学或者阐 释学,这个词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天使赫尔墨斯 (Hermes),他是宙斯的使者,负责传递宙斯 的信息,并且主动地诠释宙斯的意思,因此 Hermes成为解释学的词源。广义是指对于文本 之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者哲学,既是一门 边缘学科和新的研究方法,有是一种哲学思潮。 狭义的解释学是指哲学解释学,它不是一种方法 论,而是对方法论、对理解中意识形态的作用以 及对不同形式的解释的范围和假定等得哲学反思。
作用和评价
• 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持续 时间最长的哲学流派之一。它代表了自然 科学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挑战。他的唯科学 主义的观点成为现代哲学摆脱不掉的幽灵。 唯科学主义的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一 切真理的尺度,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其他 知识,包括哲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的 楷模。逻辑经验主义的努力使人们不再像 过去那样建立形而上学的体系了。
• 结构主义研究者众多,对结构的看法大有不同,但一般而 言基本都符合索绪尔关于语言结构的规定性。主要由以下 特征: • (1)系统性。结构大于要素之和。要素的总和所不能表 示的,要素的结构可以表示。结构先于要素。由于结构, 要素才成为要素,才获得了它的意义、功能、性质,才成 为某一系统中的要素。不服从结构的要素不成其为要素。 • (2)封闭性。系统之间没有重叠关系,要素不能既属于 一系统,又属于另一系统。每一系统都有独特的结构原则, 这些原则之间不存在继承、融合关系。 • (3)文化性。结构是人的活动创造的,是人的文化特征, 自然本身没有结构。 • (4)集体下意识。“社会先于个人”。社会不是其成员 的总和,社会结构是人的文化本质,人的文化本质存在于 集体下意识。
二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 • • • 1.实证主义范式; 2.结构主义范式; 3.解释主义范式; 4.解构主义范式;
(一)实证主义
• 实证主义(positivism)广义上是自然科学的研究 范式。 • 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功使社会科学竞相模仿自然科 学来建立自己的科学。 • 实证主义有新旧之分,旧实证主义(实证主义) 源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形成标志是1830年 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 • 新实证主义即是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 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它一方面受到旧实证主义 的影响,另一方面而且主要是受到逻辑分析哲学 的影响。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及其特点
• • 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 具有不同研究范式的两个人对于同一个社 会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比如马尔萨斯和 马克思关于人口学说就是一个例子。马尔 萨斯:人口增长的自然规律导致人口过剩。 马克思:人口相对过剩,阶段性。两者用 不同范式解释同一现象,得出完全不同的 结论。
社会科学的范式之间相互竞争。
• 作为一种研究范式,解释学经常出现在哲学、艺术、历史、 宗教、语言等人文学科,强调仔细阅读或检验文本,其目 的在于揭示隐藏在文本中的意义。这是解释与认识不同的 一个地方。理解、解释和认识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从对象 上看,理解的对象是隐藏在文本后面的意义,而认识不涉 及意义。所以,理解比认识更复杂,其特殊作用在于把握 文本后面的意义。就是通过解释让别人明白,所以,理解 也就是一种起转换作用的机制。对自然事物我们需要认识, 而对于文本我们只能够理解。而解释学不关心具体的理解, 它是在理解之上反思理解。这样,理解和解释就是解释学 的对象。 • 人文社会科学大多数研究者都是直接同文本打交道的,因 此意义是我们这些人安身立命的基本:我们是在向意义讨 饭吃。
主要观点:
• (1)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学科性质上是 一致的,目的都在于寻找和确立普遍规律。 • (2)坚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原则。 • (3)坚持归纳主义的原则。 • (4)坚持价值中立 • (5)主张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反对意见:
• (1)社会科学没有有效的发现或定律性的 经验概括; • (2)社会科学中不存在决定论规律; • (3)社会世界不同于自然世界,是一个话 语分析的世界; • (4)社会中没有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