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二乘问题的代数学基础

最小二乘问题的代数学基础
最小二乘问题的代数学基础

现代代数基础复习资料

1 设a ,b 为群G 的元素,设a 为5阶元,且33 a b ba =,证明ab ba =。 证明:因为33a b ba =,所以133b a b a -=,所以1326()b a b a -=,即166 b a b a -=。 又a 为5阶元,所以5a e =,所以1 b ab a -=,即ab ba =。 2 证明对群G 的非空子集H ,若对所有,x y H ∈,1 xy -也属于H ,证明H 是一个子群。 证明:因对,x y H ∈,1xy H -∈,所以11 ,,x H e xx H x xe H --?∈=∈=∈, 1 111 ,,()y H y e y H x y x y H ----?∈=∈=∈,所以H 是G 的子群。 3 证明在任意群G 中,对其任意两个元素a ,b ,ab 与ba 的阶相等。 证明:因为()1 ab a ba a -=,故ab 与ba 共轭。 设ab n =,若()m ba e =,则1[()]m a ba a e -=,即()|m ab e n m =? 所以||||ab ba n ==。 4 置换群4S 中有多少个2阶元? 解:由置换群中每个元素都可表示为不相交的轮换之积,而k 轮换的阶为k 。两不相交轮换的阶为k 轮换的最小公倍数。故二阶元有9个,为: (1 2),(1 3),(1 4), (2 3), (2 4),(3 4),(1 2)(3 4),(1 3)(2 4),(1 4)(2 3)。 5证明群G 的自同构的集合以映射的合成为乘法构成一个群。 证明::AutG G =群的所有自同构的集合,恒等映射,id AutG AutG ∈≠?故 由G 上的所有双射显然构成一个群,关于映射的乘法,下证AutG 为其子群 (1)AutG 对于映射的合成封闭: ,(),()A u t G a b G a b G στττ?∈?∈?∈,, 故()(())(()())(())(())()()ab ab a b a b a b στστσττστστστστ==== 故AutG στ∈。 (2)下证1 AutG AutG σσ -?∈?∈ '''''1'1,,,,(),()(),()AutG a b G a b G a a b b a a b b σσσσσ--∈?∈?∈====使即 则1 1 ' ' 1 '' 1 '' '' 1 1 ()(()())(())()()()ab a b a b a b a b a b σσσσσσσσσσ------===== 所以1AutG σ -∈。 故AutG 关于映射合成的乘法构成一个群。 6 设G 是一个群。证明由()n x x φ=定义的映射:G G φ→是G 到自身的同态。

代数基本定理

[科目] 数学 [关键词] 代数/基本定理/复数/根 [文件] sxbj110.doc [标题] 代数基本定理 [内容] 代数基本定理 代数基本定理﹝Fundamental Theorem of Algebra﹞是指:对于复数域,每个次数不少于1的复系数多项式在复数域中至少有一根。由此推出,一个n次复系数多项式在复数域内有且只有n个根,重根按重数计算。 这个定理的最原始思想是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1114-1185?﹞在1150年提出的。他提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发现了负数作为方程根的可能性,并开始触及方程根的个数,即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根。婆什迦罗把此想法称为《丽罗娃提》﹝Lilavati﹞,这个词原意是“美丽”,也是他女儿的名字。 1629年荷兰数学家吉拉尔在《代数新发现》中提出他的猜测,并断言n次多项式方程有n个根,但是没有给出证明。 1637年笛卡儿﹝1596-1650﹞在他的《几何学》的第三卷中提出:一个多少次的方程便有多少个根,包括他不承认的虚根与负根。 欧拉在1742年12月15日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明确地提出:任意次数的实系数多项式都能够分解成一次和二次因式的乘积。达朗贝尔、拉格朗日和欧拉都曾试过证明此定理,可惜证明并不完全。高斯在1799年给出了第一个实质证明,但仍欠严格。后来他又给出另外三个证明﹝1814-1815,1816,1848-1850﹞,而“代数基本定理”一名亦被认为是高斯提出的。 高斯研究代数基本定理的方法开创了探讨数学中存在性问题的新途径。20世纪以前,代数学所研究的对象都是建立在实数域或复数域之上,因此代数基本定理在当时曾起到核心的作用。

近世代数基础练习题

1.证明:在环R 到环R 的一个同态满射φ之下,R 的一个子环S 的象S 是R 的一个子环。 证明: S 为R 的一个子环, ∴0∈S , 而0=(0)φ∈S , 故S 非空。 对,a b ?∈S ,?,a b ∈S ,使得a =()a φ,b =()b φ 由于S 是环R 的子环,故a b S -∈,ab S ∈ ∴ a b -=()a φ-()b φ=()a b φ-S ∈ a b = ()a φ()b φ=()ab φS ∈ 故S 是R 的一个子环。 2. 证明:在环R 到环R 的一个同态满射φ之下, R 的一个子环S 的逆象S 是R 的一个子环。 证明: S 为R 的子环, ∴0∈S , 而0=(0)φ∈S , ∴0∈S ,故S 非空。 对?,a b ∈S ,?,a b ∈S ,使得 a =()a φ,b =()b φ, 由于S 是环R 的子环, 故 a b -=()a φ-()b φ=()a b φ-S ∈ a b =()a φ()b φ=()ab φS ∈ ∴a b S -∈,ab S ∈ 故S 是R 的一个子环。 3.证明:在环R 到环R 的一个同态满射φ之下,R 的一个理想A 的象A 是R 的一个理想。 证明: A 为R 的理想,∴ 0A ∈,,而0=(0)φ∈A ,故A 非空。 对,a b A ?∈,r R ?∈, ?,a b ∈A ,r R ∈ 使得 ()a a φ=,()b b φ=,()r r φ= 由于A 是环R 的一个理想,故 a b A -∈,ra A ∈,ar A ∈

∴ a b -=()a φ-()b φ=()a b φ-A ∈ ra =()r φ()a φ=()ra A φ∈, ar =()a φ()r φ=()ar A φ∈ 故 A 是环R 的一个理想。 4.证明:在环R 到环R 的一个同态满射φ之下,R 的一个理想A 的逆象A 是R 的一个理想。 证明: A 为环R 的理想,∴0∈A , 而0=φ(0)∈A , ∴0∈A, 故A 非空。 对于?,a b ∈A ,?r R ∈,?,a b ∈A ,r R ∈ 使得 ()a a φ=,()b b φ=,()r r φ= 由于A 是环R 的理想, 故 a -b ∈A ,ar A ∈,ra A ∈。 a -b =()a φ-()b φ=()a b φ-A ∈ r a =()r φ()a φ=()ra φ∈A , ar =()a φ()r φ=()ar φA ∈ ∴a b A -∈,ra A ∈,ar A ∈, 故 A 是R 的一个理想。

近世代数的基础知识

近世代数的基础知识 初等代数、高等代数与线性代数都称为经典代数(Classical algebra),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代数方程与线性方程组)。近世代数(modern algebra)又称为抽象代数(abstract algebra),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代数系,所谓代数系,就是由一个集合与定义在这个集合中的一种或若干种运算所构成的一个系统。近世代数主要包括:群论、环论与域论等几个方面的理论,其中群论就是基础。下面,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一下集合、映射与整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然后介绍本文需要用到的近世代数的相关知识。 3.1 集合、映射、二元运算与整数 3.1.1 集合 集合就是指一些对象的总体,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或元素。“元素a 就是集合A 的元”记作“A x ∈”,反之,“A a ?”表示“x 不就是集合A 的元”。 设有两个集合A 与B,若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a (记作A a ∈?)均有B a ∈,则称A 就是B 的子集,记作B A ?。若B A ?且A B ?,即A 与B 有完全相同的元素,则称它们相等,记作B A =。若B A ?,但B A ≠,则称A 就是B 的真子集,或称B 真包含A,记作B A ?。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空集就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 集合的表示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就是直接列出所有的元素,另一种就是规定元素所具有的性质。例如: {}c b a A ,,=; {})(x p x S =,其中)(x p 表示元素x 具有的性质。 本文中常用的集合及记号有: 整数集合{}Λ,3,2,1,0±±±=Z ; 非零整数集合{}{}Λ,3,2,10\±±±==* Z Z ; 正整数(自然数)集合{}Λ,3,2,1=+Z ; 有理数集合Q,实数集合R,复数集合C 等。 一个集合A 的元素个数用A 表示。当A 中有有限个元素时,称为有限集,否则称为无限集。用∞=A 表示A 就是无限集,∞

什么是代数学

什么是代数学 在学习代数学过程中有人问:"近世代数讲完群环域以后就没再讲其他的东西,后面还应该学习些什么知识,才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不亚与代数学本身,我仅谈一下自己认识到的一些看法: 首先说明,认为近世代数讲完群环域以后就完全是其他更高级的东西的说法是不对的,近世代数中讲的仅仅是群环域的基本概念及引论,事实上它们每一种都有一门或几门学科分支,国内很多学校已经有这样的硕士,博士点,接下来的环与模范畴、同调代数当然是最基本的。我来介绍一下我所接触的代数学: 我认为代数学是研究代数结构的学问,这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研究各种代数结构,从而就不仅是群环域,还有这些结构的各种子结构,弱结构和对这些结构的公理进行变形后得到的各种结构;第二层含义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技术来研究这些代数结构,比如同调的方法,范畴论的方法, 还有新近的量子化方法等等。 代数有两种含义,广义的和狭义的。 广义的代数是指群,环,域等等(下面将要看到,这个等等是不寻常的)这些结构及研究他们的方法论的总和; 狭义的代数一般专指向量空间上定义了某种满足一些公理化条件的乘法后的这种结构,这个概念当然可以推广到模上。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书上所说的代数还专门指乘法满足结合律的结合代数,这就是说这个空间对于其中的乘法运算构成环。 下面列举我接触到的部分课程清单(个人观点, 分类不很科学和完整,请大家指正和补充): [基本理论]: 群及其表示论 分支: 一般群论拓扑群(连续群)置换群及其应用可解群幂零群 典型群有限群论李群李型单群高阶K-群无限Ablel群 半群理论 Ellis半群离散群组合群论(线性)代数群 群表示论(常表示与模表示) 等等 [基本理论]: 环与模范畴, 代数及其表示论, 分支: 一般环论根论正则环局部环非交换环非交换(结合)代数 分次环与模有限维代数可除代数 C*代数算子代数 V on Neumann代数非交换多项式代数 (Ore代数) Artin代数及表示论 腔胞代数 Lie代数无限维李代数 Lie超代数 Colored李代数 Kac-Moody代数顶点算子代数微分代数(拟)遗传代数(Quasi-hereditary) 量子代数拓扑代数等等 一些有"名" 的代数:

13年《基础代数》复习题

基础代数》复习题 0.概念:群中元素的阶数; 正规子群; 商群;单群;(左、右) 理想;商环;分式环;整环;环的特征;模;域;代数元; (1)写出所有不同构的 18、 36 阶交换群。 写出所有不同构的p 2 阶群,P 为奇素数。 (1)证明 56 阶群有正规的 Sylow 2-子群或者有正规 的 Sylow 7- 子群。 2)证明 p 2q 阶群不是单群。 3)设是 p, q 是不同的素数, 证明 pq 阶群都有正规的 Sylow 子群. 4. 证明任意 2p 阶群都同构于循环群或者二面体群。 5.判断下面的命题是否正确?对正确的请加以证明;对不 正确的请举出反例说明。 (1)在有限群中,如果 a 与b 共轭,c 与d 共轭,那么ac 与 bd 共轭。 (2)如果H 是G 的正规子群,K 是H 的正规子群,那么K 是 G 的正规子群。 ⑶ 设Z(G)是有限群G 的中心,并且G/Z(G)是循环群,那 么 G 是交换群。 (4)设G 是有限群,那么对它的阶数|G|的每个因子n, G 都 有n 阶子群。 1. 求二面体群的全部子群、正规子群。 2. 3.

(5)设G是有限群,G的任意指数为2、3的子群都是G的 正规子群。 6.用GL(n,q)和SL(n,q)分别表示有限域 GF(q)上n维向量 空间上全体可逆线性变换、行列式为1的全体可逆线性变换所构成的群.O (1)分别求GL(n,q)和SL(n,q)的阶数。 (2)分别求GL(n,q)和SL(n,q)的中心。 7.设M2(F)是域F上全体2级矩阵按矩阵的加法、乘法所构 成的环。 (1)求M2(F)的所有左理想和右理想。 ⑵求M2(F)的所有理想。 &设G是有限群,P是其阶数|G|的最小素因子,证明 任意指数为P的子群都是G的正规子群。 9 .设G是有限群,如果Aut G = 1 ,那么G的阶数为1 10.求5次交错群、4次对称群的所有不共轭的子群 11叙述群同态基本定理、Sylow定理、同构定理. 12.试给出G的子群H是正规子群的几个等价条件 13求在模18剩余类环乙8 中的所有零因子、幕零元 14设G是有限群,P是其阶数|G|的最小素因子,证明任意阶数为P 的正规子群包含在 G的中心中。 15设a是有限域F=GF(2)上多项式x3+x + 1的根, (1)求扩域F(a)作为有限域F上线性空间的一组基; (2)化简(a4+a3+a2+a+1)(a中1)Section A 之所以不把二氧化碳列为污染物,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大气的天然成份,植

线性代数基本定理-新版.pdf

线性代数基本定理一、矩阵的运算 1.不可逆矩阵的运算不满足消去律AB=O,A 也可以不等于 O 11-1-1?è???÷1-1-11?è???÷=0000?è?? ? ÷ 2.矩阵不可交换 (A+B)2=A 2+AB+BA+B 2 (AB)k =ABABABAB ...A B 3.常被忽略的矩阵运算规则 (A+B)T =A T +B T (l A)T =l A T

4.反称矩阵对角线元素全为0 4.矩阵逆运算的简便运算 (diag(a 1,a 2 ,...,a n ))-1=diag( 1 a 1 , 1 a 2 ,..., 1 a n ) (kA)-1=1 k A-1 方法 1.特殊矩阵的乘法 A.对角矩阵乘以对角矩阵,结果仍为对角矩阵。且: B.上三角矩阵乘以上三角矩阵,结果为上三角矩阵2.矩阵等价的判断 A@B?R(A)=R(B) 任何矩阵等价于其标准型

3.左乘初等矩阵为行变换,右乘初等矩阵为列变换如:m*n 的矩阵,左乘 m 阶为行变换,右乘 n 阶为列变换 4. 给矩阵多项式求矩阵的逆或证明某个矩阵可逆如:A 2 -A-2I =O ,证明(A+2I)可逆。把2I 项挪到等式右边,左边凑出含有 A+2I 的一个多项式, 在确保A 平方项与 A 项的系数分别为原式的系数情况下,看I 项多加或少加了几个。5.矩阵的分块进行计算加法:分块方法完全相同 矩阵乘法(以A*B 为例):A 的列的分法要与B 行的分法一 致,如: 如红线所示:左边矩阵列分块在第 2列与第3列之间,那么,右边矩阵分 块在第二行与第三行之间 1-1003-1000100002-1 é? êêêêù?úúúú1000-1000013-1021 4 é? ê êêêù? úúúú

高等代数学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高等代数学习报告 篇一:高等代数期末论文学习总结 高等代数学习总结 摘要:两学期的高等代数已经接近尾声了,高等代数作为数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 一。本文主要讲述本人两学期下来学习高等代数的一些知识总结和学习体会。关键词: 行列式矩阵二次型 正文: 《高等代数》是数学学科的一门传统课程。在当今世界的数学内部学科趋于统一性和数学在其他学科的广泛应用 性的今天,《高等代数》以其追求内容结构的清晰刻画和作为数学应用的基础,是大学数学各个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它是数学在其它学科应用的必需基础课程,又是数学修养的核心课程。 高等代数是代数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总称,它包括许多分支。它是在初等代数的基础上研究对象进一步的扩充,引

进了许多新的概念以及与通常很不相同的量,比如最基本的有集合、向量和向量空间等。这些量具有和数相类似的运算的特点,不过研究的方法和运算的方法都更加繁复。通过学习后,我们知道,不仅是数,还有矩阵、向量、向量空间的变换等,对于这些对象,都可以进行运算,虽然也叫做加法或乘法,但是关于数的基本运算定律,有时不再保持有效。因此代数学的内容可以概括称为带有运算的一些集合,在数学中把这样的一些集合,叫做代数系统。 在学习之前,我一直认为高等代数就是把线性代数重学一遍,因为大一的时候线性代数学得不深,而且也没有学完。经过两学期的学习后,我发现,这两者之间区别还是挺大的。高等代数数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更注重理论的分析,需要搞懂许多概念是怎么来的,而线性代数,只是一种运算工具,是供工科和部分医科专业开设的课程,只注重应用。 经过两学期的学习,我对高等代数里面的知识有了个初步的认识和接触,特别是代数的一些思想,也从中收获不少。下面就对两学期的学习做一个回顾和总结。行列式行列式是代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不仅是讨论线性方程组理论的有力工具,而且还广泛的应用于数学及其他科学技术领域 定义:设A=(??????)为数域F上的n×n矩阵,规定A的行列式为

代数学基础学习笔记

代数学基础学习笔记 第一章 代数基本概念
习题解答与提示(P54)
1. 如果群 G 中,对任意元素 a,b 有(ab) =a b ,则 G 为交换群. 证明: 对任意 a,b G,由结合律我们可得到 (ab) =a(ba)b, a b =a(ab)b 再由已知条件以及消去律得到 ba=ab, 由此可见群 G 为交换群.
2 2 2
2
2
2
2. 如果群 G 中,每个元素 a 都适合 a =e, 则 G 为交换群. 证明: [方法 1] 对任意 a,b G, ba=bae=ba(ab) =ba(ab)(ab) =ba b(ab)=beb(ab)=b (ab)=e(ab)=ab 因此 G 为交换群. [方法 2] 对任意 a,b G, a b =e=(ab) , 由上一题的结论可知 G 为交换群.
1
2 2 2 2 2 2
2

代数学基础学习笔记
3. 设 G 是一非空的有限集合,其中定义了一个乘法 ab,适合 条件: (1) (2) (3) a(bc)=(ab)c; 由 ab=ac 推出 a=c; 由 ac=bc 推出 a=b;
证明 G 在该乘法下成一群. 证明:[方法 1] 设 G={a1,a2,…,an},k 是 1,2,…,n 中某一个数字,由(2) 可知若 i j(I,j=1,2,…,n),有 akai ak aj------------<1> aiak aj ak------------<2> 再由乘法的封闭性可知 G={a1,a2,…,an}={aka1, aka2,…, akan}------------<3> G={a1,a2,…,an}={a1ak, a2ak,…, anak}------------<4> 由<1>和<3>知对任意 at G, 存在 am G,使得 akam=at. 由<2>和<4>知对任意 at G, 存在 as G,使得 asak=at. 由下一题的结论可知 G 在该乘法下成一群.
下面用另一种方法证明,这种方法看起来有些长但思
2

关于高等代数与数学分析的学习体会

高等代数与数学分析的学习体会 摘要:作为数学系的学生,高等代数和数学分析,是我们一进大学就开始学习的两门最重要的课程。同时它们也是数学中最基础的两门课程,几乎所有的后学课程都要用到它们。在本文中,我就自己对这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学习体会,以及这两门课程与后学课程的联系三个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高等代数部分 基本内容: 在谈自己对高等代数的学习体会之前,我想先回顾一下高等代数的基本内容。我们大一所学习的高等代数,主要包括两部分:多项式代数和线性代数。 其中线性代数部分又可以分成: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 —矩阵,欧几里得空间,双线性函数与辛空间等一些章节。而在这些章节中,又是以向量理论,线性方程理论和线性变换的相关理论为核心的。 如果和以前学过的初等代数相比,我觉得,高等代数在初等代数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作了进一步的扩充。它引进了许多新的概念以及与通常很不相同的量,比如最基本的有集合、向量和向量空间等。这些量具有和数相类似的运算的特点,不过研究的方法和运算的方法都更加繁复。 简单体会: 记得大一刚学习高等代数的时候,那时感觉自己真的学得云里雾里,因为那时感觉它实在是太抽象了而无法理解。但是通过不断地对它的学习,慢慢地开始有好转,开始感觉它不再那么陌生,并对它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当我学完抽象代数之后,我发现自己对高等代数的有了更好的理解。其实高等代数中的每个不同的章节,都是由一个集合再加上一套运算规则,进而构成的一个代数结构。 例如,第一章多项式,我们所有的讨论都是在某个数域P上的一元多项式环中进行。其中的某个数域P中的一元多项式全体,就相当于某个集合,在这个集合的基础上再加上关于多项式的运算规则,就构成了一个代数结构。 因为高等代数具有这种结构,所以在学习每种代数结构时,我们总会先学这个代数结构是建立在那个集合上以及它的运算规则是怎样定义的。因此,在高等代数学习中对每种代数

代数学基本定理

代数学基本定理:任何复系数一元n次多项式方程在复数域上至少有一根(n≥1),由此推出,n次复系数多项式方程在复数域内有且只有n个根(重根按重数计算).代数基本定理在代数乃至整个数学中起着基础作用。据说,关于代数学基本定理的证明,现有200多种证法。 代数学基本定理说明,任何复系数一元n次多项式方程在复数域上至少有一根。 由此推出,n次复系数多项式方程在复数域内有且只有n个根(重根按重数计算)。 有时这个定理表述为:任何一个非零的一元n次复系数多项式,都正好有n个复数根。这似乎是一个更强的命题,但实际上是“至少有一个根”的直接结果,因为不断把多项式除以它的线性因子,即可从有一个根推出有n个根。 尽管这个定理被命名为“代数基本定理”,但它还没有纯粹的代数证明,许多数学家都相信这种证明不存在[1] 。另外,它也不是最基本的代数定理;因为在那个时候,代数基本上就是关于解实系数或复系数多项式方程,所以才被命名为代数基本定理。 2证明历史 代数基本定理在代数乃至整个数学中起着基础作用。据说,关于代数学基本定理的证明,现有200多种证法。迄今为止,该定理尚无纯代数方法的证明。大数学家J.P. 塞尔曾经指出:代数基本定理的所有证明本质上都是拓扑的。美国数学家John Willard Milnor在数学名著《从微分观点看拓扑》一书中给了一个几何直观的证明,但是其中用到了和临界点测度有关的sard定理。复变函数论中,对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是相当优美的,其中用到了很多经典的复变函数的理论结果。 该定理的第一个证明是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给出的,但证明不完整。接着,欧拉也给出了一个证明,但也有缺陷,拉格朗日于1772年又重新证明了该定理,后经高斯分析,证明仍然很不严格的。 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个严格证明通常认为是高斯给出的(1799年在哥廷根大学的博士论文),基本思想如下: 设为n次实系数多项式,记,考虑方根: 即与 这里与分别表示oxy坐标平面上的两条曲线C1、C2,于是通过对曲线作定性的研究,他证明了这两条曲线必有一个交点,从而得出,即,因此z0便是方程的一个根,这个论证具有高度的创造性,但从现代的标准看依然是不严格的,因为他依靠了曲线的图形,证明它们必然相交,而这些图形是比较复杂,正中隐含了很多需要验证的拓扑结论等等。 高斯后来又给出了另外三个证法,其中第四个证法是他71岁公布的,并且在这个证明中他允许多项式的系数是复数。 3证明方法 所有的证明都包含了一些数学分析,至少是实数或复数函数的连续性概念。有些证明也用到了可微函数,甚至是解析函数。 定理的某些证明仅仅证明了任何实系数多项式都有复数根。这足以推出定理的一般形式,这是因为,给定复系数多项式p(z),以下的多项式 就是一个实系数多项式,如果z是q(z)的根,那么z或它的共轭复数就是p(z)的根。 许多非代数证明都用到了“增长引理”:当|z|足够大时,首系数为1的n次多项式函数p(z)的表现如同z。一个更确切的表述是:存在某个正实数R,使得当|z| > R时,就有: 复分析证明

高等代数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高等代数是数学科学学院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基础课,是学习其它数学课程的主要先修课之一。高等代数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模块:第一模块,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问题,主要内容有:多项式、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二次型;第二模块,线性空间相关理论,主要内容有:线性空间、线性变换、λ-矩阵、欧几里得空间。高等代数内容包含理工科所开设的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 2.设计思路: 开设高等代数课程的目的是:一方面,使数学院本科生在中学所学初等代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更加高深的代数学知识,使其掌握系统的经典代数内容,为学习其它数学课程(如数值代数、近世代数、计算方法等等)提供坚实的代数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值计算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方面的修养。 19世纪以前的代数研究内容主要是解方程和方程组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理论,称为经典代数;19世纪以后的代数主要研究一些抽象代数结构,如群、环、域、模等,称为抽象代数或近世代数。高等代数课程的内容主要是经典代数内容,涵盖学习其它数学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的代数基础知识。 - 2 -

高等代数的内容基本按照经典代数的发展编排的,主要有两条主线:第一,方程和方程组求解问题,第二,线性空间相关理论。第一条主线的主要内容有:多项式理论——对应高次方程,其求解需要降次,需研究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行列式理论——求解线性方程组的主要工具之一;线性方程组理论——解的判定与求法;矩阵理论——解线性方程组时用到的矩阵运算与性质;二次型理论——二次齐次方程的化简与对称矩阵。第二条主线的主要内容多是解析几何中内容的推广,主要有:线性空间——几何空间的推广与抽象;线性变换——线性空间中点的运动的描述;λ-矩阵——证明线性变换的矩阵与其标准形相似;欧几里得空间——带有长度、夹角与距离等度量性质的线性空间,是几何空间的推广。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 并行课程: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 后置课程:近世代数。高等代数与近世代数内容恰好实现对接,完整体现了代数学的基本内容,联系密切。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一方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经典代数的内容,包括多项式、线性方程组、矩阵、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欧几里得空间等,为学习其它数学课程打下坚实的代数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值计算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知识掌握良好。会判断多项式的可约性,能计算两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会计算行列式;会判定线性方程组是否可解,掌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熟练掌握矩阵的各种运算;可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形;掌握线性空间基底理论以及子空间的运算;会写线性变换的矩阵,会判定矩阵是否对角化、准对角化,并能求出其相应对角形与准 - 2 -

代数与代数基本定理的历史

代数与代数基本定理的历史 1.关于代数的故事 在十九世纪以前,代数被理解为关于方程的科学。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伽罗华(Evaristr Galois)开创群论以后,代数不再以方程为中心,而是以各种代数结构为中心。作为中学数学课程的代数,其中心内容就是方程理论。代数的发展是和方程分不开的。代数对于算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代数和算术的主要区别说在于前者引入了未知量,根据问题的条件列同方程,然后解方程求出未知量,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乘以3,再除以5,等于60,求这个数。算术求法(公元1200年左右伊斯兰教的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解的:既然这个数的3/5是60,那么它的1/5就是20一个数的1/5是20那么这个数是20的5倍,即100。代数解法:设某数为x ,则可见代数解法与算术思路不同。各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代数解法比较简单明了。古埃及人、巴比伦人在一些实际计算问题已使用过代数的方法。据说,1858年苏格兰有一位古董收藏家兰德在非洲的尼罗河边买了一卷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的纸莎草卷,他惊奇地发现,这卷草卷中有一些含有未知数的数学问题(当然都是用象形文字表示的)。例如有一个问题翻译成数学语言是: “啊哈,它的全部,它的1/7,其和等于19。” 如果用x表示这个问题中的求知数,就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得到。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古埃及人没有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方程的表示和解法,却成功得到解决了这个答数。我国古代的代数研究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经典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除了方程外,还有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数的不同表示法和正负数的加减法则等代数的最基本问题,到宋、元时代,我国对代数的研究达到了高峰。贾宪等的高次方程数值解方法,秦九韶的联立一次同余式解法,李治的列方程一般方法,朱世杰的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及其有限级数求和的“招差法公式”,都早于欧洲几百年。“代数学”这个名称,在我国是1859年正式开始使用的,来自拉丁文(Algebra),它又是从阿拉伯文变来的,其中有一段曲折的历史。公元825年左右,花拉子模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模写了一本书《Kitabaljabr-W’al-mugabala》意思是“整理”和“对比”,这本书的阿拉伯文版已经失传,但12世纪的一册拉丁文译本却流传到今,在这个译本中,把“aljabr”译成拉丁语“Aljebra”,并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最首要的就是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的变形和解方程的规则方程。我国清代数学李善兰,1859年编译西方代数时,把“Algebra”译成了“代数学”。从些,“代数”这个名词便一直在我国沿用下来。 2.代数基本定理 任何n(n>0)次多项式在复数域中至少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根,一元二次方程在复数域中有且只有两个根,因此,人们自然研究一元n次方程在复数域中有几个根。此外,当初的积分运算中采用部分分式法也引起了与此有关的问题:是不是任何一个实系数多项式都能分解成一次因式的积,或分解成实系数的一次因式和二次因式的积?这样的分解,关键证明代数基本定理。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个证明是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给出的,但他的证明是首先默认了数学分析中一条明显的引理:定义在有限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在某一点取得最小值,而这个引理在达朗贝尔的研究100年以后才得到证明。接着,欧拉也给出了一个证明,但有缺陷,拉格朗日于1772年又重新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后经高斯分析,发现他的证法中把实数的尚未证明其真实性的各种性质应用了,所以该证明仍然是很不严格的。1799年,高斯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第一个严格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其基本思路如下:设f (z)为n次实系数多项式,记z = x + yi (x, y为实数),考察方程:f (x + yi) = u (x, y) + v (x, y)i = 0即u (x, y) = 0与v (x, y) = 0分别表示oxy坐标平面上的两条曲线,于是通过对曲线作定性的研究,他证明了这两条曲线必有一个交点,从而得出u (a, b) = v (a, b) = 0即f (a + bi) = 0,故此便是代数方程f (z)的一个根。这个论证具有

初中代数基础知识试题-123

一、 填空题 1. 一个数等于它倒数的4倍,这个数是__________. 2. 已知:| x | = 3,| y | = 2,且 xy <0,那么 x + y =__________. 3. 16的平方根是_________. 4. 用四舍五入法,对200626取近似值,保留四个有效数字是2006261≈_________. 5. 如果 a = 1 +2,b=211 -,那么a 与b 的关系是_________. 6. 如果单项式 b y x 2223与87y x a -是同类项,那么=+b a _________. 7. 若代数式1 ||)1)(2(-+-x x x 的值为零,那么x 的取值应为_________. 8. 某商品原价为 a 元,因需求量大,经营者连续两次提价,每次提价10%,后因市场 物价调整,又一次降价20%,降价后这种商品的价格是_________. 9. 计算:=?÷4 21245])[(a a a __________. 10. 因式分解:a 3 + a 2b – ab 2 – b 3 =_________. 11.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9x 2 + 6x – 4 =________. 12. 化简:=+-÷-b a b a b ab 2 22 )(____________. 13. 化简:=---n m n m 1)(____________. 14. 计算:=--12134 ____________. 15. 如果| y – 3 | + (2x – 4)2 = 0,,那么2x – y =____________. 16. 如果 x = 1是方程x 2 + kx + k -5 = 0的一个根,那么 k =____________. 17. 若???-==25y x 是方程组? ??==+n xy m y x 的一个解,那么这个方程组的另一个解是____________. 18. 分式方程11 14=--x x 的解是____________. 19. 分式方程25211322=-+-x x x x ,设y x x =-1 2,那么原方程可化为关于y 的整式方程是____________. 20. 无理方程x x =-2的解是____________.

关于高等代数学习的感想

关于高等代数学习的感想 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与细心的学科,很多同学一提到数学就觉得头疼。的确,数学繁复的证明,难记的公式,复杂的计算让很多同学望而生畏,正因为如此,一旦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出一道数学题,那种兴奋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我想,数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大一下学期,我们开设了高等代数这门课程。高等代数主要是对多项式、行列式、矩阵、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等进行学习。记得高等代数第一节课时,我就对高代复杂且枯燥的证明失去信心,看着密密麻麻的证明和叙述,我完全没有看下去的兴趣。高代老师段辉明看出了我们的困惑,她耐心地引导我们,尽量使ppt内容简洁易懂,活跃课堂气氛,使同学们在幽默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渐渐地,高代的课堂上充满了欢乐,同学们对高代的兴趣也逐渐提升,大家的学习成绩自然也提高了不少。 经过对高代一学期的学习,我总结出以下的学习技巧:1、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每新学一个定理,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3、基本训练。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但要避免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常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4、标出重点。平常看题看课本的时候,

碰到有好的解题方法或重点内容,可以用鲜艳的彩笔划出来,以便以后复习时能一目了然。5、学会做笔记。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做好课堂笔记是学好高等代数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为下一步复习提供资料。做课堂笔记是有技巧的,要记那些书本里没有的东西、具有概括性的和一些技巧性的解题方法、常见的题型,这为你以后考试复习提供很好的资料。6、要学好高等代数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课前预习,做好课堂笔记及讲究解题的方法、做好课后的复习。这三个步骤是学好高等代数的重要环节。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高等代数的重要环节,它为做好后面两个步骤打下基础。我们应对各个章节有一个总的系统的认识,从结构上去把握它,在头脑中初步形成知识体系的框架,对它所包含的内容做一个总体及全面的了解,然后逐步细化、深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全局,运筹帷幄,分清主次,使学习有的放矢,对老师要讲的内容,都能知道知识点的意义,从而能使听课收到更好的效果。课后及时复习可以巩固你所学的内容,使你对所学内容进一步了解。7、做好及时复习。在你学完某节内容的当天就得回去看所学的内容,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堂笔记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及时找出不能

代数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014-3050-02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代数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学生姓名:黄容 学号:1050501021 系院:数学系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指导教师:覃跃海讲师 提交日期:2014年4月27日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的撰写应结合专业学习,选取具有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论题. 2.论文篇幅一般为理科以3000至5000字为宜. 3.论文应观点明确,中心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流畅,结构严谨. 4.论文字体规范按《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办法(试行)》和“论文样板”执行. 5.论文应书写工整,标点正确,用微机打印后,装订成册.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 时间:年月日 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1.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2.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 3.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同意上述规定. 学生签名: 时间:年月

摘要 代数基本定理是代数学上一个重要的定理,甚至在整个数学上都起着基础作用.最早在1629年由荷兰数学家吉拉尔在他的论著《代数新发现》提出, 然而没有给出证明.1637年迪卡儿也都提出这个定理,但同样没有给出证明.一直到一百年多后, 于1746年达朗贝尔才给出第一个证明.到十八世纪后半叶,欧拉等人也给出一些证明,然而这些证明都不够严格,都先是假设了一些条件,然后才得出证明.直到1799年高斯才给出了第一个实质的证明.在二十世纪以前该定理对于代数学都是起着核心的作用,因为代数学所研究的对象都是建立在复数域上的, 因此也就之称为代数基本定理.然而直到现在该定理却还是没有纯代数证法,用纯代数证明该定理却是十分困难的,很多人相信根本不存在纯代数的证法.不过后来随着复变理论的发展,该定理已成为其他一些定理的推论了,用复函数理论可以很完美的证明了.现在据说也已经有了两百多种证法. 虽然前人已做了很多研究,但从多方面知识总结这些证明还是很有意义的.本论文基于多项式、柯西积分定理、儒歇定理、刘维尔定理、最大模定理和最小模定理这几个方面介绍了代数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法. [关键词]:代数基本定理;多项式;柯西积分定理;儒歇定理;刘维尔定理

高等代数研究学习心得

浅谈高等代数研究的学习 如果将整个数学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初等数学是树根,名目繁多的数学分支是树枝,而树干就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几何”。这个粗浅的比喻,形象地说明这“三门”课程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代数是数学中主干部分,其在科学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无处不在。 例如: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数字计算机的发展,矩阵又有了新的含义,特别是在矩阵的数值分析等方面。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许多实际问题可以通过离散化的数值计算得到定量的解决。于是作为处理离散问题的线性代数,成为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科技人员必备的数学基础。 那什么是高等代数,它和初等代数又有什么联系呢? 初等代数从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开始,初等代数课本一方面进而讨论二元及三元的一次方程组,另一方面研究二次以上及可以转化为二次的方程组。沿着这两个方向继续发展,代数在讨论任意多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也叫线性方程组的同时还研究次数更高的一元方程组。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叫做高等代数。高等代数是代数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总称,它包括许多分支。现在大学里开设的高等代数,一般包括两部分:线性代数初步,多项式代数。 高等代数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在高等代数中,一次方程组(即线性方程组)发展成为线性代数理论;而二次以上方程发展成为多项式理论。前者是向量空间、线性变换、型论、不变量论和张量代数等内容的一门近世代数分支学科,而后者是研究只含有一个未知量的任意次方程的一门近世代数分支学科。作为大学课程的高等代数,只研究它们的基础。高次方程组(即非线性方程组)发展成为一门比较现代的数学理论-代数几何。 线性代数是高等代数的一大分支。我们知道一次方程叫做线性方程,讨论线性方程及线性运算的代数就叫做线性代数。在线性代数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行列式和矩阵。行列式和矩阵在十九世纪受到很大的注意,而且写了成千篇关于这两个课题的文章。向量的概念,从数学的观点来看不过是有序三元数组的一个集合,然而它以力或速度作为直接的物理意义,并且数学上用它能立刻写出物理上所说的事情。向量用于梯度,散度,旋度就更有说服力。同样,行列式和矩阵如导数一样(虽然‘dy/dx’在数学上不过是一个符号,表示包括‘Δy/Δx’的极限的长式

代数与代数基本定理的历史

代数与代数基本定理的历史 代数与代数基本定理的历史 1.关于代数的故事 在十九世纪以前,代数被理解为关于方程的科学。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伽罗华(Evaristr Galois)开创群论以后,代数不再以方程为中心,而是以各种代数结构为中心。作为中学数学课程的代数,其中心内容就是方程理论。代数的发展是和方程分不开的。代数对于算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代数和算术的主要区别说在于前者引入了未知量,根据问题 ,然后解方程求出未知量,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乘以3,再除以5,等于的条件列同方程 60,求这个数。算术求法(公元1200年左右伊斯兰教的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解的:既然这个数的3/5是60,那么它的1/5就是20一个数的1/5是20那么这个数是20的5倍,即100。代数解法:设某数为x ,则可见代数解法与算术思路不同。各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代数解法比较简单明了。古埃及人、巴比伦人在一些实际计算问题已使用过代数的方法。据说,1858年苏格兰有一位古董收藏家兰德在非洲的 尼罗河边买了一卷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的纸莎草卷,他惊奇地发现,这卷草卷中有一些含有未知数的数学问题(当然都是用象形文字表示的)。例如有一个问题翻译成数学语言是: “啊哈,它的全部,它的1/7,其和等于19。” 如果用x表示这个问题中的求知数,就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得到。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古埃及人没有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方程的表示和解法,却成功得到解决了这个答数。我国古代的代数研究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经典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除了方程外,还有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数的不同表示法和正负

数的加减法则等代数的最基本问题,到宋、元时代,我国对代数的研究达到了高峰。贾宪等的高次方程数值解方法,秦九 及其韶的联立一次同余式解法,李治的列方程一般方法,朱世杰的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有限级数求和的“招差法公式”,都早于欧洲几百年。“代数学”这个名称,在我国是1859年正式开始使用的,来自拉丁文(Algebra),它又是从阿拉伯文变来的,其中有一段曲折的历史。公元825年左右,花拉子模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模写了一本书《Kitabaljabr-W’al-mugabala》意思是“整理”和“对比”,这本书的阿拉伯文版已经失传,但12世纪的一册拉丁文译本却流传到今,在这个译本中,把“aljabr”译成拉丁语“Aljebra”,并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最首要的就是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的变形和解方程的规则方程。我国清代数学李善兰,1859年编译西方代数时,把“Algebra”译成了“代数学”。从些,“代数”这个名词便一直在我国沿用下来。 2.代数基本定理 任何n(n>0)次多项式在复数域中至少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根,一元二次方程在复数域中有且只有两个根,因此,人们自然研究一元n次方程在复数域中有几个根。此外,当初的积分运算中采用部分分式法也引起了与此有关的问题:是不是任何一个实系数多项式都能分解成一次因式的积,或分解成实系数的一次因式和二次因式的积,这样的分解,关键证明代数基本定理。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个证明是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给出的,但他的证明是首先默认了数学分析中一条明显的引理:定义在有限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在某一点取得最小值,而这个引理在达朗贝尔的研究100年以后才得到证明。接着,欧拉也给出了一个证明,但有缺陷,拉格朗日于1772年又重新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后经高斯分析,发现他的证法中把实数的尚未证明其真实性的各种性质应用了,所以该证明仍然是很不严格的。1799年,高斯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第一个严格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其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