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语境描写:从翻译理论到翻译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1卷第3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41,No.32014年5月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14

翻译语境描写:从翻译理论到翻译教学

桑㊀仲㊀刚

(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㊀㊀摘要:尽管目前多元翻译理论范式共存,同时新的范式又不断产生,但仍未能对翻译决策过程作连贯解释㊂这是翻译教学乃至应用翻译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问题㊂采用 边看边思 的范畴化方法描写翻译理论,可重构影响㊁制约和促成翻译决策过程的分层次翻译语境,从而实现从外部探究译者翻译决策过程的目的㊂解释性模式能明示翻译语境结构和功能的描写,具有一定的指导翻译教学实践的意义㊂

关键词:翻译理论;描写;翻译语境;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059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3⁃0107⁃06

收稿日期:2013⁃1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重点课题 甘肃高校文化自译课程的超学科构建研究 (GS[2013]GH⁃

BZ089)和2013年度甘肃省财政厅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基于汉 英平行语料的自译小说叙事结构对比研究 (GS[2013]GCJ116)的成果㊂作者简介:桑仲刚(1976 ),男,甘肃天水人,文学博士,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及翻译教学研究㊁

认知语用学㊁叙述学㊂

㊀㊀翻译理论范式目前多元共存,同时新的范式也不断产生,这既是翻译学研究的特点,也是翻译教学实践者的困扰所在㊂翻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制约㊁影响翻译过程的诸多因素,形成分析和解决翻译问题的认知模式

[1]49-50

㊂ 如何教 和 教什么 是翻译教学的

两个基本问题㊂前者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的合作学习法㊁基于任务的教学法㊁基于翻译项目的教学法等;后者则是依据何种翻译理论来培养学生对影响㊁制约翻译过程因素的意识问题㊂在不可能采用全部,也不可能穷尽各种理论的情况下,如何解释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翻译决策过程,是翻译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㊂

一㊀ 边看边思 :描写翻译理论

劳舍尔(Lörscher)㊁凯拉里(Kiraly)㊁雅克莱宁

(Jääskeläinen)等人曾采用发声思维㊁认知心理实验等方法进行过实证研究

[2][3][4]71-82

,然而并未提出一个能指导

翻译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的翻译过程模式㊂这主要是由于实验性研究仅局限于双语转换的认知过程的某个

方面,而受诸多异质性因素制约的翻译过程,并非是一个可以拆分㊁拼接局部的集合体,反之,它是译者在系列主㊁客观因素作用下的连贯㊁动态的策略选择过程㊂这样,如何探究译者的翻译决策过程是翻译教学乃至应用翻译研究面临的问题㊂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主张,通过观察某一个范畴内的多个成员,可发现其彼此间的联系㊁相似之处以及它们构成的整个系列[5]31-32㊂基于此,针对翻译及翻译过程的不同定义和理论,铁木志科(Tymoczko)提出了 边看边思 的描写研究方法㊂该方法的实施,首先要确定直辖所描写对象的高级范畴(superordinatecategory),对描写对象进一步范畴化,之后依据某一参照系,通过广泛观察,归纳和概括对象之间的关系[6]1090-1091㊂诚然,尽管目前还不能对翻译决策的认知过程作详尽解释,但仍然可采用 边看边思 的方法,对诸多翻译理论所探讨制约翻译过程的因素,即系列主㊁客观因素及其与翻译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描写性重构㊂虽然不同翻译理论范式的视角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它们都论及了

01

译者翻译决策过程的某个或某些方面[7]277-314[8]125㊂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 边看边思 的方法,试图通过描写这些解释翻译过程的多元翻译理论,探究系列主㊁客观因素与翻译策略选择的关系,从外部(所谓 外部 ,是相对于采用认知㊁心理学方法探究翻译过程的研究而言的)重构翻译决策过程㊂如纳迪(Nardi)所言,社会活动语境指影响㊁制约活动实现过程的各种主㊁客观因素的总和[9]76㊂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译者根据不同翻译问题进行策略选择的过程㊂所谓翻译语境,其实指影响㊁制约译者进行翻译决策的主㊁客观因素的总合[10]301㊂这样,本研究的目的其实是探究翻译语境与翻译决策过程的关系,以及该问题对于翻译教学的意义㊂目前,探究和解释翻译决策过程的翻译理论大致可归为五个方面:功能主义㊁翻译的文化研究㊁描写主义㊁翻译的社会学和伦理研究㊂

功能主义主张文本类型是进行翻译策略选择的主要依据:由于文本功能的不同,翻译过程中,信息类文本可采用侧重信息内容再现的翻译方法;表达性文本的处理需兼顾文本内容和形式;感染性文本需首先突出文本语境效果[11]20㊂功能主义的 目的论 (SkoposTheory)突出特定情景中体现翻译行为目的的意图性文本功能(Theintendedtextfunction)对翻译策略选择的主导作用[12]60,强调情景性伦理关系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制约和影响㊂

翻译的文化研究者认为,意识形态是支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主要支配因素[13]137, 当语言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相冲突时,后者通常胜出 [14]39㊂为此,翻译是一种拆解西方霸权,解构西方压制㊁边缘化异己手段的社会活动[15]171,也是一种反对性别歧视和限制的社会行为[16]102㊂翻译过程中,译者需 采用适当翻译策略,保护文化的多样性㊁差异性 [17]197,或通过丰富与英语文化不同的因素,推进 文化创新 (promoteculturalinnova⁃tion)[18]10,或通过有意图地选择翻译策略,让女性的声音(如男性一样)被听到[19]33-41㊂

描写主义主张翻译规范是制约译者策略选择的主要社会㊁文化因素[20]55㊂在此基础上,翻译的社会学研究者提出,翻译规范以译者习惯(habitus)为中介,支配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21]1㊂

翻译伦理研究是一个尚未明确界定的领域[22]130㊂广义上讲,任何制约译者翻译决策过程中价值判断的因素均是翻译伦理研究的范畴[23]14㊂而切斯特曼(Chester⁃man)提出的五个翻译伦理模式,即再现㊁服务㊁交际㊁规范和职业责任,就包含了上述理论范式所探讨翻译语境因素的许多方面㊂但是,正如切斯特曼本人所说,这些模式并未能解释当彼此发生冲突时的译者决策过程[24]142㊂

这样,可将上述翻译理论所探讨的翻译语境因素归纳为:源语文本类型㊁意图性文本功能㊁翻译规范㊁意识形态㊁译者惯习㊁译者和委托人的情境性伦理关系㊁职业伦理㊂应该指出,后殖民主义㊁女性主义等文化视角采用的是伦理批评的方法,即通过批评意识形态操控下的翻译活动,维护 公平㊁正义 的社会伦理价值观㊂二㊀翻译语境因素的范畴化

接下来需对上述翻译语境因素进一步范畴化㊂所谓范畴化,是 按区别性本质特征对客体进行概括和分类的认知活动 [25]1㊂范畴化的操作步骤可分为确立区别特征和进行概括㊁分类㊂

首先是确立区别特征㊂通过 边看边思 多个不同理论视角针对翻译的解释和定义,可以发现, 翻译 至少包含三种定义:(1)翻译即事件(event)或活动(activi⁃ty);(2)翻译即行为(action);(3)翻译即行动(act)㊂比如,功能主义者将 翻译 界定为一种目的性情景行为(action)[26]42㊂图里㊁切斯特曼等人将翻译定义为一种社会活动(activity)和认知㊁语言行动(act)[27]9,17[28]93㊂史坦纳(Steiner)㊁贝尔(Bell)㊁古特(Gutt)则分别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提取和转换意义的解释行动(act)[29]186,一种认知语言行动(act)[30]46,一种解释性使用语言的行动(act)[31]177㊂

可见,翻译既是一种社会活动㊁一种目的性情景行为,又是一种语言㊁认知行动㊂这样,可对三种翻译定义下的翻译语境因素进行概括和分类:首先,翻译行动就是译者进行双语转换和策略选择的认知过程[30]46,译者的认知能力㊁源语文本类型等是制约翻译 行动 层面的语境因素[11]20㊂如诺德等人所言,译者和委托人的情境性伦理关系㊁意图性文本功能与翻译的目的性情景 行为 直接相关[12]19-25;翻译的文化㊁社会学径向的研究者强调,翻译规范㊁意识形态㊁译者职业伦理,这些约束一定社团成员行为的规约性社会规则,均属于制约翻译活动的社会-文化类语境因素㊂

面对这些不同范畴的语境因素,译者是如何进行翻译决策的呢?虽然图里等人主张翻译既是一种社会活动,又是一个语言的认知转换过程即行动,但他同时也认为两者之间的距离太大(agrossexaggeration)[27]9㊂此外,如果翻译仅是一种目的性情景行为,缺少社会伦理和职业规范的制约,译者的行为便仅受自身利益驱使,这使译者会面临太多的伦理指责㊂为此,既然 活动 ㊁ 行为 ㊁ 行动 这三者同属于 翻译 这个集合,除了集合元素的离散性特点,它们之间还应该存在某些关系㊂

80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