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早读课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早读课如何“靓”起来

摘要:进入职高的学生由于生理和环境的变化,他们渴望自由,追求独立,不再希望老师象对待初中生那样亦步亦趋般严格要求,但他们又不能自己掌控自己,在早读课上往往表现出无的放矢、随心所欲、情绪低落等弊病。这与我们老师对早读课的忽视从而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有关。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激发学生的早读兴趣入手,通过确立课程观念,强化早读意识;细化早读目标,加强过程监控;鼓励大胆质疑,形成激励机制;多种方式检测,激发早读积极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成早读的目标,取得最好的早读效果。

关键字:课程观念早读意识过程监控激励机制

国文大师梁启超认为,不仅需要诵读经典,那些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名句格言,也需要熟读成诵。在梁启超看来,好句子好文章能浇灌和滋养心灵,使我们有涵养有情趣。反复诵读,既能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美感,又能理解作者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反复诵读,既能品味文章跌宕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又能实现体察赏析的目的。可我们职高学生的早读课还不尽如人意,无论形式还是质量都存在明显的弊病,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无的放矢型。很多学生不清楚早读课的目的、作用,不知道早读应该收到怎样的效果。再加上老师不能及时督促或检测检查,学生便会形成早读课是没有任务的课的想法,这种可有可无的想法会冲淡学生早读

课的兴致,渐渐地滋长学生的惰性。也使早晨这段本该是诵读诗句、背诵美文且能在短时间内收到效果的美好时光白白耗费掉了。

二、随心所欲型。有的同学早读读书如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泛泛而读,口动而不心动;也有同学先故意把嗓门拉得很大,近乎声嘶力竭,俄而又变得有气无力,渐渐地由小声演变到无声。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懂得手中的文章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不知朗读要求是怎样的,不知不觉早读课也变得在走过场。早读要是不出声诵读,难免想入非非。三、情绪低落型。应该说真正有自觉早读习惯的学生不多,在初中时学生往往是迫于中考压力和在老师寸步不离的陪读下进行的早读,如果说这种早读课多少带有几分无奈的话,那么进了职高这些紧箍咒都松下来了,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于是大多数学生在早读课就显得无所事事,无所适从。一堂早读课要么背书,要么读文章,要么复习旧课、预习新课,学生面对这形式单一、材料贫乏的早读课,容易出现审美疲劳,从而影响学习情绪。

另外,由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他们渴望自由,追求独立,已经不愿像初中生、小学生那样饶有兴致地慷慨激昂地读课文了,这也制约着学生早读课的积极性。早读课上有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搞卫生,课代表收发作业,学生出墙报、赶练习,乃至讲话侃大山,呈现“放羊”状态,尽管这不是普遍现象,其结果势必影响整体的读书氛围和效果,这些问题的出现确实与我们上上下下对早读课的忽视从而缺少必要的方法指

导有关。

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走进一个书声朗朗的班级,给人以心潮澎湃的感受。如何使语文早读课也能书声朗朗?我个人认为主要在应从以下几个方

面努力。

一、确立课程观念,强化早读意识。“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做到对课文有亲切的体会,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叶圣陶语)。老师要经常向学生传授关于早读重要性的知识,让学生记诵中外名人名家的关于语文诵读重要性的名言。如于漪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因此老师让学生树立足够的课程意识,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近作者。

教师要善于在方法上给予合理有效的指导,让他们了解“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读”等术语的要求。对于诗歌,散文和文言文应该多读,前两者应该是品读,而文言文应该朗诵,让浩然之气——文气充塞早读课,早读课应该是书声朗朗的。早课应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范读、齐读、带读、轮流读、默读;个人读、接力读、表演读、分角色读、音乐伴读、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等,多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作品的背景,如《赤壁怀古》可以再现赤壁山一望无际的长江水,耳闻《三国演义》中的主题曲,学生口诵“大江东去,浪涛尽……”;诵读《归去来兮辞》,展现陶渊明画像、田园风貌,并用《故乡的云》来渲染“归去”之意,学生自读,进入境界;还可以化整为零,在理解文章层次的基础上诵读……通过这些情景设置使学生兴趣昂然,朗读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二、细化早读目标,加强过程监控。早读课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延伸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绝佳时间。应让学生在早读前明确“什么时间段读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读——老师要检测些什么”,做到目标具体、科学,并有可操作性,如《赤壁赋》第一次早读的要求是:前十分钟读通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中间十分钟熟读第三小节;最后十分钟检测字词、个读课文。早读如果真的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并持之以恒,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早读课尽管不像正课那样规范严格,但教师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抓好早读课,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有的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方法或许不得当,有的学生意识可能不到位。老师就应该给予外在的指导(注重激励和期待),比如,找学生谈心,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学生抽背要背诵的篇目,找学生朗诵等等。这些不仅起督促鼓励的作用,还能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从而掌握学生实际情况;还能密切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早读课应达到的目标。

三、鼓励大胆质疑,形成激励机制。要变革学习方式,关键是问题意识。早读课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受教师的影响。教师本身如果没有质疑习惯,何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率先示范,展示问题,揭示思考的过程。其次,教师还得掌握给学生设疑搭桥的本领。这样之后,学生就有在疑问处培养探索问题的意识。

如《秋水》的主旨认为是“知识无涯”,老师却认为是两家(儒、道)的思想斗争,让学生在无疑处见疑;读柳永的《雨霖铃》,有学生提出

开头的字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什么一、三对偶,对当中一句“一、二、一”这个问题很多文人发现过,很多论词评点“极顿挫凝噎之词”,于一般中见特殊。不管学生的质疑有没有价值,我们都要表扬激励。

教师还可以把全班同学按宿舍分成几个“团队”,让他们展开竞赛,对于提问又多又积极的“团队”实行奖励,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老师要多谈话,帮助他们查找原因,让他们逐步向目标靠拢,要有“咬定青松不放松”的韧劲。

四、多种方式检测,激发早读兴趣。

1、读写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早读也应如此,烂熟于心中但不一定会付诸笔端,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呈递减的趋势,要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心须读写结合。学习李白的诗歌前,让学生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用他的诗句来填空:“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此来了解他不平凡的一生,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从而领会他浪漫、豪放、潇洒的情怀,学习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人格。

另外教师也可设计一些短小精悍、富有趣味的练习,让学生对照练习进行早读,读写结合既帮助学生掌握早读内容,又为教师检查早读情况作了准备。老师还不时地引用一些古诗词的句子来询问学生,要求学生把背诵的内容运用到自己说话与写作中去,营造天天读、时时用的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