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食用菌菌糠养殖蚯蚓技术规程20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食用菌菌糠养殖蚯蚓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北方食用菌菌糠养殖蚯蚓,可应用于大、中型蚯蚓养殖场进行蚯蚓的养殖和管理。本规程规定了食用菌菌糠的筛选、收集、运输、存放、破碎、除杂、干燥、粉碎和贮存;场地选择与布局、基料调制、蚯蚓养殖床铺设、蚯蚓播种、蚯蚓饲养管理和蚯蚓采集等。本技术蚯蚓发育速度快,产量高,蚯蚓营养价值高,蚯蚓粪质量高,重金属污染小。

本规程适用于中国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部分地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DB36/ T 837-2015 猪粪养殖蚯蚓技术操作规程

HJ 497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基料

蚯蚓生活的基础之料,是蚯蚓栖身场所和取食之地。

适度规模养牛场:指年存栏在 50-5000 头以上的养殖场

3.2腐熟堆肥

将食用菌菌糠和其它有机物集中堆放并在微生物作用下使其有机物发生生物降解和发酵腐熟的过程。

3.3无害化处理 non-hazardous treatment

利用高温、好氧或厌氧发酵等技术杀灭北方食用菌菌糠以及其它有机物料中病原菌、寄生虫和杂草种

子的过程。

3.4产茧量

种蚓分泌某种物质做成的壳,是形成幼虫之前的状态。

3.5孵化率

蚓茧的孵化比率。

4作业要求

4.1场地选择与布局

一般采用露天养殖或类似于蔬菜大棚的遮荫大棚养殖。选择畜禽粪便丰富的地方,要求养殖场地势平坦、温暖、潮湿、僻静、没有污染、水源方便、土壤柔软、能灌能排、日光照射充足(避免阳光直射)。养殖面积大时要安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配备贮粪池、蓄水池(或深井)以及堆粪场地。离畜禽养殖场较近地方,堆粪场与养牛或者养猪场地距离以50 m 为宜;与养殖场距离以1km 为宜。场地应平整并压实,在四周挖排水沟以保持养殖场排水通畅,排水设计应符合GB50014 的要求。

4.2基料调制

4.2.1基料的原料选择、运输和处理

菌糠与动物粪便混合组成饵料即养殖基料,要求去杂、碎细。动物性粪料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人工分拣无霉变或腐败的菌糠,去除霉棒。将挑选后的菌糠破碎、打散,菌糠粒径≤ 2cm。去除破碎后的菌糠中的金属物、石块、塑料、布条等杂物。将破碎、除杂后的菌糠通过自然风干或烘干方法进行干燥处理,在烘干过程中需通风排汽。进一步粉碎,粒径≤0.4 cm。未能及时处理的新鲜菌糠,经过挑选工序后再存放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注意防雨淋、虫、鼠。将处理好的菌糠通过专用车运送到贮存或处理场所。

人工收集畜禽粪污,通过专用运粪车经污道转运到堆粪场。畜禽粪污的运输执行 GB 7959 的要求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和防渗漏等环境污染防止措施。

4.2.2基料原料配比

废菌糠与牛、马、羊粪料的比例在2:8至4:6;废菌糠与鸡/猪粪适宜比例为2:8到3:7。混合后计算各种原料的碳氮比,调整碳氮比接近20~30:1。基料原料选择和配比参照附录A选择使用。

4.2.3养殖基质的制作

4.2.3.1养殖料发酵、翻堆、调整pH 值

执行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和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规定。

养殖料的要求:发酵腐熟感官判断方法:粪糠料色泽呈现深棕黄色,无粪(氨)臭味,质地松软不粘滞,具有细、烂、软等特点。取几条蚯蚓放入料中,若蚯蚓很温顺地钻入24 小时内不愿意钻出来,

即合格。若蚯蚓不愿意钻入料中,或钻入后,几小时后又钻出来,这说明料的发酵处理不理想,需继续多发酵几天。采用pH 试纸快速检测pH 值在5.5~7.5 之间。发酵腐熟的养殖料适口性好、无酸臭、氨气等刺激性异味。

好氧发酵:将菌糠和畜禽粪便按照质量比进行充分混合,发酵堆宽1.2 m~1.5m,高为1.0 m~1.5m,长度依量而定,自然堆积不压实,表面覆盖未切的稻草或塑料薄膜保湿,调节含水量,水分保持在60%~70% ,可手动检测,即用手抓一把基料使劲握紧,基料有水印出,但是不滴水,手松开基料成团,掉地即散。堆放7 天-10 天并翻动1-2 次,自然生态发酵堆沤软化得到发酵料。加入需氧 EM 菌菌液促腐除臭味,加入氨水、尿素等化肥可溶性氮素作营养增强剂。堆肥发酵后的5-7d 左右,发酵料温度下降,进翻堆敞气,去除氨毒。翻堆时如发现结块,应捣碎、弄细、适量喷水,同时可再次均匀加入可溶性氮素,然后重新堆积。重复翻堆、敞气、补水。每隔5d~7d 翻堆一次,翻堆2~3 次后料温不再升高,当温度开始下降时即可完成发酵,夏季约15-20 天完成发酵,春季和秋节温度低时,室外发酵需30 天。养殖料pH 调节方法:当pH>9 时,通过添加醋酸、食醋或柠檬酸来调节基料过度碱性;当pH<6 时,通过淋水、添加草木灰、磷酸氢钙、磷酸氢二氨、或生石灰水来调节基料过度酸性;当pH=7-9 时,通过淋水和添加过磷酸二氢钙(过磷酸钙)调节。

4.3蚓床铺设

4.3.1平地堆肥养殖床

一般要求蚯蚓养殖床宽度80 cm~100cm,两条养殖床作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内留有20 cm ~30 cm 的排水沟。两个单元之间的间距大约50 cm~60 cm,便于养殖期间容纳粪车通过添加养殖料和后期采收事务。发酵处理好的蚯蚓养殖料散温至25 度以下,即可铺设养殖床。养殖床采用“垄”的形式,宜按照宽(w)0.8-1.0 m×高(H)20 cm 铺设养殖料,接种蚯蚓后养殖床表层覆盖10 cm 的废菌糠以防干燥,则养殖料厚度约为30 cm 左右。采用双垄添料轮养作业或表面累投作业养殖。

4.3.2架式养殖床(工厂化养殖床)

一般采用四层木架或铁架,每层放多只塑料箱(箱长65 cm,宽46 cm,高15 cm),分箱饲养。

发酵处理好的蚯蚓养殖料散温至25 度以下,即可投料入养殖床内。蚯蚓养殖料铺至床坑面,每箱放入12 cm~13 cm 厚的腐熟基料,于料表面覆盖一层10 cm 的废菌糠。在空旷地块养殖蚯蚓,需要在上方覆盖一张遮阳网遮阳,需保持养殖料水分在60%~70%。

4.4蚯蚓的引种

4.4.1蚯蚓品种选择

适合北方食用菌菌糠养殖的蚯蚓要求繁殖倍数高、生长能力强、耐寒耐热、抗病力强、适应广、适合人工养殖。可选择使用赤子爱胜蚓如大平2 号、大平3 号。

4.4.2蚯蚓放养、引种密度、方法与轮换更新

4.4.2.1平地堆肥养殖法引种密度:放养蚓种前先浇湿养殖床,把带有粪料的蚓种放在养殖料旁边。忌

在养殖床上堆满猪牛粪后放蚓种,避免蚓种损失。也可采用蚓茧孵化的方法,即收集养殖床内的蚓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