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

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信奉而不唯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前者强调对教材的态度,要相信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反映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科学性,是教学的很好的载体,不要轻易否定;“不唯是”即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再好地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后者是强调处理教材的行为,是指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创新。具体依据什么,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一、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定。《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因此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考虑课程标准的

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就教材来说,理解不一,其处理也就不同:一种理解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教学任务而编造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教科书;另一种理解是指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教师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就可用教材教。能正确理解编者思路、编写意图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

二、依据学生情况而定。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珠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学生,城市与农村,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发达地区与待开发地区等都不同。他们各有各的特色。就是在同一个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一样。尽管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要求教材具有多样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这毕竟只是尽可能。我国幅员那么辽阔,东西部差距那么大,不可能也不能编排出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教材。哪一种

教材最适用于学生?就算是选到了最适用的教材,教学质量还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认识事物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提升过程。有位教师,在教学新世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字与拼音》时针对学生情况,发现拼音教学过于集中,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就把后面的以识字为主的内容提上来,拼音与识字互为交替,分散处理,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愉快。

三、根据教学情境而定。教学情境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所组成的氛围。教学课前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在教学现实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此时,教师若不根据教学情境而灵活处理教材,而是按原计划教学,这属传统式教

学。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教师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而不再是控制者。当教学情境发生偏差时,应在以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要用问题引导学生向教材意图靠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当学生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好课应当是越教问题越多,问题越多,探究的内容也越多,学生的思路就越开阔。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字与拼音(三)》ue时,就处理得很灵活。她出示韵母ue的图片,原计划是想让学生看图识“月”字,用熟字“月”带出ue。她让学生说说图上的月亮像什么,以建立感性认识,发展想像力。谁知学生一说就收不回来,同学们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他们说:像人的眼睛,像香蕉、像小船,像一张染黄的脸等等。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后,一个比一个说得形象、生动。教师在此情境,就只有让想说的都说到,原计划两分钟完成的内容,八分钟才解决。这不就是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体验吗?试想,如果该教师不根据教

学情境处理,而是让一两个学生说了之后,就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这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吗?

四、依据教学环境而定。环境是一种无言的课程。教学环境分为教的环境与学的环境。它区别于教学情境,但与教学情境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课堂内,某种意义上即是教学情境。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已逐渐被变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所取代。依据教学环境确定教材的取舍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涉及到学生所在的社区、学校、教室、家庭等多种因素。其中每个因素又牵涉到经济、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是很复杂的。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提高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实验教材第12单元《外面的世界》,教学内容是一幅市区图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建立课本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精彩”的意思,大略认一认图画里的字。教学中,城市教师认为好讲,能实现教学目标,农村教师却认为不好讲,

原因是农村学校周围没有图画上的那些内容,因此,导致了他们一种是“教”教材,一种是不管教材,只让学生走出校园认识环境。其实这两种处理都各有不足。在新一轮课改理论指导下,如果结合环境借教材施教可收到更好的效果,即把教材与环境结合起来,借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外面世界的精彩,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激发努力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利用观察社区,为学生建立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拓宽识字渠道,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能力。

五、依据教学资源而定。教学资源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坚实基础。教学资源分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多数教师教学中往往更关注的是硬件。诸如教学场所、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技术、图书、教具、学具等等。凡是提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首先总是比硬件:人家学校有什么,我们学校没有什么,所以……他们常常忽视软件的重要性:如学校领导忽视管理、忽视师资培训、教师忽视对理论的学习等。疏不知软件的隐性流

失远比缺少硬件可怕。优越的硬件设备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教师努力,才会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所以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定要依据所在学校的教学资源而定。一位教师在谈执教感想时说到,在新一轮课改理论指导下,力求用最朴实的教学资源及手段去上最好的课,就是依据教学资源灵活创造教材的最好见证。

六、依据教学特长而定。再好的教科书不好的教师难教好。不好的教科书,有的好老师一样能教好。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素质。就素质而言,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长。有的擅长美术,有的擅长音乐,有的擅长朗读,有的擅长板书,有的擅长运用多媒体手段。新课程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更有利于教师用自身形象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便于挖掘教材的内涵,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课改的变动性、多样性、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

是一个执行者。在调研中看到,有的教师用多媒体手段去教学,效果好,有的教师用美术、音乐等来组织教学,效果也同样不错,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小小的船》时,就充分运用音乐来帮助激情、理解、欣赏、想像等,把学生带到一个星光灿烂的美妙夜晚。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太阳》一课地,充分运用简笔画这一特长,在黑板上寥寥几笔就勾出大海、草原、山村、森林的画面,让学生联系画图体会课文,读句子,看图说话等。

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英语教材

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英语教材陆峰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型的教师,应树立新的教材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熟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尽可能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使用的教材做出适当的裁剪、整合或补充,从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转变,加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如何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小学英语教材,并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与理解,联系自己 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追求英语教学的生活性,使教材实用化 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已经明显考虑到了接近学生的生活状态,但作为教师仍应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生活因素,并善于开发教材以外的生活课程资源,追求英语教学的生活性,使英语教材实用化,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知识 运用到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去。 那么,如何做到使教材实用化呢?我认为: 首先应充分挖掘,补充和丰富教材自身的一些生活因素,使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我在教学1A Mod3 Unit3 In the restaurant时,就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模拟了带学生到麦当劳用餐的情景,并设计了这样一段对话: T: Can I help you? S: May I have a hamburger, please? T: Here you are. S: How much is it? T: Six yuan.. S: Here you are. T: Thank you. 这样的语言材料和情景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密切相关,能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也能让学生享受到在用中学英语和学中用英语的愉悦。 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接触与使用英语的时间与机会。比如:在班级管理上,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classroom English及口令,如:早晨的问好,上下课喊口令,放学道别……这些都是最好的生活用语;在教室布置上,我们可以贴上一些课文中学到过的,或是加以补充拓展的动植物图片以及相应的单词。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英语是一门语言、一种工具,而不是什么望而生畏、遥不可及的东西。只要坚持每天使用英语,日积月累,又怎么会不知道像“Open your books.”这样简单的日常 用语呢? 另外,老师应善于捕捉一些教材以外容易被忽视的资源,如许多的广告,标示语等,从中我们也可以学到不少英语: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麦当劳,McDonald;必胜客,PizzaHurt等等,从而拉近英语和学生生活的距离,让英语融入学生的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只有注重英语教学的生活性,才能使教材真正做 到实用化。 二、力求英语教学的整体性,使教材立体化 英语课堂的教学,教材的整合,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而应立足于整体,可以拓展到一个单元、一册书乃至整个小学英语教材,甚至要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因此作为教师应力求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所学内容,全面充分地发挥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功能,使教材具有立体化。 其一,从课堂实际出发,我们应考虑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整合。比如:我在教学3A Mod2 Unit 1 My friends这一单元中时,按照课本教学,第一课时应教学六个形容词big, small, fat, thin, tall, short以及句型I’m…;第二课时中应教学句型He’s/She’s…及其字母和相应的单词Nn(nine), Oo(orange),Pp(pencil), Qq(queen).但是,我对这部分内容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适应要求,当务之急是要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一、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离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教师应是一名积极的“旁观者”,要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二、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所以必须改变彼此孤立封闭、单兵作战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除专业知识外,还要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 在未来新课程中,将出现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的基本条件,教科书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学服务。 三、教师需要哪些新的技能 为适应新课程需要,教师应具有新的教学技能和能力,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另外,新教材提供许多新的教学形式,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要求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 四、新的学习方式带来哪些挑战 此次课程改革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方式,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五、教学策略将发生哪些变化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自我评估,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保持开放心态。

浅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浅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 得体会 浅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北票二小一年级数学组 针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网络培训,组织一次难得的教材培训会。我们一年级组全体数学老师总结几下几点: 兰淑华:新课标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许多方面有了以往不同的新的要求。在离别语数教学四年的我,重新走上班主任讲台,既熟悉、又陌生。 经过半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借此机会,略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学习新课标

一年级数学教学体会。敬请有关教学领导、教学专家,予以斧正、点播,以便我快速成长,熟练驾驭新的教学教材。 新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在教材中不安排例题,而只是提供一定的情境图,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和体验数学,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价值观念。 我在教学中,把课堂和教材作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是让学生形成良好正确价值观的主渠道。比如,每一节课的情境图,无不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学习,除了学习数学教学上的必学知识、技能,学生可以谈谈植树的的意义,如何爱护环境,在良好的环境契机中,对学生进行了价值观念的教育渗透;在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我的心里也经受了洗礼,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究竟的意义,

与学生共同成长了一次。 《过生日》,通过情境图,感受家庭的温馨,回顾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倍感亲情的至上无私。学生通过如何分东西,知道孝悌,回忆父母的无私奉献,懂得生活中,父母的爱之深。 多年来的教学,让我深深体会课堂上说的意义:有利于矫正学生思维的缺陷、错误。特别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新的课本多样化的思路,学生必要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更离不开说。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有思才有说,有说才有思。所以,教学上,能让学生说的,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学生会说了,思维过程也就形成了。 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15页2题《哪一堆正合适》有的学生说“五只小

部编版教材下,如何运用策略进行整本书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3773634.html, 部编版教材下,如何运用策略进行整本书阅读 作者:刘芙蓉 来源:《课外语文·上》2020年第05期 【摘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是新课程标准给学生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突破以往的课本篇章式教学,通过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进行指导和训练,进而符合新课标的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培养,更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改变学生阅读碎片化与零散化的现状,利于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研究整本书阅读教育的方式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将以部编版教材中“阳光读书吧”这一板块为例,探讨在部编版教材下,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方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4;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076-02 【本文著录格式】刘芙蓉.部编版教材下,如何运用策略进行整本书阅读[J].课外语文,2020,19(13):76-77. 一、明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在新时代条件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接受了阅读整本书教育的学生,拥有了更广阔的阅读视野和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逐渐掌握适用于自己的读书方法,培养了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阅读的理解能力。整本书阅读的阅读方式是对传统碎片化、零散化阅读的改善,使学生的阅读更富有体系。零散化的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只能是信息碎片,一本书的整体思想无法从这些信息碎片中体现出来。而通过让学生去阅读一整本书更能带给学生作者的思想精神,推动学生思维体系总体上的提高,使学生形成自己独到的思想体系,利于个性化发展。 (一)利于教师能力提高 对于教师来说,在新教材下,如何有效进行整本书阅读也成了教师研究教学的新方向。整本书阅读的阅读方式更像人在日常生活下的阅读,人们喜欢阅读什么书,如何读完这本书,用什么方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收获,具有的个性特点,这些都是教师需要考虑到的,因此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对于整书阅读的统筹把握。

(吴伟东)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统计》教学案例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惟唯一的标准。而且新教材在功能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是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有的教师是完全照搬教材按照教材内容去教,另一种是完全脱离教材,另起炉灶。所以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成了现在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即如何做到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遵循的原则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并把要求“层次化”、教学“特色化”;还必须具有科学性;必须考虑时代和科学的进步,有意识地调整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么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知道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

教师如何高效使用新教材

教师如何高效使用新教材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能否成功推进新课程的关键。课程改革使教材趋于多样化,教材的多样化使教材作为教学中唯一“法定文化”的地位渐趋动摇,教材的定位也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以旧的观念和方式使用着新教材本文根据实际调研情况,谈一谈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应对策略。 一、教师对新教材感到难以适应的原因 1、没有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 课程标准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不深入地研究研究课程标准势必会造成对教学目标的模糊认识或曲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造成在使用新教材上的困难。 2、新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不同 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编制的教材,追求严密的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知识主要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教师的教只是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落实下去,使学生掌握教材所编排的内容。新教材一方面突破了学科中心,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并且新教材是以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形式呈现知识内容的,结论的呈现不像传统教材那样清楚,需要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获得。许多教

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跳不出旧的“依纲靠本”框框,感觉新教材不好教了,知识不系统了,结论不明确了,自己很还适应,甚至很茫然,很苦恼。 3、对教材功能的认识不准确 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把教材奉为“圣经”,教材控制着教师的教和学,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落实知识点”,使学生掌握教材所安排的内容,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和“媒介”教材只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资源,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不仅获得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教材观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要积极主动地选择和自主开发教材视野以外的教学资源。 二、在新课程实施中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新教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病况善于运用。” 1、认真分析和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 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新课程强调“改变课程过于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开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形成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020年新教师入职培训心得体会两篇

2020年新教师入职培训心得体会两篇 2020年新教师入职培训心得体会两篇篇一通过10天的培训学习,使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市内的一些一线教市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学习。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掌握的教学技能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将影响深远。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触动着每位新教师的心灵,作为一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所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我积极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来不断的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下面就以我的培训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加强学习,不断培训,自觉走进新课程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

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培训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对于一个教师,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懂得了多媒体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使我学会了制作教学用的课件。学会了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而现在的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历史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历史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

(整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使用心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使用心得 数学课程标准把九年义务教育划分为三个学段,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的开端,也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沿续了第一学段教材的编写思路及特点,大部分内容是对第一学段的进一步拓展。 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新理念体现得比较充分,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作为新教材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小结如下: 一、教材内容,体现的是生活化的数学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特别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问题。打开数学课本,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生动有趣的、图文并、丰富多彩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示,都是学生生活中看得见,用得着,听得懂,体会得到的,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觉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如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接触大数的经验,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一层次,通过主题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接着教学含两级的数的读写、改写和近似数。第三个层次,教学亿以上数的读写。值得提出的是这两个层次之间穿插一个过渡,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亿以内数进行归纳整理,并作为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目的是建立数学模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尽多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使数学教学具体、直观、形象。 二、教材内容,体现的是活动化的数学 新教材以数一数,看一看,试一试,说一说,估一估,做一做,比一比,摆一摆等形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如第二单元的线段、直线、射线与四单元的平行线、垂线等概念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课堂操作活动。如在四单元第一节中,教材安排了在纸

统编三上阅读策略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三上阅读策略单元 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一、统编教材设置阅读策略单元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策略主要包括预测、连结、提问、图像化、推论、自我监控等等。 中高年级:强化阅读习惯和方法的养成。三年级起的编排: 教材中的其他阅读策略: 复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二年级,借助图片等讲故事; 三年级,详细复述; 四年级,简要复述; 五年级:创造性地复述。 默读: 课程标准 一、二年级,重点训练朗读正确,二年级开始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三、四年级,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做到一边读一边想; 五、六年级,重点训练提高默读速度,学习扫读等。 二、三上阅读策略单元——“猜测与推想”教材解读(12、13、14课) 推测策略单元教材编排的独具匠心

预测阅读策略教学尝试 1.直接解释:介绍将要阅读的材料中,需要使用哪一种策略,什么时候使用,该如何使用(明确策略的有效性及使用过程) 2.示范作用:采用出声思考的形式,让学生示范自己使用该策略。(使学生 认识策略的可操作性;) 3.指导练习:指导学生进行由简至难的练习,逐渐减少指导数量;(通过练 习逐步掌握该阅读策略;) 4.独立练习:学生独自完成阅读和阅读策略的使用;(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该 阅读策略;) 5.总结反馈:再次向学生明确简述策略的操作步骤,该策略在其他情景下使用;(明确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性和迁移性)。 预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 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 的假设,并在阅读过各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 阅读线索——形成假设——寻找资料检验假设——形成新的假设 三、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建议 1. 激活原有知识,产生阅读期待 (例:看图猜成语——猜测与推想,不是胡猜,是有依据地猜,是阅读时的 法宝) 2. 充分呈现学生推想的过程,丰富认知图式

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策略研究分析报告

《制造性使用新教材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2006年8月,我校语文组《制造性使用新教材的策略研究》的实验课题,被列为章丘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通过三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二者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各自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一直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耗时多,见效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不遗余力地去阅读课文、研究文本,可谓殚精竭虑;但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时,仍是眼前一头雾水,心中一片茫然。课堂上文本学习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相脱节,造成占用大量时刻去阅读,学生却可不能阅读的尴尬现状。 读写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中,读写脱节现象更为严峻,教师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割裂开来,进行孤立地实施,阅读不能为写作服务,造成学生写作水平的停滞不前。因此,为了快速提高作文成绩,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许多教师又常常借助于各式各样的“作文宝典”、“作文写作秘笈”之类的技巧指导书籍,舍近求远,甚至缘木求鱼。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语文课上师生凭借它进入作品所描绘的纷繁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多方面的启发和熏陶。忽略了文本的语文教学,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空洞而肤浅的。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有些人可能曲解了叶老的意思,以为“例子”确实是一带而过,不需多花工夫的东西。事实上,这些“例子”之因此成为“例子”,大都选文精美,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专门值得探究钻研。能够讲,课本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是其他媒介无法取代的。因而我们认为,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立足文本,引导学生领会不同的风景,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前提与核心。 随着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我们开始考虑如何制造性地用好我们手边现成的语文教学资源—语文课本,进行策略研究,来增强文本意识,用好课本范文,从而扎实有效的搞好阅读与写作教学。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依据 ㈠课题的界定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调节和操纵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新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并在合理安排差不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点、学校和教师学生留有了开发、选择的空间。针对新教材在编排上的这些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1:《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把《走进新课程》这一书看完了,合上书仍觉得意犹未尽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走进新课程》读后感。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读了该书,犹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明灯,尤其是对我这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而言,的确是受益非浅。以下就自己所读的关于教学的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一、教师教学地位的转变 课改中一再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出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成为听众的课堂。要注意做到,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同时,我们还要深深地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合格率与优分率。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在课堂上要主义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

极、主动地学习,不但让学生有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而且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地表现自我。要想完成这一次改革,教师的角色和地位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从教授者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点具体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备课上。传统的备课,它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侧重于教师的教。教师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对教材内容的钻研,忽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个体学习情况更是知之甚少。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也是以教师的主观行为为准,而不考虑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变化。面对新课程,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备课呢?有一点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那就是如果你是是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我们在反思中醒悟:备课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备课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要备如何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如何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要备如何引发学生个性的绽放。一句话,备课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要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意识上多下功夫,要在如何引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上下功夫。这句话不再是像从前一样被挂在嘴边,而是要切实地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去。 关于授课,在看这部分内容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授课自己还有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怎样用好用活教科书》指出:“有了好的教科书,不等于就能搞好教学。实际上,教科书只能是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运用和发挥,取决于如何通过教材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误区:观念:丢掉教材,打破原有,重头再来 教师心理: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公开课、竞赛课, 费尽脑汁,偶尔为之,平时教学可能就尝 试得较少了。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是否善于运用教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诸多因素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主、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师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教师关注的只是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关注人的全面的发展。这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对教材的深层次解读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了解教育客体的特点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关键——教师素质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开发挖掘,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1.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接着,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拍手等方式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再同时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与"秒”的关系,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1)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大约是1秒;(2)闭眼睛数出60秒;(3)推荐一名同学跑出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4)估计穿好一件上衣、跳绳20次各用多少秒,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类

疫情期间数字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疫情期间数字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2020年的春节是让所有中国人记忆深刻的一个春节,新冠肺炎肆虐着我们国家和人民,所有的人都呆在家里不能外出,学校不能开学,孩子们无法正常学习,这时河南省教育厅为孩子们录制了人教版的数字教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网络让老师们能正常授课,孩子们正常学习,家长也都松了一口气。 我们用的数字教材,即数字化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的互动性教材.数字教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融合了文字和音频、视频、图片及动画等元素,具有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互动交流、有利于分层施教、有利于修订完善等优越性。 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基本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如今的数字教材,更是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的掌握有了新的要求.数字教材本身带有圈画批注,放大标红,播放音频等多种功能,教师运用的好,在课堂教学中,会十分便利和有效. 比如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就有和课文内容配备的各种动画图片等,不再是老师枯燥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对文字描述的理解,数字教材上

生字不仅有拼音,组词,造句,还有笔顺笔画,让学生更直观的去学习汉字的书写。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不仅能帮助老师备好课,也能帮助孩子们反复练习,音乐教材中,每首歌曲有范唱、有节奏伴唱还有欣赏曲目,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去学习歌曲,了解歌曲的意境。 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若不能熟练的操作,数字教材也会使其作用减弱.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信息技术,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虽然数字教材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是非常大,可是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找准课堂定位,不能放错重点.无论是传统的纸质教材,后来的多媒体技术,还是如今的数字教材,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所以教师上课的重点依旧要放在学生的学习上,因此教师在数字教材使用中不能放松课堂管理,老师在每次上课之前需要和学生有一定的沟通,1.对纪律方面有所要求,要提醒学生在听课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如准备好书本、记录本、草稿纸等.甚至告诉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还可以抽查学生在家的表现,(因为有视频可以点击观看)给学生有一定的约束感.2. 因为现在不是面对面的教学,教学设计要考虑互动,可以采用讲练结合,教学在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时间,控制好学生练习和思考的时间,也就是节奏需要考虑.3.合理的布置家庭作业,认真批改,及时掌握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我们一定要利用好数字教材,让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用教材教”的理解与实施策略

“用教材教”的理解与实施策略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特别是“教材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由传统的“唯教材、教教材”发展到现在的“用教材教”。那么,如何理解与把握“用教材教”,如何实施?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问题。 是不是把例题、习题换一换,或用电脑改变一下显现的方式,就是“用教材教”呢?我认为,新理念所倡导的“用教材教”决不是这样的。她应该是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全面领悟教材所反应的知识要点、蕴含的教学思想方法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地选择与改编、删减与补充,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只有正确理解了“用教材教”,才能正确实施“用教材教”。下面以我听的一节“可能性”教学以及自己的实践为例说明“用教材教”的实施策略。 …… 师:还想做游戏吗? 生:想。 师:我们分组进行摸球游戏,摸到白球为中奖,怎么摸? 生:1人1次,按顺序摸。 师:按大家刚才说的方法摸,每人摸1次后把球放回盒里,另一人再摸。 (学生分组摸球) 师:请各组汇报结果,要说摸了几次,中奖几次。 一组:摸了6次,一次也没中。 二组:摸了6次,都中奖了。 三组:摸了6次,都没中奖。 四组:摸了6次,中奖6次。 五组:摸了6次,一次也没中。 六组:摸了8次,一次也没中。 师:想一想,为什么有2个组全中,其他组都没中? 生:可能都是白球,其它的没有白球。 师:打开盒盖,检验一下是不是。 (学生打开盒盖查看) 师:2个组都是白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其他的都是红球,可能摸出白球吗? 生:不可能。 师;谁能用“一定”“不可能”把刚才的情况说一说。 (学生说) 师:这样做公平吗?怎样做才公平? 生:放2种颜色的球。 师:拿出学具袋,看有哪几种颜色? 生:白色和红色。 师:如果让你一次摸2个,猜猜能摸出什么颜色?闭上眼,摸摸,说一说。 (学生摸球) 师:通过刚才的摸,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师板书: 可能二个红色 二个白色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发表时间:2013-12-03T13:20:06.077Z 来源:《赤子》2013年10月下总第292期供稿作者:徐玉香 [导读]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 徐玉香 (吉林省和龙市松下坪学校,吉林和龙 133500) 摘要: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们的教学中永远离不开教材,讲课的依据,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材料,考试前的复习材料,可以说教材的用处非常大,但我们似乎从没有重视过这个问题,我们的课程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东西。本文即以数学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新课程;创造性;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告诉我们,教材仅仅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新课程的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大程度的深入挖掘教材。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现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等状况对教材不断充实与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当增删,整合教学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充分尊重教材基础上,大胆灵活的处理教材,努力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成为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能落实到实处。作为农村一线的数学教师下面就创造性的使用小学数学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点滴做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能“悟数学” 在四年级上学期教学《商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时为了很好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我对这一教材内容进行了加工,把三组探究规律所需要的数据分别揉合在一个表格当中,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这样大胆的创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生动、更富挑战性。 图如下:(1)探究商不变的规律,出示表格1 (2)探究商的变化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1: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和商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表格2 商的变化规律2:当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你们能自己编几道除法算式并研究一下它们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吗? 表格3 这样借助在一个表格中对几组数学算式的深入研究,除法算式中当被除数不变时,商会随着除数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当除数不变时,商有会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若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该怎么变呢?这些问题在同学们的深入研究中迎刃而解。教学时采取了猜想规律—验证规律(举例验证)—概括规律—运用规律的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索,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和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和谐,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始终把激励学生学习,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作为教学的主线,让每个学生都在宽松的氛围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思考、尝试交流教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得学生愿意与伙伴交流,敢于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究中获得新知,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程度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过程的生动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是不是“巧妇”,关键在于他会不会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深加工”,从而使教学材料发挥最大的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是要研读手头教材,理解编者意图;二是要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弄清现在的课标教材与原来的义务教育教材有哪些变化;几个不同版本的课标教材在同一个内容的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通过研读,弄清各种版本课标教材的编排特点,博采众家之长。 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 教材所呈现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结果,教学如果从这些“冰冷”的形式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读懂教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这就涉及到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呢? 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 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验教材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教师用书也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主要是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但这样一来,也无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其它资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但要注意教学内容安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要忠实教材、激活教材、调适教材、创生教材。对于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来讲,我觉得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1、深刻理解编者意图。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文档2篇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文档2篇Reading the document of entering the new curriculum 编订:JinTai College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 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 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读《走进新课程》有感文档 2、篇章2:读《走进新课程》有感:理想与现实文档 篇章1:读《走进新课程》有感文档 新课程中提出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单一的传道授业的 教书匠转变成促进者、研究者、建设者、开发者和开放的教师。乍一看,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像孙悟空的72变被幻化成了多种 角色。曾经听到这些名词觉得不可思议,更觉得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不切实际,没有可操作性。读完《走进新课程》才略有感悟,这是一种新的理念,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是在经济迅速

腾飞,世界变成了“村”的开放时代背景下所必然出现认知。这么多的不同角色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教师这个职业的新观念。 一、促进者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 传统的教学难免会把教师个人的意志(或是出于学校、 领导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身上,为了达成某项既定的目标会毫不犹豫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来逼迫我们的学生完成任务。即使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的今天,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急迫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陈旧的教育已经远远的跟不上趟了。那么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教师不是上帝,创造不出天才,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帮组学生发掘自身所蕴藏的无限的潜能,激活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并积极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成功之路,以此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独特个性和健全人格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敬小慎微,尽量不把自己个人的意志过多的强加在学生身上。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引导和促进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人才”。 二、研究者是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提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