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糖皮质激素雾化共识更新解读

2018年度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2018 年修订版)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治疗气道急、慢性炎症的常用药物。《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儿科呼吸领域专家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进行了再次修订,用以指导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家庭正确选择和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从而规范和完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以下为2018年修订版共识中关于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相关内容。 一、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1、基本概念 吸入疗法是目前哮喘治疗中首选的给药方法。采用吸入疗法时,药物以气溶胶的形式输出,随呼吸气流进入体内。由于气溶胶具有很大的接触面,有利于药物与气道表面黏膜上皮细胞接触而发挥药效。其中,直径1 ~ 5 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5μm的微粒,则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而< μm的微粒虽能达到下呼吸道,但在潮气呼吸时,90%药雾微粒又可随呼气而排出体外。吸入药雾微粒的形态也影响药物在气道内的分布。 雾化吸入 ICS主要用于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既可作为医院内缓解急性期发作的合并治疗手段,也适用于家庭的长期控制治疗。目前国内有三种用于儿童雾化吸入的 ICS 混悬液,包括布地奈德(BUD) 、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和丙酸氟替卡松(FP)。布地奈德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药目录(适用于 12岁以下儿童)中唯一推荐的抗哮喘 ICS ;是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定为妊娠安全分级为 B类的糖皮质激素(包括鼻用和吸入制剂),也是目前批准的唯一可用于≤ 4 岁儿童的雾化 ICS。丙酸氟替卡松目前仅适用于4~16岁儿童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ICS经吸入装置后,大部分停留于口咽部,仅有小部分沉积于肺内。沉积在口咽部的药物经吞咽进入胃肠道从而被吸收,经肝脏首过代谢后进入血循环。吸入肺部的药物沉积在各级支气管而发挥其局部抗炎作用,其中直径< 2 μm

雾化共识解读-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2018

---------------------------------------------------------------最新资料推荐------------------------------------------------------ 雾化共识解读-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管理-2018 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管理——《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解读项城市人民医院内五科程云霞 1/ 38

主要内容雾化操作是呼吸疾病患者护理要点之一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如何提高雾化治疗效率如何减少和避免雾化吸入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最新资料推荐------------------------------------------------------ 思考:哪些病人需要雾化治疗? 3/ 38

雾化吸入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用给药方式支气管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雾化吸入感染后咳嗽疗法支气管扩张症激素敏感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34): 2696-27081.

---------------------------------------------------------------最新资料推荐------------------------------------------------------ 为什么雾化吸入适合呼吸疾病患者?呼吸疾病患者临床特点:气道病变支气管哮喘喘息、气短、胸闷、气流受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支气管炎气流受限、肺功能下降、咳嗽咳痰、气道炎症咳嗽、咳痰、喘息、气道炎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慢性咳嗽咳嗽、咳痰、气道炎症咳嗽、咳痰,气道高反应性或气道炎症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34): 2696-27081. 5/ 38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总结及注意事项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总结及注意事项 导读:雾化吸入药物是呼吸科等科室的常规治疗方法,雾化疗法应用特制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将水分和药液形成气溶胶的液体微滴或固体微粒,被吸入并沉积于呼吸道和肺泡靶器官,以达到治疗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雾化吸入的药物很多,运用最广泛的当然是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鉴于临床上也有人把氨溴索注射液、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两性霉素B、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雾化吸入,其疗效及安全性到底如何?糖皮质激素 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当哮喘急性加重或AECOPD时,常常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一部分,此时最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是布地奈德(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同时建议医生仔细阅读说明书注意禁忌和使用人群,我们常用的规格是1mg/2ml,1次 1-2mg,bid或tid,常常与支气管舒张剂(例如可必特液)联合使用。不良反应轻微,较常见的是声嘶、咽喉部不适、口腔念珠菌病等,为预防这些不良反应,因为属于激素类药物对呼吸粘膜有刺激容易滋生细菌,应谨记每次吸入后要清洁漱口。

临床上,虽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很多,但只有布地奈 德有雾化吸入制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其他诸如倍 氯米松、氟替卡松等,只是气雾吸入或干粉吸入,不是雾化吸入。不少医院和中文文献有报道雾化吸入地塞米松的疗效,而鉴于目前中文文献的泛滥和尴尬,笔者无法考究这些文献的质量,而笔者周围的医院都是没有雾化吸入地塞米松这一做法的。笔者查阅很多药物学专着,均没有提及地塞米松可以进行雾化吸入。《专家共识》也是不推荐地塞米松进行雾 化吸入,原因是地塞米松水溶性较大,难以通过细胞膜与受体结合,在肺内沉积率低,气道内滞留时间短,不好发挥药效,且其半衰期较长,在体内容易蓄积,对丘脑下部-垂体- 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也强。 支气管舒张剂 这是呼吸科最为常用的药物,常用来雾化吸入的包括沙丁胺醇(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特布他林(硫酸特布他林 雾化液)、异丙托溴铵(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溶液),这些雾化吸入平喘药的不良反应一般较为轻微,目前很多医院都会有其复方制剂,比如可必特液(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主要成分包括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同时应用β2受体激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自从1929 年人类发现可的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以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急诊医生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包括全身使用和雾化使用,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急诊医生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特性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类固醇( 甾体,steroids),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包括内源性的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以及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与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为短效制剂,同时具有糖和盐皮质激素活性,因此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但用于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不良反应明显。此类剂型结合球蛋白的能力强,游离激素水平较低,对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的危害较轻,临床上主要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但因其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不适宜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氢化可的松较可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其中,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溶媒为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溶媒为酒精,后者用于酒精过敏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且与部分头孢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时可能导致双硫伦样反应。

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等加强了抗炎作用,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延长,为中效制剂。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剂型。其中泼尼松龙(强的松龙)较强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外源性的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更加强化抗炎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更长,为长效制剂。但HPA轴抑制作用长而强,不宜长期使用,只适合短期使用,因此不适用于治疗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都可安全地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各剂型糖皮质激素比较见表1。 二、糖皮质激素急诊使用时应注意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2.1 诱发和加重感染 是急诊使用激素最为担心的不良反应。应用糖皮质激素使机体防御机能降低,易诱发感染和使潜在的病灶扩散。尤其是当泼尼松>15 mg/d 时,可能损伤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功能。常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以及结核病灶的扩散。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2):73-75. 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 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为规范 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 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 的 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 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 强效、中效和弱效4 类。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 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 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 效激素相当。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 周;尽量不用于 < 12 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 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 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有的药品仍沿用“霜”,作为剂型的属性。中效激素适合轻中度皮损,可以连续应用4 ~ 6 周; < 12 岁儿童连续使用尽量不超过2 周;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常用中效激素有,0.1%糠酸莫米松乳膏和洗剂、0.1%丁酸 氢化可的松软膏、乳膏及洗剂、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及软膏、洗剂、0.12%戊酸倍他米松泡沫、0.025%氟轻松软膏及乳膏、0.2%

2019年版雾化吸入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2019年版)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呼吸系统疾病就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得常见病、多发病,给社会与国民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同时还伴随着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雾化吸入疗法就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得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因其临床应用优势被国内外广泛使用。在我国,很多基层医院,甚至大型综合医院由于医务人员对雾化吸入疗法及其药物应用认识不足,临床应用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在这种形式下加强雾化吸入药物得规范管理与合理使用尤为重要! 基于此,由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牵头、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合理用药学组于2018年6月23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2018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研讨会”正式启动“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撰写项目,在会议上确定编写专家组成员,并对共识大纲进行专业细致得研讨。2018年7月1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确定共识大纲内容。2018年11月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上进行共识中期审稿,委员及学组专家对共识初稿内容进行逐条修订,并提出近50条专业修改建议,对共识内容得准确性与药学特色进行了严格得把关。经过多次专家审稿与修订, 2018年12月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对“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得内容进行最后修订,得到编委会专家组得一致认可而最终定稿。 本共识在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合理用药学组专家,以及游一中教授为代表得专家顾问组共同努力下完成编写,旨在提高我国雾化吸入合理用药水平,造福广大患者! 雾化吸入就是一种以呼吸道与肺为靶器官得直接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作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得治疗手段。但雾化吸入疗法得不规范使用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为进一步促进雾化吸入药物在临床得合理应用,维护患者健康,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携手全国药学领域知名专家,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合理应用 天津市胸科医院林燕萍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根据生理功能可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氮皮质激素三类。其中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的束状带分泌,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症、免疫抑制、抗过敏、抗纤维化、抗毒素及抗休克、对代谢和血液系统的影响以及其他方面如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等。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无氟激素和含氟的激素两类。如( ppt6 )图表所示,在无氟激素当中,抗炎强度较弱的是短效的氢化可的松,较强的是中效的甲泼尼龙;在含氟激素中,以长效的地塞米松抗炎活性和抗炎强度最强。 2 .水钠潴留作用:在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中有盐皮质激素的活性,盐皮质激素的活性还现在有水钠潴留的副作用。如( ppt7 )图表所示,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盐皮质激素活性较强。因此,对于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在应用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时,一定要注意其盐皮质激素活性的一面。 3 .激素受体亲和力:激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受体而合成出相关的抗炎蛋白质来达到的。( ppt8 )图表显示的是用胎儿肺细胞来研究不同激素其与激素受体亲和力的强度的比较。由图表可见,在所有的激素当中以甲泼尼龙受体亲和力最强,受体的亲和力越高,和激素结合的越紧密,在临床上体现出更强的抗炎活性。 (二)激素的药代动力学 激素的半衰期包括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由于激素的作用要通过细胞合成相关蛋白质来实现,所以生物半衰期是反映激素作用时间的。但血浆半衰期的长短与其在体内循环中

暴露的时间是一致的,血浆暴露时间长,造成全身副反应的就会就越大。所以,相比而言甲泼尼龙比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的副作用发生机会要少。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氢化可的松的生物半衰期比较短,所以要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其使用频率必然要增大。这也就必然会导致其副作用发生机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其本身就有很强的水钠潴留作用,这势必造成其在通过抗炎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而减轻水肿的同时,也会由于水钠潴留作用而增加水肿的发生。 (三)激素 HPA 轴的抑制作用 ( ppt10 )图表显示的是糖皮质激素 HPA 轴的抑制作用比较。氢化可的松对下丘脑HPA 轴的抑制强度最低, HPA 轴抑制天数也最短;长效的地塞米松无论是抑制强度和抑制天数都是最强的。因此,在临床上,要充分考虑地塞米松这一类长效激素对 HPA 轴的抑制。 二、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ppt12 )图表显示的是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从图表中可以看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不仅作用在炎症细胞,还作用在结构细胞。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嗜酸性细胞、 T- 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无论是从对于细胞的凋亡、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和激活,都有着很强的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结构细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于上皮细胞、炎症因子介质的抑制,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渗漏、减轻水肿;可以上调气道平滑肌的 b 2 受体,和 b 2 受体兴奋剂紧密的结合,发挥、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同时,激素还可以抑制腺体的分泌,减少痰液的渗出。 (二)呼吸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 1.短期治疗:治疗时间 <10 天;无激素依赖可突然停药;常用剂量 0.5-1mg/kg/d , 1 次 / 早。 2.紧急治疗:时机不要太晚;剂量不要太低;时限不要太长;选择起效快,抗炎作用强,半衰期较短的激素。

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张天仪

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张天仪 发表时间:2019-03-12T10:09:55.567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12月作者:张天仪 [导读] 分析研究在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的疗效。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张天仪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将对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之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出其中的94位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分组的方式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所有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平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由47位患者组成的对照组,另一部分为 47位患者组成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式。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统计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多加利用。 关键词: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效果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发生几率较高的儿科疾病,主要会对患者的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的伤害,导致患儿出现咳嗽等不良的反应。在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时,使用几率较高的治疗方式就是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这种方式由于操作简单,不会对患儿的身体造成其他的伤害,对患者的病情能够有效的控制,并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其治疗成本较低,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时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探究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式对于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之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94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分组的方式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治疗以及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 实验研究对象资料与实验研究方法 1.1实验研究对象常规资料 对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之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出其中的94位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分组的方式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所有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平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由47位患者组成的对照组,另一部分为47位患者组成的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中患者的性别组成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3:24,患者的年龄组成中,年龄最大为5岁,最小为3岁,患者的年龄平均值为( 3.57 士0.64)。实验组的患者中患者的性别组成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1:26,患者的年龄组成中,年龄最大为6岁,最小为4岁,患者的年龄平均值为( 3.84 士0.58)。在进行实验研究前,护理人员已经对患者的家属讲解相关治疗的方法与过程,并且所有的患者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性别组成以及年龄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家庭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雾化的药剂主要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以及布地奈德 ,这三种药剂的治疗剂量分别为每天0.3毫克、0.7毫克以及1.5毫克,还可以添加抗胆碱能药溴化异丙托品药剂,使用的剂量为每天400微克,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3毫升的生理盐水进行雾化[1]。进行雾化治疗的时长为15分钟,治疗的时间为一周,在治疗后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2]。 1.3评价指标 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统计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1.4采用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实验所涉及的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47位患者中,治疗效果达到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患者分别有31位、13位、以及3位,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的47位患者中,治疗效果达到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患者分别有12位、20位、以及15位,治疗总有效率为68.09%。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情况对比[47(%)] 组别(n=47)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3113393.62 对照组12201568.09注:与实验组相比,*P<0.05。 3 讨论 在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主要的治疗原理是先采用激素类药物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导致治愈的效果。主要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注射治疗等治疗方式,但是药物治疗以及注射治疗的方式对于幼儿患者来说,容易导致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产生,进而对患儿产生其他的危害,阻碍患儿的正常发展[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雾化治疗的方式逐渐应用到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家庭雾化治疗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将药物直达患者患病部位,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其他的伤害,有极高的应用价值[4]。 此次实验中,采用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方式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为93.62%显著的优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8.09%,由此可以看出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方式对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治疗中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方法:总结作者226例哮喘治疗资料,参考相关文献,综述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的剂量调整、吸入方式及注意事项等。结果: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用于支气管哮喘长期坚持者(5年以上)临床控制较好。结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可作为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长期坚持临床控制较好。 关键词:吸入;糖皮质激素;哮喘;治疗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合成和分泌,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抗变态反应炎症的药物[1]。又由于其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阻止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反应,增强平滑肌β2受体的反应性,又是当前控制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2]。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edcorticosteroids,ICS)通过吸入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靶器官,所需剂量小,药物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入血,大部分被肝脏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因此,ICS已成为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1]。 1 常用药物及剂型 1.1 常用药物 一代产品二丙酸倍氯米松(BDP)、二代产品布地奈德(BUD)、三代产品丙酸氟替卡松(FP)以及新型产品环索奈德(CIC)等。 1.2 吸入制剂常用的有以下三种剂型 (1)原液如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 (2)气雾剂为手控定量气雾剂,如:①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必可酮); ②布地奈德气雾剂(英福美、普米克);③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辅舒酮)等。 (3)粉剂,如:①二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必酮碟);②布地奈德粉剂(普米克都保);③复方制剂如丙酸氟替松/沙美特罗混合粉剂(舒利迭),使用时注意选用不同的剂量组合(如50/100μg,50/250μg,50/500μg);布地奈德粉剂/福莫特罗粉剂混合制剂(信必可)。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复方制剂配伍合理,应用方便,减少病人操作麻烦,病人依从性高,容易长期坚持。研究认为β2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强激素受体的兴奋性,可以预激活激素受体,增强其对激素的敏感性从而使抗炎活性大大增加而使临床疗效倍增[3,4],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2 吸入方式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尽管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恶化尤其是空气污染以及吸烟率居高不下等因素,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城乡居民中最常见、病死率最高,经济负担也最重。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疗法因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优势,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在我国,由于缺乏药物、设备和临床经验等原因,许多基层医院甚至高级别医院在雾化吸入治疗中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疗效。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携手国内儿科、耳鼻喉科、胸外科和药理学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制定本共识,以期更好地指导各级医务人员开展规范的雾化吸入治疗工作。 第二部分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安全性 一、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药理学特性 (一)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ICS是目前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它通过对炎症反应所必需的细胞和分子产生影响而发挥抗炎作用。ICS的抗炎机制可分为经典途径(基因途径)和非经典途径(非基因途径)。经典途径是指激素与胞质内的激素受体(简称胞质受体)结合,并转运进入细胞核后影响核酸的转录而发挥抗炎作用;非经典途径是指激素与细胞膜激素受体(简称膜受体)结合,在数分钟内生效;高剂量的ICS能够有效启动数量少、亲合力弱的膜受体快速通道。国内已上市的ICS为布地奈德(BUD)和丙酸倍氯米松(BDP)。其他如丙酸氟替卡松、环索奈德等雾化剂型尚未在国内上市。 1、BUD:BUD是第二代吸入性不含卤素的糖皮质激素,其药理基础基于16α、17α位亲脂性乙酰基团及碳21位游离羟基。16α和17α位的亲脂性乙酰基团增强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增加了在气道的摄取和滞留,且全身消除快,相比于第一代糖皮质激素气道选择性更强,具有较高的局部/系统作用比。独特的酯化作用可延长药物在气道的滞留时间,具有高气道选择性并降低全身作用风险。BUD适度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能更容易通过气道上皮表面的黏液层和细胞膜,快速发挥抗炎作用,尤其适合急性期时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联用。BUD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1%,而首过消除高达90%。此外,BUD混悬液的药物颗粒在电镜下显示为平均直径为2~3μm的细小类圆形表面不规则微粒,可最大限度地增大药物表面积,提高雾化效能。 2、BDP:BDP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代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BDP为前体药物,在酯酶作用下活化裂解,部分生成具有活性的17-单BDP(BMP)而发挥其药理作用,部分生成无活性的21-单BDP。BDP在体内裂解所需的酯酶在肝脏、结肠、胃、乳房和大脑及血浆组织等部位也有表达,在肺外组织中活化的BDP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密切相关。BDP的水溶性较低,导致其在支气管黏膜的黏液层溶解缓慢,因此其肺部吸收过程受限于黏液溶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lCS)是目前治疗慢性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近30年来,随着lCS在儿科酌临床应用和普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防治获得了极大的成效。 目前,ICS的不同剂型,如压力定量气雾剂(pMDI)、干粉剂( DPI)和雾化混悬液,在临床应用中,均已显示m良好的疗效。在不同疾病的儿科患者中,应根据病情选用不同剂型的lCS。 吸入方法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的印度l11,随着19世纪手持式玻璃球雾化器的发明。1956年pMDI的发明,吸入疗法从此广泛应用于临床。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英国开始应用吸人疗法防治哮喘,并最终选用p:受体激动剂(32RA)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和吸人糖皮质激素防治哮喘复发。随着临床反复试用,发现吸入疗法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小、无创伤、无痛苦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嗣后被《全美哮喘诊治规范》、《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简称GINA)[2.3]、《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等指南广泛推广使用。2003年起,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和《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也把吸入疗法作为防治哮喘的首选疗法[4-5]。 在国外,有关临床研究已相继证实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并在儿科的呼吸道相关疾病(特别是过锨性疾病)领域得到普遍应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能有效减少全身激素的应用,减少住院率,减少患儿的缺课时间。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雾化

吸人疗法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我国已有很多医院门诊建立了专门的雾化中心,糖皮质激素雾化吸人疗法已成为呼吸道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必须指出的是,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手段也面临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①医务人员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认识不足,即便了解到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但对于如何选择药物(布地奈德混悬液/地塞米松)以及如何配伍药物都存在一些问题。②不同疾病的治疗疗程和使用剂量不规范。③医务人员如何选择雾化设备,是应用超声雾化还是射流(压力泵)雾化进行吸人疗法也存在网扰。④受设备与场所的限制,雾化吸入疗法不能很好地普及。⑤如何在医务人员和患儿家长中,加大力度宣传推广规范、足量、足疗程的合理治疗理念,以便使患儿更安全和获得更佳的疗效。⑥在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管插管术中和术后等儿科疾病治疗中,尚需对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人的剂量、次数和疗程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 鉴于此,今由《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牵头,组织国内的儿科专家,在遵循循讧医学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和专家建议,经反复讨论和修改取得了一致意见,首次制定了《糖皮质激素雾化吸人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以供广大的儿科临床医务人员参考和引用,在临床上恰当地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和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糖皮质激素雾化吸人疗法的效益,更好地为广大患儿服务。 (陈育智申昆玲)

雾化吸入激素临床应用注意要点

雾化吸入激素临床应用注意要点 1、简介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是治疗慢性气道炎症安全有效的药物。目前主要吸入给药方法包括压力型定量气雾剂、干粉吸入剂和雾化吸入等。雾化吸入主要利用气体射流、振动等原理,将药物转换成气溶胶形式并随呼吸气流进入呼吸道。由于雾化吸入的激素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与全身激素相比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作用强、使用方便且副反应少等优点,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2、雾化吸入激素疗效影响因素 目前临床上主要的雾化方法包括喷射雾化(空气压缩机或氧气雾化)、超声雾化及振动筛雾化。不同的雾化装置可产生不同直径的气溶胶分子。气溶胶直径决定雾粒在气道内的沉积部位: >10~100 μm 的气溶胶分子主要沉积于口腔; >5~10 μm 主要沉积于鼻咽腔及下呼吸道近端; 1~5 μm能够扩散到下呼吸道尤其是小气道; <0.5 μm 的气溶胶可通过布朗运动弥散至气管壁或肺泡后沉积; 根据文献,对哮喘等小气道疾病,气溶胶直径的最佳范围为1~5 μm。使用小容量雾化器时,为减少气溶胶在鼻腔内的沉积,首选咬嘴。当患儿无法配合使用咬嘴时,可选择面罩。无论选择哪种装置,进行雾化吸入时应指导患儿进行间歇性深吸气并尽量张口呼吸。 3、雾化吸入药物的选择与剂量 目前国内可供雾化吸入的ICS有布地奈德混悬液和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其中布地奈德的局部抗炎效应强于丙酸倍氯米松,且布地奈德在肝脏首过代谢率可高达90%以上,因而布地奈德临床安全性更高。6~11岁哮喘儿童每日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00~500μg为低剂量,>500~1000μg为中剂量,>1000μg为高剂量;5岁及以下儿童每日雾化吸入布地奈德500 μg(本院规格2ml:500μg)为相对安全剂量。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儿童每日最大量不超过800μg(本院规格2ml:800μg),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必须使用大剂量ICS才能发挥其快速作用,但在维持期则应尽可能采用最低有效剂量,以减少可能的副反应。 4、雾化吸入ICS副作用

雾化吸入专家共识word版

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 药物雾化治疗的目的是输送治疗剂量的药物到达靶向部位。对于肺部病变患者,雾化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可达到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近年来雾化吸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了药物输出和吸入效率,使药物肺部浓度增加。然而,调查结果显示28%~68%的患者不会正确使用加压定量吸入器(pressure inhaler,pMDI)和干粉吸人器(dry power inhaler,DPI)。导致雾化治疗无效。不同雾化器产生气溶胶的机制不同,各有优缺点。因此,应根据各种雾化器的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患者、药物、治疗时间、给药途径和剂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才能达到雾化治疗的效果。 为规范我国雾化治疗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 分级标准,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 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 级,其中A级为最高。 一、雾化治疗影响因素 药物在呼吸道沉积的影响因素包括气溶胶大小、气溶胶的形成和运动方式,以及患者的气道结构和呼吸形式。 (一)气溶胶大小和物理特性 气溶胶大小是决定雾化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用气体动力质量中位数直径(MMAD)来表示。气溶胶呈动态悬浮,由于蒸发或吸收水分子,气溶胶会互相结合和沉积。当吸水性的气溶胶处于潮湿环境中,易吸收水分而体积增大,从而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沉积。 气溶胶在呼吸系统沉积的主要机制有3个:碰撞、重力、沉降和弥散。直径较大的气溶胶(MMAD>10μm)由于惯性碰撞通常在上呼吸道或鼻咽部过滤;5—10μm的气溶胶可到达下呼吸道近端;1~5μm的气溶胶则经气道传输至周围气道及肺泡,其中3~5 μm的气溶胶易沉积于支气管或传导至气道;<1μm的气溶胶则通过布朗运动弥散至气管壁或肺泡后沉积,但其中大部分会随呼气呼出。推荐意见1:肺内沉积的气溶胶大小最佳范围为1~5μm(推荐级别:A级)。建议选择雾化器时,了解雾化装置产生的气溶胶大小。 (二)与患者相关的因素 7 / 1 1.年龄、解剖特点和认知能力: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使用何种雾化器,如小容量雾化器(SVN)、定量雾化器(pMDI)或干粉吸入器(DPI),如果患者正确使用该装置,则所达到的临床效果相似。患者的认知能力决定了是否能有效地运用雾化装置,如果患者无法理解和配合雾化装置的正确使用,建议选择无需患者配合的雾化器,如SVN或pMDI结合储雾罐等装置。 推荐意见2: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雾化器。如患者无法配合雾化治疗,建议选择小容量雾化器(SVN)或定量雾化器(pMDI)加储雾罐(推荐级别:A级)。 患者的呼吸系统特征可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输送,如气道狭窄、分泌物较多或支气管痉挛等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时,吸入的气溶胶在呼吸系统的分布不均一,狭窄部位药物浓度会增加,阻塞部位远端的药物沉积减少,从而使临床疗效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