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整形修剪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整形修剪技术
90.葡萄的树体结构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葡萄的树体结构由主干、主蔓、侧蔓、结果母枝、结果枝、发育枝和副梢组成。
主干是指从植株基部(地面)至茎干上分枝处的部分。
主干的有无或高低因植株整形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依据主干的有无,可分为有主干树形和无主干树形。
主蔓是着生在主干上的一级分枝。
无主干树形的主蔓则直接由地面处长出。
主蔓的数目因树形和品种的生长势而异。
侧蔓是主蔓上的分枝。
侧蔓上的分枝称副测蔓。
主蔓、侧蔓、副侧蔓组成植株的骨干枝。
结果母枝是成熟后的一年生枝,其上的芽眼能在翌年春季抽生结果枝。
结果母枝可着生在主蔓、各级侧蔓或多年生枝上。
将结果母枝下方成熟的一年生枝剪留2—3个芽,即可作为预备枝,发生的新梢将成为下年的结果枝。
各级骨干枝、结果母枝、预备枝上的芽萌发抽生的新生蔓,在落叶前称为新梢。
带有花序的新梢为结果枝,不带花序的新梢为发育枝(或生长枝)。
结果母枝抽生结果枝的比例与品种、栽培条件有关。
落叶前,从新梢叶腋问铂生的枝条称为副梢。
直接着生在新梢上的副梢称为二次梢,二次梢上的副梢称为三次梢。
在良好的条件下,许多品种的副梢也可着生花序,并能结二次果。
91.葡萄的芽有何特性?与整形修剪有什么关系?
葡萄的新梢在同一节上能够形成两种芽,即冬芽和夏芽。
夏芽无鳞片包裹,随着新梢的生长不断形成,而又相继萌发抽生夏芽副梢。
夏芽副梢叶腋间又可形成冬芽和夏芽,这样葡萄生长季节可萌发多次副梢,这是夏季修剪需要处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冬芽外被鳞片,除了受强刺激外,一般当年不茁发,需要通过越冬到次年春季才能萌发。
冬芽是几个芽的复合体,又称芽眼。
冬芽内位于中央的最大一个芽称为主芽,其周围有3~8个大小不等的副芽(有的称为后备芽)。
主芽分化较深,有的可分化出花序原始体。
带有花序原始体的冬芽称为花芽,属于混合芽类型;不带花序原始体的冬芽为叶芽。
副芽分化较浅,如营养条件良好也能形成花序原基,但质量较差;春季通常是主芽萌发生长,但有时副芽也同时发出,因而全个芽服中有时可能出现2~3个新梢。
生产上只保留一个生长发育最好的新梢,其余的抹除。
潜伏芽实际上是未萌发的冬芽(主芽或副芽)。
这种芽长期潜伏于多年生枝蔓的皮层内,处于休眠状态,又称为休眠芽或隐芽。
潜伏芽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即萌发抽梢,在葡萄枝蔓更新修剪时可以利用。
92.常用的葡萄架式有哪几种?
(1)篱架。
架面与地面垂直或略有倾斜,沿行向每隔一定的距离埋设立柱,立柱上拉数道铅丝,枝蔓引缚到铅丝上,形状似篱笆或篱壁,故称为篱架。
根据篱架的结构不同又分为单篱架、双篱架和宽顶篱架3种。
(2)棚架。
在垂直立柱顶端架设横梁,其上牵引铅丝(或竹竿、木杆),形成一个倾斜或水平的棚面,枝蔓分布在距地面较高的棚面上,故称为棚架。
根据棚面的大小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大棚架、小棚架和篱棚架3种。
此外,在某些地区还有一些特有的地方传统棚架类型,例如,河北省琢鹿的“独龙架”、宣化一带的“漏斗架”,以及山西省的苇绳矮棚架等。
这些古老的架式常有立架简便、就地取材等优点;但生产效率较低,管理不便,已逐步被淘汰。
93.什么叫单篱架?有何特点?
单篱架适用于窄行密植(株行距为1-2×2—3米)葡萄园。
在葡萄行内每隔6—8米埋设一根支柱,地上高度1.5—2米。
支柱上拉3—4道铅丝,从地面向上每隔40-50厘米拉一道,将葡萄枝蔓均匀地绑缚在铅丝上,每行形成一道葡萄篱笆。
单篱架的主要优点是适宜密植,单位面积内栽植株数多,产量高,通风透光好,利于改善果实品质,便于管理;缺点是植株近地面部分容易郁闭,湿度较大,枝蔓和果实易染病害。
94.什么叫双篱架?有何特点?
双篱架结构基本上与单篱架相似,不同的是一行葡萄由一道篱壁变成了两道篱壁。
两壁间距基部60—70厘米,顶部约80—100厘米。
葡萄栽在两壁当中,枝蔓引缚在两边篱架的铅丝上。
建造时可用双排支柱,也可用单排支柱而每柱上加3-4道横木梁。
(图6)
双篱架的优点是单位面积上能增加架面,可容纳较多的枝蔓,能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从而产量高。
缺点是光照及通风状况不及单篱架,肥水条件要求高,管理操作等(如土壤管理、喷药、修剪)不方便,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架材费用高。
95.什么叫宽顶单篱架?有何特点?
宽顶单篱架是在单篱架立柱的顶端加一横梁,呈“丁”字形,放又称丁字形架。
横梁的长度约60-100厘米,横梁的两端各拉一道铅丝,在横梁的下方30一40厘米处再拉一道铅丝即成。
这种架式适于龙干形整枝和短梢修剪,龙干引缚到第一道铅丝上,结果枝(新梢)均匀引缚在横梁两端的铅丝上。
这种架式的优点是增产潜力大,病虫害较轻,便于管理,节省人力和架材,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等。
在埋土防寒地区采用时,如果主干高而粗大则不易弯倒防寒。
这种架式应加以改进,可降低主干高度,并使其有一定角度;主于达到一定粗度时,可有计划地进行更新。
96.何谓“高、宽、垂”栽培?如何整枝?
“高、宽、垂”栽培是目前国际上葡萄栽培的新形式,它以主干高(1-1.6米)、行距宽(3-4米)、新梢自由悬垂为特点,具有通风良好、有效架面相对增多、省工、适于机械采收和修剪等优点。
我国张家口和辽西地区采用的“丁”字形架,将两条主蔓架在“丁”字形架中间的两根铁丝上,萌发的新梢与铅丝相垂直地引缚到旁边两根铁丝上,并随着新梢延长生长,让额梢自由悬垂,与国外的“高、宽、垂”栽培形状极为相似。
“高、宽、垂”栽培所采用的主要整枝形式,有双臂龙干形、伞形、双主蔓双干形,以及双层双龙干形等四种。
这—些树形的基本结构是,主干一般采用3种高度(80~100厘米,120~130厘米,150~160厘米)垂直向上;分生一个或两个水平生长的龙干或主蔓。
在龙于上按一定距离配备若干结果单位,每个结果单位由一个长4~6个芽或更长的结果母枝和一个双芽替换短枝(即预备枝)所组成,或者全部结果单位均由短枝组成。
结果母枝的数量和剪留长度,影响植株的负载量;而结果母枝本身又取决于品种、长势、架式、株行距及管理水平等。
“高、宽、垂”栽培的葡萄,通常多采用单篱架或丁字形架。
植株结果母枝长出的新梢不加引缚,从上向两侧自然下垂,任其生长。
这样,既有利于缓和新梢生长的极性,又能促进下部节位芽眼的花芽分化,有利于提早结果。
97.什么叫大棚架?有何特点?
大棚架架面较长,一般在6米以上,且架面倾斜。
大栅架一般后部高约0.8~1米,前部高约2~2.2米。
昌黎凤凰山一带葡萄园全部采用倾斜式大棚架,架长8~15米或更长,葡萄栽在梯田上或零散栽植于树坪中,架下土壤管理集中在植株附近4~10平方米的范围内,地上部枝蔓借助于大棚架充分利用山坡地或山间沟谷的广阔空间。
这种架式可以多占天少占地,在庭院成地形比较复杂的丘陵山坡、沟谷栽植更有明显的优越性。
只要栽植穴土壤得到改良,便可栽植葡萄,且枝蔓能很快布满整个空间,能充分发挥生长旺盛品种的增产潜力。
平地栽植时,因行距较大不利于早期充分利用土地和早结果、早丰产。
架面过长时,若管理不当,容易出、现枝蔓前后长势不均衡现象,结果部位前移,后部空虚,先端枝蔓上的果穗营养供应不足而易发生水罐子病(有的称为转色病)。
98.什么叫小棚架?有何特点?
小棚架的结构与大栅架相似,只是架长不超过6米,在4~6米之间。
由于行距缩小,单位面积栽植株增多,与大棚架相比有利于葡萄的早期丰产;对植,株管理(包括上架、下架)较为方便,枝蔓前后生长均衡,产量稳定;衰老枝蔓较易更新,且对产量影响较少。
因此,这种架式是目前葡萄产区应用较多的一种。
99.什么叫棚篱架?有何特点?
棚篱架与小棚架基本相同,只是架面的后部提高至1.5米以上,前部高约2~2.2米。
这样,一株葡萄兼有两个架面,即篱架面和棚架面,故称为棚篱架。
棚篱架除兼有棚架和篱架的优点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队达到立体结果。
棚篱架的缺点是由于棚架架面遮盖,往往使篱架架面受光不良,影响篱架架面的果实产量和质量。
这种架式的主蔓在篱架架面上直立向上生长,至棚架架面时又骤然转向水平(或稍有倾斜),容易
加剧主蔓前后生长的不均衡。
因此,在主蔓转向棚架架面时,应有一定的倾斜角度,避免“拐死弯”;同时又要适当减少棚架架面上的留梢量,使其通风透光,以减轻上述缺点。
100.葡萄常用的树形有哪些?
葡萄的树形要与架式相适应,所以葡萄的整形方式要根据已准备好的架式,选用与其相适应的树形。
另外,还必须考虑到冬季埋土防寒地区和不防寒地区树形和整形方式的区别。
在寒冷地区,多采用无主干树形,便于植株压倒埋土防寒。
不防寒地区,主干的有无不做严格要求,要视环境、气候条件而定。
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扇形和龙干形,扇形又分无主干多主蔓自然扇形和规则扇形。
龙干形鳖核用于棚架的有独龙干、双龙干、多龙干,干形和双臂水平龙干形等。
101.无主干多主蔓自然扇形有什么特点?
这种树形无主干,几个主蔓自地面直接发出,主蔓上着生结果枝组和结果母枝。
大型扇形整枝,主蔓上可分生侧蔓,再由侧蔓上分生副侧蔓,主蔓及各级侧蔓呈扇形均匀分布于架面上,形成无主干多主蔓自然扇形。
这种树形在修剪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各主蔓之间的粗度、长度、年龄也不一致,因此可以随时培养各类枝蔓。
在各级枝蔓上,应视空间大小留出数个结果母枝,形成枝组。
结果母枝可用长、中、短梢混合修剪。
这种树形整枝技术比较容易掌握。
如果主侧蔓和枝组在架面上得到合理安排,分布均匀,则能充分发挥植株结果潜力,产量高,品质好。
由于主蔓较多,栽培数年后可轮流更新,对产量无多大影响,可保持植株的丰产和稳产。
这种树形的缺点是,由于整形修剪灵活性大,对枝芽的留量、枝组的安排和修剪的轻重不易掌握,容易出现架面枝蔓密挤、前后长势不均的现象。
篙架应用这种树形时,主蔓垂直引缚则上强下弱,结果部位上移,下部光秃现象明显。
为此,采用规则扇形有助于克服其缺点。
102.无主干多主蔓规则扇形有什么特点?
此种扇形适宜在株距1~2米,架高1.8~2米,拉四道铅丝的篱架上采用;一般靠近地面培养四个主蔓,不留侧蔓,在每个主蔓上直接培养3~4个结果枝组。
主蔓分向两边,按一定角度规则地呈扇形引缚到铅丝上,其高度严格控制在第三道铅丝以下。
结果母枝以中梢修剪为主,并留预备枝,每年冬季修剪按照规则扇形的整形要求进行修剪,并注意保持主蔓前后长势均衡。
这种树形的优点是能延缓结果部位外移,枝蔓在架面上分布规则,通风透光良好,产品质量高,整形修剪技术容易掌握,比较省工。
缺点是主蔓问长势相近,主蔓更新时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103.如何培养无主干多主蔓扇形?
棚架无主干多主蔓扇形一般有3~5个主蔓,整形过程大体是:
第一年栽植后,剪留3~5个芽,长出的新梢要加强管理并作为未来的主蔓培养。
秋季落叶后,生长健壮的一年生蔓作为主蔓的,留50~80厘米短截;细弱蔓作为主蔓培养的,留2—3个芽短截。
第二年冬季修剪时,主蔓上抽生的新梢,选留顶端一个粗壮的作为主蔓的延长枝。
生长势强的侧生分枝留4~6个芽短截,生长势弱的侧生分枝留2~3个芽短截,以培养侧生蔓和枝组。
上年留2~3个芽短截并准备作为主蔓培养的,在其上萌发的新梢中,选留顶端一个粗壮的作为主蔓延长枝,并根据其粗度进行不同程度的短截。
如果主蔓的数量已达到要求,则不再行重短截。
第三年按照上述原则培养主蔓、侧蔓、副侧蔓和结果枝组。
以后逐年依次培养各类枝蔓和结果枝组,使之均匀地分布于架面上。
枝蔓占领整个架面后,整形工作即告完成。
篱架无主干多主蔓扇形整形过程与棚架大体相同,主蔓高度达到第三道铅丝并且有3~4个枝组时,整形基本完成。
一般小棚架无主干多主蔓扇形需要4~5年,大棚架需要5~6年完成基本树形。
当主侧蔓延长枝至架顶时,延长枝可按结果母枝长度剪截,并注意回缩更新,以保持株形大小和旺盛生长。
104.龙干形整枝有什么特点?
龙干形为我国独创的一种整枝方式,其特点是自地面发出一个、两个或多个主蔓,且一直伸延到架面顶端,不留侧蔓,主蔓上每隔20~30厘米配置一个固定的结果枝组。
结果枝组一律采用短梢修剪,即除主蔓顶端的延长枝留长稍修剪外,结果枝组上的一年生枝过密的疏除,留下的均留1~2个芽短截。
全株留一个主蔓的称为独龙干,留2个主蔓的称双龙干,留3个以上主蔓者称为多龙干。
实践证明,棚架式采用双龙干或三龙干整形较为适宜,因为龙于过多不易保持各龙于间的平衡;过少也不易轮换更新。
篱架龙干形整枝,在埋土防寒地区可采用具有倾斜主干的单臂水平整枝;不理土防寒地区可采用双臂水平整枝。
龙干形整枝的优点是:龙干(主蔓)整齐、均匀地分布在架面上,采用短梢修剪可使结果部位紧凑,易于保持稳定的树形,植株芽眼负载量控制的较严格。
因此,树势、产量和果穗质量易保持稳定,通风透光,果实品质好,整枝技术也容易掌握。
其缺点是:树形固定,枝芽留量伸缩性小,当主蔓或枝组受到损失后不易弥补,容易出现脱空现象。
另外,春季多风地区,新梢末木质化前,容易被大风吹断。
105.怎样培养双龙干树形?
以小棚架无主干双龙干短梢修剪为例。
第一年冬剪时,从靠近地面处选留两个枝梢作为主蔓,并设支架引缚,疏除多余的枝梢。
夏季对主蔓上30厘米以上的健壮副稍留2—3片叶反复摘心;生长后期,主蔓延长新梢适度摘心,以促其增粗和成熟。
第二年,冬剪时主蔓延长梢粗度在8毫米以上的留1—2米短截,其它枝梢留2一3个芽短截。
主蔓上每隔20-30厘米留一个枝组。
第三年仍按上述方法培养主蔓和结果枝组。
一般定植后3—5年可完成整形工作。
106.如何选择葡萄的架式和整形方式?
葡萄的架式和整形方式多种多样,并且各有优缺点。
在选择架式和整形方式时,要具体考虑品种、立地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子。
一般来讲,生长势强,结果系数低的品种(如龙眼等),宜采用负载量较大的架式(如棚架);生长势中庸和较弱的品种(如早玫瑰、莎巴珍珠等),宜采用负载量较小的架式(如篱架),以使枝蔓尽快布满架面,获得早期丰产。
立地条件不同,采用的整形方式也应不同。
一般冬季需要埋土防寒的地区,宜采用无主干多主蔓整形方式;冬季比较温暖,不需要埋土防寒的地区,葡萄植株可以有一个较长的主干,以利植株基部通风透光,减少真菌病害的发生。
在土肥水等综合管理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可采用负载量较大的架式和整形方式;土肥水等综合管理水平较低的,则要采用负载量较小的架式和相应的整形方式。
另外,还要考虑到果实的用途。
用作酿酒的葡萄,要求其含糖量较高,宜采用负载量较小的架式和相应的整形方式。
葡萄的架式、整形方式(树形)和下面将要介绍的修剪方法,三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一定的架式要求一定的树形,即各种架式都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整形方式;而一定的树形又要求一定的修剪方法,即每种整形方式都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修剪方法;三者必须相互协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者如何配合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经过综合考虑并权衡得失后,才能对架式、整形方式和修势方法做出正确选择。
107.葡萄在什么时期修剪?
葡萄修剪和其他果树一样,分冬季修剪(休眠期修剪)和夏季修剪(生长期修剪)两个时期。
冬季修剪的时期,是从秋季自然落叶至翌年春季伤流到来之前。
具体冬剪时期,应依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灵活掌握。
冬季需要埋土防寒的地区,最好从自然落叶后2—3星期开始,剪完后及时下架埋土防寒,最迟应在土壤封冻前完成修剪和埋土防寒作业。
这里提出从自然落叶后2—3星期开始修剪,主要是从葡萄养分回流方面考虑的。
据测定,养分回流在整个冬季的前半期都在持续进行;但自然落叶2—3星期后,叶片制造的养分大部分已回流到一年生枝蔓的基部和多年生枝蔓中,这时修剪不会造成过多的养分损失。
在早霜来得很早的高寒地区,往往等不到叶片自然脱落就被冻坏在枝蔓上;另外,埋土防寒过晚的,枝蔓也可能受冻。
因此,这类地区的葡萄冬剪,可以提前到秋季自然落叶前进行完毕,并及时埋上防寒。
冬季不需要埋土防寒的地区,最好在严寒期过后再行冬剪,以免剪留的枝蔓受冻;但最迟应在伤流到来前2—3星期剪完。
这里多次提到的伤流,是指早春根系开始活动后(一般根标地温达6—9℃),即葡萄树液开始流动至萌芽前后这段时间,树液从枝蔓上的新鲜剪口或折伤口、碰伤口大量流出的现象。
伤流能造成养分流失,影响葡萄的树势。
因此,除避免在伤流期修剪外,剪口还应在伤流期前干缩封口,这就是我们提倡在伤流期前2—3星期剪完的道理。
葡萄夏季修剪主要是抹芽、疏枝、摘心和副梢处理,整个生长季节都可进行。
108.葡萄冬剪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结果母枝的剪留长度有哪几种?
葡萄冬剪常用的方法有截、疏、缩三种。
短截是把一年生枝蔓剪去一段,留下一部分,它可起到促进萌芽、调整新梢密度和结果部位等作用。
疏剪是指将整个枝蔓(包括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蔓)从基部剪除,它可起到改善光照、保持生长优势、均衡树势的作用。
缩剪是把两年生以上的枝蔓适当回缩,以改善光照、更新复壮、延缓结果部位上移一定的高度,并将枝组固定下来。
生产上,一般把剪留2—3芽称为短梢修剪,把剪留4一7芽称为中梢修剪,把剪留8—12个芽称为长梢修剪,把剪留1个芽称为超短梢修剪,剪留12个芽以上的称为超长梢修剪。
一株葡萄同时采用长、中、短梢修剪的,叫混合修剪法。
109.如何具体运用长、中、短稍修剪?
修剪时,应根据品种、枝条生长状况、生长部位、架式、树形等因子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
葡萄品种的结果习性不同,优质芽在结果母蔓上的芽位也不同,其剪留长度也不一样。
例如,生长旺的龙眼、紫牛奶等品种,基部芽不易成花,第四节后才能出现大花序,应以中、长梢修剪为主,也可采用超长梢修剪;生长中庸或偏弱的玫瑰香、莎巴珍珠、贵八香等品种,基部芽容易成花,应以短梢、中梢修剪为主。
枝条生长粗状、小体饱满的,可采用长梢修剪;反之,生长中庸或偏弱的,可采用中、短梢修剪。
位于架面基部的绍果母蔓要短留,以防结果部位上移而造成茎部光秃。
架面空处的枝蔓要长留,密处可短留;整形时期的主蔓和侧蔓要长留,以使其迅速占领空间结果。
夏季副梢摘心可以延缓生长、促进芽的发育,并使基部的芽分化为花芽,这样原来需要长梢修剪的品种,在夏剪适期,亦可采用短捎修剪。
扇形整枝论可长、中、短梢修剪相结合,而水平整枝和龙干整枝的要连年短剪。
大棚架多以中、长梢和超长稍为主并结合短梢修剪法修剪,篱架可采用长、中、短梢混合修剪接。
110.如何确定结果母枝的剪留量?
确定结果母枝适宜的剪留量,首先要合理地计划出单位面积(或单株)产量,再根据计划产量推算结果母枝的剪留量。
通常采用下列公式:
每亩结果母枝留量=计划产量(公斤)/每亩枝平均留果枝数×每果枝平均留果穗数×每果穗平均重量(公斤)
公式中,每母枝平均留果枝数(根据结果母枝留芽数及萌发呆枝的比率确定)、每果枝平均留果穗数、每果穗平均重量这3个数字在生产中经过l一2年的调查即可得到。
在管理正常、气候无异常变化的情况下,这些数字基本上可作为常数用于公式中。
以玫瑰香葡萄
为例,计划亩产量为1500公斤,通常情况下每个结果母枝平均按抽生2个果枝计算,每个果枝平均着生1.5穗果,每穗果平均重0.25公斤,代入公式:
每亩结果母枝留量=1500/2×1.5×0.25=2000(个)
每亩结果母枝留量2000个,若每亩栽植37株(2×9米),每株应留结果母枝54个。
葡萄冬季修剪时,还应考虑到枝、芽的损伤,所以还要增加20%左右的保险系数。
这样,每亩实际结果母枝留量应为2400个,每株应为65个。
根据植株生长势的强弱,结果母枝6枝留量可适当增减。
应该指出的是,以结果母枝留量的多少作为葡萄修剪量的标准,就必须明确结果母枝剪留的长度,即明确采用哪种修剪方式;知用长、中、短梢混合修剪的,要确定每各结果母枝平均留芽数。
另外,也可以采用单位面积留芽数来确定适宜的修剪量。
111.如何采用留芽数确定修剪量?
采用留芽数确定适宜的修剪量,可应用下列两个公式计算:
(1)亩留芽数=计划产量(公斤)/萌芽率×每果枝平均果穗数×每果穗平均重量(公斤)
仍以玫瑰香为例,每亩计划产量为1500公斤,萌芽率为70%,结果枝比率为60%,每个果枝平均有果穗1.5个,每果穗平均重0.25公斤,代入公式:
亩留芽数=1500/0.7×0.6×1.5×0.25=9524(个)
加20%的保险系数,每亩留芽数为11428个,每株平均309个(每亩37株)。
(2)单抹图芽数=单株所需结果枝数/萌芽率×果枝率
单株所需结果枝数,是根据计划产量、每亩株数、该品种结果枝平均果穗数和果穗平均重量计算出来的。
例如玫瑰香葡萄,一般每个结果枝平均留果穗1.5个,每穗平均重为0.25公斤,每亩(37株)计划产量1500公斤(平均株产40.5公斤),计算单株需要结果母枝为:
单株需要结果枝数=40.5/1.5×0.25=108(个)
表l七个葡萄品种的生产能力参数
种品
萌芽率(%)
果枝率(%)
果枝平均果穗数(个)
平均果穗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