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夏季养生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养生原则
2、就凉避暑 暑为阳邪,容易耗伤津液和元气。
耗伤津液:口渴唇干、尿黄便干、心烦意乱 等 耗伤元气:身倦乏力、气短懒言等 严重时可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导致死亡。
夏季养生原则
3、夏季养心,长夏养脾 夏季心火偏旺,故夏季以制心火为
保健中心 长夏气候多湿气,湿浊困脾则脾失
健运
夏季日常如何养生?
四、运动锻炼
时间:清晨、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 方式:运动量较小或适中
游泳、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 操、气功等 衣着:松软、宽大、浅淡、床脱方便 调护:运动后适当饮用凉开水
切勿运动后冷水冲头、洗澡
五、房事调摄
夏日炎炎,暑热为主气,人体汗出, 本易耗伤气阴,若房事不节,肾精亏耗, 则气阴更伤。
六、夏季中药调养
中医夏季养生ppt
案例:
小明,男,18岁,是上饶中学高三的学生,高 考将近,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复习迎考,终于在 今年6月8日结束了最后一门考试,考完试一身轻松, 7月4日,正值周末,小明与同学们相约去学校打篮 球,天气十分炎热,汗流浃背,小明打完球赶紧回 家冲了个冷水澡,晚上与同学们出去喝冰啤酒、吃 烤肉串,直至半夜酒足饭饱后才回家,回家后赶紧 打开空调,再次冲了个凉水澡,感觉十分凉爽舒适, 带着一身的疲惫小明躺着床上枕着湿漉漉的头发吹 着空调很快就睡着了。一觉睡到次日午时醒来,小 明感觉头痛的厉害,全身酸痛沉重乏力,腹痛如绞, 赶忙起来上厕所,发现小便量少色黄,大便稀薄臭 浊而且不爽,肛门灼热不适,小明吓了一跳,赶紧 告诉家里人,于是小明的爸妈带他去社区医院就诊。
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膜理开泄而多汗,损伤津液,则可出现口 渴引饮、唇干口燥、心烦闷乱、尿少短赤、大便干结等症状。
开泄太过,气随津泄,耗伤元气,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 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 亡。
暑多挟湿,湿为长夏之主气,湿为阴邪,好伤阳气,其性重浊 粘滞,易伤脾阳,脾失运化,气机不畅, 还可兼见身重倦困、 胸闷脘痞、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不爽等症状。
夏季的气候特点
《黄帝内经》中描述夏天的节气特点:夏三月 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在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 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是万 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盛夏气候炎热,阳气最盛; 长夏多雨潮湿,闷热蒸腾; 太阳炽热高悬,昼长夜短。 高温 多湿 多雨 多日晒
夏季人体生理变化
《素问·金匾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 血,皮肤充实。”
夏季赫赫炎炎,人体阳气旺盛,气血充盛,经络充盈, 阳气外浮于体表,脉象洪浮而有力,人体胺理疏松,汗孔 开泄,以适应暑热的气候。
夏季人体病理变化
暑为夏季主气,由火热所化,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最易耗气 伤津。
一、起居有常 二、情志调摄 三、饮食调养 四、运动锻炼 五、房事调摄 六、中药调养
一、 起 居 调 养
1、室内: 幽静、清洁、通风、凉爽,防潮、
防蚊、防空调病,室内选择明亮度 高的冷色调 2、睡眠:
夜卧早起,适度午休,睡觉勿贪 凉
起居调养
3、穿着: 衣服:色浅轻薄宽松透爽、吸湿性 好,宜着衣护胸背 4、防暑: 乘凉避暑,祛除暑邪,遮阳防护, 忌贪凉过度
夏季养生用药原则: 1、清心解毒消暑 2、补气养阴生津 3、祛暑健脾利湿 4、兼顾养肺和补肾
西洋参、太子参、党参、淮山、扁豆、甘 草、灵芝、蜂蜜、绞股蓝、沙参、石斛、玉竹、 黄精、百合
归纳总结: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该如何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 则伤心,秋为疹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指出了夏季总体的养生原则与具体的养生措施。
夏季养生原则
1、春夏养阳
采阳——户外活动 顺阳——阳气升发,乐观,舒展筋骨 护阳——防耗损、过劳、防贪凉饮冷 蓄阳养阴——以为秋冬之地
二、情志调摄
1、调和喜怒、清静舒畅养神
一忌肝火,尽量避免生气、焦虑、抑郁; 二忌心火,减少心烦、躁动不安,保持淡泊宁静。
2、心静自然凉 3、琴棋书画,怡养精神
三、饮食调养
1、饮食有节(有度、定时、谨和五味)
2、夏季饮食性味宜禁(省苦增辛、宜清 淡、宜食酸、宜寒、补水)
3、饮食有洁
4、饮食宜忌(不宜偏嗜、忌过食寒凉肥甘 厚味、宜多食豆类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