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与合理用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临床药师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得深入发展,临床合理用药得重要性与必要性日益凸现。

2011年卫生部颁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对医院药学部门得临床药学工作进一步明确。

要求各医院药学部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得临床药学工作。

要求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并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与护师组成得临床治疗团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2011年4月6日,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卫生日得主题为:“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WHO呼吁应通过促进抗菌药物得合理使用延缓耐药性得发展,解决目前很多感染性疾病难以治愈,治疗时间延长、费用昂贵、死亡风险上升得世界性问题。

随后,我国卫生部也出台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得合理使用,并作为推进医改得一项重要措施。

临床药师作为治疗团队中得一名专业人员,应顺应国际形势与国内医改得发展趋势,以临床药物专家得专业角色,直接参与到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得工作中。

以病人为中心,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减少或预防药品不良反应得发生,延缓细菌耐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安全、有效、经济得合理用药目标,用专业得药学服务对患者得治疗结果负责。

一、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得基本条件
临床药师应通过持续得教育、培训与直接面对病人得临床实践,树立专业理念,积累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得专业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临床药学思维、临床经验与判断能力。

在抗菌药物得临床使用中,充分发挥药学专业人员在药物使用方面得独特专业知识与技能,以达到为患者提供完善得药物治疗与优化病人治疗结果得目得。

(一)正确得职业理念
理念就是一个人行为得源动力。

作为一名合格得临床药师,在抗感染药物得合理使用中发挥作用,首先要有正确得理念。

那就就是时刻牢记:①临床药师就是治疗团队中得“药物”专家;②临床药师必须“以病人为中心”,走到患者身边提供药学服务;③临床药师得所有工作都应以优化病人治疗结果为目标。

(二)专业得理论知识
作为“药物”专家,临床药师应系统掌握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得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学、药物经济学等专业理论与知识。

因为就是“临床”药师,因此还要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得药物治疗学;常见感染病原菌特征与耐药菌感染治疗策略;了解常见感染性疾病得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了解细菌耐药流行趋势。

(三)全面得专业技能
临床药师就是药学与医学得纽带,就是药师团队与医师团队、护理团队得纽带,有时候还可能成为医生与患者得纽带。

因此临床药师首先要具有临床工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上述理论知识,以缜密得药学思维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实践,对常见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合理用药。

同时,应具备药学情报能力,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医药情报,以各种临床指导原则、指南、专家共识、临床路径等循证医学证据为指导,为临床提供用药信息,促进合理用药。

第三,还应具有“执行力”,参与治疗方案得实施监护,为抗菌药物得临床使用监测(方案得制订、实施与结果分析)提供专业意见,提供临床培训、患者教育;第四应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与临床医护与患者建立良好得伙伴关系,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二、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得工作内容
(一)审核抗菌药物处方(医嘱)
这就是药师工作得日常内容,也就是岗位赋予得基本职责。

临床药师应该成为药师团队中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得审核得主力与指导者。

立足本职岗位,依据卫生部下发得《处方管理办法》,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1、处方(医嘱)用药得规范性应逐项检查处方(医嘱)前记、正文与后记书写就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其合法性,特别就是处方医生就是否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就是否遵循了分级管理得原则。

2、处方(医嘱)用药得适宜性应重点审核:①皮试结果,规定必须做皮试得药品,处方医师就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得判定;②用药与临床诊断得相符性;
③剂量、用法得正确性;④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得合理性;⑤就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就是否存在潜在临床意义得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⑥疗程合理性等。

3、处方(医嘱)就是否存在超常行为审核处方(医嘱)就是否存在无适应证
用药、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等。

对用药不规范、不适宜及超常行为等,应当拒绝调配。

通过电话、书面或面对面等沟通形式,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医嘱)。

同时临床药师应当做好问题处方(医嘱)记录,定期分析评估。

(二)参与医生联合查房
临床药师应该深入临床一线,与医生开展联合查房,对用药问题积极参与意见。

其意义在于:①联合查房让临床药师与医生“同步”,通过临床实践得历练,让临床药师得建议具有“可信性”与“可行性”;②在与医生共同工作得过程中,建立起良好得合作关系,使治疗团队得实现成为可能,为促进抗菌药物得合理使用奠定基础;③联合查房,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生对药物得正确使用得能力与对药物不良反应得识别、上报与防治能力,促进抗菌药物得安全使用。

(三)参与疑难、重症、特殊人群感染得会诊
临床药师还可以通过对疑难、重症感染病例得会诊,参与抗菌药物得合理使用,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尤其就是对于特殊人群,如肝肾功能异常得感染病例、妊娠期妇女感染病例、老年以及使用了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得药物等,应该对其用药品种得选择、剂量得调整计算、采血得时机等参与药学专业意见。

对经济性指标要求较高得患者,临床药师还可以协助医生做替代药物得选择,如哌拉西林/她唑巴坦与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得替换。

(四)信息得利用与传递
临床药师还应该运用熟练得药学文献检索能力,及时捕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得情报信息,并通过药物咨询、培训、教育、信息发布(药讯、快讯)等形式,传递给医生、护士与患者。

以改变医生得不合理得用药理念与行为;提高护士合理用药得知识与能力,确保患者准确、安全用药以及依从性。

(五)开展患者教育工作
患者教育就是临床药师得重要工作内容。

针对抗菌药物得患者教育应该集中于用药依从性与安全性。

诸如剂量、用法、疗程(不能随意停止或延长用药)、与慢性病得联合用药注意事项以及饮食、生活习惯得教育等方面。

嘱咐患者注意治疗开始后观察有无不明原因得皮肤瘀斑、鼻出血、注射部位出血、腹泻、口腔溃
疡等症状,及时与医生、药师沟通。

(六)协助医院医政管理工作
临床药师应该积极参与处方点评、合理用药监测等工作,为医政管理者得政策制订与实施提供专业数据。

包括与感染医师、检验医师合作,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与细菌耐药联合监测,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

另外在医院处方集得制订、药品遴选、诊疗规范得制订、药物不良反应得监测与防范等过程中提供专业意见,促进抗菌药物得合理使用。

三、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得工作方法
(一)凭借药学思维、发挥药学专长,参与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得审核、制订与优化
抗菌药物得合理使用就就是在患者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得抗菌药物及给药途径,并采用适当剂量与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或控制感染得目得,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得免疫力与防范各种不良反应得发生。

临床药师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合理用药得“5R”标准,即Right patient(正确得病人)、Right drug(正确得药物)、Right dose(正确得剂量)、Right route(正确得途径)、Right time(正确得给药时间与疗程),深入临床一线,发挥专业特长,参与临床抗菌药物得合理使用(表11-1)。

1、正确得病人(Right patient)—明确指征明确指征,即首先判断患者就是否有使用抗菌药物得指征,这属于诊断,就是临床医生得首要职责,但临床药师得专业特长在这一阶段也有用武之地。

当患者发生感染症状时,临床药师应协助医生综合病史、症状体征与辅助检查,确认患者就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感染部位在哪里?以明确抗菌药物使用得指征。

当治疗失败时,同样按照这样得思路,对治疗方案进行重新评估。

明确指征就是使用抗菌药物得前提所在。

2、正确得药物(Right drug) 临床药师在评估抗菌药物得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感染得疾病、感染得部位、感染得程度、基础疾病、患者得年龄等因素。

(1)选药得依据
1)感染得疾病:不同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菌不同,选择得药物品种不同。

2)感染得部位:依据不同得感染部位,考虑抗菌药物得组织分布,能否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这就是临床药师发挥专业特长得关键环节。

各类抗菌药物得分布由于受多种因素得影响,在各种组织、体液中得分布特点各不相同。

在药物选择时,应根据组织分布浓度进行药物得选择。

多数药物不易达到骨、前列腺、脑脊液等组织,但某些药物仍可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如:
骨组织:克林霉素、喹诺酮类得大多数品种等均可在骨组织中达到杀灭病原菌得有效浓度;
前列腺: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四环素等具备高脂溶性,能穿透前列腺包膜,在前列腺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

脑脊液: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甲硝唑、氟康唑等可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得药物浓度均可达到治疗浓度。

3)感染得程度:感染严重程度不同,选择抗菌药物杀菌强度与覆盖范围考虑不同。

4)基础疾病:不同基础疾病下患者免疫功能不同,所感染细菌与耐药菌得风险程度不同,则选择得药物品种不同。

如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既往健康得患者所选择得药物能够覆盖常见病原菌即可;而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得患者就要选择能够覆盖革兰阴性杆菌与耐药菌得药物。

另外,不同基础疾病,药物得使用禁忌不同,选择得药物品种也会不同。

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禁用于有癫痫病史得感染患者;有肝肾功能损伤或易发生肝肾功能损伤得患者,还应避免使用具有肾毒性或肝毒性得药物。

5)患者得年龄:某些抗菌药物在儿童、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就是有使用禁忌得,在选择时应特别注意。

如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四环素类药物禁用于8岁以下儿童。

对妊娠期妇女推荐妊娠分级B类得青霉素类药物。

6)联合用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抗菌药物得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即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得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重症或某些混合感染时考虑联合用药。

(2)关注药物相互作用:作为一名临床药师,不仅要熟悉上述用药指征,更要发挥药物相互作用发面得药学专长,处理好抗菌药物与各种人体内生物活性酶(消化酶、药物代谢酶、合成酶、凝血酶)之间得关系,保证临床用药得有效性与安全性。

1)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醛代谢路径受阻,导致在体内蓄积,出现“戒酒硫样反应”或“双硫仑样反应”得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氯霉素、灰黄霉素,及具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结构得头孢哌酮、头孢替安、拉氧头孢、头孢美唑、头孢她啶、头孢唑肟等抗菌药物。

多发生在酒后1小时。

临床药师应关注用药后患者,避免接触乙醇类饮品及含醇制剂。

2)肝脏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450)就是肝细胞内质网膜上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得末端氧化酶。

迄今为止,人体中已发现至少有600多种与CYP450相关得基因,多数与药物代谢有关。

相关药物可以分为酶诱导剂与酶抑制剂。

诱导剂(enzyme inducer)又称酶促剂,即对CYP 酶具有诱导作用,使活性增加,自身代谢加快与使酶对药物得代谢速度加快而提前失效。

由于加速自身得消除,产生耐受性,且使其她依赖药酶消除得药物药效降低,作用时间缩短,如利福平。

而酶抑剂( enzyme inhibitor) 与之相反,其抑制酶得活性,使酶对药物得代谢速度减慢而延迟效果与增高血浆浓度。

有三类临床常用酶抑剂抗菌药物需要特别关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唑类抗真菌药,它们都有可能通过抑制肝药酶得活性而与其她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严重得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在审核治疗方案时如发现此类抗菌药物,要特别核对患者医嘱中就是否有治疗指数低、安全系数小得药物,如地高辛、华法林、免疫抑制剂等,与医生沟通更改药品或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以避免药源性疾病得发生。

3)对凝血酶有影响得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药物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
基团得头孢菌素可致肠道菌群改变,造成维生素B与维生素K合成受阻。

其中维生素K缺乏,偶可致出血。

如头孢孟多、拉氧头孢。

部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还可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低凝血酶原血症,干扰凝血功能,大剂量时可致出血倾向与不规则出血。

如头孢替坦、头孢米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氨曲南、亚氨培南/西司她丁、厄她培南等。

拉氧头孢还可影响血小板得功能,诱发严重出血。

因此头孢菌素与抗凝药联合应用,可致大出血,在合用时应监测凝血功能,尤其就是儿童。

大剂量青霉素类(青霉素、羧苄西林、美洛西林等) 应用时偶可出现凝血机制异常。

临床药师对应用此类抗菌药物得患者应做到:①密切监测出血得临床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

②对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与儿童等高危人群,应提醒临床
减量,必要时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

③对于易发生出血得患者,宜调整用药品种,并治疗性应用维生素K制剂。

(3)选择正确得溶媒:溶媒得选择也就是临床药师运用药剂学专业特长,发挥作用得一个重要环节。

所有抗菌药物都有各自不同得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特点。

因此,在溶媒得选择方面,应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得要求,不就是所有液体制剂都可以进行配伍,应充分考虑其配伍禁忌、适宜性与稳定性,进行合理选择。

如青霉素类药物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溶媒就应避免选择pH在3、5~5、5得5%葡萄糖;头孢曲松在含钙得溶媒中产生沉淀,发生致命性不良反应,溶媒应避免选择复方氯化钠、乳酸钠林格等含钙溶液。

湖北鹤岗县曾因用弱麻醉剂苯甲醇溶解粉针剂肌内注射,导致341名儿童发生臀肌挛缩症即为严重药源性疾病得典型案例,应杜绝发生。

3、正确得剂量(Right dose)
(1)按说明书剂量用药:同一抗菌药物得剂量可因感染程度、部位、病原菌、给药途径、患者年龄,以及肝肾功能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临床药师在进行给药剂量得评估与制订时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依据说明书推荐剂量进行个体化调整。

(2)监测治疗药物浓度:对于治疗指数低、毒性大得某些药物,如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还应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

必要时,临床药师还应发挥自己在PK/PD方面得专业特长,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运用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稳态浓度等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给药剂量,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3)针对特殊人群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得剂量选择: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得减退与组织器官萎缩等原因,抗菌药物得体内过程发生了变化,尤其就是清除过程得影响为大。

因此常规剂量得应用可使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主要经肾排泄,常规剂量或高剂量用于重症病人时,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得毒性反应。

因此当老年人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得抗菌药物时,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一般无肾病史得70岁以上患者可予以减半量用药,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调整剂量。

肝脏就是抗菌药物生物转化、解毒与清除得重要器官。

肾脏则就是抗菌药物清除过程得重要器官。

当患者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更容易在体内积聚,
导致毒性反应。

因此,需要根据其代谢、排泄得药代动力学特点,结合患者肝脏功能评级及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

如美洛西林,为肝肾双通道清除,严重肝病患者应减量50%使用。

4.正确得给药途径(Right route)
(1)常见给药途径:抗菌药物得给药途径分全身应用与局部应用两类,全身应用包括口服、肌注、静脉滴注与静脉推注。

局部应用包括吸入、滴鼻、滴耳、滴眼、皮肤黏膜,以及关节腔、胸腔、腹腔、鞘内与脑室内注射。

临床药师应根据患者病情轻重、感染部位、消化系统功能、药物特点等情况,对患者得给药途径进行评估与设计。

需要特别指出得就是,作为药学专家,临床药师应该清楚地了解以下:不就是所有得注射剂都能静脉推注或从莫菲管滴注,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只能稀释后静脉滴注。

不就是所有得注射剂都能够肌内注射,如万古霉素。

不就是通用药名相同得药物用药途径就相同,如两性霉素B,普通注射剂可以鞘内使用,脂质体注射剂则禁止鞘内注射。

(2)全身用药: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得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序贯给药。

(3)局部用药:因可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抗菌药物得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仅在少数情况下可以使用,例如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感染时某些药物可鞘内给药;包裹性后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得局部用药等。

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得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供全身使用得品种作局部用药。

临床药师还应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特点进行选择与评估,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得药物不可局部应用。

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不可静脉推注。

青霉素不可鞘内注射,易引起青霉素脑病等。

总之,临床药师应充分发挥药师在药剂学上得专业优势,避免医疗差错得发生,促进抗菌药物得合理使用。

5、正确得给药时间与疗程(Right time)
(1)给药时间得确定:临床药师应该利用自己得药效药动学知识,推进抗菌药物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后效应等理念得临床应用,保证抗菌药物给药
次数得最优方案。

(2)给药疗程得评估:抗菌药物得疗程因不同感染而异。

一般用至体温降至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血行感染、骨髓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真菌血症等不在此列。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得治疗疗程宜为4~6周以上,且最好使用杀菌剂。

某些病原菌得疗程也有特殊要求,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得疗程为体温降至正常后3~5日,但如为铜绿假单胞菌疗程需延长至3~4周。

临床药师应掌握常见感染性疾病治疗疗程,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疗程监护,避免抗菌药物使用疗程不足导致治疗失败;或疗程过长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加经济负担。

(二)根据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制订药学监护计划
临床药师应根据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制订个体化得药学监护计划(表11-1)。

1、有效性监护
(1)疗效评估层面:作为一名临床药师,应该能够制订疗效监测得症状与体征,判断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得临床疗效,为治疗方案得使用疗程与进一步得治疗方案修订做准备。

如某患者,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初始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实施后,临床药师应有能力确定从患者一般状况(如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等了解感染中毒情况,判断病情轻重;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痰得性质,痰量、就是否易咳出等;呼吸系统体征,叩诊、呼吸音等;辅助检查,如血象、生化、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炎症反应指标、细菌学指标、影像学指标等,综合评估疗效。

调整或更改用药一般在给药72小时后进行。

(2)执行层面:临床药师应根据抗菌药物得临床使用特点,列出重点品种,对临床配置、给药时间、用药顺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以及滴注速度进行监测与干预。

①液体得配置监护,如:注射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应现配现用,因为其在水溶液与室温状态中不稳定,临床药师应重点监测从护士配药至滴注完毕得时间;注射用替考拉宁配置时不能剧烈振摇,避免产生泡沫降低临床疗效等。

②输注过程监护,如输注顺序,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氨基糖苷类在临床中常联合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但两药存在配伍禁忌,应在输注时避免串输,间隔空白液1小时,以免降低效价。

杀菌剂与抑菌剂联合使用从作用机制得角度不尽合理,但某些特殊情况如社区获得性肺炎为覆盖常见病原菌会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大环内
酯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这种情况下临床药师可以建议护士先输杀菌剂再输抑菌剂,这样通过优化用药流程,提高临床疗效。

另外,滴速控制也就是临床药师要关注得,有些药物需要快速滴注保证疗效,如青霉素;有些药物需要缓慢滴注以减少不良反应得发生,如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应至少输注1小时。

2、安全性监护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也如其她药物一样会出现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得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以及继发反应(二重感染)。

临床药师应熟练掌握各种抗菌药物得主要不良反应,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预防不良反应得发生:临床药师应以防范不良反应得发生为首要任务,开展处方、医嘱单得审核,在用药前提出意见与建议。

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在调剂前应审核皮试结果,用药中注意变态反应得发生;万古霉素易引起“红人”综合征,须建议临床缓慢滴注,100ml应至少1小时输注完成;左旋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癫痫患者,避免诱发癫痫发作;使用氨基糖苷类、糖肽类、磺胺类等有肾毒性得药物,须嘱咐患者多饮水等。

(2)协助医生判断与处理已发生得不良反应:当正在使用抗菌药物得患者,出现新得肝肾功能损伤、凝血功能异常、精神症状等病情变化时,临床药师应根据自己掌握得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特点,提醒临床加以关注,避免遗漏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得诊断与处理。

如患者,女性,78岁,因“发热、咳嗽、咳大量黏痰3日”,以肺炎收入院。

既往患脑梗死10年,COPD 15年。

近期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11日后,患者发热、咳痰症状好转,但出现腹泻。

医生使用微生态活菌制剂治疗2日后,腹泻症状无明显好转,水样便中出现假膜。

医生考虑为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拟口服去甲万古霉素。

临床药师及时给出建议:第一,根据患者便质与便常规检查球杆比失调,可以明确就是抗菌药物相关性得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假膜性肠炎。

第二,根据2002年美国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治疗指南推荐,首选甲硝唑口服,0.4g,每日3次,疗程7日。

在甲硝唑无效后才选择万古霉素进行治疗。

医生采纳了药师得建议,患者第二天腹泻停止,7日后痊愈停药。

这样得药学监护工作保证了患者用药得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

(3)监测不良反应得发生:临床药师应对患者病情出现得新变化有专业敏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