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一、什么是中国思想史
顾名思义,所谓“思想史”应该包括一切属于思想范畴的历史,比如政治的、经济的、哲学的、历史的、军事的、文学的、艺术的、伦理的、宗教的、科学技术的、民俗的、民族的等等思想,都应该包括在内。
二、“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发展脉络
1902年,梁启超发表《论中国学术发展至大势》,大体上可定为中国第一部有“近代学科”意义的中国思想史著作。
但作为一门学科,中国的思想史学科是五四以随着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此前的思想史主要包含在经学史、学案史或学术史之中。五四到1949年间的近代思想史研究,主要是围绕若干重要思想家,如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进行的,尤其是孙中山的思想颇为当时学者所关注。但这一时期近代思想史研究还比较分散,研究范围也较为狭窄,缺乏系统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代思想史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版了一些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影响的著作,如:
石峻、任继愈、朱伯昆《中国近代思想史讲授提纲》(人民出版社,1955年);
李泽厚《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
胡滨《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中华书局,1964年);
赵靖、易梦《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中华书局,1964年、1966年)。
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研究论著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教条主义倾向,习惯于以阶级或派别划线,将思想家区分为进步或落后、革命或反动,并以此作为研究的重点,而对思想家自身思想的来源、内容和价值等重视不够。
“文革”期间,和其他学科一样,思想史研究也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需要指出的是,与国内的状况相反,此期海外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则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些成果都未能得到及时的引进和介绍。
中国大陆近代思想史研究的真正繁荣,是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而逐步实现的。首先受到关注的是近代政治思想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著作不少,比较早的有:
邵德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法律出版社,1983 年);
桑咸之、林翘翘《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
林茂生、王维礼、王桧林《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陈旭麓《五四以来的政派与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
高军、王桧林、杨树标《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评要》(华夏出版社, 1990年);
侯外庐《中国近代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78年);
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李华兴《中国近代思想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以上著作都是以政治思想史为主,而其他方面的思想,如经济思想、法律思想、宗教思想、军事思想、文学思想、伦理思想等等,虽也有学者涉足,并有著作出版,但总的来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政治思想史研究相提并论。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近代思想研究又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新趋向,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1)思潮史研究蔚成风尚: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潮研究异军突起,蔚成风尚,近代思想史著作越来越多地以社会思潮为主线。较早以“思潮”命名并论述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专著,是吴剑杰的《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此后以思潮命名的著作日渐增多:
吴雁南主编的《清末社会思潮》(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四卷本,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戚其章《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 4年);
胡维革《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黎仁凯《近代中国社会思潮》(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
高瑞泉主编的《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郭汉民《晚清社会思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彭明、程歉主编的《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一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这类著作多以潮为线索,分类撰述。尤其是吴雁南主编的四卷本《中国代社会思潮》,围绕救图、改造中国、振兴中华这一历史时代的主旋律,对近代109年起伏跌宕、异彩纷呈的社会思潮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其涉及的思潮中,既有主导思潮,又有非主导思潮,甚至还有一些消极或反动的思潮,充分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发展变化的多样性以及曲折复杂的特点,从广阔视野上探索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轨迹,剖析了各种思潮之间的矛盾、斗争、渗透和影响,从社会思潮角度揭示了百余年间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与此同时,一些重要思潮的专题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如:
唐文权《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陶绪《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人民出版社,1996年);
蒋俊、李兴芝《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
罗检秋《近代诸子学与文化思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江沛《战国策派思潮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彭平一《冲破思想的牢笼——中国近代启蒙思潮》(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喻大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丛书”。
整理出版了一些相关资料:
丁守和主编《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年),是一部值得重视的研究近代启蒙思潮的资料性著作。该书按时间顺序分为三卷,每卷之中,按内容分为若干专题,每个专题之前有介绍本专题的说明文字。
(2)思想家研究进一步深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史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思想家思想的研究也有了长足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思想家的选择上,已改变了先前只研究一些主要的进步的思想家,而对许多次要的或所谓反面的人物关注不够的倾向。研究者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许多过去没有或少人关注的思想家,尤其是比较温和的和保守型的思想,如曾国藩、楼仁、张之洞、梁漱溟、林语堂、杜亚泉、章士钊、张君劢、罗家伦、傅斯年、吴宓、陈序经等,开始进人到研究者的视野,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郑大华《张君劢传》(中华书局,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