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知识点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知识点讲义

食道:

1、起于下咽部颈6水平环状软骨下缘与咽相接,T10水平穿过膈肌食管裂孔,T11水平连接胃贲

门,成人长约25~30CM。

2、上部走行略偏左方,横膈下方称腹部食管长1~3cm,宽约2cm,扩张可达3cm。呈扁管状。食

道管腔内显示2~5条纵行平行排列的条状透光影即粘膜皱襞,其宽度不超过2cm。

3、解剖分段:颈段、胸段、腹段。

临床分段:上段:主动脉弓以上;中段:主动脉弓至肺下静脉;下段:肺下静脉至胃的贲门。

外科分段:胸段又分为三段,主动脉弓与右肺下静脉(T8)分界划分。

4、四个生理狭窄1、咽食管交界处 2、主动脉弓压迹处 3、左主气管压迹处 4、膈食管裂孔处

5、三个压迹:1、主动脉弓压迹 2、左主支气管压迹 3、左心房压迹

(咽:会厌,会厌谷,梨状窝,喉头,上咽部椎前软组织厚度5MM,下咽椎前软组织厚度不过18MM。)

胃的形态:

1、鱼钩形:中等体型,张力中等,斜位,胃角切迹清晰。

2、牛角型:矮胖体型,张力高,胃横位,胃上宽下窄。

3、瀑布型:中等偏胖,张力较高。

4、无力型:瘦长体型,张力低,呈长型,上窄下宽,胃下极在髂嵴水平以下。

胃的组成结构:

1、贲门:食管入胃的开口处。

2、胃底:贲门横线以上部分,立位时含气,称胃泡。

3、贲门区:喷门区为中心,半径约2.5CM的圆形区域。

4、胃小弯:胃的右上侧边缘

5、胃大弯:胃的外下侧边缘

6、胃角(角切迹):胃小弯转折处

7、胃窦:角切迹与胃大弯最低点连线与幽门之间区域

8、胃体:贲门至胃角之间区域。

9、幽门前区:幽门近端4~5CM的一段胃窦。

10、幽门(幽门管):胃部通向十二指肠的细、短管状结构。

小肠分组:

1.十二指肠(中上腹)

2.上部空肠(左上腹)

3.下部空肠(左下腹)

4.上部回肠(中腹)

5.中部回肠(右中腹)

6.下部回肠(中下腹):

胃肠壁和粘膜:

食管壁>5mm,胃壁>10mm,小肠壁>5mm为增厚。大肠壁>5mm可疑增厚,>10mm确定为异常增厚。胃粘膜:胃体、小弯侧粘膜皱襞一般为4~5条,与小弯平行排列,宽度<0.5cm。大弯侧粘膜皱襞呈锯齿状,厚度1cm左右(<0.5cm或>1.4cm均属异常)。胃底部粘膜紊乱,不规则。充盈状态下:胃壁厚2~5mm;空回肠壁厚<3mm,如>5mm为异常。大肠3~5mm。

肝脏:

1、大小:右肋下肝最大斜径12厘米左右,右肝厚9厘米,右叶长11厘米左右,左叶厚5厘米;

左右最大横径18厘米左右,上下径<15厘米;

肝右叶前后径大于左叶前后径1.2~1.9倍,不超过2倍。右肝叶横径大于尾叶横径2~3倍。

2、肝脏实质回声低于膈肌,稍低于或等于胰腺实质,高于肾皮质。

实质平扫:40~60Hu,正常肝内的管道系统(胆管,肝动、静脉和门脉)CT值均低于肝实质;增强:120~140Hu。肝实质密度正常CT值高于脾10Hu,两者密度倒置提示肝密度减低,下降明显时可使肝实质密度与血管密度倒置。

3、肝动脉(固有动脉直径3毫米):左肝内分支较细,显示困难。

4、门静脉:主干直径0.9~1.7厘米。

5、肝静脉:肝左静脉内径0.5厘米,肝中、右静脉均在1厘米左右。

胆囊:

壁厚≤3cm,>3.5mm可疑异常,>5mm为病理性增厚。

橫径:3~4cm,上下径7~10cm。CT值:0~20Hu,均匀。

胆总管:

直径6~8mm,壁厚<3mm,正常橫径6~8mm。胆总管直径>8mm为扩张。

肝总管:

肝总管橫径3~5mm。肝总管直径>5mm为扩张。肝内胆管正常情况下不显影。

脾脏:

大小10~12cm×3~4cm×6~8cm;CT值50Hu左右。

上下径平均12cm,<15cm,脾下缘不超过肝下缘。橫径<4cm;

前后径:7cm,CT横断面上不超过5个肋单位。

脾前缘不超过腋中线。

胰腺:

胰腺长12~15cm,重60~100g,CT值35~45Hu。胰管内径2~4cm。

大小:1、正常最大径:胰头:3.0cm;体部2.5cm;尾部2.0cm;

2、胰头橫径/相邻椎体(L2)=1/2~1;胰体尾/L2=1/3~2/3;

3、局限性的凸出比各径线绝对值测量往往更有意义。

密度:与脾相似,低于肝脏。

肾脏:

位置:T11~L3水平间,右肾低于左肾1~2cm或半个椎体。

KUB摄片:上至肾上极,下至耻骨联合。

大小:上下径10~15cm×橫径5~8cm×厚3~5cm。CT值30~60Hu,增强:80~120Hu。

肾长径:肾两极最凸点间连线,为10~15cm,右肾长径较左肾短。

宽径:5~8cm,约为长径的1/2。

内部:-肾实质皮质:部分伸展至髓质锥体间称肾柱;

髓质:由10~12个锥体构成,尖端称肾乳头。

-肾盂

肾小盏:一个或多个肾乳头朝向一个肾小盏,共有8~12个,分体部和穹隆部。

肾大盏:由小盏汇成2~4个大盏,分为底、颈、顶部。肾大盏汇合成肾盂。

肾盂:呈三角形,容量5~10ml,可分为:成熟壶腹型,胚胎壶腹型及分支型。

肾倾斜角:又称肾脊角,长径与体中线夹角,正常为15~25°。右侧较左侧稍大,男性肾脊角大于女性。

上下肾盏距:上下两端最远两肾小盏杯口内缘间的距离,正常为6~9cm。

肾实质厚度:肾盏杯口内缘至肾外缘的距离。正常1.5~3.0cm

肾排泄功能:IVP后2~3分钟肾盂肾盏开始显影,5~7分钟显影良好,两肾显影相仿,15~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