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说课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证明过程印证了不等式的正确性,并能加深学生对 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3)证明方法是“分析法”和“作差比较法”,“作差 比较法”前边已经学习过,“分析法”在选修教材的 《推理与证明》一章中会重点讲解,此处有必要让学生 初步了解。
基本不等式 ab a b (a>0,b>0) 2
(1)如果把
a
2
b
看作是正数a、b的等差中项,
ab
看作是正数a、b的等比中项,那么该定理可以叙述为:
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的等比中项.
(2)在数学中我们称
a
2
b
为正数a、b的算数平均数
ab为正数a、b的几何平均数.本节定理还可叙述为: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熟悉运算结构
从形的角度来看,基本不等式具有特定 的几何意义;从数的角度来看,基本不 等式揭示了“和”与“积”这两种结构 间的不等关系。
探究一:在这张“弦图”中 能找出一些相等关系和不等 关系吗?
D
a2 b2 2ab
G
F
C
H
A
a
E
b
a2 +b2
通过面积感知不等关系
B
几何画板展示
问题1: 它们有相等的情况吗?何时相等?
问题2:
当 a,b为任意实数时,上式还成立吗?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我们有
a2 b2 2ab
3.情感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
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创设代数与几何背景,应用数形结 合的思想证明基本不等式,从不同角度探索基 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重点突破: 动态的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演示;静态 的通过会标、等腰直角三角形及圆的半径 和半弦的关系,进行证明。
当且仅当(重点强调)a=b时,等号成立(合情推理)
问题3: 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让学生独立证明)
设计意图: 1.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能让学生进一步 体会中国数学的历史悠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此图标能较容易的观察出面积之间的关系,引入基 本不等式很直观。 3.三个思考题为学生创设情景,逐层深入,强化理解.
所以本节内容是培培养养思学生维应品用质数学知识,灵活
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用数学的好素材,同时 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 思想,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
式的代数、几何背景及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若a,b∈R,那么a2+b2≥2ab
形的角度
数的角度
a>0,b>0
a2+b2-2ab =(a-b)2≥0
若a,b∈R,那么a2+b2≥2ab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形的角度
数的角度
当a=b时
a2+b2-2ab
a=b
=(a-b)2=0
探究二:先将两张正方形纸片沿它们的对角线折 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接 构造出一个矩形(两边分别等于两个直角三角形 的直角边,多余部分折叠).假设两个正方形的 面积分别为和( a b),考察两个直角三角形的 面积与矩形的面积,你能发现一个不等式吗?
3.几何证明,相见益彰
D
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是:
A
B OC
E
AC a, BC b,半径OD a b ,半弦CD ab
通过线段证明2 不等关系
半径不小于半弦
(当且仅当 a=b 时,等号成立)
设计意图:
进一步加强数形结合的意识,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4.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例1. (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平米的矩形菜园,问 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的 篱笆是多少?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ab a b 2
b 通过面积证明不等关系
a
2、代数证明,得出结论
如果 a>0,b>0 , 用 可以得到 a b
a
和
b 分别代替a,b。
ab
2
问题4:你能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推导吗?
问题5:用作差比较法怎么做?(易证)
设计意图:
(1)证明过程课本上是以填空形式出现的,学生能够独 立完成,这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难点:理解“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的 数学内涵及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和最小值。
难点突破: 通过例题及变式训练,加深“一正 二定三相等”的理解。
二、教法分析
(-)ຫໍສະໝຸດ Baidu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又有利于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创 新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实现学习目标,在探索 结论时,采用发现法教学;在基本不等式的应 用及取“=”条件的教学中采用归纳法;在训练部 分,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进行。
(二)教学手段
根据知识特点,引导引导讲解为主,多 媒体为辅进行教学。
三、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学生们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学习对不 等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会运用不等式解决简 单的问题。但接触的不等式较为单一,灵活度 不够,学生在练习时运用困难,而基本不等式 相对更为灵活,但也为学生掌握设置了障碍。
学法分析: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 只是起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观 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 抽象出基本不等式的式子,并加以证明。课堂 上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 惊诧于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4 基本不等式 ab a b
2
麻城一中 陈汉华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反思评价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不等式”是数学必修5 第三章 第四
节的内容,是在学承完前不启等式后性质、解法及线性
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也为后 面学习选修4-5《不等式选讲》作铺垫,同时不 等式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具有 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
四、 教学过程
1 动手实践、情境引入 2 代数证明,得出结论
几何证明,相见益彰
3
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4
课堂练习,学生板演
5
6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动手实践、情境引入
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 如图,这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 大会会标.会标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 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 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