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3课深刻理解宋明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和所学史实分析,主张道理在上,通过接触实践去掌
握的应该是理学,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所以此题
正确选项是A。
一 宋明理学
【例1】(2010·广东文综·T15·4分)“人人自 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2.(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6·4分)王安石 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 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和综合 理解的能力。王安石认为形体是“有生之本”, 是唯物主义的命题。“天地为万物之本”、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舍天地则无 以为道”均是强调万物之本是天地——即客观 存在的物质。故B、C、D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心外无物”是典型的唯心论哲学(本体论)观 点,和题干中王安石提出的观点相对立,故选 A。
——《朱子语类》卷十八
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朱熹《近思录》
材料四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 其理。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 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
——《二程遗书语录》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 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 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 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问题的 能力。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句认为人人 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原在于自己的 心,即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故正确选 项为C项;而A、B、D三项均不符合诗句“万 化根源总在心”这一关键信息。 答案:C
【例3】(2010·海南单科·T7·2分)“君子之为学也,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门四句教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贞洁牌坊的
是“吃人” 。
背后是血泪
──鲁迅《狂人日记》
恐怖的三寸金莲
二十四孝故事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 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 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 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 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 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 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 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 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 得以兼养孩子。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本体论—伦理学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 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不 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 在里面。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为五常……
——《朱文公文集》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张岱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为其子崇宪执柯娶刘珙之女,而奄有其身后巨 万之财。又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 偕行,谓其能修身,可乎?冢妇不夫而自孕,诸子 盗牛而宰杀,谓其能齐家,可乎?
——沈继祖弹劾朱熹
思考:该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王阳明早年对程朱理学的“格物 致知”深信不疑。他曾面对翠竹,穷 格七天七夜也没有得到其理,反而因 思虑过度而致疾。
儒家思想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隋唐 面临挑战,三教合一
宋明 新体系——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基本流派: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北宋
南宋
陆王心学
南宋
明朝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陕西扶风县 法门寺地宫 出土的佛指 舍利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 义,父子之情。
——韩愈《谏迎佛骨表》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
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 通。后来梁武帝又崇奉佛教,多次“舍 身”同泰寺,群臣只能以巨额钱财赎回, 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本体论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 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 穷居不损。
——《二程遗书》卷二上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 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 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 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朱文公集》
本体论
(程颐和朱熹)认为,我们所见的宇宙,不 仅是“气”聚而生,还因为其中有它各自的 “理”;万物各从其类,因为“气”的聚结,各 依不同的“理”。花之所以成为花,是因为它的 “气”按照花的“理”而聚结,于是便生成为花; 叶所以成为叶,因为它的“气”是按照叶的“理” 聚结,因此便生成为叶了。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 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 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 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特别是释)却风靡数百 年。儒家传统中没有像佛学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 论体系。自南朝到韩愈,儒学反佛多从社会效用、 现实利害立论,进行外在的批判,真能入室操戈, 吸收改造释道哲理,进行内在批判的,则要等到宋 明理学了。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本伦认 体理识 论学论
道家 儒家
本体论 道

方法论 清静无为 无为而治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周敦颐
邵雍
张载
本体论
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张子全书·正蒙》
程颢(明道先生) 程颐(伊川先生) 朱熹(考亭先生)
A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 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 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A
【训练1】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述, 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 A.否定佛教、道教教义 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两人都代 表统治阶级的意志,从这一高度出发,对“天理”进行 了不同的解释,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选C。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 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认识论:格物致知
理学的新发展









宋明理学……以释道的宇宙论、认识论的 理论成果为领域和材料,再建孔孟传统。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 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 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
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迁移运用知识的
能力。题干材料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的观点,
在他看来“明道”与 “救世”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两个步骤,他反对当时那些不务实际、咬文嚼字的空谈
和议论。因此,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就是“经世致用”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 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知行合一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 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 宙。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 与天同。为学只是理会此。
——《象山先生年谱》
陆九渊
理学
心学
本体论 理在万物
理在心中
D
(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
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
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
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D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 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 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道德观: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 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 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子 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
虽草木,亦有理存焉。一草一木,岂不可 以格。
【训练2】(2011·北京模拟)“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
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
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
方泱洽[泱洽:贯通]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
B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 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 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D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3)理学家王 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 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 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 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 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
理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学 展 发展:陆王心学
的思想。故正确选项为D项。
1.(2010·上海单科·T9·2分)宋代,儒学家开始
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
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时期理学 的认识、理解能力。“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 原”,知道程朱理学的这一核心主张,本题应 该不难选择。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从 哲学本体论高度来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 使得这一时期儒家义理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 严密的系统性。即“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 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故本题正 确选项为C项。
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Leabharlann Baidu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理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 影响(郭巨埋儿、三寸金莲、贞节牌坊)
思考:该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陆王心学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 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 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思想核心:“致良知”
3.(2009·江苏单科·T3·3分)某思想家强调
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
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认识论 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
•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 外于吾心。
•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传习录》
龙场悟道
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之中 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寂 ”不是无)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 时明白(“明白”是显现而不是创生)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