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位中枢下传冲动
r运动N元兴奋 梭内肌收缩
重力作用
r

肌梭的 敏感性↑兴奋性↑ α运动N元兴奋 梭外肌收缩
持续轻微 牵拉伸肌
骨骼肌处于持续地轻微的收缩状态
2.屈肌反射
(1)概念(略) (2)形式:接触性刺激 强烈刺激 (3)特点:有中间神经元 的参与,有两个以上 突触参与。
(三)行走时脊髓运动程序的发生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含有能吸收光能的光敏物质(感光色 素),在光线作用下能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称为光化 学反应。 视锥细胞外段中含有感光色素,称视锥色素。 视杆细胞内的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 光 视 紫 红 质 视黄醛异构酶
(暗处,需能)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醇脱氢酶
视黄醛还原酶
肌 梭:内有二种感受器: 环旋末梢: 是牵张反射的感受 装置,兴奋由Ia类 N纤维传入。 可能与本体感觉有 花枝末梢: 关,兴奋由Ⅱ类N纤 维传入。
2.键梭

腱梭:分布在腱胶原纤维之间,与梭外肌
纤维串联,是一种张力感受器。当肌肉收 缩张力增加时,腱梭因受到刺激而发生兴 奋,冲动沿着感觉神经传人中枢,反射性 地引起肌肉舒张。
(二)运动对本体感受器的影响

人体经常参加体育训练,不仅使本体感受器的机 能得到提高,而且能使肌肉运动的分析能力及动 作时间的判断精确力得到发展,例如,不同训练 水平的篮球运动员运球快速进攻时,训练水平高 的运动员其控球能力强,失球次数少,而且运动 速度快,表现出本体感受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肌肉活动时发生的本体感觉往往被视、听和其他 感觉遮蔽,故本体感觉也称为暗淡的感觉。运动 员的本体感觉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在 意识中比较明显而精确地反映出自己的运动动作。
(3)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感觉概述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 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是指感源自文库器与其附属装置共同构成的器 官。 (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适宜刺激 每种感受器都有它最敏感的刺激,这种刺激就是该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眼感光细胞:300-800nm光波 耳听觉细胞:16-20000Hz(赫兹)的声波
眼折光系统由角膜、眼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简化眼


将人眼设计为一个单球面折射系统,其折光原理与实际 眼的折光效果基本相同 。 假定眼球的前后径为20毫米,折光指数为1.333,光线大 眼时只在角膜前球形界面折射一次,节点在角膜后方5毫 米处。 当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被一次聚焦于视网膜 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神经元 1.运动神经元池 概念: 一块肌肉往往受许多运动神经元的支配, 支配某一肌肉的一群运动神经元。 包括α和r运动神经元 大α运动神经元支配快肌纤维 小α运动神经元支配慢肌纤维 r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分散在α运动神经元之间,其 胞体较运动神经元为小。它的轴突离开脊髓后 支配骨骼肌肉的梭内肌纤维。
四、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

本体感受器:肌肉、肌腱 和关节囊中分布有各种各 样的感受器(肌梭与腱梭) 机能:分别感受肌肉被牵 拉的程度以及肌肉收缩和 关节伸展的程度。


本体感觉:本体感受器受 到刺激所产生的躯体感觉。
(一)本体感受器结构与功能
αN元支配, 梭外肌: 与肌梭呈并联关系。 梭内肌: γN元支配, 与肌梭呈串联关系。
(2)瞳孔调节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 大小随光线强度而改变 的现象。 当强光刺激视网膜感受细胞后, 冲动经视神经传入中枢,到达中 脑动眼神经核,再经动眼神经中 的副交感神经传出,使瞳孔括约 肌收缩,瞳孔缩小,以防止强光 对视网膜的刺激。 在暗环境中瞳孔会反射性扩大。 在运动中,情绪过度紧张 可使瞳孔扩大,这是由于 交感神经作用的结果,对 运动有不良的影响。
基本功能:
⑴感受刺激→兴奋
或抑制
⑵整合、分析、贮
存信息
⑶传导信息或分泌
激素
(二)神经元生物电的产生
1. 外向电流和电紧张 一方面,电流经膜外的介质从阳极流 向阴极;另一方面,电流在阳极由膜外 流入膜内,在膜内,电流从阳极流向阴 极,然后,再在阴极从膜内流向膜外。 电流的流动就会导致膜电位的改变。 这种膜电位的变化总称电紧张电位。 在阳极底下及其附近引起膜电位上 升,即产生超极化。此种电位变化 叫做阳极电紧张电位;在阴极下面 及其附近引起膜电位下降,即产生 去极化,其电位变化叫做阴极电紧 张电位。
11-顺视黄醇(VitA) 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3.色觉
色觉是感光细胞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刺激后, 产生的视觉信息传入视觉中枢引起的主观 感觉 视锥细胞有分别含有感红光色素、感绿光色 素、感蓝光色素三种。 色觉障碍: 色盲:凡不能识别三原色中的某一种或某几 种颜色者 色弱:对某种颜色辨别能力较正常人差者
2.换能作用
适宜刺激→感受器→神经冲动→中枢
3.编码作用
感受器不仅将外界刺激能量转变成电位变化,同 时将刺激的环境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排列组合 之中。 4.适应现象
感受器对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其反应逐渐降低的 现象。
感觉信息的传递
内 外 环 境 的 各 种 变 化 分 析 综 合 产 生 主 观 感 觉
(一)听觉的形成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鼓 膜)→中耳(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 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 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听觉通路
(二)位觉

位觉(或前庭感觉):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 和重力不平衡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 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
前庭器官

前 椭圆囊 庭 球 囊 + 半 前半规管 规 水平半规管 管 后半规管
视觉通路
视觉中枢的神经机制
1.大细胞通路:视网膜a型N节细胞-外侧膝 状体-初级皮质-顶背侧通路。 2小细胞通路:视网膜β 型N节细胞-外侧膝状 体-皮质V1色觉通道 图形识别
(三)空间视觉及眼肌平衡与运动
1.视力(视敏度)指 眼对物体微细结构 的分辨能力。通常 以分辨两点(或两平 衡线)之间的最小距 离为标准。 2.视野 单眼不动注视正前方 一点时,该眼所能 看到的空间范围称 为视野。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一)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网状结构:在脑干广大的区域中, 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交织在一起呈 网状。
①抑制区:抑制肌紧 张和肌运动的区域, 称为抑制区(范围较 小 );
②易化区: 加强肌紧张
和肌运动的区域,称为 易化区(范围较大)。
去大脑僵直

去大脑僵直实验:
在动物中脑上下丘 之间切断脑干,动 物出现伸肌过度紧 张现象,表现为四 肢伸直、头尾昂起、 脊柱挺硬,称为去 大脑僵直。
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每个半规管均有 膨大端为壶腹,壶腹壁上有壶腹嵴,壶腹 嵴也含有感受性 毛细胞。 适宜刺激:旋转 正负加速度
头前倾30度,左旋
旋转停止
位觉传导
2.前庭反射与前庭机能稳定性


前庭反射:指前庭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 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以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 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例如眩晕、恶 心、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 前庭功能稳定性: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 种前庭反应的程度 在体育运动中,从事赛艇、划船、跳伞、跳水、 滑雪、体操、武术、链球、投掷及各种球类运动 项目的运动员,其前庭功能稳定性较高。所以, 经常参加这类体育运动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前庭 功能稳定性。
白色>黄蓝>红色>绿色
绿 红 蓝 白
三、听觉与位觉
●外耳:耳廓、 外耳道、鼓膜。 ●中耳:鼓室、 听小骨、咽鼓 管和乳突小房。 ●内耳:骨迷路、 膜迷路
(一)骨迷路
(二)膜迷路
耳蜗感受器




1.听阈与听域 听阈:人能听到的最低声强。 最大可听阈:听觉忍受某一 声频的最大声强。 听域:从可听阈到最大可听 阈曲线之间包括的面积。 2.外耳与中耳的传音功能 3.耳蜗的功能 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是声音 感受器
第3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
第一节 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第一节 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神经元 基本结构: ⑴胞体:接受、整合信息部位 ⑵树突:接受、传导信息部位 ⑶轴突始段:产生可传导信息 (AP)部位 ⑷N纤维:传导信息(AP)部位 ⑸末稍:递质释放部位
(三)姿势反射

姿势反射概念(略) 1、状态反射
概念: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
头部后仰: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 头部前倾: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 腹肌的紧张性相对加强;
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 对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
1.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
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有囊斑,囊斑中有感受性毛细胞 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
当头部位置改变,如头前倾、后仰或左、 右两侧倾斜时,由于重力对耳石的作 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 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 冲动经前庭神经传到前庭神经核,反 射性地引起躯干与四肢有关肌肉的肌 紧张变化。同时,冲动传入大脑皮质 前庭感觉区,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 的感觉。
2.脊髓反射通路中的中间神经元
(1)作用性质:兴奋性、抑制性。 (2)功能:传入与传出信号,并将传入信息 整合成为新的、不同 模式的输出,赋有新 的意义。 (3)信号转换器。
(二)脊髓反射


1.牵张反射
概念:当骨骼肌受 到牵拉时会产生反 射性收缩 特点:感受器和效 应器都是在同一块 肌肉中 类型:动态反射 静态反射 意义:在于维持身 体姿势,增强肌肉 力量。
状态反射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体操的后手翻、空翻及跳马动作,若头部位 置不正,就会使两臂用力不均衡,身体偏向 一侧,常常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 短跑运动员起跑时,为防止身体过早直立, 往往采用低头姿势,这些都是运用了状态反 射的规律。 举重时,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可借以 提高肩背肌群的力量能更好地完成动作。 违反状态反射规律:例如,有训练的自行车 运动员在快速骑车时,做出头后仰而身体前 倾的姿势。
感 受 器
换 能 作 用
大 神 经 传导路 脑 皮 冲 层 动
二、视觉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NAP
视觉中枢→视觉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调节


1.眼折光系 统及成像 光线由一种介 质进入另一种 折射率不同的 单球面折光体 时,只要不与 折光体介面垂 直,光线便会 产生折射。
(二)眼的感光机能


1.视网膜的感光机能 视锥细胞: 分布:中央 功能:接受强光刺激, 形成明视觉和色觉, 并能看清物体表面的 细节与轮廓,有很强 的空间分辨能力。 视杆细胞 分布:周边部分 功能:对光的敏感度 高,能接受弱光刺激, 形成暗视觉。
视觉感受器
2.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2.视调节
正常人的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够 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增强,使物像落在 视网膜上而看清物体,这一调节过程称为 视调节。
(1)晶状体的调节


当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向前后凸出,增加曲率,使物像前 移到视网膜上; 当视远物时,睫状肌松弛,睫状体后移, 此时悬韧带被拉紧,晶状体曲率减小,物 像后移至视网膜上。



(1)动态牵张反射 : 指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 牵张反射。 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膝跳反射弧: 叩击肌腱 ↓ 肌肉受到牵拉刺激 ↓ 肌梭兴奋性↑ ↓ Ia类和Ⅱ类 N纤维传入 ↓ α运动N元兴奋 ↓ 梭外肌收缩
②静态牵张反射 : 概念:指缓慢而持续 地牵拉肌肉时所引 起的牵张反射。 意义:对抗肌肉的牵 拉以维持身体的姿 势,是一切躯体运 动的基础。 γ环的意义:使肌肉维 持于缩短状态。 ● 脑干某些中枢调节 肌紧张是通过兴奋γ 环实现的。
二、突触及突触传递
1、突触
轴突小支末端膨大成小球,和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的表膜相连处形成的结构。
(1)电突触
电突触:2nm,腔肠动物、无脊椎动物。 特点:突触前后两膜很接近,神经冲动可直接通过,速度快;传导没有 方向之分,任何一个发生冲动,即可以传导给另一个。
(2)化学突触
2个神经元之间有一个宽约20~50nm的缝隙 突触前膜(突触囊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实现神经冲动传导机制:Ca、Ac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