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

仙桃八中化学组一一沈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学会类比启发,逻辑推理等科学学习

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一一摩尔概念的建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单位一一摩尔概念的建构。

三、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景、诱思探究、逻辑推理、活动建构、类比启发、练习巩固,合作探究。

学法:思考交流、主动参与、讨论分析、乐于探究、自主阅读、归纳总结、自我建构。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概念

【自主探究】:如何得出10kg米所含的米粒数?(假定每粒米的质量均相等)

【学生总结】:方法1、一粒一粒数。

方法2、先数出一两米有多少粒,然后再换算成10kg中有多少粒。

【教师引导】:第二种方法更科学,更实用。

【投影展示】: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计量方式

引入集合体的概念

合体的概念。为建构微观粒子集合体做好铺垫。

(二八活动建构,分析概念

活动1、展示一杯水,引导学生讨论这杯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同时投影展示“一滴

水中水分子数目”的有关资料。

学生活动:想到了采用“集合体”的观点,把大量的水分子看成一个集合体,数起来就

会方便。

活动2、引导学生讨论该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点燃

C + O 2 ==== CO 2

从宏观质量角度:每12克碳和每32克氧气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

从微观粒子角度:每一个碳原子和每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教师引导:在实验室可以称取12g碳和32g氧气反应,却无法称取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而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相同,因此,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

之间肯定存在着联系。

活动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了教材第11页的资料卡片:

活动4、我们用长度来表示物质的长短,单位为米,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为千克,又用物质的量来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为摩尔。那么1m有多长?1kg有多少?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目又是多少呢?

投影展示:

1国际计量组织规定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秒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为1m. 2、国际计量组织规定1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它是一个高度和直径均为39mm 用铂铱

合金制成的圆柱体。

3、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

为6.02 x 1023。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通常6.02 x 1023mol-1表示。

点燃活动5、引导学生从物质的量的角度分析化学方程式(C+O2====CO2)的意义。

点燃

C +O 2= = = = CO 2

微观粒子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分子一个氧化碳分子

扩大60.2 x 1024

扩大6.02 x1023扩大6.02 x 10

物质的量1mol碳原子1mol氧分子

1

1mol二氧化碳分子

宏观质量12克碳32

T

克氧气

44克二氧化碳

(三八练习巩固,完善概念

1、火眼金睛,判断正误

(1)物质的量既表示一定物质的质量,又表示一定微粒的数量。()

(2) 6.02 x 1023稻谷的物质的量是1mol。()

(3)氢的物质的量是3mol.()

分析强调: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它只能表

示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在

使用摩尔时一定要指明粒子的种类。

2、分组竞赛,合作探究

(1) ________________ 1molC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个C; 0.5mol O 中含有个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0.5mol 中H+含有个K;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 x 1023个H2O物质的量为;

9.03 x 1023个CO物质的

(4)amol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为 ______________ 个。

分析强调:弓I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出了物质的量与粒子数之间的转换关

系(n =N/NA N=n ?NA),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3、迁移应用,升华概念

ImolH

物质的量()H 站'' (四)、复习总结,促进内化

提出学习化学概念时常用的“

Why (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 What (物质的量是什么)? How (物质的量如何应用)?、

双边活动:师生共同完成了对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总结。

五、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 ---- 摩尔

1、 物质的量(n )

(1) 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 单位:摩尔(mol )

2、 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规定为 1mol ,约为6.02 x 1023

3、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通常用

6.02 x 1023 mol -1表示 4、物质的量与粒子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n =N/N A

六、 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而言,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

1、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本节课化学概念教学以“引导一发现”模式为主,在“以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练习为主线、思想为核心、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精心创 设了教学情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喻,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引导学生将抽象概念

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探究了了 “问题引领一形成概念一深化概念一应用概念 ---内化概念”

的概念教学的基本程序。

2 、教学设计结合了现代教学理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认识方式的建构,

创设形式概念认识的学习情境,

以及提供多种认识建构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

式过程,解决了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难理解的问题。

整体看来,效果是显著的,大多数学生感受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认为在认识问题的方 法、学习方法、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方面有一定收获。

通过课后练习反馈,大多数学生能 理解物

质的量及其单位一一摩尔,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微粒数()氢原子

J

' 6.02

x 1023个水分子

氧原子()微粒数

20

3W 理论

物质的量()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