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通解第二十九课太阳病篇条文讲解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段,“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 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 阳明里实,调胃承气汤。
“脉阴阳俱停,必生振栗,汗出而解”
• 阴阳自和。 • “停”——妥当 • 缓和从容
• “振栗”:寒战 • 胃气恢复
“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
• 表津不足。 • 阳脉——寸脉 • 主上焦,主表。 • “脉微”——津液显不足
液亏损 • A.存在发热——少阴病 • B.阳明热——去热养津血即可 • C.兼有外感
6.“脉沉紧者,必欲呕。”
• 病入太阴病。 • “脉沉紧”: • 太阴病寒饮盛的典型脉象。
• 方证:附子粳米汤、理中汤、真武汤或者 外台茯苓饮等
7.“脉沉滑者,协热利。”
• 病入阳明 • “协热利”: • 太阳病转入阳明湿热证候的一个特点。 • 1.腹泻,伴发热,肛门灼热 • 2.脉象:“沉滑”,或者“滑”数。
• “脉浮者”——“滑脉有力” • 传向阳明病。
3.“脉紧者,必咽痛。”
• 传变为太阴病。 • 病机:损伤津液,耗损真阳(阳气) • “脉紧”,“紧”主寒、主饮、主痛。
• “咽痛”——临床举例 • 太阳病?——发汗解表 • 太阴病?——温里
• 举一反三。
来自百度文库
4.“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 1.目前解释:病传入少阳。 • 要符合少阳病证候:寒热错杂,以热为主,
是上热中寒(胃不适)。 • 2.正解:太阴病 • A.只是说“脉弦”,并没有讲“偏数” • B.脉弦是太阴病脉象 • C.“两胁拘急”,提示寒与水饮。
5.“脉细数者,头痛未止。”
• 说明误下之后,津液或者津血亏损。 • “头痛未止”:1.一直存在;2.持续性。 • 证候在哪里? • “脉细数”: • 1.“数”:阳明热或者发热;2.“细”:津
• 葛根芩连汤方证。
8.“脉浮滑者,必下血”
• 转入阳明出血证。 • “下血”——便血
• 抵挡汤或者桃核承气汤。
谢谢!
• 此时,患者证候如何判断?
1.“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 “欲解”的可能性。
• “脉促”: • 1.下之后,病在太阳常见脉象(抗邪)
• 2.短小、快数、寸口明显。(津液亏损)
• “不结胸”——“胸闷”:两回事
• “结胸”——多是阳明病 • 病名 • 病位以胃脘为主,或者为中心(阳明病详
• 桂枝汤类方。
“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 宜调胃承气汤。”
• 阳明里实证。 • “阴脉”——尺脉 • 主下焦,主里,也主“胃家”。 • “脉微”——沉实有力,偏数 • 尺脉实
• “胃家实”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 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 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 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 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 脉浮滑者,必下血。(宋140)
细讲解)。
• “不结胸”——排除阳明病,或者排除里 病,
• “此为欲解也”: • “欲解”——可能性 • 1.阴阳和——津液自我恢复 • 2.不能自愈 • “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脉浮者,必结胸。”
• “脉浮”?太阳病? • “必结胸”? •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
胸”。
• 结论:此处“脉浮”并非太阳病的浮 脉
• 讲“太阳病下之”之后“病传”,以脉定 证。
• 《外台秘要》引用《伤寒论》作为参 考:
•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 为欲解也。若心下满鞕痛者,此为结 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 汤。
• “太阳病”——汗法 • 绝对禁止下法——下之为逆。
• “下之”: • 损耗里的津液,病由表入里。
伤寒论通解第二十九课太阳病篇 条文讲解二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 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实) 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宋94)
• 本条以“太阳病未解”前提,以脉象为要点举例。
• 第一段:“脉阴阳俱停,必生振栗,汗出 而解”
• 自愈现象。
• 第二段,“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 • 津液不足,需桂枝汤。
• 阳明里实,调胃承气汤。
“脉阴阳俱停,必生振栗,汗出而解”
• 阴阳自和。 • “停”——妥当 • 缓和从容
• “振栗”:寒战 • 胃气恢复
“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
• 表津不足。 • 阳脉——寸脉 • 主上焦,主表。 • “脉微”——津液显不足
液亏损 • A.存在发热——少阴病 • B.阳明热——去热养津血即可 • C.兼有外感
6.“脉沉紧者,必欲呕。”
• 病入太阴病。 • “脉沉紧”: • 太阴病寒饮盛的典型脉象。
• 方证:附子粳米汤、理中汤、真武汤或者 外台茯苓饮等
7.“脉沉滑者,协热利。”
• 病入阳明 • “协热利”: • 太阳病转入阳明湿热证候的一个特点。 • 1.腹泻,伴发热,肛门灼热 • 2.脉象:“沉滑”,或者“滑”数。
• “脉浮者”——“滑脉有力” • 传向阳明病。
3.“脉紧者,必咽痛。”
• 传变为太阴病。 • 病机:损伤津液,耗损真阳(阳气) • “脉紧”,“紧”主寒、主饮、主痛。
• “咽痛”——临床举例 • 太阳病?——发汗解表 • 太阴病?——温里
• 举一反三。
来自百度文库
4.“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 1.目前解释:病传入少阳。 • 要符合少阳病证候:寒热错杂,以热为主,
是上热中寒(胃不适)。 • 2.正解:太阴病 • A.只是说“脉弦”,并没有讲“偏数” • B.脉弦是太阴病脉象 • C.“两胁拘急”,提示寒与水饮。
5.“脉细数者,头痛未止。”
• 说明误下之后,津液或者津血亏损。 • “头痛未止”:1.一直存在;2.持续性。 • 证候在哪里? • “脉细数”: • 1.“数”:阳明热或者发热;2.“细”:津
• 葛根芩连汤方证。
8.“脉浮滑者,必下血”
• 转入阳明出血证。 • “下血”——便血
• 抵挡汤或者桃核承气汤。
谢谢!
• 此时,患者证候如何判断?
1.“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 “欲解”的可能性。
• “脉促”: • 1.下之后,病在太阳常见脉象(抗邪)
• 2.短小、快数、寸口明显。(津液亏损)
• “不结胸”——“胸闷”:两回事
• “结胸”——多是阳明病 • 病名 • 病位以胃脘为主,或者为中心(阳明病详
• 桂枝汤类方。
“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 宜调胃承气汤。”
• 阳明里实证。 • “阴脉”——尺脉 • 主下焦,主里,也主“胃家”。 • “脉微”——沉实有力,偏数 • 尺脉实
• “胃家实”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 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 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 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 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 脉浮滑者,必下血。(宋140)
细讲解)。
• “不结胸”——排除阳明病,或者排除里 病,
• “此为欲解也”: • “欲解”——可能性 • 1.阴阳和——津液自我恢复 • 2.不能自愈 • “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脉浮者,必结胸。”
• “脉浮”?太阳病? • “必结胸”? •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
胸”。
• 结论:此处“脉浮”并非太阳病的浮 脉
• 讲“太阳病下之”之后“病传”,以脉定 证。
• 《外台秘要》引用《伤寒论》作为参 考:
•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 为欲解也。若心下满鞕痛者,此为结 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 汤。
• “太阳病”——汗法 • 绝对禁止下法——下之为逆。
• “下之”: • 损耗里的津液,病由表入里。
伤寒论通解第二十九课太阳病篇 条文讲解二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 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实) 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宋94)
• 本条以“太阳病未解”前提,以脉象为要点举例。
• 第一段:“脉阴阳俱停,必生振栗,汗出 而解”
• 自愈现象。
• 第二段,“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 • 津液不足,需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