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论研究的一种尝试_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实证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及其他翻译方式 ,如字幕翻译 、配音翻译 、机器翻译等等 。
6. 数据与分析
笔者一共选择了 8 个以不同翻译理论为指导的译例 (其中包
中国大陆 、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的翻译专家学者和译
括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的译例) 。[1] 选择译例的原则和 学师生对本项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见下表 (表 1) 。
在问卷上首先作了概略的 (在课题还未完成的情况下只好如 此) 解释 “: ‘整合适应选择度’是指译者产生译文时在语言 维 、文化维 、交际维等方面的‘多维度适应’和继而依此 、并照 顾到其他相关因素的‘适应性选择’程度的总和”;并且说明 : 在一般情况下 ,如果某译文的“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 的程度越高 ,那么 ,它的“整合适应选择度”也就越高 。
译论元素
主题描述
方法 (如演绎 、论证 、描述 、例证等) ,对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有
哲学依据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 选择”学说
翻译即适应与选择 ;译者为中心 ;最佳翻译是译
基本理念
者对翻译生态环境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 累计结果 ; 对于译者 ,适者生存 、发展 ; 对于译
文 ,适者生存 、长存
究专家学者和译学师生对翻译适应选择论相关研究的意见 , 笔者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 。在香港浸会大学所作“实验性调 研”(pilot study) 的基础上 ,本项工作于 2002 年底正式进行 , 2003 年 2 月完成了预定的调查任务 。具体工作包括 : (一) 2002 年年底前在中国大陆高校 (北京清华大学 、广东外语外
4. 调查对象 本项调查的对象主要是 :中国大陆的清华大学 、广东外 语外贸大学 、深圳大学 ;香港的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 文大学 、明爱徐诚斌学院 ;台湾的国立师范大学 、辅仁大学 、 清华大学 (新竹) 等高校的译学师生 (学生均为翻译专业高年 级本科生和硕士 、博士研究生) ,以及“两岸三地”的专业译员 和译论学者 。其中 ,译学教师 、专业译员和译论学者 57 人 , 翻译专业学生 129 人 ,调查总人数 186 人 。根据常规采样的 一般标准 :调查一个变量的采样应不少于 20 人 ,三个变量的 采样应不少于 60 人即认为有效 (伍兹等 , 1985 ; 陈小荷 、徐 娟等 ,2000 :105) ,因此 ,本项调查的采样符合通常的做法 。
收稿日期 :2003 - 12 - 07 (编辑部修改稿)
·40 ·
析 、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调查结论等分别如下 。
1. 调查目的 本项问卷调查的目的 ,在于了解中国大陆 、香港和台湾 “两岸三地”不同受试者对“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译文的认 同程度 ,以期能从与本课题主体论证研究不同的侧面对翻译 适应选择论的有效性作出某种程度的进一步检验和证实 。
的概率应是均等的 ,即被选中的几率约为 33 %。据此 ,我们 应选择论的解释力和可操作性的反馈意见进行分类 、比较 , 把调查问卷设计者所预期的 、可以检测出受试者对“整合适 并分析受试者的人员特征 、地域特征及其相关性 。
应选择度”最高译文“认同度”的基准线也定为 33 % :百分比
由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案知道 :a. 在 8 个译例中 ,从例 (1)
关键词 :评价 ;翻译理论 ;实证调查 ;适应与选择
Abstract :No generally2accepted and successful case study has been yet reported to evaluate the explanation power and operationality of a translation theory. As a kind of experiment , this paper will report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Approach to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 which differs from the conventional practice of theoretical inference , description , discussion , exemplification , and the lik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questionnaire design , investigation subjects , methods , data analy2 sis , limitations and conclusive statements.
2004年第4期 总 第 181 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4 , №4 Serial №181
译论研究的一种尝试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实证调查
胡庚申
(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4)
摘 要 :通过调查译界同行对若干译文的评价来验证某种翻译理论解释力和可操作性的实证研究 ,目前尚未见有人成 功地设计出有用而又可靠的检测方法 。作为翻译理论研究的一种尝试 ,本文对所构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进行了实地的 调查 ,以期能从与一般的演绎论证 、描述例证等有所不同的方法 ,对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有效性做出某种程度的检验和证实 。 本文报告了这项试验性的调查 ,包括问卷设计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结果分析以及存在的局限和调查结论等 。
Leabharlann Baidu
3. 问卷设计 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 ,笔者设计了一份《“整合适应 选择度”译文认同程度调查表》(见附录) 。问卷设计的主要 考虑如下 :
5. 调查方法 本项问卷调查 ,主要利用在有关国际 、国内会议中散发 、 函件邮寄以及托请有关高校翻译学教师向译学学生交收“问 卷调查表”的方式进行 。
本项调查只围绕笔译 、口译两种主要翻译方式进行 ,不
译评标准
多维转换程度 、读者反馈 、译者素质 ; 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校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明爱徐诚斌学 院等) 进行的调查 。
然而 ,这里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是否能够解释翻译
现将这次实证调查的目的 、对象 、方法 、数据 、结果与分
作者简介 :胡庚申 (1949 - ) ,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哲学博士 ,剑桥大学英语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 :国际交流语用学 ,翻译学理 论 ,英语语言教学研究
越小 ,表明“认同度”越低 ;反之 ,百分比越大 ,表明“认同度” 至例 (8) ,设计的“预期”译文分别为 :译文 3 、译文 1 、译文 2 、
越高 ;百分比等于 33 %者 ,其“认同度”则被视为一般 。
译文 2 、译文 1 、译文 2 、译文 3 、译文 3 ; 其中 ,译例 (1) 、译例
2. 调查内容 本项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三 :一是翻译理论学者和翻译学 师生对“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译文认同的程度 ; 二是对照 “预期”的“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 ,观察能够表明翻译 适应选择论的解释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情况 ;三是受试者对 “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译文的认同程度在人员 、地域等方面 的特征及其相关性 。 本项调查的具体项目 ,是请受试者根据调查表中列出的 不同类型 、不同体裁的原文及其语境 ,在每组中选出自己认 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并提供简析 。
表 1. 问卷调查表反馈情况
余的 50 %则体现其可操作性 。调查表中每个译例中的 3 个
根据调查意见 ,本研究者将受试者选项的结果与调查之
译文都是任意排序的 。[2]
前所“预期”的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的结果进行对照统计 。
由于每组译例中均有三个选项 ,因此 ,每个选项被选中 在确定总体“认同度”的基础上 ,对认同者中能够表明翻译适
标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在翻译语种上 ,英译汉/ 汉译英 兼顾 ,以英译汉为主 。b. 在翻译方式上 ,口译/ 笔译兼顾 ,以 笔译为主 。c. 在翻译题材上 ,文学/ 经贸/ 科技/ 政治/ 新闻兼 顾 ,以文学为主 。d. 在翻译版本上 ,不同时期/ 不同版本兼 顾 ,以当代为主 。原文的文本粗略地分为文学和非文学两大 类 。文学类有 3 篇 (诗词 、小说 、戏剧各 1 篇) ;经济商贸类 2 篇 、科学技术类 1 篇 、政治外交类 1 篇 、新闻传播类 1 篇 。
Key words :evaluation , translation theory , questionnaire survey , adaptatation and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 :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6038 (2004) 04 - 0040 - 05
考虑到受试者不一定了解术语“整合适应选择度”,我们 (2) 、译例 (3) 、译例 (5) 侧重检测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解释力 ,
·41 ·
而译例 (4) 、译例 (6) 、译例 (7) 、译例 (8) 侧重检测该论的可操 语言的认识和评判确有勉为其难之处 。总的来说 ,调查反馈
作性 。b.“认同度”用百分比表示 ,基准线定为 33 % (保留小 意见比较分散 、选项不够集中 ,与“预期”译文选项的差距嫌
13/ 0
全国多语种翻译 研讨会
3 2002 年 10 月 北京清华大学 8
4 2002 年 11 月 香港浸会大学 19
5 2002 年 11 月 香港岭南大学 15
6 2002 年 11 月 深圳大学
21
7 2002 年 12 月 香港中文大学 5
8 2003 年 1 月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21
来在这方面作了专题的研究 ,并试图构建以译者为中心的 “翻译适应选择论”(胡庚申 ,2001 :3 ;2002 :98 ;2003) 。笔者将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本体作了如下的表述 :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 ,在对翻译适应选择论进行演绎 、论 述和例证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尝试 ,笔者从“同行反应”的视 角作了一些调查研究 ,以期运用与一般理论研究有所不同的
翻译原则 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贸大学 、深圳大学等) 进行的调查 ; (二) 2002 年 12 月至 2003
翻译方法
“三维”转换 性选择转换
:即语言维
、文化维
、交际维的适应
年 1 月在台湾高校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辅仁大学 、清华大学 (新竹) 等) 进行的调查 ; (三) 2002 年底至 2003 年初在香港高
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这
翻译实质
里的“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 、原语和译语 所呈现的世界 ,即语言 、交际 、文化 、社会 ,以及
作者 、读者 、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
翻译过程 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
效性做出某种程度的检验和实证 。 为了收集中国大陆 、香港和台湾 “( 两岸三地”) 的翻译研
9
2003 年 1 月
台湾辅仁大学 、 清华大学 (新竹) 等
16
10 2003 年 2 月 香港徐诚斌学院 33
小计
186
8/ 0 2/ 17 3/ 12 8/ 13 2/ 3 3/ 18
10/ 6
3/ 30 57/ 129
包括一次全岛性的 口笔译翻译研讨会
选择度”最高的译文可以体现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解释力 ,下
当我们从译者行为的视角考察翻译活动的时候 ,便会很 过程和翻译现象 ? 是否有助于具体的翻译操作 ? 除了研究
容易发现 ,翻译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适应 、选择的现象 ,译者又 者“本人”的论述 、论证之外 ,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对该译论的
总会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大量的适应 、选择的操作 。笔者近年 “有效性”加以验证 ?
为了便于分析比较 ,调查表内每个译例均附有 3 个译 文 。每个译例中均有一个“预期”的“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 的译文 。调查表内的 8 个译例中 ,预设有 50 %的“整合适应
次序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 总人数 学者/ 学生
1 2002 年 3 月 香港浸会大学 35
5/ 30
备注 试验性调查
2 2002 年 10 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