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绪论、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绪论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 出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习 惯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继承和发 展了关于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的理论; 3.江泽民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十六大以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我 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包括12个方面。
第一节 中国民族的概况
一、民族人口构成
第一节 中国民族的概况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 汉族人口占91.51%, 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 91.59%下降0.08个百分 点;少数民族人口占 8.49%,比2000年人口普 查的8.41%上升0.08个百 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十 年年均增长0.67%,高于 汉族0.11个百分点。
绪论
四、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通过向各族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和党的民族政策,以及国情的教育,帮助他们树 立科学的民族观、宗教观,提高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激 发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首先,我们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要不断提高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综合素质。 其次,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民族在繁荣, 世界各国民族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紧密。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 四、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 五、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方法
绪论 研究对象:民族和民族问题 研究目的: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 民族观、宗教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
中国最早的茶马互市
中俄互市贸易旅游区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会盟是指民族政权双方通过缔结合约的 方式来解决民族矛盾,处理民族关系。 会盟——对盟约双方的经济都起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以社会成员的身份相互交往,发生各 种关系,这些都不属于民族关系。只有为我们以民族成员 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交往和联系的关系才属 于民族关系。 在私有制社会中,历代统治者实质上都是实行民族剥削和 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间均无真正的平等可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废除了各民族内部原 有的私有制度与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制度,从根本上消灭 了产生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胡锦涛同志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 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 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一节 中国民族的概况
第一节 中国民族的概况
二、民族分布的特点
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 住。 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第一节 中国民族的概况
形成民族分布特点的原因: 各民族之间长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密切联 系和友好交往; 朝代的更替造成各民族分散、交错杂居; 历代王朝实行的屯田、驻防、戍边和开荒等政策, 导致各民族人口相互迁徙; 各民族劳动人民为了谋生,追求耕田,寻找牧场 而向其他民族地区迁徙流动; 民族压迫与民族内、外部的斗争而使力量较弱的 民族为逃避战祸而进行大迁徙。
民族关系属于社会关系范畴,是指 各民族之间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思想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及其表现。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 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见在经济上是依存和 互补的关系,从总体上看,可以概括为战争与和 平的两种形态。 战争是私有制下结局民族矛盾的重要方式之 一,但战争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利于民族的发展, 最终遭受灾难的还是各民族人民,因此,通过和 平方式来解决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就成为 历史上各族人民经过选择而经常采取的处理民族 关系的一种主要方式。
绪论 五、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方法——唯物 主义辩证法 1.坚持实事求是分析问题的方法。 2.坚持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
3.坚持唯物地看问题的方法。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一章 中国的民族与民族关系
第一节 中国民族的概况
第二节 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贡赐是一种由官方控制的民族间的 经贸往来。 贡使所带来的物资被列为“贡品”, 中原王朝与之交换的物资,一般称为 “赏赐”。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互市是中国历史上民族间贸易的一种主要方式。 互市不但促进了各民族政权之间经济交流和满足 了双方的经济需要,同时也起到了加强民族经济文化 交流、缓和民族矛盾、保持边境和平的作用。
三、各民族共同发展了祖国光辉灿烂的经济和文化
血汗宝马 宁 夏 滩 羊
大理马
壮锦 阿昌刀
侗 锦
蒙 古 刀
四、各民族共同创建了伟大的新中国
1.鸦片战争时期;
2.五四运动以来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 3.新中国成立以来。
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费孝通——中华民族是一体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民族平等 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首要特征和基础。
各民族的地位、权利、义务的平等;各民族在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诸方面,依法 享有平等权利;各民族及其公民都履行相同的义 务。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民族团结 是指在社会生活和民族交往中,为了 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各民族间和睦相处,同舟共 济、患难与共、携手并进的联合与合作关系。 3.民族互助 是指各民族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关 系。 4.民族和谐 是指民族特点、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 得到尊重,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和实现,民族间和 睦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
绪论
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 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
从内容上看
政策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 的某一方面而作出的具体的规定。
绪论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领导欧洲无产 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 同时,也科学地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
第一节 中国民族的概况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1.地域辽阔,人口稀少 2.物产众多,资源丰富 3.多数位于边疆和国防战略要地
河套平原
水 稻 之 乡
塞上江南
新疆的矿产资源
第二节 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 国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 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明、清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历史上的各民族间和平交往的 方式,主要有:
和亲、贡赐、互市、会盟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历史上的和亲,通常是指中原朝廷的皇帝 以尚公主、降宫女、赐嫁妆的形式与游牧民族 的君主联姻,也值游牧民族的君主之间采取同 样的形式实行联姻。 作用:安定社会、减少军需、促进经济文 化交流。
wk.baidu.com
二、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汉族的祖先,最初生活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开发了中原地区。 我国的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流域的广大东北地区,是由现 在的满、赫哲、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朝鲜、锡伯等民 族的先民开发的。 我国的西北地区是由羌、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孜等民族 的先民开发的。 我国的西藏地区是由藏族的先民开发的。 我国的西南云贵高原地区,最早是由彝、白、傣、哈尼、景 颇、傈僳、拉祜、佤、纳西等民族的先民开发的。 我国长江、珠江流域及其东南沿海地区,最早是由壮、布依、 侗、水、苗、瑶、畲、土家、黎、高山、毛南等民族的先民 共同开发的。
绪论
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内容 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课程特点: 理论性、政策性、现实性、知识性、导向性。 2、民族理论是指马克主义民族理论。
3、民族政策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 即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的政策。
绪论
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是多层次、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 从纵向看,有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从横向看,大体可分为政治平等政策、经济社会发展 政策、文化教育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