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戊戌变法 (共52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 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 百日维新的主 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 道路的曲折性。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中国为什么要掀起变法运动?
1 中国为什么能出现变法运动?
1894 年 7 月 25 日,日本海军突袭运载中国 士兵的英商轮‚高升‛号,挑起了甲午中日战 争。
③ 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寄予幻想,缺乏反帝反封的斗争勇气;
客观: 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势力的
利益, 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
根本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软弱性。
戊戌变法——失败 原因 明治维新——成功 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社会 教训 背景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领导 倒幕派实力强大 进步意义 力量 武装倒幕成功
谭嗣同
《仁学》 以资产阶级 自由平等思 想,批判封 建纲常礼教 和专制君权。
严复
译《天演论》 宣扬‚物竞 天择,适者 生存‛的社 会进化论思 想
主 张
共 识
托古改制,打着 孔子的旗号,宣 传资产阶级改良 思想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 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 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 登上政治舞台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中国为什么能出现变法运动?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 4、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
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与传播
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以后 ① 产生: ② 代表人物: ③ 主张: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商战‛(郑观应) 兴办学校、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熊—— 虎——
俄国 (东北)
天 涯 何 处 是 神 州
四 万 万 人 齐 下 泪
英国
(长江流域)
蛤蟆—— 法国
(两广 、云南) 肠—— 凶光—— 德国 (山东) 日本
(福建) 鹰——美国
请思考: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对中国人 产生了如此巨大的震撼?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 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 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 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 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 海卫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变法记》
想一想:维新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 接受维新思想。
“思想界之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 ‛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败国家的 权益进一步丧失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除旧
布
新
作
用
局限性
军 裁汰 1.精炼陆军, 事 旧军。 改习洋操。
2.添臵船舰, 扩建海军。
有利于加强 军队战斗力, 抵抗外来侵 略
军事方面的举措:
没有采取由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 面对政变阴谋,束手待毙。 反映出维新派对政治斗争残酷性认识不足, 没有认识到军队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戊戌 变法不可避免地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
请思考:两则材料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在变法法令中是否得到体现?为什么? ① 是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② 否。 ③ 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维新派将这些激进措施 搁臵起来。
3、高潮 ——百日维新
1)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 《明定国是》诏 3)开始标志: 4)主要内容: 5)特点:①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但未触及经济、 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②推行范围仅限于社会上层; ③从进程来看,急于求成,变法措施分 不清轻重缓急。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中国为什么要掀起变法运动?
----救亡图存 中国为什么能出现变法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间 1863—1894 1895—1898 企业数 119 274 资金额(万元) 680 1432
商办厂矿数量增加;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 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请思考:梁启超这段话说的是哪一项变法内容? 对‚举国欢蹈‛你是怎样理解的?
除旧 经 废除 济 旗人 寄生 特权
布 新 作 用 局限性 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 ①有利于资 没有触 总局、农工商总局, 本主义发展; 动封建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土地所 ②有利于增 2.举办商会、农会等 加财政收入 有制 民间团体。 3.改革财政,编制国 家预算决算。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 方面
军事方面
除
旧
布新
政 1.改订律例。 允许 治 2.裁撤冗员。 官民 上书 3.澄清吏治。 言事
作 用 ①有利于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 参与政权; ②精简机构, 提高效率
局限性 没有触动封建 顽固派的实权 地位;没有涉 及君主立宪等 政治主张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 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 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阅览奏章,犹不能尽。‛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⑴ 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 ⑵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保守性,不可能打出鲜明旗臶;
⑶ 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其所处时代决定;
⑷ 为减少改革阻力。
利: 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弊: 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 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 ‚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 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 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 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4、失败----戊戌政变
1)标志----戊戌政变 2)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主观:维新派不论在政治主张、方针策略,还是在组织程度
上的不成熟和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主要因素: ①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政治斗争经验 ; ②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 ④ 策略方针失误:改革范围过大,操之政(1898年)
4、失败----戊戌政变
1、兴起---公车上书(1895年)
康有为联络1300多名举人给光绪帝 上书的重大行动——“公车上书‛
——揭开了的维新变法序幕,维 拒和 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维新运动 迁都 开始从理论宣传发展为政治实践。
变法 练兵
强学会 中外纪闻 保国会 戊 国闻报 戌 变 法 时 期 学 时务报 会、 学 堂、 南学会 报 时务学堂 馆 分 万木草堂 布 示 意 图
4、失败----戊戌政变
1)标志----戊戌政变
① 1898年9月21日,慈禧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 囚禁光绪帝于瀛台,慈禧重新‚临朝听政‛ ② “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出逃 ③ 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导致 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 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 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 始。
3、高潮 ——百日维新
1)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 《明定国是》诏 3)开始标志: 4)主要内容:
类别 政治方面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
光绪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
1、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 要变法图强;
2、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存 在“帝党”和“后党”两 大官僚集团,光绪帝想利 用维新变法之机,从后党 手中夺取实权,改变傀儡 地位。
3、高潮 ——百日维新
1)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 《明定国是》诏 3)开始标志:
请思考:日本的明治维新对亚洲国家产 生了什么影响?并以中国为例,列举史实。 1、消极方面: 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各 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举例:甲午战争 2、积极方面: 日本作为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 型,为亚洲落后国家提供了重 要的启迪和经验。 举例:戊戌变法
第15课 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 史根源。
民族危机空前(主要原因)
19世纪末民族资本 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根本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甲午战 败赔款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 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戊 戌 变 法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1、兴起---公车上书(1895年) 2、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
文 化 教 育
除旧 布 新 作 用 局限 改革 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①有利于西方 资产阶级文化 科举 京师设立大学堂。 和科学技术的 2.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 制度, 传播,在社会 国书籍。 废除 上起了思想启 3. 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八股 蒙作用;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② 有利于培养 维新人才
军事方面
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 2.添臵船舰,扩建海军。
裁汰旧军。
材料1: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和《上清帝第四书》中 都提出了召开国会的建议,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又提 出了定宪法的要求,并在奏书中多次提出‚君民合治‛的 主张。这些都是维新派的最主要的政治纲领。
材料2: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维新派力量薄弱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历 政策 史 措施 意 国际 义 环境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措施激进,无法推行
逐渐改革,大力推行
爱国意义
列强侵略亚洲其它国家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启蒙意义
启 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具有曲折性。
④ 思想特点:
王韬
郑观应
体现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的维新思想 奠定理论基础,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并且没有付诸 于实践。
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与传播
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
2、发展:康、梁等的维新思想
代 表 人 物
康有为
著 《孔子改制考》 作 《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
《变法通议》 思想核心是倡 民权;用进化 论阐述君主立 宪取代君主专 制的必然性;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 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 了中日《马关条约》
请思考: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对中国人 产生了如此巨大的震撼?
① 战前中国人自视甚高和固有的文化优越感;
② 经历了洋务运动,国人抱有希望,而结局是 败得太惨; 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 与入侵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 争。它又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败得 最惨的一次战争。 ③ 条约内容太苛刻、危害太大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危害 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发展----建立组织、 创办报刊
1897年底,全国出现 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 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 堂17所,报刊19种;到 了1898年,学会、学堂、 报馆合计达300所上。
—- 促进了维新思想 的广泛传播,推动了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3、高潮 ——百日维新
1)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应诏统筹全局折》 2)施政纲领: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 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 ‚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 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 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 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 其原因何在,有何利弊? 原因
类别 政治方面
颁布新法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改革旧制 1.改订律例。 2.裁撤冗员。 3.澄清吏治。 取消旗人由国家 供养的特权,令 其自谋生计。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
经济方面
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 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文化教育 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 方面 大学堂。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