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医生在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践中工作模式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医生在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践中工作模式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4-01-03T10:59:07.5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作者:冯高起

[导读] 我们作为上海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实验区的指导医生在医教结合实践中工作模式进行探索。

冯高起(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儿科 201713)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076-02

特殊教育实施“医教结合”旨在采用教育、医学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根据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对残疾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开发其潜能,使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医教结合”的方法,康复与教学同步进行,可使得过去医教分离所分别进行的工作有效地进行整合,达到相互补充、各施所长,能够使障碍儿童发现的时间前移,使得早期干预走进家庭,使家长能够科学认识自己孩子残障的原因,以积极的态度早日加入到早期干预的行列中来,并主动与多学科专业团队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医学和家庭干预的合力,使更多的身心障碍儿童得到早期成功的康复,达到使儿童及其家庭都受益的共赢效果。

马珍珍等在上海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情况的现状调研中指出:发现特教医教结合工作已广泛启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区县特教跨部门医教结合工作制度开始形成,但具体内涵差异较大,且卫生部门对于这项工作的参与度更高[1],指导医生在医教结合实践中没有固定模式。我们作为上海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实验区的指导医生在医教结合实践中工作模式进行探索。

1.建立医教结合运行保障机制

为保证医教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医疗部门与学校共同制定相关制度,进行资源整合,以确保每个学生享受康复与教育双重服务。辅读学校陈建军校长是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调控全区的医教工作方案;医院的康复科主任及学校教学部主任共同管理、协调学校医教结合的各项工作;由医生团队、学校康复师和学科教师组成的协作团队具体负责学生各项评估、康复与教学工作,确定医教结合落实教育康复的内容、时间等,确保康复质量。建立了教育、卫生等各部门分工合作的长效工作机制,从而完善了医教有机整合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形成了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的特殊教育新机制。加强医教结合的过程管理,对学生的康复过程记录,运用影像、文字等多种方式来全程记录脑瘫学生的康复过程及指导医生、康复师的教育训练情况,保证学生康复和教育的有效性和连续性。为区域内学生的康复、心理辅导、健康保健以及家长提供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确保各类残疾学生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2.开展医教结合相关知识的培训

青浦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项目实施后,为了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医生业务水平,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指导医生聘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的相关专家教授讲解了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与趋势、特殊教育中的多方合作问题、特殊教育中的有效教学策略、脑瘫基础知识与康复治疗、特殊儿童的用药安全、融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在ICF框架下构建脑瘫儿童评估体系、感觉统合治疗的应用、癫痫的规范治疗等33次主题知识讲座,进行了相适应的特殊教育理论、特殊教育方法、医学基础知识、康复基本技能等系列的培训,深入浅出的培训方式,让全体培训学员受益匪浅,不但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通过培训使我们提高了在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召开医、教、家长座谈会

在项目组的安排下,陈建军校长组织召开了有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史惟副主任、朱家角人民医院冯高起主任和特殊学校康复老师、残疾学生家长参加的关于开展医教结合工作座谈会,会上对医教结合项目的意义、实施方法、方案进行了解读,了解并分析了家长目前存在的心理压力,解答了家长提出的问题,帮助家长树立信心,争取家长的配合,并与家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4.协作团队以小组形式具体负责学生各项评估、康复

我们首先把脑瘫康复做为特殊学校中探索“医教结合”之路的一个切入点。针对脑瘫学生的功能障碍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给予残疾儿童医学、教育、社会等综合性的康复。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合作,定期对脑瘫学生进行评估检测,建立了脑瘫学生登记系统,为学生的教育康复、医学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终身帮助。

对纳入医教结合的脑瘫患儿康复教育坚持小组形式,有康复指导医生、学校康复老师、学科教师和学生家长组成,小组为每位患儿在康复和教育期间常规按时召开评价会,会前所有参会者做好书面评价,指导医生依据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情况在小组会上发发言,制定训练方案和短期康复目标,特教老师依据教育评估量表对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自我照料、言语沟通、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的评估进行发言并制定教学计划,会中每人都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家长陪同患儿同时参与,会中也可补充病史并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经过充分讨论,找出脑瘫儿童不同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所在,制定脑瘫儿童的康复教育个训计划和训练方案。训练内容分为以下几类,低难度训练:包括头控制、翻身、俯卧位支撑、俯爬、坐位保持及平衡、手膝位保持、爬行等重心较低的活动项目;中等难度训练包括膝立位保持,单膝立位、跪行、辅助、站立(用站立架或外力辅助的被动站立)等训练;高难度训练包括立位平衡、独立或辅助下步行、实用性步行等训练。ADL训练包括穿衣、进食、入厕、入浴、社会适应等项目及其有关动作的训练。小年龄患儿主要进行低—中难度训练,大年龄患儿主要进行中—高难度训练。患儿障碍程度越重,训练的难度越低,偏瘫患儿可较四肢瘫患儿更多地进行高难度训练。对于合并①语言障碍:进行语言接受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②肌能障碍:进行肌能训练,采用以按摩及运动疗法相结合的手法治疗;③感知障碍:进行感知训练(触、听、视、平衡觉、肌关节运动觉)和感觉综合治疗;④自理障碍:进行自理训练、肌能训练、手眼协调训练;⑤社交障碍:进行社交训练(社会适应早期训练)和认知训练,指导家长进行相关康复训练。

5.指导医生康复训练技术的转移

开展“医教结合”指导医生最重要的理念是“康复训练技术的转移”。康复指导医生在医教结合中树立以功能为目标,将着眼点始终放在以建立正常生活为基础、以诱导主动运动主动学习为策略、以发展积极的性格,实现全人的发展,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康复观念。由于脑瘫儿童以运动障碍为主,常常使家长将全部精力集中于孩子运动功能改善。但常常看到很多孩子,花费很大的投入,在机构中进行各种康复治疗与训练,却仍然要家长抱着喂饭,不会自己穿衣、洗漱、入厕,无法和他人沟通、交流;一些孩子经过长期的康复治疗,尽管运动能力有所改善,却依然上不了学,不能生活自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遇到的困难就更加严峻,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让家长和康复教师认识到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期很重要,在关键期架起医学与教育的桥梁,可以杜绝或降低残障儿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