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可有放散痛 b、可伴有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14
放射Leabharlann Baidu:
部分病 例可放射 至左上臂 尺侧、下 颌、颈部、 上背部。
临床表现
15
其他症状
1.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2. 心律失常: 最多见,尤其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 3. 低血压和休克: 在疼痛期间未必是休克。休克约 20%,主要
T波增高变尖 呈帐顶状或尖峰状 电压振幅可达2mV
不典型者:
T波仅有微细的外型变化 振幅相对增高而无高尖T波出现
23
急性前间壁+前壁心肌梗死(超急性期) 24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ST段的改变 ⑴ST段抬高出现的时间: ST段抬高出现在超急性期T波改变出现后,坏死性Q波出 前,损伤型ST段的抬高在心肌缺血损伤后马上则能出现, 心电图显著的ST段抬高是急性心梗最具有临床意义的 心电图,虽然据此不能确定心梗的诊断,但高度提示发生了心梗。
35
心电图表现
病理性Q波传统标准 时限≥40ms 振幅≥同导联的1/4R波
病理性Q波新标准 时限≥30ms 振幅≥1mm
36
病理性Q波
37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广义包括:①ST段抬高 型心梗、②非ST段抬高型心梗,③不稳定型 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 定型心绞痛共称“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 合征”,虽然两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极为相 似,但缺血的程度、诊断标准仍有明显不 同。
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外膜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并扩展进入管腔
lipi脂d c核ore
血栓

外膜
7
破裂的斑块
8
二 诱因
6Am~12Am 交感活性增加时 饱餐 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用力大便时 休克、脱水、出血等 AMI可发生在无心绞痛病史的患者
9
病理
冠状动脉病变 AS + 闭塞性血栓( 96% )
心壁变薄、体积增大、形状改变 、对心室的收缩效应 及电活动均有持续不断的影响。
泵衰竭 ( Killip分级 )
Ⅰ 级 无明显心衰 Ⅱ 级 左心衰,肺部啰音<50%肺野
Ⅲ 级 有急性肺水肿
Ⅳ 级 有心源性休克
12
诊断思路
心肌损伤特异性 标志物
特征性心电图
缺血症状
AMI
13
典型缺血 症状
1. 疼痛: 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样、挤压 痛、闷痛、钝痛,程度重、时间长、休息或含 化硝酸甘油无效
10
病理演变
心肌病变: 20~30min → 心肌开始坏死 1~2h → 心肌凝固性坏死 1~2 w → 开始吸收、纤维化 6~8 w → 瘢痕愈合(OMI或愈合性心梗

11
病理生理
血流动力学变化
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所致
EF值 、SV 、CO 、Bp 、心律失常
心室重塑(remodeling)
25
➢ ST段改变
ST抬高是心梗早期诊断和再灌注治疗选择的重 要依据。(1)标准: 2个以上相邻导联上新出现ST 段抬高:V2~V3导联,男性≥0.2mv或 女性≥0.15mv; 和(或)其他导联≥0.1mv (2)ST段抬高的形态: 随着缺血损伤程度的加重,ST段抬高可呈凹面向上 型、 斜直型、凸面向上型,单向曲线样逐渐进展的 过程,严重者可出现墓碑型和巨R波型ST段抬高。
19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基本 改变包括:T波、 ST段及Q波
20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1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T波改变 1、超急性期的T波改变 ⑴ 出现的时间:心肌严
重、持续缺血和胸痛发 作的同时,或其后几分 钟到几小时
22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⑵心电图特征 典型者:
17
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血栓为富含红细胞及 纤维蛋白原的红色血栓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血栓为富含血小板 的白色血栓
18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特征心电图
心梗心电图分期 急性期 缺血性T波— 1.超急期 损伤性ST段—2.进展期 坏死性Q波— 3.确立期 亚急性期 T波演变 坏死性Q波 慢性期 坏死性Q波
26
A、凹面向上型 B.斜直型
D.墓碑型
E.巨R波型
C.凸面向 上型
返回 27
28
STⅡ、Ⅲ、aVF弓背抬高,STⅠ、aVL下移
29
急性前间壁、前壁心肌梗死
30
急 性 前 间 壁 心 肌 梗 死
31
心电图表现
ST段抬高
32
梗急 死性
广 泛 前 壁 心 肌
33
心电图表现
34
➢Q波
急性心肌梗死后6~14h,多数患者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是确定急性心梗诊断的依据之一。传统 观念认为病理性Q波的出现意味着心肌已经坏死,一旦出现 难以恢复。目前认为出现病理性Q波的原因有两种:①组织 学上的心肌坏死:一般表现为不可逆性Q波;②心肌顿抑一 过性的电功能丧失:表现为可逆性Q波。
新定义:缺血引起任何大小的心肌 坏死,均为心肌梗死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基本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个别为冠状 动脉痉挛、炎症、先天性畸形、栓 塞)→严重狭窄。
5
ACS发病机制
斑块破裂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激活
血栓部分堵塞动脉
微血栓引起NSTEMI
引起不稳定心绞痛
血栓完全堵塞动脉引起STEMI
6
Adapted from Davies MJ. Circulation.
为心肌广泛坏死>40%,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4. 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32%~48%。严 重者可发
生肺水肿
16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类
透壁性心梗和非透壁性心梗(20世纪80 年代前)
Q波心梗和非Q波心梗(80年代)
ST段抬高型心梗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 (到近年随着再灌注治疗的临床应用已 演变为)
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
心血管科 王丽艳
1
急性心肌梗死
1、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标准 4、鉴别诊断 5、治疗原则
2
冠状动脉解剖
图示
1.冠状动脉分为左冠脉系统



和右冠脉系统;


主 干
2.左冠脉主干(LM)粗短,
起于左冠脉窦、长约2-3cm,
右 冠 状 动
左 回
分为左前降支(LAD)和左回


旋支(LCX);


前 降
3.临床常将左前降支(LAD)、

左回旋支(LCX)和右冠脉
(RCA)视为三大主支 。
3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定义: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 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 少或中断使得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 致心肌坏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