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与藩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师范大学

节度使与藩镇

摘要

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关键字1:藩镇; 关键字2;节度使;关键字3:唐末五代

一、藩镇割据

(一)唐代兵制变化

要探讨藩镇割据问题,我们就得从唐代兵制谈起。藩镇节度使制度是唐代军事制度变迁必定的结果。

西魏、北周时期实行府兵制,唐代建立之初设十道(唐初十道),各道设有折冲府,征召职业府兵(卫士)为常备军,战时少量募兵。

军府分别隶属十二卫和六率,十二卫各设大将军一人,隶属于皇帝,六率各设率一人,隶属于太子······战争结束,将领回朝,士卒归府,将无常兵,难以干预国政。---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但是唐代府兵制建立的基础是均田制,兵农合一,战时出征,和时农作,卫士需要自备武器口粮,虽然免除了租调,但是卫士个人负担仍然十分沉重。在均田制的破坏过程中,随之破坏。而且府兵制择兵标准虽然提高了军队素质,但是也间接损害了国家生产基础。

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唐律疏议·卷一六》

节度使,唐代地方长官,最初地方政权归刺史、都督等,刺史管民政,都督管军事,后来都督权力削弱,加之边关重镇与内地不同,辖区较广,情况特殊,遂置节度使。

史皆称睿宗景云二年以凉州都督贺拔延嗣充河西节度使,为节度使之始见者。

起初,节度使只是一个虚无的名号,到玄宗开元年间成为定制,

设八节度使。安史之乱后,社会动乱,内地也开始设置。

随着府兵制的破坏,募兵逐渐成为常备军,加之边患内乱频发,各地方节度使军力扩充,并且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私人武装。

土地兼并-均田制衰败-府兵制破坏-边防节度使权力增强-藩镇割据

(二)藩镇割据的情况

藩镇,也作方镇,藩者,守护者也。是唐中期实行的一种保护国家边境安全的军事屯兵制度,其长官为节度使、经略使,唐天宝年间设立九个节度使,一个经略使,史称天宝十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西节度使、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岭南五府经略使)。

唐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无法彻底消灭安史之乱残部,只得任命降将为地方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其中以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为魏博、成德、幽州三镇)最为严重。

闰月戊申,以史朝义下降将李宝臣为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恒州刺史、清河郡王,充成德军节度使;-----(《旧唐书·卷十一》名义上藩镇隶属中央,但由于中央政权的衰落,俨然成为实际上的独立政权。

唐代自安史乱后,‚虽号称一朝,实成为二国‛,‚除拥护李氏皇室之区域,即以东南财富及汉化文化维持长安为中心之集团外,尚别有一河北藩镇独立之团体,其政治、军事、财政等与长安中央政府实际上固无隶属之关系,其民间社会亦未深受汉族文化之影响,即不以长安、洛阳之周孔名教及科举仕进为其安身立命之归宿。故论唐代河北藩镇问题必于民族及文化二端注意,方能得其真相所在也‛------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同时,常年征战已经打乱了帝国的经济和农业秩序,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时而藩镇暴动(如德宗朝、宪宗朝),时而农民起义(如裘甫起义)。而公元884年黄巢起义更是直接将唐帝国带入了崩溃的边缘,整场起义持续10年,曾攻下长安,建立大齐国号。终于,唐哀帝天佑四年,黄巢起义军降将朱温(唐赐名全忠)废掉哀帝李柷,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后梁太祖。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五代十国这个动荡混乱的割据时代。

五代十国时期的总体特点概括而来就是割据征伐、动荡乱政,其中五代指相继占据中原地区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是名义上的中央王朝,但地方割据任如唐末,南方及山西地区前后建立了十个割据政权。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北方北汉。

(三)藩镇与中央

大多数人在听见藩镇、节度使等词时,第一反应都是封建割据,

国家动乱,但是笔者认为在当时情况下藩镇之利弊有待考论,理由如下:

1.唐代藩镇割据不交赋税、官位世袭、军队不听调动,极大的损害了中央权力,使得唐帝国逐渐瓦解。

2.唐代藩镇分为四类(河朔、中原、西北、东南),其中河朔型藩镇大多有安史之乱降将所立,割据一方,‚虽号称一朝,实成为二国‛,发动过许多叛乱,严重威胁到了中央政权,是唐代朝廷与藩镇斗争的主要地点,就算如此,河朔三镇仍是奉唐为正朔。

‚河朔兵力虽强,不能自立,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李德裕;

另外三类虽说节度使大都也是世袭或兵士拥立,但大多数都服从中央命令,是所谓的“顺地”,其中中原诸镇防河朔,拱卫京畿地区,是真正的“藩镇”,而西北诸镇(包括岭南等边镇)防边: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军队大量内调,边防空虚,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趁机入侵,就连长安也先后被回鹘、吐蕃攻破过数次之多。设立西北方镇,一定程度上可以防御边疆;东南诸镇主要集中于吴越之地,唐中后期,北方长期战乱,经济社会破坏严重,大量人口南迁,北方人口锐减,经济中心南移,中央政府财政多出于江南,所以东南边镇的存在是对于中央的财政保障。

3.如果没有中原方镇防御河朔,西北方镇防范边疆,东南边镇保障财源,很难想象安史之乱打击下的唐帝国还能支撑一百二十余年。

而且藩镇的存在也是一种地方军事控制的存在,有利于压制人民起义反抗,如唐末依靠凤翔陇右节度使和南方节度使财力对抗黄巢大起义。

4.藩镇割据体制下,地方权力与中央管辖的脱节使得地方底层士兵国忠意识极其淡薄,从而造成唐末五季间战乱不断。

‚秦汉六朝以来,有叛将无叛兵。至唐中叶以后,则方镇兵变比比而是。‛-----赵翼

二、陈桥遗梦

(一)五代终结

五代十国的帝王、国主大都是藩镇割据的将领,由士兵推举,故其小王国内中央集权不利,最高统治者力量薄弱,便迭频繁,无法形成一个像唐一样的大一统帝国。到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期,统一趋势渐渐显现,长期的战乱使得百姓困苦不堪,急切渴望统一和平。

后周世宗乃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养子,自显德元年(954年)到显德六年(959年)在位六年,平秦陇、淮右,复三关,罢佛事,铸田均田。后人评曰:

马天骥:‚周世宗当天下四分五裂之余,一念振刷,犹能转弱为强。‛

朱元璋:‚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

世宗胸怀宏图,若得天佑以长寿,一统江山亦非不可。

显德六年(959),世宗崩。四子柴宗训继位,是为恭帝,时年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