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舞台艺术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i Ju Yu Ying Shi·戏剧与影视

新编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舞台艺术研究

何彦武西安工程大学

摘要:新编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的演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堪称秦腔艺术宝库

中的一个非凡之作,为秦腔艺术在当代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活力。剧作的剧情设计、主题思想、舞台美术、表演

效果等各个方面均表现出独特的魅力,富有新意,展示出别具一格的新面孔,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

为一体的舞台艺术精品,必将对今后的戏曲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秦腔关中晓月关学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155-03

《关中晓月》讲述的是发生在关中大地上的事情,这个埋藏在历史长河中封尘已久的故事或许是鲜为人知的。然而,在剧作家的笔下却变得逸趣横生,经过艺术的构思和创新,给这件旧事赋予新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全剧通过慈禧和商英对“关学”思想继承者刘古愚的“捕杀”和“保护”两种对立的态度展开故事情节,将“关学”思想融入剧情,使得剧作的主题思想得到升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开场借慈禧之口道出戏剧矛盾——

—秘密捕杀乱党刘古愚,开门见山,以此设置了戏剧悬念,从而唤起了观众的好奇心与观剧热情。

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戏剧结构首尾呼应

戏剧情节安排巧妙合理、跌宕起伏、起承转合得当,脉络清晰流畅,扣人心弦。剧作以商英营救恩师刘古愚为主线,穿插营救于右任、敬献奶牛、岑春煊要挟商英捐献银两、商英觐见慈禧等一系列小事件,使得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戏剧场面冷热相济,矛盾发展环环相扣,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成功塑造了一位善良博爱、聪明勇敢、具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的巾帼商英形象。

一部优秀的舞台艺术剧目,应该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情节的生动性”,戏剧情节的发展要曲折、交错、富有变化,细节描写丰富多彩,不单一化、雷同化,符合生活逻辑,合情合理,逼真可信,生动形象。[1]编剧郑怀兴独具匠心,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创造思维,透过历史事件,关照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将主人公商英与慈禧两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寻找到她们之间的

命运交点。由于慈溪喜喝牛奶,商英为救恩师刘古愚而

觐献奶牛,使两个素未谋面的女性联系在一起,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后来,商英觐见慈禧,将自己年轻守寡,

操持家业的人生遭遇向慈禧全盘托出,让慈禧非常感动,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深感同病相怜,亦感同身受,从

而发出“治国理家都一样”的感叹,为剧情的“合”做出

了铺垫。从商英和慈禧推心置腹的交谈中充分体现出

商英的智慧和勇敢,既成功说服慈禧,搭救了恩师刘古愚,恩师还被慈禧任命为兰州大学总教习,自己也成了

集荣耀华贵于一身的慈禧干女儿,并被封为护国夫人,

获得了两全其美的结果。

“剧作采用首尾呼应的戏剧结构,使得整部剧形成

前后对比,反映了人物的发展变化过程,给人以结构完

整的感觉。”[2]全剧以慈禧在清兵的护送下来陕开场,又

以慈禧在清兵的护送下离去落幕,这样的来去的情节

安排,正是戏剧情节完整性的一种诠释和表达。

二、舞美设计虚实结合,妙趣横生

剧作的舞美设计形式统一,使得整场演出的风格

完整和谐,成为全剧的一个精彩看点,与演员的表演相

得益彰,突出戏曲舞台时空自由的美学特征。舞台陈设

简洁凝练,置换方便快捷,为演员的场上演出提供了充

足的空间。

竖立在台口位置的两块具有清代关中建筑样式特

色的青砖砌墙作为舞台上的中性装置,极具观赏性和

155

Yi Shu Ping Jian

Yi Shu Ping Jian

地域地点。“两块青砖砌墙的组合,与传统戏曲舞台上的‘一桌二椅’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写实风格的清代古典建筑为基本元素,营造出高贵典雅的艺术气派和安静神秘的戏剧氛围。通过青砖砌墙的迁移与组合来指明不同地点,充当不同的道具,将整个舞台划分成不同的表演区域,无论指代深宅大院还是慈禧寝宫,都能适应不同场次的表演,既遵循了传统,又达到了对此戏主题与气氛的描绘。”[3]两块砌墙既可以正转,又可以反转,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进行转动,转出了惊险恐慌,转出了热闹趣味,也转出了恩情与钱财、慈禧与商英之间的矛盾冲突与和解交融,既大气流畅又雄浑有力。它为戏剧情节的发展、节奏的起伏、空间的变化、氛围的营造和演员的表演,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整个演出更为精彩,更有意境美和戏剧张力。

开场时,灯光起,两块中间上方有浮雕楷书体“关中晓月”四个字,下方左右分别有方、圆两个门洞的青砖砌墙静静地竖立在舞台的台口位置,古朴雅致、精雕细琢的图案纹饰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清代关中民居特点,既交待了故事发生时代背景和地点,也是清代关中民居风格的一个缩影。让观众一目了然,极具代入感。接着,在紧张而又急促的锣鼓声中一个个手持利刃的清兵从砌墙的门前列队走过。两块砌墙向舞台两侧徐徐移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绘有白描山水画的背景,白描的山水画轮廓显示为蓝色,其余是漆黑一片,蓝色的山水白描在黑色背景的衬托下若隐若现。黑色背景天幕上一轮浅黄色的月牙悬在高空,清丽素雅,具有一种空灵之美。在山水白描画的背景下方,伴随着几束蓝色灯光,相互陪衬,显得格外静谧,营造出“天阶夜色凉如水”的意境美,具有独特的审美体验,耐人寻味、引人入胜。下来是在清兵列队护送下慈禧太后出场,展开剧情。

商英深夜拜访恩师刘古愚时,舞台左边的砌墙竖向放置,右边的砌墙横置在一侧,商英等人下马从门洞走入到舞台中间是另一个表演空间,从而对演员的舞台调度产生影响。在“烟霞草堂”匾额下方,刘古愚正在奋笔疾书,不时发出对国家时局的叹息。匾额上的四字楷书点画劲挺,中宫收紧,字形瘦长,潇散自然,从落款可知,为古愚自题。书法艺术可以表现书写者的审美意趣和性格情感,字中凸显出刘古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高贵品质,是刘古愚学识修养的一种外化。此时的砌墙便成了分割舞台表演空间的载体。后来,岑春煊在和差官叙话时,砌墙又成为巡抚大人的办公之地。假山、石桌与背景上的白描山水有着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商英觐见慈禧时,青砖砌墙分别挪向舞台左右两边竖向放置,成了宫墙,两排士兵纵向列队在墙前站立,增加了舞台表演空间的纵深感,商英从台后至台前的一系列表演动作映射出她复杂的心理变化。见到慈禧时,两块青砖砌墙分别转向背面,呈八字形放置,背景上是格栅状的窗户造型,窗户上为桔黄色的灯光,靠近舞台右边砌墙的上空垂下一盏造型精美的黄褐色宫灯,发出明黄色的光,照在右侧墙面上,墙面为桔黄色,与窗户、宫灯颜色基本保持统一,营造出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皇室气派。慈禧在李莲英的搀扶下,坐在右边的有方门洞的青砖砌墙前方龙椅上,墙面上是印有一副穿着清代宫廷服饰的女子黑白画像,墙面上竖向刻着七行字,对慈禧的生平进行了简单地文字解说。与此相对,商英坐在左边有圆门洞的青砖砌墙前的太师椅上,墙面上是印有一副穿着旗袍的女子黑白画像,墙上竖向刻着七行字,对商英的生平进行了简单地文字解说,墙面为蓝色的冷色灯光,与慈禧身后的墙面色彩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商英觐见慈禧时紧张、忐忑的心境。墙面上的文字大小相间,若隐若现,既有装饰美,又对戏剧情境的处理产生辅助作用。

结尾是一轮明黄色的圆月缓缓升起,显得祥和美满,与开场时天幕上冰冷的月牙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月牙到圆月的变化,隐喻着故事的圆满结束,矛盾的顺利解决,这也是中国戏曲传统的大团圆式结尾的继承与延续。

三、剧作主题高屋建瓴,意义深远

“主题是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题和核心,通过情节开展和人物形象塑造表现出来的作品思想主旨。”[4]作通过商英奋不顾身地搭救师兄于右任和恩师刘古愚,传达出尊师重道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刘古愚是闻名遐迩的儒学大家和“关学”思想的延续者,商英搭救恩师也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守与保护。结尾借商英和慈禧之口,道出了“关学”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哲学思想,其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内涵贯穿剧中,成为全剧主题思想的核心。“关学”是关中大地上的先贤们集体智慧的结晶,用关中大地上观众喜闻乐见的秦腔来演绎与“关学”相关的人和事,是巧合,更是机缘。

四、表演技巧突破传统,新颖独特,赏心悦目

剧中商英等人赶奶牛进城事件是全局的一个亮点,在视觉上形成了很多独特之处,产生诙谐、热闹的戏剧效果,是剧中少有的一个节奏欢快、轻松的戏剧场景,起到了调节戏剧气氛的作用,将演出推向高潮。其中的奶牛舞表演堪称是全剧最吸引观众眼球的地方,这是该剧的一个创新,也是秦腔表演艺术上的一个新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趣。“奶牛”们步调整齐,一会随主人们安静的站立行走,一会蹲在一旁休息,乖巧听话。在官兵和灾民出现时,“奶牛”们因受惊而满舞台狂奔,以画外音的方式传来牛的嚎叫声,这一系列舞台表演将生活中的场景表现得活

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