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第七节_行车视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cx
i1
i1
' ' hcx
' ' hcx
i1
L2
i0
i1
i1
Lx
Lc
a
i1
L1
i0
b
a
L0
图2-15
绕中线旋转的超高缓和段图示
第五节 平曲线加宽
d B E A
e1
b/2
b/2
K1
B
C
d
R
K2
D
e2
O
图2-16
普通汽车的加宽
第五节 平曲线加宽
III
II
超高过
I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HY
曲 缓和 线
圆曲线
单向横坡
第七节 行车视距
● 制动距离 S 2
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住,这段时间
所行驶的距离 S
2

KV 2 S2 254 i
式中:φ— 路面纵向摩阻系数 ,与路面种类和状况有关 i — 道路纵坡,上坡为“+”下坡为“-” V —计算行车速度,km /h
K —制动系数,一般在1.2~1.4之间
第七节 行车视距
一、视距的种类
● 行车视距:是指为及时避让或绕过行驶途中的障碍物
及对向来车,汽车沿路面所需行驶的最短距离。 ● 行车轨迹线:一般取弯道内侧车道路面内缘线向路面 中心线1.5米、驾驶员视点离地面高1.20米、障碍物高0.1 米线。
第七节 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的分类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障碍物时起,至
第七节 行车视距
四、各级公路对视距要求
●《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
车视距的要求。其标准如下表。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停车视距(m)
210
160
110
75
第七节 行车视距
●《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必须保证会车视距。会 车视距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两倍。其标准如下表。
在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 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互相发现 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 距离。
第七节 行车视距
● 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公路上,两 对向行驶的汽车相遇,发现后即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 车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 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 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相遇之前,完成超车安全回到自己 的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第四节 平曲线超高
缓和段
圆 曲 线
缓和段
图2-11
超高及超高缓和段
第四节 平曲线超高
hc
h' c
B/2 Bj
hcx
h' cx
i1
i1
' ' hcx
' ' hcx
i1
L2
i0
i1
i1
Lx
Lc
a
i1
L1
i0
b
a
L0
图2-14 绕内边轴旋转的超高缓和段图示
第四节 平曲线超高
hc
h' c
B/2 Bj
hcx
设计速度(km/h)
停车视距(m) 会车视距(m) 超车视距(m)
80
110 220 550
60
75 150 350
40
40 80 200
30
30 60 150
20
20 40 100
第七节 行车视距
● 双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
地形,宜在3 min
的行驶时间里,提供一次满
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超车路段。一般情况下,不小
公切线
回旋线
回旋线
基线
图2-31
复合型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回旋线 回旋线
R1
图2-32
C型
第七节 行车视距
11 , 11 , 22 …,各 ◆ 用直线分别连 00 , 22 …,和对称的 00 ,
'
'
'
'
'
'
线段互相交叉。 ◆ 用曲线板内切与各交叉的线段,画出内切曲线,这条 内切曲线就是视距包络线。 ◆ 视距包络线两端与障碍线相交,在视距包络线与障碍
线之间的部分,就是应该清除障碍物的范围。
向单 由双向横坡 向横坡过渡
直线
ZH
横 双向

III
II
渡 过 宽 加
I
图2-17
平曲线缓和段
第七节 行车视距
s1
s2
s0=5m-10m
停车视距
图2-20 停车视距计算示意图
第七节 行车视距
汽车1 汽车1 汽车2 汽车1 汽车2 汽车2 汽车1
汽车3 汽车1
汽车3
S1
S2
SC
S0
S3
图2-21
超车视距计算示意图
曲线时也应按缓和曲线形式画出汽车轨迹线);
第七节 行车视距
◆ 由平曲线的起、终点向直线段方向沿轨迹线量取设计视距 S长度,定出O点(或对称O' 点); ◆ 从O 点向平曲线方向沿轨迹线把O至曲线中点的轨迹距离
分成若干等份(一般分10等份),得1、2、3、…, 各点或
对称 1、2、3、…; ◆ 从0、1、2、3、… 分别沿轨迹方向量去设计视距S ,定 出各相应点0′、1′、2′、3′…,则0—0′;1—1′; 2—2′;3—3′ … 和对称的0—0′;1—1′;2—2′; 3—3′ … ,都在轨迹线上满足设计视距S 的要求。
第七节 行车视距
● 安全距离 S 0
安全距离是指汽车停住至障碍物前的距离,S
一般取5m~10 m。
0
结论 停车视距为:
Vt V2 St S0 3.6 254 i
第七节 行车视距
三、超车视距
超车视距的全程分为四个阶段,如图2-21所示。 ● 加速行驶距离
S
1
当超车经判断认为有超车的可能,于是加速驶入对向车
第七节 行车视距
二、停车视距
根据停车视距的含义,停车视距包括反应距离、制动距
离和安全距离三部分。如图2-20所示。
● 反应距离
S
1
驾驶员发现前方的障碍物,经过判断决定采取制动措施的
那一瞬间到制动器真正开始起作用
的瞬间汽车所行驶的距离。即:
Vt S1 3 .6
式中:V —千米/小时,t —一般取2.5秒
设回旋线横距计算图
第七节 行车视距
6
2' 7
3'
4'
5
4
0'
5' 6'
3
R
7'
0
1
2
b
0
图2-25
视距包络线图
第七节 行车视距
Z 路中线 1:n 1:n Z
A
挖除 B C
1.2m
0
路面 1.5m Bjx
a
图2-26
开挖视距台
y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圆曲线
β
R=∞
R
A 线 回旋
图2-27
基本型
V / t1 t2 S3 3.6
式中: V′— 对向汽车行驶速度(Km /h)。 ● 理想全超车过程为:
S H S1 S2 S3 S0
● 超车视距在地形条件困难时可采用:
2 S H S 2 S3 S3 3
S3′为对向车行驶的距离,按 t 2 的三分之二时间确定。
(即包络线)的距离。
第七节 行车视距
(一) 用解析法确定横净距
第七节 行车视距
(二)几何法确定横净距
● 用绘图方法确定清除障碍物范围,称为视距包络图。 ● 视距包络图的作图步骤如下: ◆ 按比例画出弯道平面图,在图上示出路面两边边缘(包 括路面加宽在内)、路基边缘线(包括路基加宽在内)、路
中线及距加宽前路面内侧边缘1.5 m 的行车轨迹线(有缓和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线
回 旋 线 R1
R1
回 旋 线 R2
图2-28

圆 曲 线 R2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R1 线 曲 圆
回旋线
圆曲 线R2
图2-29
卵型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α =β
1+β 2
回旋线 回旋线
图2-30
凸型

β
β
1
2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基线1
切点曲率 半径R1
式中: V — 超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速度
t 2 — 超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时间(s)。
● 超车完了时,超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S
0
这个距离视超车和对向汽车的行驶速度不同,采用不 同的数值,一般取: S 0 = (15~100)米
第七节 行车视距
● 超车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
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S 3
第七节 行车视距
α
s
L L
α
s
h
y α
h
Rs
α
Rs
a)
图 2-22 不设回旋线时横净距计算图
a)L>S; b)L<S
b)
第四节 平曲线超高
α
L′ β M
h2 h1
δ
h
β N
l
α
l
S=MN L=21+S
图 2-23
设回旋线时横净距计算图
第七节 行车视距
α
L′ δ L
h2 h1
S=MN
h
M
h3
N
图 2-24
于路线总长度的10%~30% 。超车路段设置应结
合地形并力求均匀。
第七节 行车视距
五、视距保证
● 汽车在直线上行驶时,会车视距、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 是容易保证的。
●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弯道内侧树木、路堑边坡及建筑
物等可能会阻挡行车视线,要保证汽车的平面视距,必须 清除弯道内侧一定范围内的障碍物。 ● 横净距:道路曲线范围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线 至由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线内侧空间的界限线
◆ 由A点作水平线,并沿内侧方向量取横净距得B点。设
计视距。
第七节 行车视距
◆ 由B点垂直向下量取 y 高度得C点(由于泥土或碎石落 在视距台上影响视线,为保证通视,当土质边坡时,y =
0.3 m; 石质边坡时,y = 0.1 m)
◆ 由C点按边坡比例画出边坡线,则图中影印线部分即为 挖除的部分,如图2-26所示。 ◆ 各桩号分别按需要的横净距开挖视距台,连接起来就 能保证设计视距。
道,在驶入对向车道之前的加速行驶距离 S
1
V0 t1 at1 S1 3.6 2
2
式中: V0 —— 超车的初速度(Km/h); t 1 —— 超车加速时间 (s); a —— 超车平均加速度(m/s2)。
第七节 行车视距
● 超车在对向车道行驶的距离 S
2
s2
V t2 3.6
( Km/h);
◆ 用几何的方法不但能确定最大横净距,还可以确定弯 道上任意桩号的横净距,而解析法只能确定弯道中点的最 大横净距。
第七节 行车视距
(三)开挖视距台
● 用计算方法或视距包络图的方法,计算出横净距后,
就可按比例在各桩号的横断图上画出视距台,以供施 工放样。其作图步骤如下: ◆ 按比例画出需要保证设计视距的各桩号横断面图, ◆ 由未加宽时路面内侧边缘向路中心量取1.5 m ,并垂 直向上量1.2 m得 A 点,则 A 点为驾驶员眼睛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