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控量测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监控量测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目录
1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
1、贵阳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图纸;
2、贵阳市*******升级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贵阳市*******高效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渠及巴氏计量槽基坑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
4、贵阳市*******基坑支护与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5、图集、标准、规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
6、本企业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等。
编制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地理位置,经过对设计资料的仔细阅读和分析,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充分考虑施工方案的安全合理性及可行性,以实现对基坑施工质量、安全等进行全方位有效控制为原则进行编制。
2工程概况
工程简介
贵阳市*******位于南明区后巢乡五里冲村,背靠青龙山,总占地面积约万㎡,尾水就近排入市西河,服务范围面积约。本次升级改造工程建设规模为 8万m3/d,主要利用现状厂内初沉池与鼓风机房之间预留地布置,占地面积约亩。项目主要新建构(建)筑物主要有:高效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渠及巴氏计量槽。
本次基坑监控测量主要内容为高效沉淀池和紫外线消毒渠基坑,基坑平面位置图详见附图1:施工平面布置图。基坑开挖深度最深处为,最浅处为,监控量测一级边坡执行。
工程地质及水文
根据钻探结果表明:场地内岩土自上而下依次为耕植土、素填土、红粘土及下伏基岩组成,钻探揭露地层特征自上而下依次叙述如下:
表工程地质表
表基坑各断面岩土层厚度统计表
水文、气象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标高~,低于拟建建筑物基础开挖施工标高≥3m,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
贵阳市(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降雨主要分布在夏季(6月~8月),降雨量在530~600mm之间,本工程工期(2013年11月~2014年3月)主要集中在冬季与春季,总的来说,降雨频率较高,但降雨量较小(约为105~161mm)。
施工条件
高效沉淀池与紫外线消毒渠均建于厂区预留场地范围内,周围管线复杂,具体见附图2:既有管线平面布置图及附图3既有管线剖面图。
3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不仅涉及到结构问题和岩土工程问题,而且因为地下工程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必须结合工程地质水文资料、环境条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故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化施工,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测和对周围环境的检测,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用相应对策,消除事故隐患。
监测目的
1、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调整下一步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2、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信息及时反馈,以修改和完善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
3、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与理论预测值比较,用反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使施工更符合实际,便于以指导今后的工程建设。
4、根据监测结果,对即将出现的不良问题作出预报,提前处理,预防工程事故发生。
5、积累资料和经验,为今后的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类比依据。
技术要求
1、相关设计图纸;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国家相关规范规程。
4监测项目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确定的量测项目详见表
表
5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要求
1、基坑监测点应当在基坑开挖之前进行布设。
2、基坑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的反应基坑的实际状态及变化趋势,并满足监控要求。
3、基坑监测点的布设不得妨碍基坑的正常施工。
4、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察。
5、在基坑较深、坡度较陡及鼓风机房处应适当加密监测点。
6、加强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测点的保护装置和保护设施。
测点布置方法
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工程施工,监测工作采用整体布设,分级布网的原则。即首先布设统一的监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孔)。
1、建立边坡检测预报系统,制定监测报告。
①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在坡顶按每间隔不大于20m且每边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数布设,用于观测边坡水平位移和竖向直位移;②在管道外漏段中部布设点位,进行管线变形观测;在基坑东侧、南侧、西侧边坡顶中部布置土体深层水平位移观测;③对在影响范围内既有建筑物,布设建筑物竖向位移观测点;④观测频率不少于1次
/3d,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通知相关单位,以确保基坑安全。
2、基坑开挖5m深以上时,在基坑壁每隔10m设一测点。
3、环境检测点,基坑开挖深度倍范围内设测点。地下管线将观测点布置在管线本身上;建筑物测点布置在墙角等外形突出部位。
4、其它可采用直接观测法或者其它可达到观测目的的途径。
测点平面布置
监测基准点采用贵阳市测绘院所提供的控制桩EQ01、EQ02、EQ03,同时为方便测量,在基坑影响范围之外加密控制点EQ04点,建立监控量测控制网。
基坑监测点延基坑四周布设,用于监测基坑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基坑每边不少于三处,每处设置两个点,其中一组12个点布设在距基坑坡顶1m以内,编号为
JK01~JK12;另一组12个点布置在距基坑坡顶3m以内,编号为:JK01~
监测点埋设方法
基坑周围的监测点用长度1m,直径20mm的钢筋制作,在定位处挖
30cm*30cm*40cm的坑,将钢筋砸进坑底,钢筋上顶高程坑面10cm,用不低于C3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