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医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医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
1981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尔德·霍夫曼教授在谈他的人生经历时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优秀的科学工作者, 必须具备人文修养。
因为, 一个科学家只具备自然科学素质, 只能算是一个‘残缺不全’的人。
缺乏人文修养, 很容易使人从简单的角度片面地看待世间的一切事务, 使自己的事业很难成功, 自己的人格也不可能完整。
”未来社会的竞争,表面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
对一个人而言, 学习某种知识是重要的, 培养某种才干也是重要的, 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做人。
人才的素质主要是由自然科学技术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构成, 两者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如“车之两轮, 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医学与医学教育只有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 并接受其社会价值导向, 才能培养医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文态度。
医学发展的历史证明, 没有良好而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就不可能有医学的卓越成就。
失去人文精神的医学至少会导致两个严重的后果: 一是医学本身会朝着其目的相反的方向发展, 从而变得越来越不关心人;二是人文医学发展的滞后会成为医学科学整体化趋势的瓶颈。
只有向医学注入某种人文精神, 让医学更关心人, 对人注入更多的爱, 医学才能走出自己的阴影, 突出日益包捆自己的围墙。
当今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互相渗透, 逐渐融合。
其实, 医学的本质属性就包含着人文性, 它是研究人并最终服务于人的科学。
它与人的生命、健康、幸福、安危及社会进步的程度密切相关, 是数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高度结合的一门学科。
医学的发展也要求人文社会科学为自己的发展创造出和谐的文化环境与人际环境。
因此,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就越来越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受传统文化重人文精神和修人文品格特色的影响,我国古代医学大家都在技术知识和人文精神双重层面上不断继承和创新医学文化,并把传统人文精神和技术知识一起教给其弟子、传给后人。
如《黄帝内经》、《千金要方》、《万病回春》、《医宗必读》、《外科正宗》、《本草经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等中医大家的医药论著都在把医药技艺传给弟子、留给后人时,将传统中医文化的精神(特别是人伦文化精神) 承载于其中。
在新的生物医学模式下我们医学生在学会医学技能、技巧的同时,不能把医学文化的人文精神遗留在史籍书上。
如不能只学会了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医理、方剂,而丢掉其“大医精诚”的医德精华。
由此我们医学生在学习新医药技术知识的同时受医学文化精神的影响和熏陶,吸取有益于我们成长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医学美德。
每一代人对文化的创造中青年人都是其中坚,我们医学生是医学文化创新的中坚力量,如果我们受单面型文化精神的影响,只注重技术上的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往往形成单面型的人文品格———只只关心技术的运用和发展的冷血动物(即不具有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大自然的人文品格) ,那么,掌握的高科技“成果”可能给我们的社会乃至于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这就是司马光所谓“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我们医学生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对象直接就是天地至尊的人。
因此,具备优秀的人文修养素质应该比具备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更重要。
我们应该有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成才方向和目标,总是和社会性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脱离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和为人类造福,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人的才智就会受到抑制。
由此可见人文道德修养对于我们医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完学校为我们印发的《湘雅学子在湘西》一书,内心感触颇深,那些扎根湘西的湘雅前辈,他们情系湘西的人民大众,将自己的所学所长发挥在湘西秀丽的山区。
那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伟大人文情怀,值得我们这些湘雅后辈好好领会和学习。
这些医学界的楷模们用他们的一生给我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人文道德修养课。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在新的世纪里,新的医学模式下让我们这些祖国的天之骄子、未来精英。
都来做一缕阳光,做一滴露珠,做一片绿叶,做一朵小花,为祖国医学事业的繁荣和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人文素质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1.道德的养成是在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上产生
正如前述,“人文素质”主要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它与人们从出生开始所接触的家庭、环境、亲友以及传统习惯、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它范围广泛,大到对整个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的理解与探讨,小到对于个人正义与职责、个人关系、个人追求、信仰、生活品味等方面问题的体会与感悟。
而道德本身则是在这种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正如马克思所言“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人的德性则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塑造出来的。
道德只有落实于每个人,落实于人们的内心,成为人格的一种稳定气质,才真正有持久和巨大的力量。
当然,强化的道德教条会对道德养成产生一定作用,但是,只有在趋于一致的、正确的人文背景下,高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才能纳入我们的个性和本性中,产生一种不假思索但却自然而然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就像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当然,这种道德境界是需要长期磨练的,需要在人文精神这片沃土上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
2.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道德教育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在各医学院校陆续开展起来,包括医学史、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医学伦理学以及“两课”的教学,与此同时,还开设了一些新型的医学人文学课程,包括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生命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美学等,营造出充满生机的人文教学氛围。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人文学科的教育是否完全等同。
人文素质教育以医学人文学科为主要内容,它不仅仅是人文知识的简单灌输,它是人文精神在个体中的渗透与升华。
[3]它要求学生在人文知识的传授与熏陶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形成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因此,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必须要包含道德教育。
只有道德教育才能把众多分支的医学人文科学联系起来,形成他们相互交叉的节点,形成学生系统的思考问题的线索与准绳。
道德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道德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力保证
1.道德教育为人文素质教育指明方向
由于时代和地域的不同,人文科学发展存在不同方向。
这明显体现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思想家、哲学家对于人文发展的不同理解。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虽然进行筛选,但为了保证知识的历史性与全面性,我们要把不同的思潮介绍给学生。
这样就很难避免学生甚至教师出现个人偏见,产生信仰偏差。
通过研究,学者们发现,随着历史的变迁,道德发展的主线始终是积极向上的,而且东西方对于道德问题的理解也都是趋于一致的,都是为了达到善和公正。
因此,正确的道德教育能够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向,真正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2.道德教育以原则和规范的形式体现出人文素质的升华
道德教育的基点是他律,当人们确实处于迷茫、困惑和矛盾时,道德原则就像一把利刃,能彻底斩断这些乱麻。
因为道德原则和规范是用时间和实践证明出的公理。
我们向往道德品质的自然形成与内化,这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道德他律的巨大作用。
道德原则和规范就像是一种温柔的法律,捍卫人类的尊严。
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道德原则和规范,并能以此为标准,对所学的人文科学知识进行
精确的把握和理智的分析,实现人文素质的升华。
四、道德教育应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清楚了人文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以后,实质性的内容就是如何做到道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1.道德教育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
道德教育工作除了有专门教师对道德观念、原则进行强化外,这一任务还应落实到承担其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师身上(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溶入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大系统中,伴随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教育,调整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侧重
二、关心体谅病人,从不轻易拒绝病人的要求
作为一个医生,应该时刻为病人着想,我经常这样设想,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或病人的家属怎么办? 老年病科的病人往往是活动有困难的,有些只能由家属来随诊咨询。
有时也带来一些病情资料或检验结果。
尽管如此,我也未必能对患者的诊治提出具体意见,凡是遇到这种情况,我将尽可能地到病人家里亲自检查一下,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尽力去完成,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生应尽的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