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知识的性质、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知识的性质、分 知识的性质、 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性质 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的学习过 程和条件 第三节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第一节 知识的性质
一、知识的定义与类型 二、陈述知识的性质:陈述性知识的心理 表征
一、知识的定义与类型
关于知识的定义 关于知识的分类 关于知识的习得
简单的陈述性知识主要是符号表征学习和事实学 习。 这类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于保持, 这类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于保持 , 即它们 的遗忘速度快,遗忘率高。 的遗忘速度快,遗忘率高。 在这类知识的教学中, 在这类知识的教学中 ,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与记 忆策略或方法, 忆策略或方法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记忆习惯 十分重要。 十分重要。
通过类属过程, 通过类属过程 , 原有的概念或命题是否发 生本质属性的改变, 生本质属性的改变 , 是区分上述两种类属 过程的关键。 过程的关键。
(二)上位学习
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几个概念, 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几个概念 , 现在要 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 程度更高的命题时, 程度更高的命题时 , 便产生了上位学习或 称总括学习。 称总括学习。
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 组织,储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 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知识的本质 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关于知识的分类
“按反映深度分,包括反映事物外部属性联系的感 按反映深度分, 性知识, 性知识 , 以及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内在联系的理 性知识。 性知识。 按反映内容分, 有自然的 、 社会的 、 思维的知识 。 按反映内容分 , 有自然的、 社会的、 思维的知识。 按其来源分, 有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 按其来源分 , 有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前者从人 类社会实践中直接获得, 类社会实践中直接获得 , 后者通过书本或其他途 径获得。 径获得。”
(一)复述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 , 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 边讲述材料, 在阅读时做摘录 、 边讲述材料 , 在阅读时做摘录、 划线或圈 出重点等。 出重点等。
(二)精加工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 精加工策略包括释义、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 , 精加工策略包括释义 、 写概要、 创造类比 、 用自己的话写注释 、 写概要 、 创造类比、 用自己的话写注释、 解释、自问自答等具体技术。 解释、自问自答等具体技术。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哲学的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 奥苏伯尔的机械知识与有意义知识
关于知识的习得
知识的习得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也叫知识的 掌握,“ 掌握,“指个体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的过程与结 果。知识的掌握是个体的认识活动;着重在直接 取得前人和他人已有的认识成果,以获取间接知 识为主。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实现的,无须经历 漫长、曲折的摸索过程。” 漫长、曲折的摸索过程。” 知识的掌握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为知识的理解(亦称知识的领会);第二阶段为 知识的巩固与记忆;第三阶段为知识的运用。
(三)并列结合学习
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特殊观念既 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 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 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 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 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四)同化论
1.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是学习新知 识的关键。 识的关键。
(二)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获得意义 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言语符号或其他符 号在学习头脑中引起的心理意义。
二、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较好 地解释了学生通过命题知识的学习而形成 组织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组织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一)表征学习 (二)概念学习 (三)命题学习
图式定义:人头脑中关于普通事件、客体 与情景的一般知识结构。
(1)图式具有概括性。 (2)图式中含有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也 含有非本质特征。 (3)图式中的知识是以某种方式或结构组 织起来的。 (4)个体的图式是发展的。
(四)双编码理论 双编码理论认为,陈述性知识以言语和意 象两种方式表征。
第二节
相关类属过程
新的材料类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概念中, 新的材料类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概念中 , 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 精确化 、 限制或修饰 , 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 、 精确化、 限制或修饰, 新 的命题或概念获得意义, 的命题或概念获得意义 , 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相关 类属学习。 类属学习。
命题学习中包含符号表征学习。 命题学习中包含符号表征学习。 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 系 , 或者说, 学习由几个概念联合构成的 或者说 , 复合意义。 复合意义 。 命题学习在复杂程度上一般高 于概念学习。 于概念学习。
三、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
(一)下位学习 派生类属过程 相关类属过程 (二)上位学习 (三)并列结合学习 (四)同化论
(二)概念学习
概念形成: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由学习者 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 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 概念同化: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 概念理解新概念。 概念理解新概念。
(三)命题学习
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 。 概括性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 关系 。
(一)表征学习
符号表征学习, 符号表征学习 , 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 义。 符号表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符号表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 即学习单 词代表什么。 词代表什么。 符号表征学习的心理机制, 符号表征学习的心理机制 , 是符号与其代表的事 物或观念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等值关 系。
(三)组织策略
组织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 系 , 使之带上某种结构, 以达到有效保持 使之带上某种结构 , 的目的。 的目的。 组织策略的实质是, 组织策略的实质是 , 发现要记忆的项目的 共同特征或性质, 共同特征或性质 , 而达到减轻记忆负担的 目的。 目的。
二、促进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一)复述策略 (二)精加工策略 (三)组织策略
(三)组织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 , 可以采用列课文结构 提纲和画网络图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组织。 提纲和画网络图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组织。
(一)复述策略 (二)精加工策略 (三)组织策略
(一)复述策略
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 复的过程。 复的过程。
(二)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指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 精加工指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 、 举出例 子 、 作出推论, 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 作出推论 , 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2.新的意义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产物。 新的意义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产物。 3.有意义的保持和遗忘是认知同化的继续。 有意义的保持和遗忘是认知同化的继续。
第三节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 与保持的策略
一、促进简单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 略 二、促进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 略
一、促进简单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关于知识的定义
《 教育大辞典》 的定义是:“ 对事物属性与联系 教育大辞典 》 的定义是: “ 的认识。 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 、 表象 、 概念 、 的认识 。 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 表象、 概念、 法 则等心理形式。 则等心理形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定义是:“所谓知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定义是:“ 识 , 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 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 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 , 联系的反映, 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 联系的反映 , 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 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 , 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 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 属于感性知识 , 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 , 属于感性知识, 有时表现 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 属于理性知识 。 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 , 属于理性知识。 ”
二、陈述知识的性质:陈述性知识的心理表征
知识的表征或知识的心理表征:指信息在 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
(一)神经网络理论 (二)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 (三)图式与脚本 (四)双编码理论
(一)神经网络理论
计算机中研究的神经网络包括: 有与神经元相似的结点或单元, 有与神经元相似的结点或单元 , 但它们与神经元 不同, 只有一种性质 , 不同 , 只有一种性质, 即可以在不同水平上被激 活(神经元则有多种性质)。 神经元则有多种性质) 结点与结点之间有联结。 结点与结点之间有联结 。 两个结点可以通过同时 兴奋相联结, 兴奋相联结 , 也可以通过一个兴奋与一个抑制的 方式相联结。 方式相联结。 学习是联结的创造及其强度的改变。 学习是联结的创造及其强度的改变 。 与神经元之 间的联结增强相似, 联结加强的基本方式之一 , 间的联结增强相似 , 联结加强的基本方式之一, 是同时激活若干结点。 是同时激活若干结点。
(二)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
命题是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 命题是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命题是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构成的。 一个命题是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构成的 。 关系 一般由动词、 副词和形容词表达 , 一般由动词 、 副词和形容词表达, 有时也用其他 关联词如介词表达;论题一般指概念, 关联词如介词表达;论题一般指概念 , 一般由名 词和代词表达。 词和代词表达。
派生类属过程
当新的学习材料作为原先获得的概念的特例, 当新的学习材料作为原先获得的概念的特例 , 或 作为原先获得的命题的证据或例证而加以解释时, 作为原先获得的命题的证据或例证而加以解释时 , 便产生了派生类属学习。 便产生了派生类属学习。 这种类属作用的结果, 不仅使新的命题获得意义 , 这种类属作用的结果 , 不仅使新的命题获得意义, 而且使原有的概念或命题得到充实或证实。 而且使原有的概念或命题得到充实或证实。
(一)下位学习
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 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 因而新知 识与旧知识之间构成的类属关系, 识与旧知识之间构成的类属关系 , 又称下 位关系, 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 。 类属学习的效率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 起类属作用的观念的形成和巩固。 起类属作用的观念的形成和巩固。
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 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 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结果 二、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理论 三、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结果
(一)机械学习的结果 机械学习有两种情况: 一是机械材料的机械学习, 如记忆电话号码 、 一是机械材料的机械学习 , 如记忆电话号码、 人 名、地名等; 二是有意义材料的机械学习, 如幼儿背诵唐诗 、 二是有意义材料的机械学习 , 如幼儿背诵唐诗、 宋词、乘法口诀等。 宋词、乘法口诀等。 机械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联结。 机械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联结。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可以把若 干命题彼此联系起来组成命题网络。
(三)图式与脚本 “ 对于表征小的意义单元 , 命题是适合的, 对于表征小的意义单元, 命题是适合的 , 但是对于表征我们已知的有关一些特殊概 念的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 念的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 , 命题是不 适合的。 ——J 适合的。” ——J.R.安德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