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包含内隐与外显两个方面),简言之,它研究人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

2、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及群体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一些社会知觉、态度、情绪变化,仅是社会生活中的部分事实。

3、社会学习论

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包括社会定向、言行一致、抗拒诱惑等都是在观察学习中得到的。观察学习中包含模仿。

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是按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去解释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是带有社会学性质的独特理论。

角色期望:周围人依据某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对其社会行为产生的要求和期望。镜象自我:从他人的表情和态度中看到的自我。

角色获得:能够按照社会期望形成自我并在这个框架中行动。

角色间冲突:个体不同角色之间互不相容时产生的冲突。

角色内冲突:同一种角色内由于不同的角色期望而产生的冲突。

4、归因理论

人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而且人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都要找原因,不是把原因归于自己的本性,就是把原困归于环境,或二者兼有。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即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归因理论家发现,当一种行为有希望获得成绩时,往往归因于自己,否则归于环境,而旁观者正好相反。

内因:人格、品质、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个人所具备的因素。

外因:周围环境、他人、规则、奖惩、工作的特殊性与难度、运气等。

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作用?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了解社会规则和约束,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及文化,逐步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社会化通过促进个体适应社会群体而起着维持社会群体的作用,所以社会化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益处。从社会角度来看,个体可以将自己纳入社会已有的运行轨道中,维持社会结构稳定和延续,维持社会有机体的相对稳定和协调。从个人角度来看,个体在社会环境下可以保证有效地生存和发展,不易人的主观意志和选择为转移。

2、影响社会化的因素有哪些?社会化的内容?

遗传因素个体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

社会环境因素

1.家庭

2.学校

3.同辈群体

4.大众传媒

5.职业团体

内容:

一般内容——学习基本生存常识内化社会的行为规范掌握劳动技能

政治社会化作为社会的成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意识,努力的朝国家想要的人才发展,接受和学习国家的政治制度,为国家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道德社会化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一条重要的统治手段。

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角色是代表社会的成员的不同权利和义务,男人和女人在社会上有着

不同的社会特征,一个人只有经过不同的教化,才能在社会的熏染下进入属于自己的性别领域中,从而诠释属于自己的性别角色。

3、什么是社会角色?角色失调的种类?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角色失调的种类

1、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2、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种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个角色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3、角色中断是指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

4、角色失败是指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

4、简述自我形成的过程。

1. 知识——信息系统形成阶段(约0—5岁,即婴幼阶段);

2. 关爱——亲合系统形成阶段(约6—10岁,即儿童阶段);

3. 安全——护卫系统形成阶段(约11—15岁,即少年阶段);

4. 尊重——争强系统形成阶段(约16—20岁,即青年阶段);

5. 自主——享受系统形成阶段(约21—25岁,即成人阶段)。

第四章

1、用挫折侵犯理论解释侵犯动机产生的原因?

多拉德提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后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A、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例关系

B、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例关系

C、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如果预期惩罚一定,挫折强度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2、用社会交换理论解释人为什么会不求回报的情况下帮助他人?

3、为什么会产生旁观者效应?

一、评价恐惧他人在场时,人们对其他旁观者对自己的介入行动可能产生看法感到不安,因此会试图避免社会非难的心态

二、情境的不明确性他人在场会增加个体窘迫的可能,从而减少个体在不明确情境中采取行动的可能。

三、责任扩散为了对处于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个体必须感到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但当有许多人在场时,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

4、简述麦克莱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个体的成就需求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社会风气也制约着人们的成就需求。

第五章

1、什么是图式,图式如何对社会认知发生作用?

图式是围绕某个特定的认知主题而形成的认知结构,它有助于人们对各种社会认知信息的组织与加工,形式上表现为有关某一特定认知对象的有组织的知识与概念。

图式对社会认知发生作用的过程:注意、编码和提取。

1.注意是指图式指导我们关注什么样的信息。

2.编码主要指大脑存储我们所关注的信息的过程。

3.提取指大脑中信息恢复的过程,提取的目的是为了以某种方式使用存储记忆里的信息。2、什么是人际认知,人际认知的基本特征

人际认知: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常常需要运用所得到的信息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即判断对方是什么类型的人。

1、推测性:是一个通过观察进行推测的过程。

2、特异性: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特异性和显著性的行为表现,易于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