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摘要:哲学与宗教两者是西方文明史上两颗灿烂的明珠,两者光彩四溢、交相辉映。本文主要从哲学与宗教的起源、古希腊哲学时期、中世纪这特殊的时代哲学为何能与宗教结合(哲学与宗教的理论形式和价值旨趣)、近代以来哲学对宗教的批判来理解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关键词:哲学、宗教、信仰、理性、理论形式和价值旨趣

一、哲学与宗教的起源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开篇的第一句话是:“每个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人对未知的世界和未来总是充满着无限的遐想,人天生就对未知的自一切抱有一颗惊异之心。但是由于生产水平,社会发展低下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人的理性总存在局限,又或说理性无法获得人类对世界和人生的知识。困而思之,人们往往只能诉诸于宗教神话传说才能满足对自己的好奇心。因此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从宗教神话开始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在社会活动使人求知的欲望越发的强烈,人类自发想去征服自然时,理性不断孕育,哲学的胚胎开始在宗教的母体中萌发。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哲学与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和文化样式。他们的产生都应该是立足于现实的的人类社会本身,和那个时代当下人的心理状态、生活环境等现实因素。

回到最初的古希腊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希腊置身于地中海的腹地,人们被局限于一座座小岛上,岛上大多是荆棘丛生陡峭崎岖的悬崖绝地,而是和耕作的土地则少之又少。因此人们必须将目光聚焦于本土以外的世界——海洋。古希腊人最主要的生产活动:贸易和殖民就开始产生了。但是人类面对汪洋大海时或多或少都会感觉自身的渺小和世界之大。恐惧和崇拜就产生了,而现实的坚硬又使他们有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因此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开始了,宗教产生了。(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类比证明我的推理假设是正确的:新航路的开辟就是披着宗教“圣战”的外衣下开展的,一是为了传播嫉妒的福音,二是为了到达东方遍地是黄金的幸福世界)古希腊人殖民扩张和城邦贸易的过程中,由于接触的世界不断扩大,人们的视野也不断开阔,从而促使古希腊人的知识不断丰富,理性思维也不断孕育,有些人开始意识到的幸福生活不应该诉诸于神,而应该诉诸于人类自身,人应该以自己为目的去认识和把握世界,因此独立的哲学思考也开始了。但是不要忘了一点两者殊途同归:对现实坚硬的超越和对幸福美好的追求。这是两者共同的价值旨趣。

二、哲学的开端与基督教的萌芽——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就是哲学脱胎于神话传说的第一个时期。这时期的哲学明显带有宗教神秘的色彩,哲学家往往以宣称的方式创立自己的学说。西方哲学的始祖泰勒斯就宣称“大地浮在水上”,水是万物的本源。从此始基(本原)作为西方哲学史的第一个概念诞生了,人开始拜托了宗教神话的世界观,进入了理性思辨的阶段。但是这样的一个历史性的伟大人物同时却承认“灵魂是一种具有活动能力的东西”,例如磁石能使铁移动是因为磁石有灵魂因而万物都充满了神。由此可见,虽然理性的哲学开始展露头角,但是理性在广阔的自然中是

式微的,神性的理解在人类认识和解释世界的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哲学与宗教的缠绵悱恻的关系就此开始了。再往下的巴门尼德、柏拉图,甚至到了普罗提诺这种关系会更为亲密。为何哲学开始致力于摆脱宗教但最后有复归于宗教?宗教的信仰为何能够吞噬哲学的理性,是哲学内化为宗教自身的一部分,从而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宗教哲学形态:基督教哲学呢?这是下面我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巴门尼德那里他首先就是借用女神的之口提出两条关于“存在”的研究途径,将世界二中划分为“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一条是唯一、永恒、不灭的“存在”的道路,另外一条是始终处于生灭别化的自然界。他这种将世界二重化分以永恒、唯一的“存在”为本体的方式则直接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本方向和本体论的理论基础。这与后来的基督教哲学的理论形态是一致,同样将世界划分为彼岸和此岸两个世界,可以肯定的是是基督教哲学收到了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影响。

柏拉图延续巴门尼德的理论路径并将其系统化、体系化而创立了理念论。在他的哲学中就明显的将世界二分为“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理念通过分有和模仿产生世间万物。在柏拉图那里理念是至善的,而现实的世间万物都是不完满的。生灭变化的世间万物都朝着自身的理念努力发展,低等的理念也会趋向向于至善的理念,在他的《蒂迈欧篇》中详细的介绍了神(理性神、逻辑神)如何根据理念创造世界的。我们可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将所有理念都复归于“至善的理念”再将“至善的理念”赋予人格,而将“理念界”视作“彼岸世界”,把“现象界”当做“此岸世界”,这和基督教设想的上帝、天堂和现实不完满的人世间有何区别?

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普罗提诺的哲学基督教的色彩就更加浓重了,这种程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上卷》就说过:“如果普罗提诺生得再晚一点的话,只要稍稍改动几个字句,就是一个基督徒了。”“他的形而上学是从神圣的三位一体,即太一、努斯与灵魂开始的,三者并非平等的,就像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的三者那样,太一是至高无上的,其次是努斯,最后为灵魂。”究竟是基督教影响了普罗提诺还是普罗提诺影响了基督教我们无从而得之,但可以哲学与宗教之间的难舍难分在此时我们面前是清晰可见的。罗素这么说过:“普罗提诺即是一个终结又是一个开端,就希腊而言是终结,就基督教世界而言则是一个开端。”

三、哲学与宗教相同的理论形式和价值旨趣

既然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如此之密切,那么为何两者能在晚期希腊——中世纪这段时期中结合,哲学成为了宗教婢女,甚至成为论证宗教教义合理性的工具呢?

首先从现实的因素考虑,这源于哲学在与坚硬的现实的斗争中失败了,并非所有人都能通达哲学而获得关于世界的最高原因的理解,也并非所有人都能体悟哲学在追求真、善、美时获得满足。因为人与人的理性是有差距,普通大众仍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希腊城邦间的混战,马其顿、罗马的相继入侵人民早已不堪忍受肉体和精神上双重压迫。但是信仰是平等的,只要你相信即可救赎,上帝的福音会让你减轻现实的痛苦,期许你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在世道轮回中获得幸福。因此乱象丛生的年代宗教比哲学更为人所吸引。另外哲学、宗教与政治是分不开的政权往往会利用宗教来强化自己的统治,宗教往往寻求政权的庇护,深化其对世俗社会民众的影响。因此哲学在宗教与政权的狼狈为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