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学的传统与现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派文学的传统与现代
摘要:海派文学兼有传统和现代的双重特性。海派文化继承了吴越文化的传统,同时又具有很鲜明的开放性与现代性。
海派文学则生动如实地体现了海派文化特有的内涵;海派文本中充满了浓郁的市井传统,但其日常生活和生存空间里却透露出现代商业社会的种种痕迹;海派文学在中国文学的艺术传统中吸收了灵感和营养,但在艺术表现领域更多地开始了现代性的探索,完成了对传统文学艺术的一项重要创新。
关键词:海派文学;海派文化;市民文学;艺术表现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海派这个名称始自“京海论争”,从其诞生以来就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对海派文学的研究也更多地是从政治、社会、理解形态的角度出发,批评盖过赞扬,海派文学被有意无意地排斥、谴责。直到1980 年代,才陆续有学者介入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
以开放、现代、宽容的姿态开始为海派文学正名,海派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又被重新发掘出来。
“海派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流派,它是一种租界文学、洋场文学,是以特定的地域文化为依托的历史
文化现象。”…J 一方面它离不开生长与滋养的历史土壤,传统文化必然会留下清晰的烙印;另一方面它少不了外来文明、西方文化的撞击砥砺和改造更新,现代与时尚成为其突出的精神特质。也正是因为如此,海派文学注定要兼有传统和现代的双重特性。
一、海派文学与海派文化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密切,山川、气候等自然条件会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历史沿革、风俗民情等人文因素更是紧密联结着人和文学。文化对文学不是单一的影响,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层次的浸染和渗透。“一个地域的人们基于某种文化认同——种姓、方言、风土、产业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和荣誉感,出于对地域文化共同体的历史求知欲,会有理解的使用一些手段来建构和描写传统。海派文学自然也和海派文化紧密相连,要研究海派文学,就必须要在研究海派文化的背景下,才能对其实行深入探寻。
从文化的源流与发展来看,传统的吴越文化是海派文化源头和根基,海派文化是吴越文化的延续与新生。吴越文化区包括江苏、浙江、上海以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东南沿海文化。吴越地区气候适宜、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恬静的景致之中尽显江南水乡之美,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淡泊、浪漫为主要特征的南方精神;吴越地区的人处世冲淡平和,他们对政治斗争不感兴趣,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人生的种种挫折,而努力追求生活的优雅与情趣。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文,曲径通幽的江南园林,精美雅致的苏绣,浪漫精致的生活,都是吴越精神的传统。同时,吴越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四通八达、河网密布的水文化也养成了吴越人的开放精神,他们宽容大度,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吴越文化常常开风气之先,最先接受外来文化并做出成就的大都是吴越地区人士。
从古至今,张旭、范仲淹、陆游、范成大、唐伯虎、王阳明、章太炎、徐志摩、鲁迅等文化名人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的文化精神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也是浩然长存。昊越文化不拘于行,勇于开拓,在保留自己传统特色的同时,博采众长,持续地实行自我完善。吴越文化追求高层次的思想文化和艺术风格,到了近现代更是书法、绘画人才辈出,还相继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上海居吴越之地,是近代以来形成的现代化都市,海禁大开之后迅速成为中国第一繁盛商埠。农村与都市交流、内地与沿海交流、中外交流使得上海的人口急剧增长,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被称为“东方的巴黎”。西方各个国家在上海大兴租界,十里洋场,高楼林立,一个色彩缤纷、浮华璀璨的都市大世界应运而生。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有了文化才有生命。开埠之后的上海就近复制了发达的外国文化模式,强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进一步促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另外,因为租界享有特殊的治外法权,它又常常成为中国的一些革新者、叛逆者的避难所。所以当时的很多新文化新事物。
包括<新青年)和“左联”,都是首先从上海发展起来的。与此同时,城市的各种新兴文化娱乐设施也应时而兴。舞厅、咖啡馆、跑马厅、跑狗场纷至沓来,电影、话剧、歌剧、魔术、马术光怪陆离,无一不使人们大开眼界,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为文化和文学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其精神传承的文脉。
在百十年的时间里,上海雄踞大江和大海的交汇处,承接了吴越文化的传统并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在迈向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是吴越传统文化适合时代变迁,在近代变革创新的一种表现。海派文化杂糅交融了吴越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西方现代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之间广采博纳。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西合壁的洋场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海派文化虽在特殊境遇中屡经波折,但其精神和理念仍得以顽强地传承和发展。所谓海派文化,绝非专指上海一地的文化。而理应被视为吴越文化在深厚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发展到近现代的一种必然结果,它的影响力也远远超越了上海这个区域的范围。
海派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敢于打破成规,勇于突破生活已有的规范,顺应时代变迁并锐意革新。它以自己博大的胸襟和独特的方式,不但传承了漫长的历史文脉,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持续继承并创新了海派文化的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成为海派文化的精髓,海派文化也所以而鲜活、形象、详细起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会有很多词汇来概括海派:开放、创新、时尚、重商、崇洋、活跃等等。虽然这些特点与当时的中国绝绝大部分城市有很大的脱节,被西方世界完全浸染,但在其根脉深处却流淌着中国文化、吴越文化的血液,清雅灵秀、柔润细腻的气息始终隐约穿梭其间。海派文化相对中国其他地方文化来说,是最乐于接受外来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性最强的,具有很鲜明的开放性与现代性。海派文化既承接了吴越文化的传统,却又与之不尽相同:海派文化更强调注重个性、自由、独立,最具商业气息。海派文化是一种中国前工业文明条件下产生的都市文化,也是现代社会的文化。
商业化的都市与经济、生活密不可分,生存其间的人们更倾心于物质经济上的进取,他们远离政治伦理,以安稳平实的人生去换取经济的实惠。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文人的“京派”、“海派”之争以来,海派文学逐渐浮出水面,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体现了海派韵味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人情。历经了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海派文学生动如实地体现了海派文化特有的内涵,既弘扬了海派文化,又为海派文化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海派文学与市民文学在我们国家现当代文学史上,市民文学的地位并不重要,但带有浓厚市井理解的市民文学创作却源远流长,宋词、元曲中都可找寻到它的痕迹,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白话小说更是广泛抒写了市井百姓的悲欢离合。上海自近代开埠以来,逐渐形成一个非常有特点和自足性的市民社会,并在晚清小说和“五四” 以后的现代小说中得到蔚为大观的丰富体现。市井理解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对海派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不能低估,相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它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价值。海派小说继承了中国市民文学的市井传统,兼容西方现代文学的种种品格,从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到徐舒、张爱玲、苏青等,作家们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情趣十足的市民生态图,海派文学也借此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价值非凡、意义长远的一章。
黑格尔曾说过:“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虚无。但是,如果他不同别人发生关系,他就不能达到他的全部目的,所以,其他人便成为特殊的入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特殊目的通过同他人的关系取得了普遍的形式,并且在满足他人福利的同时,满足自己。••副海派作家也大多凭借市民社会规则而确定自己的生存,其职业特点、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乃至其人际交往,都带有明显的市民特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聚集在上海的一批知识分子,如张资平、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他们不像京派作家那样营造一个理想化的乡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