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分析(精品)

高考命题分析(精品)
高考命题分析(精品)

---------------------------------------------------------------最新资料推荐------------------------------------------------------

高考命题分析(精品)

高考命题分析【关键词】理综能力测试答题情况分析高考命题复习建议一、近年来高考生物学分析 1.试卷结构稳中有变(1)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没变。

试题可以通过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其知识的落脚点还是落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

生物学科内一些核心的主干知识历来是考查的重中之重。

归纳重点主干知识有:

①新陈代谢中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②遗传变异中的育种问题;③生物与环境中的生态系统、环境保护;④生命活动的调节;

⑤实验设计与改进等。

(2)不回避已考查过的内容的命题思路没变。

因命题人的兴趣,或是上年考试得分较低等原因,有些知识点会换角度重新设题,考查学生思维的广度,体现命题的连续性。

(3)学科内为主,跨学科为辅的综合态势没变。

目前理化生三科拼盘成理综的思路没有变,只是从理化生知识相互渗透的考题向单独命题演变, 150 分的题目,时间 120 分钟。

(4)实验题的设计思路没变。

考查学生学会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结论。

1 / 7

发展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能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5)主干知识板块内部考查重心有所转移。

主干知识任何时候都是考查的重点,但每年都有变化,如新陈代谢模块中,光合作用为历考重点,但 2003 年发生了变化,种子呼吸作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运输、物质(葡萄糖)代谢等得到了重视,了解这些有益于考生备考。

(6)社会热点介入,呈现由显性到隐性的变化。

题目在书外,知识在书内。

具体设题上:

理综命题由单刀直入式考查社会热点、焦点事件本身隐性介入热点考查书本知识底蕴的路程。

考题隐性介入热点问题,可有效防止学生出现盲目追逐热点而猜题、押题,引导学生在理综热点情境题较多的情况下,设问回答时应回归课本。

(7)现实立意试题有明显加强。

较多选取课本外的现实题材,力图揭示理、化、生等各学科与当今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密切联系,引导考生将自然科学理论应用于实践。

2.注重双基,关注实际,强调能力,突出实验考核。

第一,引入新实例。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考查实验操作。

如广东卷第 6 题。

第三,强调语言表达。

如广东 04 第 33 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示的炎热环境、寒冷环境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图解,回答图中的数字所表示的相应生理活动。

初看很容易,但考生若不注意题目中的生理活动几个字,或者对生理活动的含义不理解,很容易答成结构类叙述。

如将汗腺分泌活动加强答成汗腺、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答成温觉感受器等。

第四,重视信息转化:

图文信息转化。

如广东 04 第 36 题。

如图 1 所示土壤中甲、乙两种矿质元素浓度变化与植物生长速率关系。

据图分析回答:

第一,植物生长所需要甲元素的量比乙元素的量少。

第二,在土壤中乙元素的浓度分别为 a、 b、 c 时,其中在a 浓度下施含有乙种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第三,已知乙元素是 dna 和各种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其化学符号是 n。

3 / 7

第四,通常在水淹条件下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减少。

为什么?有氧呼吸受抑制(或答进行无氧呼吸) atp 合成量减少,导致植物根系主动吸收矿质元素量减少。

二、理综能力测试生物学部分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及规范化要求 1.非智力因素的影响(1)不良习惯,如涂卡错误,应仔细。

不符合题意,应和题意相吻合。

例如:

图 2 是与生物界能量代谢有关的关系图。

试分析回答:

①图中进行 a、 b 的具体部位是(不能回答叶绿体或叶肉细胞)。 a-g 中植物的叶肉细胞能够进行的有(应回答字母); e 进行的场所为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不能答生理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②在生态系统中能进行 a、 b、 d(光合作用)和 c、 d(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都可以叫做生产者(该答案为开放型)。

③动物和人体内调节 f、 g 的物质主要是(答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即可)。

(2)审题不清,回答不全或超出特指范围或遗漏等。

如①要求分别设计小麦、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而不少考生则运用单倍体育种程序。

②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而有的考生只画遗传

高考命题点三 分析综合

高考命题点三分析综合 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包括如下考点: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综合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的事件或所主张的观点归纳概括,理解分析。 近年来,高考试卷均把对文意总体把握的考查作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头戏。文言文分析综合题呈现在高考试题中,可分为两种题型:一是筛选信息题,二是概括分析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往往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并考查)。全国卷考查概括分析题。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在试卷中,表现为一个综合分析选择题。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每年必考。这类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者设置错项陷阱的类型,进而掌握应对方法,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如何判断——明确五大比对角度、十个命题设误点 角度一:比对人物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7·高考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选项]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分析]根据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可知,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的是“谢混”而不是“谢弘微”。 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俭约,但嗣父产业很丰盈,他只接受了嗣父的数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为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起宴饮相处,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富有才华、能言善辩,谢弘微常常用简要的话使他们信服,谢混特别敬重和珍视他,称他为微子。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6·高考全国卷Ⅰ)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选项]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分析]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根据原文介绍契丹人的做法,官吏们怕生事,曾公亮认为赵滋有勇有谋,并举荐给朝廷,派遣使者下达旨意,应该是皇上派遣赵滋去契丹传达旨意,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故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2高考命题点

情节类题 一、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失踪 周海亮 男人随很多人扑出战壕,然后便不见了。活着的兵里找不到他,死去的兵里也找不到他。那次他们打了胜仗,兵的失踪于是变得蹊跷,几近离奇。几天以后队伍打到兵的家乡,营长将兵失踪的消息告诉了兵的女人,女人听了,表情即刻变得不安。 他失踪了? 找不到了。 怎么可能? 部队里常有这种事情。营长说,他可能战死了,死在非常隐蔽的地方,我们找不到他;他可能被俘了,虽然我们打了胜仗,他仍然有走散然后被俘的可能;他可能逃跑了,因为太过恐惧,不敢面对敌人。他回来过吗? 没有。女人说,你们弄丢了我丈夫,你们不该这样问我。 不是我们把他弄丢的。营长说,是他失踪了。 我猜他战死了。女人说,先与队伍走散,然后战死。他既不会逃走也不会被俘,他那么强壮,那么勇敢。他战死了,你们有责任的。 当然。营长笑笑说,不管他战死,逃走,或者被俘,这点钱都是对你的补偿。现在我得走了,你知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光。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 女人不愿相信她的丈夫已经死去,但是现在,她不得不相信。她被自己虚构的故事说服,然后在梦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丈夫只知冲锋,终与队伍走散。他遇到敌人的散兵,他被敌兵打死然后扔进河里——丈夫是战死的,他不可能成为俘虏。 两年以后,队伍再一次打回来,女人再一次见到营长。营长说我的五百多人,只打剩不足五十人。营长说仍然没有你丈夫的消息。营长说我倒希望他被俘,似乎只有被俘才有活命的机会。 女人不相信丈夫会成为俘虏,但现在,女人突然非常希望她的丈夫成为俘虏。只有成为俘虏才可能与部队失去联系,才可能彻底失踪,才可能有活着的机会。可是丈夫成了俘虏,将会受到怎样非人的折磨?每一天夜晚,女人都会被睡梦里丈夫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惊醒。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在部队,女人再一次遇到营长。营长不再是当年的营长,他现在的任务,是负责核实战争中失踪士兵的名单。他坐在一张桌子后面,两个裸露的胳膊上,整齐地排列着十几个弹痕。

江苏高考命题、阅卷规则的“真相”及答题要领【高考指导】

江苏高考命题、阅卷规则的“真相”及答题要领 一、谁出的高考试卷 考生以及家长应当知道:高考的本质,是为大学选拔人才。高考命题专家多数为大学教师,一部分是中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大学教师在命题工作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主导作用。在备考复习时,打破传统的老师“教什么考什么”的应试惯例,而是“注重和大学知识的衔接”,“源于教材大纲,高于教材大纲”,体现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家并不知道更多高考的“内幕”高考题是怎么出的?是什么人出的?谁是阅卷者?高考卷与平时的模拟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到底能不能预测高考真题?这些问题不清晰,备战高考就自然成了“盲人摸象”。 大多数的同学甚都在打一场“知己而不知彼”的仗。这就是那些很用功,做了很多“模拟卷”的同学最后还是“考砸了”的原因之一。“会的,没考;考的,不会”,常常让同学们刻骨铭心地懊悔。今天给大家分享8条揭示高考命题的“真相” 真相一:高考题主要是大学老师出的。 江苏省内南京大学执学术之牛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领域之泰斗。风采各异,领悟教育。 真相二:高考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 在命题老师桌前,那是满满的所有市面上的“秘笈”“宝典”。 真相三: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教授的力量,学术的力量;是一种荣耀,也是责任。

真相四: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而其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高考试题的科学性、区分度是众多一模、二模、三模难以比拟的。 二、谁改的高考试卷 高考一张卷就能定乾坤,为国家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关键就在于它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大家都可能会想到改卷老师会出错,自己平时成绩蛮好的嘛。这个担心是没道理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真相五:高考题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在读博士、硕士和一部分中学老师阅卷。高考试卷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 大学老师阅卷很重视考生的创新性,硕博士精神体能充沛,中学老师很耐心,满满的爱。 真相六: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 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 能从考生试卷风格看出是啥样学校考生答的。高分考生的答案甚至与标答雷同。 真相七:作文不约而同都往平均分上靠 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

新高考命题方向性研究成果 语文试卷 (1)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命题方向性研究成果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一线演员的片酬动辄.(zhé)千万上亿,令人咋.(zā)舌,流量明星片酬普遍虚高。明星天价片酬已成为影视行业的沉疴固疾,相关部门屡屡“亮剑”。 B.切.(qiè)肤之痛激发理性自强。突破核心技术肯定会带来阵痛,但在关键领域、卡.(qiǎ)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是为了用现在的短痛换来长远的主动权。 C.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清明和重阳形成对举,都是大自然盛衰转捩.(liè)的结点。眼下重阳又至,一道道重阳风景述说着人们辟邪求寿的生命祈.(qǐ)愿。 D.近年来,铊.(tā)中毒病例屡有曝.(bào)光,其中不乏人为投毒凶案。公众谈铊色变,将这种毒性与砒霜不相上下的化学物品,看作害人不浅的“杀人厉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我就是要个说法,怎么把人给抓走了?”从《秋菊打官司》的戏剧性结尾入手,苏力建构了“秋 菊的困惑”的基本命题。根据(西方)法律原则构建的当代中国法律制度无法回应秋菊的“讨说法”,反而 ..损害了乡土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社会互惠关系,造成悲剧性结局。“秋菊的困惑”提出了一套与主流法治大. 相径庭 ...的叙事模式:[乙]秋菊“讨说法”的目的并不是通过法律实现个人权力 ..,(无论是民事赔偿还是刑事惩罚)她要的是让村主任道歉,并能继续为西沟子村服务。从乡公安到市人民法院的法律程序并没有给秋菊一个“说法”,但是村主任救助难产的秋菊和秋菊的顺利生产,已经让西沟子村一度紧张的官民冲突得以 “自然弥合 ..”。[丙]然而在影片结尾,国家法律机关介入,村主任被带走,这反而破坏了乡土社会的互惠秩序。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反而B.大相径庭C.权力D.弥合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五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共搭合作之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密中欧班列开行、打造“空中走廊”等举措,串联起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 B.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显示,约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超每天18至22时的销售额常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左右,因此许多城市开启了夜间“掘金”模式。 C.科学进步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无论是一项科研成果的利弊分析,还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水

第1部分+专题三+2+专题研究2+高考命题点二 人物形象类题——形象特点概括全手法作用不可偏+Word版含解析

课后巩固练 一、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麦季 袁省梅 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我不吭声,爸又说:“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地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吃了晚饭,我去喊大斌子,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风从树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里。现在想起,我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我只一口,就“咔咔”地咳嗽了半天。大斌子就笑,笑得肆意,畅快。 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剪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嚓”,迅疾,慌乱。我一下就慌了,脖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一束光在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糊,却照亮了那人。 竟是老王头。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就捡点麦穗。”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 我劝大斌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眼神挺好啊,捡得不少嘛。” 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揍过

高考阅读理解命题分析及解题技巧

高考阅读理解命题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高考阅读理解命题特点。 2. 掌握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并熟练运用于解题中。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阅读理解这种题型命题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进一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 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Task One 了解高考阅读理解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读懂简易的英语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考生应能: (1)理解语篇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的词义; (4)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宏观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 (6)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 Task Two 知道高考阅读理解题型及其解题技巧 (一)主旨大意题 命题特点:主要考查的范围是:基本论点、文章标题、主题或段落大意等。它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较好地运用概括、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对文章进行高度概括或总结。常见题干形式: 1). What does the writer mainly tell us? 2). Which is the subject discussed in the text?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4). Choos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5). The best title for the article is ______. 有些文章或段落无明显的主题句,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文章的主题。这就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根据文中所叙述的事实来概括总结文章的主旨大意。(二)细节理解题 1. 数字、日期、时间等; 2. 同位语、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等;(起解释,说明作用) 3. 表示附加说明的词,如:by the way, besides, what’s more, in addition including, as well as等。 4. 倒装句及加强语气的词,如above all, mainly, mostly, certainly, indeed (三)词意猜测题

2018届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模拟卷(数学理)

2018届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模拟卷 数 学 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必考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230,,A x R x x B x x a 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3,+∞) B .(3,+∞) C .[-1,+∞) D .(-l ,+∞) 2.已知复数z 满足()()211i z i -=+(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已知正项等比数列{}n a 满足4264,10a a a =+=,则公比q = A B C .12 D .122 或 4.某公司从编号依次为001,002,…,500的500个员工中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样本,已知样本中相邻的两个编号分别为006,031,则样本中最大的编号为 A .480 B .481 C .482 D .483 5.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20 B .24 C .26 D . 30 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x =127,则输入x 的值为 A .11 B .13 C .15 D .17 7.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五位中国书法家沈鹏、李铎、张海、苏士澍、孙伯翔书写了祝寿福、富裕福、健康安宁福、亲人福、向善福,若将这五个福排成一排,其中健康安宁福、亲人福不排两端,则不同的排法种数为 A.33 B.36 C.40 D.48 8.已知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10717046970x y x y z x y x y -+≥??+-≤=-??--≥? ,则的最小值为

分析高考命题特点,把握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提纲挈领,理性认识 ——分析高考命题特点,把握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山东郓城一中张均华 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2002年到2006年五年中的高考试题,只有04年北京春季考题、04年辽宁考题考查的是小说文体,其它52套高考题所选文体均为散文。本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格,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新课标实施后,散文更成为高考大阅读的首选文体。因此,学生有必要依据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特点,根据不同类型的散文特点确定阅读方法。 (一)近年高考散文命题特点 1、选材特点第一,内容厚重。选文多为文化散文,有关历史人物的,有关名胜古迹的,有关文化传说的,十分重视文化底蕴。第二,时代感强。选文写的是现实的话题,思考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表达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考生容易产生心理的共鸣,很少感到超越了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第三,技法多样。选文文笔优美,语言富于文采,表达技法多样,风格别致。 2、命题重点。散文着重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重点测试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具体说有如下三点:(1)分析评价思想内容。这里主要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前者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每次必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如06年江苏卷散文阅读第3题“请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这是直接考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也有间接考查的,如06四川卷散文阅读第2题“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表面上看,这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性概括,实际上是考分析综合能力,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因为这一问的回答关涉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后者是文章思想内容的主体,也是每次必考,只是题目的难易程度不一、考查形式不一而已。如06江苏卷散文阅读第2题“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也属于对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评价。(2)分析归纳思路和结构。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和行文趋势的形象说法。结构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外在表现。好文章两者应该相互联系协调一致。高考对此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如:06全国卷Ⅱ散文阅读第3题给出了明线结构“沙漠—绵绵土—沙漠”,让考生写隐喻性结构的三个关键词语。这是将对主旨的理解和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又如:06北京卷散文阅读第3题,“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这是考查对段落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能力,属于分析归纳文章思路和结构的能力。(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常用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比较、衬托、反衬等。高考对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的考查,一般不考辩证,而是考分析鉴赏,即分析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 3、命题原则。第一,尽量使考生能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语言材料。第二,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 (二)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散文等四类。我们要依据其不同特点确定其阅读的一般方法。 1、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它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材中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和丰子恺的《送考》就是优秀的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阅读途径为:第一,明了人物形象的内涵。明了代表身

2020版语文新精准大一轮习题:第二部分专题一 小说阅读 高考命题点二

一、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麦季 袁省梅 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我不吭声,爸又说:“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的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吃了晚饭,我去喊了大斌子,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风从树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里。现在想起,我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我只一口,就“咔咔”地咳嗽了半天。大斌子就笑,笑得肆意,畅快。 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剪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嚓”,迅疾,慌乱。我一下就慌了,脖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一束光在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糊,却照亮了那人。 竟是老王头。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就捡点麦穗。”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 我劝大斌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眼神挺好啊,捡得不少嘛。” 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揍过大斌子。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多年以后,想起这些事,倒觉得老王头下手太轻。大斌子还没停学时,就扬言要收拾老王头,当然也收拾过。给老王头扣在宿舍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给老王头的烟筒里塞半截砖。 大斌子抓过布袋子,冷冷地说:“人可以走,赃物得留下。”月下,老王头佝偻着腰,搓着手,嗫嚅着,不知说了句什么,低下头走得飞快,简直是小跑了。大斌子哈哈大笑:“慢点啊王老师,别摔了您的老腰。” 月亮隐在了云后,有风吹来,潮润,燠热。大斌子叫我去场院,自己走了。过了好一会

高考命题点二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高考命题点二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近几年高考中是考查的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它又可分为局部概括(针对段落)和整体概括(针对全文)。 题型一 局部概括 “局部内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指多个段落(层次)的内容要点,包括段(层)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等特点为中心)和因果探寻题。 一、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命题角度一 段(层)意概括题 段(层)意概括题解答方法:

命题角度二特点概括题 特点概括题要求概括的是散文中的人、物、景、情及环境的特点(特征),是概括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特点概括题“三步走”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明确陈述对象的特点是什么,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明确思维趋向。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三角度” (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点 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2)从描写中概括特点 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形态、气味等的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特点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时不可忽视。 2.概括物象特点“三层次” 层次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声音)和环境特点。 层次二,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内涵、本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层次三,塑造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答题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答题区域。题干中关键词出现在原文中的区域往往是答题要点所在区域。 第三步,根据答题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类概括。 命题角度三因果探寻题 因果探寻题,题干呈现的往往是作者的观点(结论)或原因,要求筛选、概括作者持该观点的理由(依据)或探寻在这个原因下的结果。 因果探寻类题目答题流程 第一,关注题干提问模式,界定题型 因果探寻类题,题干提问时一般都有“为什么”“什么原因”“什么理由”等关键词。 第二,注意思维模式:由果溯因或一果多因 散文大多是作者阐发对生活的感悟或某种道理,这些感悟或道理,就是命题者命题的

高考命题研究高考怎么考

高考命题研究:高考怎么考? ————2007年高考生物类试题的特点和命题趋势研究 夏献平 2007年非课改地区生物类试题有哪些特点?是如何体现考试大纲的要求的?了解了这些内容对2008年高考的备考工作有哪些启示?本文结合今年高考试题的具体实例和中学教学的实际做一解答。希望读者朋友在对具体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加以体会。 一、考试大纲有关能力要求回顾 2007年高考理综科考试大纲对“能力”是这样做出要求的:(1)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生物学问题。 (2)正确理解和分析文字、图解、图、表格等表达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这些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 (3)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 (4)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相关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从上述能力要求的第(1)点和第(3)点的“正确阐述”、“并能运用”、“理解”“具备”、“能”和第(4)点的“了解”等几个关键词来看,要求考生必须完整准确的把握考试大纲所规定掌握的相关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达到第(3)点所规定的目标。由于“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这一要求代表了当前中学科学领域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也是新课程背景上高考的最高要求之一。不难理解,2007

高考真相揭秘

高考出题真相揭秘 作为一名高三考生或家长,你一定要知道:高考的本质,是为大学选拔人才。无论是全国卷,还是独立命题,高考命题专家多数为大学教师,一部分是中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大学教师在命题工作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主导作用! 针对于此,学大教育的一位有着多年高考命题研究经验的教研员透露,他们在对学生1对1辅导时,打破中学教师“教什么考什么”的应试惯例,而是“注重和大学知识的衔接”,“源于教材大纲,高于教材大纲”,体现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往年,都有一些考生模拟考试成绩不错,但在真实的高考中,成绩水平却有所下降,甚至觉得高考出题“有点歪”,这是因为模考题大多是高中老师出题,与大学教师的命题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考生很难把握准大学教师的命题特点。这正是很多考生的软肋! 考生不知道的更多高考“内幕” 高考题是怎么出的?是什么人出的?谁是阅卷者?高考卷与平时的模拟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到底能不能预测高考真题?这些问题不清晰,备战高考就成了“盲人摸象”。 所以说,大多数的考生和家长甚至一部分老师都在打一场“知己而不知彼”的仗。这就是那些很用功,做了很多“模拟卷”的考生最后还是“考砸了”的原因之一。“会的,没考;考的,不会”,常常让考生刻骨铭心地懊悔。 大学教育高考命题研究专家闫浩东总结了8条揭示高考命题内幕

的“真相”,如果考生事先不清楚这些,即使平时基础再好、再努力,也难免走弯路、吃大亏! 真相一:高考题主要是大学老师出的。 真相二:高考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 真相三: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真相四: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而其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真相五:高考题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在读博士、硕士和一部分中学老师阅卷。 真相六:高考试卷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 真相七: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真相八:高考一张卷就能定乾坤,为国家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关键就在于它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不是从高一升到高二那么简单。选拔,就要分出层次,而大学老师命题一定会突出能力、突出运用、

2018届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模拟卷(理综)

2018届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模拟卷 理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N—14 O—16 Mg—24 Al—27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由n个氨基酸、m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共脱去了(n+m)个水分子 B.处于清水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渗透压逐渐变大 C.若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水,则可以确定培养液中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D.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会引起细胞体积变小、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2.癌干细胞可以发展为癌细胞,它具有与成体干细胞类似的自我更新特性。自我更新是指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但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仍然保持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未分化状态,而另一个子代细胞则定向分化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自我更新过程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B.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发展为癌症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C.癌干细胞随着自我更新次数的增加,其在产生的子细胞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D.定向分化的细胞内存在基因的表达,未分化的细胞内没有基因的表达 3.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下列关于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都由4种核糖核苷酸构成 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其DNA和蛋白质外壳先后进入到大肠杆菌体内 C.用带标记的普通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后,再让该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可得到带标记的大肠杆菌 D.大肠杆菌体内的核酸中胸腺嘧啶数通常不等于腺嘌呤数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B.某种杂草杂乱无章地分布在一块田地上 C.临近过年时,某城市人口的迁出率明显增大 D.某国家人口的男女比例失衡将导致婚姻挤压问题 5.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其作用于胰腺后可促进胰液的分泌 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定向运输到肾小管和集合管部位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 C.体温调节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而血糖调节时胰岛素的分泌不存在反馈调节D.某动物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这体现了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6.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CcRrX T Y,其中A和C基因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其中精细胞甲的基因型为AcRX T Y,精细胞乙与精细胞甲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而精细胞丙

2015高考全国1卷数学命题特点分析

2015年高考全国I卷高考命题特点分析 2015高考数学考试已结束,新课标数学全国一卷一直是河南、河北、山西高考使用的数学试卷,今年又加入了考试大省江西,试卷的结构没有改变,命题仍然遵循了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体的原则,延续了以往高考课标卷的特点和规律,下面我们就从知识考查、能力考查、思想考查三个方面解读今年数学卷的特点,并对2016高考全国卷的命题进行预测. 一、知识架构考查全面,主体内容变化不大 15年高考在六大模块的知识的考查中,无论比值还是知识点,与前几年都有相似之处,以理科为例分析见下表: 由上表分析可知各模块分值比例变化不大,在各知识模块的知识考查中,函数导数依旧是压轴题,解析几何解答题依然处在20题的位置上,重点考查抛物线和椭圆知识,立体几何解答题以往都是柱体模型为主,今年虽然没出现柱体模型,但仍然是柱体模型的变式处理方式,三角形与数列在解答题中会选其中一点考查,通常在解答题第17题,理科已连续两年在大题上考查数列知识,概率统计一般会从抽样、古典概型、频率分布、

线性回归、随机变量、正态分布、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方面考查其中三到四个知识点,已连续两年解答题都在统计初步上选点命题、其他知识一般考查集合、复数、程序框图、简易逻辑和选考题,经过近十年的课标卷命题,课标全国卷命题日趋成熟,知识结构考查合理、稳定,在新高考改革对高考改革之前,不会出现太多的变化. 在知识结构考查稳定的前提下,大部分题型结构都是常规性题型,难、偏、怪现象不会出现,同时又进行创新,把基础知识通过不同的背景展示,既达到了考查的目的,又强调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近几年高考出现的新颖性试题: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理科第6题: 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cm ,将一 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 深为6cm ,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 A 、500π3cm 3 B 、866π3 cm 3 C 、1372π3cm 3 D 、2048π3 cm 3 【命题意图】本题以正方体容器为背景考查球的截面圆性质、球的体 积公式.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理科第6题: 【命题意图】本题以教材上三角函数的概念引入为背景,探究函数图像,题目新颖.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42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出现率较高的命题形式。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用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诗歌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词语对诗歌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进行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诗歌语言特色、风格进行概括评析。 考向一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生动的效果。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等。这种题型是高考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聚焦动词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代诗歌时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动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即时小练]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第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 答案:“怨”字用得最好。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这两句中分别是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答案:“溅”“惊”二字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寓情于物,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 (二)聚焦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代诗歌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高考命题的八大真相!模拟题和高考题的差别

高考命题的八大真相!模拟题和高考题的差 别 往年,都有一些考生模拟考试成绩不错,但在真实的高考中,成绩水平却有所下降,甚至觉得高考出题“有点歪”。这是因为模考题大多是高中老师出题,与大学教师的命题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考生很难把准大学教师的命题特点。▼真相一 高考题主要是大学老师出的。 ▼ 真相二 高考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 真相三 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 真相四 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 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而其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 真相五 高考题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在读博士、硕士和一部分中学老师阅卷。

▼ 真相六 高考试卷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 ▼ 真相七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真相八 高考一张卷就能定乾坤,为国家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关键就在于它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不是从高一升到高二那么简单。选拔,就要分出层次,而大学老师命题一定会突出能力、突出运用、突出思维的创新、突出方法和效率。从这个角度上说,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学生越是盲目地、大量地做“垃圾题”,越是心里没底。 为什么真正的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敢说某某点必考,不但因为是考纲上的重点,考试说明上的要点,而且它是容易抓住考生“软肋”的实用点。比如数学中函数性质、导数、概率准考,为什么?这些知识和能力为升入大学后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供了基础。

备战2021新高考命题点分析与探究 命题7 对数与对数函数(解析版)

备战2021新高考数学命题分析与探究 命题7 对数与对数函数 第一部分 命题点展示与分析 1. (2019北京,5分)在天文学中,天体的明暗程度可以用星等或亮度来描述.两颗星的星等与亮度满足m 2 -m 1=52lg E 1 E 2 ,其中星等为m k 的星的亮度为E k (k =1,2).已知太阳的星等是-26.7,天狼星的星等是-1.45, 则太阳与天狼星的亮度的比值为( ) A .1010.1 B .10.1 C .lg10.1 D .10- 10.1 答案:A 解析:设太阳的亮度为E 1,天狼星的亮度为E 2,根据题意,-1.45-(-26.7)=52lg E 1E 2,故lg E 1E 2=25.25×2 5 = 10.1,所以E 1 E 2 =1010.1.故选A. 2.(2021汇编,35分)完成下列问题: ①lg 27+lg8-lg 1000lg1.2 =____; ②lg5(lg8+lg1000)+(3lg2)2+lg 1 6 +lg0.06=____; ③log 23·log 34·log 45·log 52=____; ④已知lg x +lg y =2lg(2x -3y ),则log 32???? x y =____; ⑤已知4a =8,2m =9n =6,且1m +1 2n =b ,则a +b =____; ⑥已知log 147=a ,14b =5,则log 352=____(用a ,b 表示); ⑦(1-log 63)2+log 62·log 618log 64 =____. 答案:①32 ②1 ③1 ④2 ⑤5 2 ⑥1-a a +b ⑦1 解析:①原式=lg 8271000lg 65=12lg 64×271000lg 65=12lg 43×33103lg 65=12lg ????4×3103lg 65=32lg 65lg 65 =3 2. ②原式=lg5×(3lg2+3)+3×(lg2)2+lg(1 6 ×0.06)=3lg5×lg2+3lg5+3×(lg2)2-2=3lg2+3lg5-2=1. ③原式=lg3lg2×lg4lg3×lg5lg4×lg2 lg5 =1. ④∵lg x +lg y =2lg(2x -3y ),∴?????x >0, y >0,2x -3y >0, xy =(2x -3y )2 , 解得x y =9 4,∴log 32 x y =log 32 9 4=2.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小说阅读 2 高考命题点一 情节类题迁

高考命题点一情节类题 一、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失踪 周海亮 男人随很多人扑出战壕,然后便不见了。活着的兵里找不到他,死去的兵里也找不到他。那次他们打了胜仗,兵的失踪于是变得蹊跷,几近离奇。几天以后队伍打到兵的家乡,营长将兵失踪的消息告诉了兵的女人,女人听了,表情即刻变得不安。 他失踪了? 找不到了。 怎么可能? 部队里常有这种事情。营长说,他可能战死了,死在非常隐蔽的地方,我们找不到他;他可能被俘了,虽然我们打了胜仗,他仍然有走散然后被俘的可能;他可能逃跑了,因为太过恐惧,不敢面对敌人。他回来过吗? 没有。女人说,你们弄丢了我丈夫,你们不该这样问我。 不是我们把他弄丢的。营长说,是他失踪了。 我猜他战死了。女人说,先与队伍走散,然后战死。他既不会逃走也不会被俘,他那么强壮,那么勇敢。他战死了,你们有责任的。 当然。营长笑笑说,不管他战死,逃走,或者被俘,这点钱都是对你的补偿。现在我得走了,你知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光。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 女人不愿相信她的丈夫已经死去,但是现在,她不得不相信。她被自己虚构的故事说服,然后在梦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丈夫只知冲锋,终与队伍走散。他遇到敌人的散兵,他被敌兵打死然后扔进河里——丈夫是战死的,他不可能成为俘虏。 两年以后,队伍再一次打回来,女人再一次见到营长。营长说我的五百多人,只打剩不足五十人。营长说仍然没有你丈夫的消息。营长说我倒希望他被俘,似乎只有被俘才有活命的机会。 女人不相信丈夫会成为俘虏,但现在,女人突然非常希望她的丈夫成为俘虏。只有成为俘虏才可能与部队失去联系,才可能彻底失踪,才可能有活着的机会。可是丈夫成了俘虏,将会受到怎样非人的折磨?每一天夜晚,女人都会被睡梦里丈夫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惊醒。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在部队,女人再一次遇到营长。营长不再是当年的营长,他现在的任务,是负责核实战争中失踪士兵的名单。他坐在一张桌子后面,两个裸露的胳膊上,整齐地排列着十几个弹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