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气卫生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沿下风侧向更远的方向转移。 2. 向平流层转移: 3. 向其他环境介质中转移:
(三)形成二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物
• 有些大气污染物转移到其他环境介质后 ,在某些条件下仍可回到大气环境,造 成二次污染。
第三节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 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2. 小部分污染物也可以降落至食物、水体或土壤
• 光化学型烟雾事件:由于汽车尾气中NOx
和VOCs在强烈日光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 反应产生的光化学烟雾而引起。
– 著名的光化学型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
阶段I 污染物蓄积
阶段II 氧化物形成
烟雾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55年
从油箱和汽化器中挥发的汽油 碳氢化合物20%
汽 车 排 气:NOx 一氧化碳 100% 碳氢化合物 60% 氮氧化物 100%
• 我国燃煤效率低:
– 火电场发电效率30%+,工业锅炉效率65%,发达国家 均在80%以上。
– 生活用煤炉仅22%。
2. 颗粒污染物
1)从环境与健康的角度, 颗粒物按粒径可分为:
总悬浮颗粒物 Dp≤100m
可吸入颗粒物 Dp≤10m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 TSP
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 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
inhalabale particulates, IP particulate matter, PM10 能进入人体呼吸道,且能长期漂浮于空气中
(四)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一)自净
• 大气的自净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 学作用下,逐渐减少到无害程度或者消失的过程。
•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扩散和沉降:是大气污染物净化的主要方式。 2. 发生氧化和中和反应: 3. 被植物吸附和吸收:有些植物能吸收大气污染物,
从而净化空气。
(二)转移
第三章
大气卫生
逸散层
大气圈:地球表面包围的
85
很厚的并随地球旋转的空
热层
气层
85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没有气象现象,利于高空飞行;
55
•有20km左右臭氧层;
•最靠近地表且密度最大;
1122
•气象变化复杂;
•和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最密切;
10
二、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悬浮颗粒
三、大气的物理性状
重离子
80×10-8 0.01~0.0005
100~800 2
在海滨,森林公园、瀑布处,感到空气新鲜,使人有舒适感; 夏季雷雨之后空气特别清新令人舒爽、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之一,可能与空气中负离子增多有关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 Ambient air pollution
(三)肺癌 (四)心血管疾病
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
1. 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2. 臭氧层破坏 (ozone hole) 3. 酸雨(acid rain) 4. 大气棕色云团(atmosphere brown clouds,ABC)
第四节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由颗粒物和SO2协同作用引起的伦敦烟雾
伦敦烟雾、SO2浓度和超死亡率变化趋势
• 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1. 污染物来自煤炭的燃烧产物及工业生产过程 的污染物;
2. 气象条件为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很低、湿 度大、有雾、有逆温产生,多发生在寒冷季 节;
3. 河谷盆地易发生;
4. 受害者主要以呼吸道刺激症状为主。
当大气接纳污染物的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污染物浓度升 高,对人们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或潜在的不 良影响时,称为大气污染。
• 大气污染原因包括: 天然污染(natural pollution) 人为污染(anthropogenic pollution)
(一)工农业生产
1.燃料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煤和石油 2. 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
从曲轴箱漏出的气体 CHx :20%
光化学烟雾的成分
NOx + CHx
UV
浅蓝色混和烟雾
O3(85%) 过氧酰基硝酸酯(10%) 其它(5%)
主要为过氧 乙酰硝酸酯
醛类、酮类、 过氧化氢等
• 光化学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① 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经日光紫外线 的光化学作用生成的强氧化型烟雾;
② 气象条件为气温高、天气晴朗,紫外线强 烈。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白天;
尾气
生产废气
2005年
生活炉灶
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一)按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
1. 气态污染物
1)含氮化合物:主要有NO、NO2和NH3等。 2)含硫化合物:主要有SO2、SO3和H2S等
其中SO2的数量最大, 危害也最严重。
3)碳氧化合物:主要是CO和CO2。 4)碳氢化合物:包括烃类、醇类、酮类、酯类以及胺类。 5)卤素化合物:主要是含氯和含氟化合物,如HCl、HF、 SiF4
•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
1. 颗粒物 2. 二氧化硫 3. 氮氧化物 4. 一氧化碳 5. 臭氧 6. 铅 7. 多环芳烃
一、 颗粒物
(一)来源:
•自然界的风沙尘土、火山爆发、森林火 灾和海水喷溅等;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中使用的各种燃料的燃烧;钢铁厂、有色 金属冶炼厂、水泥厂和石油化工厂等的工 业生产过程;公路扬尘、建筑扬尘。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排出高度越高,烟波断 面越大,污染物的稀释程度就越大,烟波着 陆点的浓度就越低。
大气污染物排出高度图
(二)气象因素
1. 风和湍流:一般将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速时大
时小,并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上下、左右出现无规则的 摆动的不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
2. 温度层结:温度层结即气温的垂直梯度分布
1. 太阳辐射:是产生各种复杂天气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
2.气象因素:与太阳辐射综合作用于机体,对机体
的冷热感觉、体温调节、心血管功能、神经功能、 免疫功能和新陈代谢功能有调节作用。
3. 空气离子
大气中带电荷的物质统称为空气离子
气体分子外层电子逸出:正离子 中性分子结合电子: 负离子
③ 大城市内机动车拥挤、高楼林立,街道通 风不畅,容易发生烟雾事件;
④ 受害者症状主要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的刺 激症状为主。
印度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 时间:1984年12月3 • 原因:储气罐阀门失
灵
后果:52万人口受到严重损 害,15多万人中毒,5万多人 失明,2500人死亡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
如SO2、H2S、CO、CO2、NO、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
一次污染物
与其他化学物质 发生化学反应
在太阳辐射线 作用下
发生光化学反应
形成二次污染物
如SO3、H2SO4、NO2、HNO3、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等
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一) 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二)气象因素 (三)地形
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1. 颗粒物粒径:沉降速度、沉积部位、有 害物质;
2. 颗粒物成分:无机、有机、载体作用; 3. 呼吸道的清除作用。 4. 其它:运动强度等
我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中规定了 居住区大气中飘尘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50mg/m3,日 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0.15mg/m3。
防制措施 (1)控制污染
•改善能源结构和燃料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改革工艺、革新设备; •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集中供暖; •加强对工地、道路扬尘的管理。 (2)加强环境监测和健康影响评价
二、二氧化硫
• 性质:无色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
• 来源:矿物燃料的燃烧。
– 超过1.5亿吨/年,其中2/3来自于煤的燃烧,1/3来自石 油的燃烧,矿物燃料燃烧时,主要生成SO2 。
+中性分子 (10-15)
重离子 (N+/N-)
灰尘、烟雾
轻离子 (n+/n-)
空气中重离子数与轻离子数之比<50时,则空气较为清洁
表3-3 轻离子和重离子的比较
轻离子
直径(cm)
4×10-8
运动速度 (cm/s)
阳离子:1.36 阴离子:2.1
空气中的浓度(×108个/m3)
陆地
3~20
海洋
5~7
按大气污染物形成过程:
一次污染物 (primary pollutant) 直接来源于污染源的污染物,其物理和化学性 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或在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 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新的、毒性 更大的污染物。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 严重的核事故在苏联切尔诺 贝利核电站发生。乌克兰基 辅市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 贝利核电站的灾难性大火造 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 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二)慢性影响
1. 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 急性刺激作用 • 咽炎、喉炎、眼结膜炎和气管炎
2. 降低机体免疫力 3. 引起变态反应:花粉、SO2、O3、NOX 4. 其他:铅中毒
1)气温的垂直分布: γ=0.65/100m 2)逆温: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地形逆温 3)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表示气体垂直运动的程度。
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0.986oC/100m
下沉逆温
烟波扩散的类型
① 波浪型 ② 锥型 ③ 扇型 ④ 上扬型 ⑤ 烟熏型
3. 气压:与海拔高度、地理纬度和空气温度等有关。 4. 气湿:大气中含水的程度,常用相对湿度(%)表示 。 (三)地形 地形可以影响局部的气象条件,从而影响 当地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热岛(heat island)效应:人口密集的城市热量散发远 大于郊区,造成城区气温较高,往郊外方向气温逐渐降低 。如果在地图上绘制等温图,城区的高温部就像浮在海面 上的岛屿。
(二)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 生活炉灶使用的燃料有煤、液化石油气、煤气和天 然气。采暖季节,各种燃煤小炉灶是居民区大气污染 的重要来源
(三)交通运输
• 主要指汽车、飞机、火车、轮船、拖拉机、摩托车 等机动交通工具排放的污染物
(四)其他
2016年全国能源消耗
• 201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比2015年增长 1.4%。煤炭消费量下降4.7%,原油消费量增长5.5%,天 然气消费量增长8%,电力消费量增长5%
•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露事件 •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 • 重庆开县井喷事件
• 煤烟型烟雾事件:是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人大
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的。主要污染物为S02、烟尘以 及硫酸雾。
• 著名的煤烟型烟雾事件
例1:1930年12月,在比利时发生的马斯河谷烟事件; 例2:1948年10月,在美国发生的多诺拉烟雾事件; 例3:1952年12月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通过摄入食物或饮水,经消化道进入体内。 3. 直接接触黏膜与皮肤,经皮肤黏膜进入机体。
一、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一) 急性危害
–当大气污染物ຫໍສະໝຸດ Baidu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使周围 人群吸人大量污染物而造成急性中毒。
1. 烟雾事件:
• 煤烟型烟雾事件、光化学型烟雾事件
2. 事故性排放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
细颗粒物 Dp≤2.5m
fine particl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更长,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超细颗粒物 PM0.1
大于5μm的颗粒物多滞留在上呼吸道,对粘膜 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常发生慢性鼻咽炎、慢 性支气管炎.
小于5μm的颗粒物多滞留在细支气管和肺泡, 可与NO2协同,损伤肺泡和粘膜,引起支气管 和肺部炎症。长期持续作用,可诱发COPD, 出现继发感染,可导致严重后果。
(二)健康影响
1.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局部组织的堵塞作用、 慢性炎症、COPD;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干扰中枢神经系统; 进入血循环,诱发血栓; 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并释放细胞因子,导
致血管损伤。
3. 致癌作用; 4. 其他:对人群死亡率的急、慢性影响;
(三)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一)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1. 排放量: 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
最基本的因素。
•2. 与污染源的距离: 有组织排放时,烟气自烟囱
排出后,向下风侧逐渐扩散稀释,然后接触地,接触 地面的点被称为烟波着陆点。
3.排出高度:
•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出 高度,即烟囱本身的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 和,用烟波中心轴到地面的距离表示。
(三)形成二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物
• 有些大气污染物转移到其他环境介质后 ,在某些条件下仍可回到大气环境,造 成二次污染。
第三节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 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2. 小部分污染物也可以降落至食物、水体或土壤
• 光化学型烟雾事件:由于汽车尾气中NOx
和VOCs在强烈日光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 反应产生的光化学烟雾而引起。
– 著名的光化学型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
阶段I 污染物蓄积
阶段II 氧化物形成
烟雾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55年
从油箱和汽化器中挥发的汽油 碳氢化合物20%
汽 车 排 气:NOx 一氧化碳 100% 碳氢化合物 60% 氮氧化物 100%
• 我国燃煤效率低:
– 火电场发电效率30%+,工业锅炉效率65%,发达国家 均在80%以上。
– 生活用煤炉仅22%。
2. 颗粒污染物
1)从环境与健康的角度, 颗粒物按粒径可分为:
总悬浮颗粒物 Dp≤100m
可吸入颗粒物 Dp≤10m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 TSP
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 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
inhalabale particulates, IP particulate matter, PM10 能进入人体呼吸道,且能长期漂浮于空气中
(四)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一)自净
• 大气的自净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 学作用下,逐渐减少到无害程度或者消失的过程。
•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扩散和沉降:是大气污染物净化的主要方式。 2. 发生氧化和中和反应: 3. 被植物吸附和吸收:有些植物能吸收大气污染物,
从而净化空气。
(二)转移
第三章
大气卫生
逸散层
大气圈:地球表面包围的
85
很厚的并随地球旋转的空
热层
气层
85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没有气象现象,利于高空飞行;
55
•有20km左右臭氧层;
•最靠近地表且密度最大;
1122
•气象变化复杂;
•和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最密切;
10
二、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悬浮颗粒
三、大气的物理性状
重离子
80×10-8 0.01~0.0005
100~800 2
在海滨,森林公园、瀑布处,感到空气新鲜,使人有舒适感; 夏季雷雨之后空气特别清新令人舒爽、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之一,可能与空气中负离子增多有关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 Ambient air pollution
(三)肺癌 (四)心血管疾病
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
1. 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2. 臭氧层破坏 (ozone hole) 3. 酸雨(acid rain) 4. 大气棕色云团(atmosphere brown clouds,ABC)
第四节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由颗粒物和SO2协同作用引起的伦敦烟雾
伦敦烟雾、SO2浓度和超死亡率变化趋势
• 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1. 污染物来自煤炭的燃烧产物及工业生产过程 的污染物;
2. 气象条件为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很低、湿 度大、有雾、有逆温产生,多发生在寒冷季 节;
3. 河谷盆地易发生;
4. 受害者主要以呼吸道刺激症状为主。
当大气接纳污染物的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污染物浓度升 高,对人们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或潜在的不 良影响时,称为大气污染。
• 大气污染原因包括: 天然污染(natural pollution) 人为污染(anthropogenic pollution)
(一)工农业生产
1.燃料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煤和石油 2. 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
从曲轴箱漏出的气体 CHx :20%
光化学烟雾的成分
NOx + CHx
UV
浅蓝色混和烟雾
O3(85%) 过氧酰基硝酸酯(10%) 其它(5%)
主要为过氧 乙酰硝酸酯
醛类、酮类、 过氧化氢等
• 光化学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① 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经日光紫外线 的光化学作用生成的强氧化型烟雾;
② 气象条件为气温高、天气晴朗,紫外线强 烈。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白天;
尾气
生产废气
2005年
生活炉灶
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一)按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
1. 气态污染物
1)含氮化合物:主要有NO、NO2和NH3等。 2)含硫化合物:主要有SO2、SO3和H2S等
其中SO2的数量最大, 危害也最严重。
3)碳氧化合物:主要是CO和CO2。 4)碳氢化合物:包括烃类、醇类、酮类、酯类以及胺类。 5)卤素化合物:主要是含氯和含氟化合物,如HCl、HF、 SiF4
•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
1. 颗粒物 2. 二氧化硫 3. 氮氧化物 4. 一氧化碳 5. 臭氧 6. 铅 7. 多环芳烃
一、 颗粒物
(一)来源:
•自然界的风沙尘土、火山爆发、森林火 灾和海水喷溅等;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中使用的各种燃料的燃烧;钢铁厂、有色 金属冶炼厂、水泥厂和石油化工厂等的工 业生产过程;公路扬尘、建筑扬尘。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排出高度越高,烟波断 面越大,污染物的稀释程度就越大,烟波着 陆点的浓度就越低。
大气污染物排出高度图
(二)气象因素
1. 风和湍流:一般将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速时大
时小,并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上下、左右出现无规则的 摆动的不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
2. 温度层结:温度层结即气温的垂直梯度分布
1. 太阳辐射:是产生各种复杂天气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
2.气象因素:与太阳辐射综合作用于机体,对机体
的冷热感觉、体温调节、心血管功能、神经功能、 免疫功能和新陈代谢功能有调节作用。
3. 空气离子
大气中带电荷的物质统称为空气离子
气体分子外层电子逸出:正离子 中性分子结合电子: 负离子
③ 大城市内机动车拥挤、高楼林立,街道通 风不畅,容易发生烟雾事件;
④ 受害者症状主要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的刺 激症状为主。
印度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 时间:1984年12月3 • 原因:储气罐阀门失
灵
后果:52万人口受到严重损 害,15多万人中毒,5万多人 失明,2500人死亡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
如SO2、H2S、CO、CO2、NO、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
一次污染物
与其他化学物质 发生化学反应
在太阳辐射线 作用下
发生光化学反应
形成二次污染物
如SO3、H2SO4、NO2、HNO3、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等
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一) 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二)气象因素 (三)地形
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1. 颗粒物粒径:沉降速度、沉积部位、有 害物质;
2. 颗粒物成分:无机、有机、载体作用; 3. 呼吸道的清除作用。 4. 其它:运动强度等
我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中规定了 居住区大气中飘尘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50mg/m3,日 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0.15mg/m3。
防制措施 (1)控制污染
•改善能源结构和燃料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改革工艺、革新设备; •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集中供暖; •加强对工地、道路扬尘的管理。 (2)加强环境监测和健康影响评价
二、二氧化硫
• 性质:无色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
• 来源:矿物燃料的燃烧。
– 超过1.5亿吨/年,其中2/3来自于煤的燃烧,1/3来自石 油的燃烧,矿物燃料燃烧时,主要生成SO2 。
+中性分子 (10-15)
重离子 (N+/N-)
灰尘、烟雾
轻离子 (n+/n-)
空气中重离子数与轻离子数之比<50时,则空气较为清洁
表3-3 轻离子和重离子的比较
轻离子
直径(cm)
4×10-8
运动速度 (cm/s)
阳离子:1.36 阴离子:2.1
空气中的浓度(×108个/m3)
陆地
3~20
海洋
5~7
按大气污染物形成过程:
一次污染物 (primary pollutant) 直接来源于污染源的污染物,其物理和化学性 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或在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 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新的、毒性 更大的污染物。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 严重的核事故在苏联切尔诺 贝利核电站发生。乌克兰基 辅市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 贝利核电站的灾难性大火造 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 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二)慢性影响
1. 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 急性刺激作用 • 咽炎、喉炎、眼结膜炎和气管炎
2. 降低机体免疫力 3. 引起变态反应:花粉、SO2、O3、NOX 4. 其他:铅中毒
1)气温的垂直分布: γ=0.65/100m 2)逆温: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地形逆温 3)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表示气体垂直运动的程度。
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0.986oC/100m
下沉逆温
烟波扩散的类型
① 波浪型 ② 锥型 ③ 扇型 ④ 上扬型 ⑤ 烟熏型
3. 气压:与海拔高度、地理纬度和空气温度等有关。 4. 气湿:大气中含水的程度,常用相对湿度(%)表示 。 (三)地形 地形可以影响局部的气象条件,从而影响 当地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热岛(heat island)效应:人口密集的城市热量散发远 大于郊区,造成城区气温较高,往郊外方向气温逐渐降低 。如果在地图上绘制等温图,城区的高温部就像浮在海面 上的岛屿。
(二)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 生活炉灶使用的燃料有煤、液化石油气、煤气和天 然气。采暖季节,各种燃煤小炉灶是居民区大气污染 的重要来源
(三)交通运输
• 主要指汽车、飞机、火车、轮船、拖拉机、摩托车 等机动交通工具排放的污染物
(四)其他
2016年全国能源消耗
• 201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比2015年增长 1.4%。煤炭消费量下降4.7%,原油消费量增长5.5%,天 然气消费量增长8%,电力消费量增长5%
•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露事件 •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 • 重庆开县井喷事件
• 煤烟型烟雾事件:是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人大
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的。主要污染物为S02、烟尘以 及硫酸雾。
• 著名的煤烟型烟雾事件
例1:1930年12月,在比利时发生的马斯河谷烟事件; 例2:1948年10月,在美国发生的多诺拉烟雾事件; 例3:1952年12月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通过摄入食物或饮水,经消化道进入体内。 3. 直接接触黏膜与皮肤,经皮肤黏膜进入机体。
一、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一) 急性危害
–当大气污染物ຫໍສະໝຸດ Baidu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使周围 人群吸人大量污染物而造成急性中毒。
1. 烟雾事件:
• 煤烟型烟雾事件、光化学型烟雾事件
2. 事故性排放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
细颗粒物 Dp≤2.5m
fine particl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更长,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超细颗粒物 PM0.1
大于5μm的颗粒物多滞留在上呼吸道,对粘膜 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常发生慢性鼻咽炎、慢 性支气管炎.
小于5μm的颗粒物多滞留在细支气管和肺泡, 可与NO2协同,损伤肺泡和粘膜,引起支气管 和肺部炎症。长期持续作用,可诱发COPD, 出现继发感染,可导致严重后果。
(二)健康影响
1.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局部组织的堵塞作用、 慢性炎症、COPD;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干扰中枢神经系统; 进入血循环,诱发血栓; 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并释放细胞因子,导
致血管损伤。
3. 致癌作用; 4. 其他:对人群死亡率的急、慢性影响;
(三)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一)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1. 排放量: 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
最基本的因素。
•2. 与污染源的距离: 有组织排放时,烟气自烟囱
排出后,向下风侧逐渐扩散稀释,然后接触地,接触 地面的点被称为烟波着陆点。
3.排出高度:
•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出 高度,即烟囱本身的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 和,用烟波中心轴到地面的距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