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生活史
两阶段 无性生殖(人体内) 有性生殖(蚊体内) 两宿主 中间宿主(人) 终宿主(蚊)
肝细胞内发育期 红细胞内发育期
10
传染性雌性按蚊吮吸病人的血时
随按蚊唾液
子孢子
人体血液
肝细胞
肝细胞肿胀破裂,
肝细胞内发育
进一步分裂
裂殖体
裂殖子 释放大量裂殖子
红细胞外期
11
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
➢ 间日疟—13~15日 ➢ 三日疟—24~30日 ➢ 恶性疟—7~12日 ➢ 卵形疟—13~15日
23
疟疾典型发作
寒战期: 突起畏寒、寒战、面色苍白、指唇发绀、四肢凉
持续10min-2h,伴体温迅速上升

高热期:
体温迅速上升至40℃以上,神志清楚 持续2-6h
特点:间歇性、发作性
大汗期: 全身大汗淋漓
一部分进入血流并侵入红细胞
内,形成红细胞内期
引起临床发作
大部分裂殖子: 被红吞细噬胞细破胞裂,消释灭放
出(裂殖子、疟色
小素部和分代裂谢殖产物子):— 侵入发红生细临胞床症重状复
上述裂体增值。
(临床上周期发 作的原因)
红细胞内的发育
间日疟:48h 卵形疟:48h 三日疟:72h 恶性疟:38~48h
(3)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的发育是复发的根源.
(4)间日疟和卵形疟有复发,恶性疟和三日疟无复发.
17
疟原虫的生活史应明确以下几点
(5)周期性发作:一部分裂殖子再侵入红细胞内增殖后再释放入血. (6)裂殖子经3-6代增殖后发育成雌雄配子体时,具有传染性. (7)人为中间宿主,蚊为终宿主. (8)肝细胞内期:复发、潜伏期有关. (9) 红细胞内期:周期性发作有关.
25
反复发作
26
脑型疟疾
脑型疟疾:
恶性疟严重的临床类型,偶见于间日疟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意识障碍 病因:
体温骤降至正常(1-2h)
间歇期:
24
此期一般无明显症状
• 间日疟,卵形疟—48h • 三日疟—72h • 恶性疟—无规律
大部分裂殖子: 被吞噬细胞消灭
小部分裂殖子: 侵入红细胞重复 上述裂体增值。 (临床上周期发
作的原因)
间日疟:48h 卵形疟:48h 三日疟:72h 恶性疟:38~48h
红细胞内的发育
疟疾
1
疟疾又名打摆子,是一很古老的 疾病,远在公元2000年前《黄帝 内经·素问》中即有《疟论篇》 和《刺论篇》等专篇论述疟疾的 病因、症状和疗法
2
据史书记载,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历史上曾发生 过多次疟疾大流行。“自黄昏直至天晓,哭声不绝, 瘴烟之内,阴魂无数”。
20世纪初,云南思茅曾有3万人口,疟疾反复流行30 年后,到解放前夕就剩900多人。
探索。他提出了疟原虫为疟疾的病原体。1907年,
诺贝尔奖评委会将第七届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授予拉弗兰,以表彰他在致病原虫研究领域的杰
出贡献。
5
Alphonse Laveran
疟疾全球分布图
(2008年公布)
流行特征:热带>亚热带>温带
疟疾分布非常广泛,见于北纬60度与南纬30度之间。
6
根据2013年12月发布的最新情况估计: • 2012年约有2.07亿疟疾病例 • 有62.7万人死亡,大多数死亡发生
罗纳德·罗斯,英国医生、英国微生物学 家、热带病攻师,他曾经以军医的身分参加第 三次缅甸战争。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发现蚊子 是传播疟疾的媒介,为此获得1902年第二届诺 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未被遗忘的疟原虫发现者
Ronald Ross
阿方斯·拉弗兰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医学
世家,22岁成为医生。他一直致力于致病原虫的
3
可怕的疟疾Baidu Nhomakorabea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正处在强盛的颠峰,帝国的版图不 断扩大。然而,一场致命的瘟疫却狂风般袭来,每天有数千人 死去,罗马帝国的一半居民死于非命。20世纪末,英美考古学 家从一处古罗马坟墓中,发掘出1500年前罗马人的骨骸,DNA 鉴定发现,加速古罗马帝国衰亡的瘟疫正是这种疾病。
4
上帝的清道夫——罗纳德·罗斯
进一步分裂
裂殖体
肝细胞肿胀破裂,
裂殖子 释放大量裂殖子
红细胞外期
16
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
一部分进入血流并侵入红细胞
内,形成红细胞内期
引起临床发作
疟原虫的生活史应明确以下几点:
(1)当疟原虫在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增殖时,临床上无症状. (2)红细胞破坏—大量裂殖子、疟色素及代谢产物释放入血,引起 疟疾发作(红细胞内裂殖子)。
在非洲儿童中,那里每分钟便有一 名儿童死于疟疾 • 疟疾已经成为非洲儿童主要的死因 • 自2000年以来,非洲儿童疟疾死亡 率估计下降了54%。
7
概述
定义: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临床特点: • 周期性高热 • 寒战 • 大汗 • 脾肿大和贫血
8
病原学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12
13
14
子孢子
间日疟 卵型疟
速发型子孢子
迟发型子孢子 复发的原因
侵入肝细胞后迅速发育 成熟并感染红细胞,潜 伏期短(12~20日)
15
要经过一段“休眠状态”后 才能发育成熟,引起发作。 潜伏期长(6个月以上)
传染性雌性按蚊吮吸病人的血时
随按蚊唾液
子孢子
人体血液
肝细胞
肝细胞内进行 裂体增值
21
传染源
• 疟疾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血液含成熟配子体)
传播途径

• 传播媒介—按蚊(我国是中华按蚊)

• 蚊虫叮咬皮肤(主要)
病 • 输血
学 人群易感性
• 普遍易感
• 感染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但不持久
• 各型疟疾间无交叉免疫力
• 如再感染则症状较轻或无症状
流行特征
• 间日疟最多
22
临床表现
潜伏期:
病 • 输血
学 人群易感性
• 普遍易感
• 感染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但不持久
• 各型疟疾间无交叉免疫力
• 如再感染则症状较轻或无症状
流行特征
• 间日疟最多
20
在蚊子的胃壁表面能够容下几百个疟原虫虫卵的卵 囊。当卵囊发育成熟后,几千个长条形疟原虫破壳而 出。它们仿佛菊花花瓣,一个花瓣就是一个新生疟原 虫。成熟的疟原虫会游到蚊子的口器之中,等待进入 人体的时机。
18
发病机制
贫血: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所致。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显著增生:与疟原虫在人
体内增殖引起强烈的吞噬反应有关,表现肝脾 肿大,骨髓增生,周围血中单核细胞增多,血 浆球蛋白增高。
19
传染源
• 疟疾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血液含成熟配子体)
传播途径

• 传播媒介—按蚊(我国是中华按蚊)

• 蚊虫叮咬皮肤(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