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麻醉性镇痛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将使机体产生一种适 应状态,这时必须有足够量的药物,才能维持 机体的正常功能状态,若突然断药,生理功能
就会发生紊乱,出现戒断症状。亦称生理依赖
性。戒断症状: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
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成瘾性(Addiction)
药物依赖性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强迫感,
(5) 其他:
兴奋延脑CTZ→恶心、呕吐。
抑制下丘脑释放:促性腺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吗啡药理作用 (重点掌握)
2.作用于平滑肌 ⑴ 兴奋胃肠平滑肌,提高肌张力,减缓推进性蠕动, 引起便秘,用于止泻。 ⑵ 收缩胆道奥狄括约肌,胆道排空受阻,导致上腹 部不适甚至引起胆绞痛。胆绞痛时合用阿托品。 (3) 大剂量时收缩支气管平滑肌,故支气管哮喘患者 及肺功能不全者禁用。 (4) 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致排尿困难,尿潴留。 (5) 降低子宫张力,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收缩作用, 延长产程,产妇禁用。
阿片生物碱
一、菲类: 吗啡、可待因 二、异喹啉类: 罂粟碱
美丽的罂粟花
罂粟花和罂粟果
阿片生物碱代表-吗啡及其衍生物
海洛因(二乙酰吗啡)
吗啡的药理作用(重点掌握)
1.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⑴ 镇痛镇静作用
• 激动阿片受体,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 • 改善疼痛所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 并可伴有欣快感。
合用可引起急性中毒。
罗通定(Rotundine)
• 为延胡索乙素的左旋体。
源自文库
•
有镇静、安定、镇痛和催眠作用。可能通过促进脑啡肽和
内啡肽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 •
镇痛效果弱于哌替啶,强于解热镇痛药。 对慢性持续性钝痛效果较好,特别适用于因疼痛而失眠的 患者,对创伤性和癌性疼痛效果较差。用于胃溃疡及十二 指肠溃疡的疼痛、一般性头痛、脑震荡后头痛。月经痛、 分娩后宫缩痛、紧张性失眠等。
其他镇痛药——曲马朵(Tramadol)
• μ 受体弱激动药, NA 、 5-HT 再摄取抑制药,可以镇痛、 缓解抑郁症、焦虑症的痛苦。 • 镇痛类似喷他佐辛,镇咳为可待因的一半,呼吸抑制较 弱,无明显心血管、胃肠道作用。 • 适用于中、重度疼痛,如骨折和多种术后疼痛、癌症疼 痛等。
•
与酒精、镇静剂、镇痛剂或其它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药物
• 口服美沙酮后再注射吗啡不能引起原有的欣快感,
亦不出现戒断症状,因而使吗啡等的成瘾性减弱,
• 适用于创伤、手术及晚期癌症等所致剧痛。还可
用于吗啡、海洛因等成瘾的脱毒治疗。
• 芬太尼( fentanyl ):强效镇痛药(吗啡 80 - 100 倍),用于各种剧痛。用于麻醉辅助用药
和静脉复合麻醉,或与氟哌利多合用产生神经
吗啡有哪些临床用途?
吗啡临床应用(重点掌握)
1. 镇痛:作用强、中枢性镇痛作用。 • 用于各种原因的疼痛。急性锐痛,如严重创伤、烧伤、手术后伤
口痛、 骨折、晚期肿瘤等。
• 因易成瘾,一般仅用于其它镇痛药无效时。
• 对心肌梗塞性心前区剧痛(血压正常者)有效。
临床应用(重点掌握)
2. 心源性哮喘辅助治疗: ① 吗啡扩张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② 镇静作用,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③ 抑制呼吸,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使呼吸由浅快变深慢。 3. 止泻 阿片酊——单纯性腹泻
疼痛概述
疼痛是一种疾病信号, 并非是一种疾病。
缓解疼痛的药物
临床上分两类: 1.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用于剧痛,意识清 楚,其它感觉不受影响,久用有成瘾性, 也称为麻醉性镇痛药,以吗啡为代表。
2.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于外周,缓解疼痛 作用较弱,用于钝痛,久用无成瘾性,以 阿司匹林为代表。
镇痛药使用原则
“心源性哮喘”常在夜间发作
体 循 环 和 肺 循 环
吗啡是如何发挥镇痛作用的?
疼痛的感觉传入
代谢产物、 前列腺素、 缓激肽、 辣椒素
体内“自身抗痛”作用机制
遭受到疼痛刺激时,自身抗痛机制发挥作用。
自身抗痛系统: 1.内阿片肽能神经元 2.内阿片肽(脑啡肽) 3. 阿片受体( μ 、κ 、δ 受体)
阻滞镇痛。 成瘾性较小。 • 阿法罗定(安那度):短效镇痛药,用于小手 术。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共同特点: • 大多数具有部分激动药特点 • 有些药物对某些受体亚型是激动药,而对另外一 些亚型是拮抗药。 • 以镇痛作用为主,依赖性较小,呼吸抑制作用较 弱,但有拟精神病副作用。
喷他佐辛(pentazocine,镇痛新)
阿片受体对痛觉信号传导的调控
体内“自身抗痛”分子作用机
制
内阿片肽能神经元→释放内阿片肽(脑啡 肽)→激动阿片受体→通过G蛋白偶联机制 →抑制AC→Ca内流↓、K外流↑→前膜递质 (P物质等)释放↓→突触后膜超极化→阻 止痛觉冲动的传导、传递→镇痛。
吗啡的镇痛机制-激动阿片受体
• 吗啡通过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 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模拟内源性阿片肽而发挥 镇痛作用。
阿片受体阻断药—纳洛酮(Naloxone)
• 对各型阿片受体都有竞争性阻断作用:μ>κ>δ
临床应用:
• 治疗阿片类药物中毒:解救呼吸抑制和中枢抑制 • 诊断吸毒成瘾:可诱发戒断症状 • 试用于酒精中毒、休克的治疗、脑脊髓损伤等 • 实验研究工具药 同类药:纳曲酮
由于吗啡收缩胆道奥狄括约肌,
胆绞痛: 吗啡+阿托品
适宜合用
吗啡药理作用
3.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⑴扩张阻力血管及容量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这与吗啡抑制延脑血管运动中枢、促组胺释放和 扩张外周血管等作用有关。 (2)间接扩张脑血管而使颅内压升高,主要由于呼吸 抑制,CO2潴留使脑血管扩张的结果。颅脑损 伤,颅内压高者禁用。 4.其他 抑制免疫系统和HIV诱导的免疫反应。
为了享受用药后的的“欣快”感和避免断药所
引起的戒断症状,用药者不顾一切不断地寻觅 和使用药(毒)品(强迫性觅药行为),此即成瘾
性。
欣快感
用海洛因静脉注射,其效应快如闪电。整个身体、 头部、神经会产生一种爆发式的快感,如“闪电” 一般。2~3个小时内,毒品使用者沉浸在半麻醉 状态,唯有快感存在,其他感觉荡然无存。心醉 神迷过后,别无他念,只对白粉感兴趣,一心只 想重新吸白粉。这就是“沉醉”。 为追求欣快感和避免戒断症状,常出现“强迫性 觅药行为”
• 作用于边缘系统和蓝斑的阿片受体,则可减缓疼痛 所引起的不愉快、焦虑等情绪和致欣快感。
阿片受体 在体内的分布
①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密度较高——与痛觉的感受和整合有关。
②边缘系统及蓝斑核密度最高——与情绪、精神活
动有关。
③中脑盖前核与缩瞳有关。 ④延脑的孤束核与咳嗽反射有关。 ⑤脑干极后区与恶心呕吐有关。 ⑥迷走神经背核、肠肌也有阿片受体存在。
吗啡药理作用 (重点掌握)
⑵ 镇咳作用(强大,但很少用)
⑶抑制呼吸:抑制脑桥呼吸调整中枢,使呼吸频率减
慢,潮气量降低;急性中毒时呼吸频率可减至 3-4
次 / 分,最后呼吸停止,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
要原因。
吗啡药理作用(重点掌握)
⑷ 缩瞳: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中毒时瞳孔 缩小,
针尖样瞳孔为其中毒特征。
诊断未明时, 不要轻易使用镇痛药
否则会 掩盖病情
镇痛药发展简史
最早使用的镇痛药来自罂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阿 片(opium)。 1806年,德国药师sertüner提纯出吗啡 (morphine)。 1832年,Robiquet发现甲基吗啡(可待因), 1874年,二乙酰吗啡(海洛因)合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合成了哌替啶、美沙酮等具 有吗啡样作用的药物。
清朝吸食鸦片烟的中国人
清朝吸食鸦片烟的中国人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阿片生物碱类药物 可待因(Codeine)
• 作用与吗啡相似,但强度较弱。 • 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左右。 • 镇咳作用为吗啡的1/4左右。 • 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和剧烈干咳。
吗啡的成瘾性强,不适宜长期应用。
因此人工合成镇痛药问世!
第十二章 镇痛药
Analgesics
本章主要内容
1.重点掌握镇痛药的应用原则、代表药物吗啡的药理 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 2.熟悉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
3.了解各种镇痛药的名称、使用方法。
疼痛的表现很多
面部疼痛
头痛
另:恶性肿瘤 多伴有疼痛
心绞痛
内脏痛
疼痛的表现很多
颈椎病可以
腰椎病引起腰痛
引起心前区疼痛
①镇痛作用:激动 κ 受体和阻断 μ 受体。强度为吗啡 的1/3。用于各种慢性疼痛。 范围。
②没有列入麻醉药品(成瘾性小),但仍为“精神药物” ③大剂量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作功量。
(与提高血浆浓度中NA水平有关) ④剂量增大能引起烦躁、幻觉、恶梦、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思维障碍和发音困难等 。
如杜冷丁、镇痛新、芬太尼、罗通定、 美沙酮等
哌替啶(pethidine)
杜冷丁(dolantin) 药理作用: 1. 镇痛镇静。(镇痛强度为吗啡的 1 / 10 ,维持 2-4 小时)
2. 没有便秘,也无止泻作用。
3. 对妊娠末期子宫不对抗催产素作用。不延长产程
4. 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可使颅内压升高。
吗啡不良反应
1. 治疗量:恶心、呕吐、便秘等。
三大中毒症状
2. 用量过大,急性中毒: 表现昏迷、瞳孔缩小、呼吸抑 制、血压下降、体温下降、少尿,死于呼吸麻痹。 抢救:人工呼吸、给氧、纳洛酮。 3. 耐受性及成瘾性:可耐受正常量25倍不引起中毒。
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哌替啶(pethidine)
临床应用: ①镇痛。替代吗啡用于各种剧痛(创伤、术后、癌 症)、绞痛(与解痉药合用)、分娩痛(产前 2~4h不用) ②心源性哮喘和肺水肿 ③麻醉前给药:镇静、诱导麻醉 ④人工冬眠(与氯丙嗪、异丙嗪合用)
杰克逊死于异丙酚+杜冷丁
美沙酮(methadone)
• 与吗啡比较,镇痛作用强度相当,持续时间较长, 镇静作用较弱,耐受性与成瘾性发生较慢,戒断 症状略轻。
吗啡的一般体内过程
1.吸收:胃肠给药,首过消除大,生物利用度低。皮 下、肌内注射吸收好。常用量(5-10mg),维持45小时。 2.分布:肾、肺、肝脾和肌肉等部位。可透过胎盘, 小量进入血脑屏障。 3. 代谢:肝脏。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4.排泄:大部分肾排泄,少量乳汁和胆汁 (孕妇、哺 乳期妇女禁用) 。
就会发生紊乱,出现戒断症状。亦称生理依赖
性。戒断症状: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
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成瘾性(Addiction)
药物依赖性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强迫感,
(5) 其他:
兴奋延脑CTZ→恶心、呕吐。
抑制下丘脑释放:促性腺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吗啡药理作用 (重点掌握)
2.作用于平滑肌 ⑴ 兴奋胃肠平滑肌,提高肌张力,减缓推进性蠕动, 引起便秘,用于止泻。 ⑵ 收缩胆道奥狄括约肌,胆道排空受阻,导致上腹 部不适甚至引起胆绞痛。胆绞痛时合用阿托品。 (3) 大剂量时收缩支气管平滑肌,故支气管哮喘患者 及肺功能不全者禁用。 (4) 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致排尿困难,尿潴留。 (5) 降低子宫张力,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收缩作用, 延长产程,产妇禁用。
阿片生物碱
一、菲类: 吗啡、可待因 二、异喹啉类: 罂粟碱
美丽的罂粟花
罂粟花和罂粟果
阿片生物碱代表-吗啡及其衍生物
海洛因(二乙酰吗啡)
吗啡的药理作用(重点掌握)
1.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⑴ 镇痛镇静作用
• 激动阿片受体,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 • 改善疼痛所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 并可伴有欣快感。
合用可引起急性中毒。
罗通定(Rotundine)
• 为延胡索乙素的左旋体。
源自文库
•
有镇静、安定、镇痛和催眠作用。可能通过促进脑啡肽和
内啡肽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 •
镇痛效果弱于哌替啶,强于解热镇痛药。 对慢性持续性钝痛效果较好,特别适用于因疼痛而失眠的 患者,对创伤性和癌性疼痛效果较差。用于胃溃疡及十二 指肠溃疡的疼痛、一般性头痛、脑震荡后头痛。月经痛、 分娩后宫缩痛、紧张性失眠等。
其他镇痛药——曲马朵(Tramadol)
• μ 受体弱激动药, NA 、 5-HT 再摄取抑制药,可以镇痛、 缓解抑郁症、焦虑症的痛苦。 • 镇痛类似喷他佐辛,镇咳为可待因的一半,呼吸抑制较 弱,无明显心血管、胃肠道作用。 • 适用于中、重度疼痛,如骨折和多种术后疼痛、癌症疼 痛等。
•
与酒精、镇静剂、镇痛剂或其它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药物
• 口服美沙酮后再注射吗啡不能引起原有的欣快感,
亦不出现戒断症状,因而使吗啡等的成瘾性减弱,
• 适用于创伤、手术及晚期癌症等所致剧痛。还可
用于吗啡、海洛因等成瘾的脱毒治疗。
• 芬太尼( fentanyl ):强效镇痛药(吗啡 80 - 100 倍),用于各种剧痛。用于麻醉辅助用药
和静脉复合麻醉,或与氟哌利多合用产生神经
吗啡有哪些临床用途?
吗啡临床应用(重点掌握)
1. 镇痛:作用强、中枢性镇痛作用。 • 用于各种原因的疼痛。急性锐痛,如严重创伤、烧伤、手术后伤
口痛、 骨折、晚期肿瘤等。
• 因易成瘾,一般仅用于其它镇痛药无效时。
• 对心肌梗塞性心前区剧痛(血压正常者)有效。
临床应用(重点掌握)
2. 心源性哮喘辅助治疗: ① 吗啡扩张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② 镇静作用,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③ 抑制呼吸,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使呼吸由浅快变深慢。 3. 止泻 阿片酊——单纯性腹泻
疼痛概述
疼痛是一种疾病信号, 并非是一种疾病。
缓解疼痛的药物
临床上分两类: 1.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用于剧痛,意识清 楚,其它感觉不受影响,久用有成瘾性, 也称为麻醉性镇痛药,以吗啡为代表。
2.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于外周,缓解疼痛 作用较弱,用于钝痛,久用无成瘾性,以 阿司匹林为代表。
镇痛药使用原则
“心源性哮喘”常在夜间发作
体 循 环 和 肺 循 环
吗啡是如何发挥镇痛作用的?
疼痛的感觉传入
代谢产物、 前列腺素、 缓激肽、 辣椒素
体内“自身抗痛”作用机制
遭受到疼痛刺激时,自身抗痛机制发挥作用。
自身抗痛系统: 1.内阿片肽能神经元 2.内阿片肽(脑啡肽) 3. 阿片受体( μ 、κ 、δ 受体)
阻滞镇痛。 成瘾性较小。 • 阿法罗定(安那度):短效镇痛药,用于小手 术。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共同特点: • 大多数具有部分激动药特点 • 有些药物对某些受体亚型是激动药,而对另外一 些亚型是拮抗药。 • 以镇痛作用为主,依赖性较小,呼吸抑制作用较 弱,但有拟精神病副作用。
喷他佐辛(pentazocine,镇痛新)
阿片受体对痛觉信号传导的调控
体内“自身抗痛”分子作用机
制
内阿片肽能神经元→释放内阿片肽(脑啡 肽)→激动阿片受体→通过G蛋白偶联机制 →抑制AC→Ca内流↓、K外流↑→前膜递质 (P物质等)释放↓→突触后膜超极化→阻 止痛觉冲动的传导、传递→镇痛。
吗啡的镇痛机制-激动阿片受体
• 吗啡通过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 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模拟内源性阿片肽而发挥 镇痛作用。
阿片受体阻断药—纳洛酮(Naloxone)
• 对各型阿片受体都有竞争性阻断作用:μ>κ>δ
临床应用:
• 治疗阿片类药物中毒:解救呼吸抑制和中枢抑制 • 诊断吸毒成瘾:可诱发戒断症状 • 试用于酒精中毒、休克的治疗、脑脊髓损伤等 • 实验研究工具药 同类药:纳曲酮
由于吗啡收缩胆道奥狄括约肌,
胆绞痛: 吗啡+阿托品
适宜合用
吗啡药理作用
3.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⑴扩张阻力血管及容量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这与吗啡抑制延脑血管运动中枢、促组胺释放和 扩张外周血管等作用有关。 (2)间接扩张脑血管而使颅内压升高,主要由于呼吸 抑制,CO2潴留使脑血管扩张的结果。颅脑损 伤,颅内压高者禁用。 4.其他 抑制免疫系统和HIV诱导的免疫反应。
为了享受用药后的的“欣快”感和避免断药所
引起的戒断症状,用药者不顾一切不断地寻觅 和使用药(毒)品(强迫性觅药行为),此即成瘾
性。
欣快感
用海洛因静脉注射,其效应快如闪电。整个身体、 头部、神经会产生一种爆发式的快感,如“闪电” 一般。2~3个小时内,毒品使用者沉浸在半麻醉 状态,唯有快感存在,其他感觉荡然无存。心醉 神迷过后,别无他念,只对白粉感兴趣,一心只 想重新吸白粉。这就是“沉醉”。 为追求欣快感和避免戒断症状,常出现“强迫性 觅药行为”
• 作用于边缘系统和蓝斑的阿片受体,则可减缓疼痛 所引起的不愉快、焦虑等情绪和致欣快感。
阿片受体 在体内的分布
①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密度较高——与痛觉的感受和整合有关。
②边缘系统及蓝斑核密度最高——与情绪、精神活
动有关。
③中脑盖前核与缩瞳有关。 ④延脑的孤束核与咳嗽反射有关。 ⑤脑干极后区与恶心呕吐有关。 ⑥迷走神经背核、肠肌也有阿片受体存在。
吗啡药理作用 (重点掌握)
⑵ 镇咳作用(强大,但很少用)
⑶抑制呼吸:抑制脑桥呼吸调整中枢,使呼吸频率减
慢,潮气量降低;急性中毒时呼吸频率可减至 3-4
次 / 分,最后呼吸停止,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
要原因。
吗啡药理作用(重点掌握)
⑷ 缩瞳: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中毒时瞳孔 缩小,
针尖样瞳孔为其中毒特征。
诊断未明时, 不要轻易使用镇痛药
否则会 掩盖病情
镇痛药发展简史
最早使用的镇痛药来自罂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阿 片(opium)。 1806年,德国药师sertüner提纯出吗啡 (morphine)。 1832年,Robiquet发现甲基吗啡(可待因), 1874年,二乙酰吗啡(海洛因)合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合成了哌替啶、美沙酮等具 有吗啡样作用的药物。
清朝吸食鸦片烟的中国人
清朝吸食鸦片烟的中国人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阿片生物碱类药物 可待因(Codeine)
• 作用与吗啡相似,但强度较弱。 • 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左右。 • 镇咳作用为吗啡的1/4左右。 • 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和剧烈干咳。
吗啡的成瘾性强,不适宜长期应用。
因此人工合成镇痛药问世!
第十二章 镇痛药
Analgesics
本章主要内容
1.重点掌握镇痛药的应用原则、代表药物吗啡的药理 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 2.熟悉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
3.了解各种镇痛药的名称、使用方法。
疼痛的表现很多
面部疼痛
头痛
另:恶性肿瘤 多伴有疼痛
心绞痛
内脏痛
疼痛的表现很多
颈椎病可以
腰椎病引起腰痛
引起心前区疼痛
①镇痛作用:激动 κ 受体和阻断 μ 受体。强度为吗啡 的1/3。用于各种慢性疼痛。 范围。
②没有列入麻醉药品(成瘾性小),但仍为“精神药物” ③大剂量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作功量。
(与提高血浆浓度中NA水平有关) ④剂量增大能引起烦躁、幻觉、恶梦、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思维障碍和发音困难等 。
如杜冷丁、镇痛新、芬太尼、罗通定、 美沙酮等
哌替啶(pethidine)
杜冷丁(dolantin) 药理作用: 1. 镇痛镇静。(镇痛强度为吗啡的 1 / 10 ,维持 2-4 小时)
2. 没有便秘,也无止泻作用。
3. 对妊娠末期子宫不对抗催产素作用。不延长产程
4. 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可使颅内压升高。
吗啡不良反应
1. 治疗量:恶心、呕吐、便秘等。
三大中毒症状
2. 用量过大,急性中毒: 表现昏迷、瞳孔缩小、呼吸抑 制、血压下降、体温下降、少尿,死于呼吸麻痹。 抢救:人工呼吸、给氧、纳洛酮。 3. 耐受性及成瘾性:可耐受正常量25倍不引起中毒。
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哌替啶(pethidine)
临床应用: ①镇痛。替代吗啡用于各种剧痛(创伤、术后、癌 症)、绞痛(与解痉药合用)、分娩痛(产前 2~4h不用) ②心源性哮喘和肺水肿 ③麻醉前给药:镇静、诱导麻醉 ④人工冬眠(与氯丙嗪、异丙嗪合用)
杰克逊死于异丙酚+杜冷丁
美沙酮(methadone)
• 与吗啡比较,镇痛作用强度相当,持续时间较长, 镇静作用较弱,耐受性与成瘾性发生较慢,戒断 症状略轻。
吗啡的一般体内过程
1.吸收:胃肠给药,首过消除大,生物利用度低。皮 下、肌内注射吸收好。常用量(5-10mg),维持45小时。 2.分布:肾、肺、肝脾和肌肉等部位。可透过胎盘, 小量进入血脑屏障。 3. 代谢:肝脏。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4.排泄:大部分肾排泄,少量乳汁和胆汁 (孕妇、哺 乳期妇女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