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一文读懂货币流动性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货】一文读懂货币流动性体系!
平时说的流动性,有两种常用用法,一是资产交易时的流动性,二是市场主体自身的流动性。资产交易时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买卖双方的持币、持资产情况,以及买卖意愿,其中重点又是跟踪资金。而在现行的二级银行体系下,所谓的“资金”也有两层含义,即基础货币(央行的负债、银行的钱)、广义货币(银行的负债、居民的钱),分别影响不同市场的流动性。
然后,央行先开始发行货币,也就是签发一张欠条。在二级银行体系下,一般情况下央行并不直接向居民发行货币(也有些特殊情况下会这样做,比如央行向非银行机构投放再贷款,最近一次是2015年央行向证金公司投放再贷款),因此它首先向银行发行货币。这个货币,我们称之为基础货币。发行方式,最典型的,是央行向银行投放一笔再贷款,比如100元,银行领到这100元,又存回到它开在央行的账户上,于是形成了在央行的存款(存放央行)。事实上,根本不存在“银行领到100元现金然后再把它存回央行”这两个步骤,而是一次性完成,央行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变为:这一切全是凭空发生的,中间用不到什么黄金白银,只是大家记个账。上面央行与银行的报表,几乎是互为镜面。通过这一方式,央行向银行发行了100元货币,也就是银行持有的100元存放央行(银行对央行的债权),它是基础货币的一种。 然后,到目前为止还不涉及居民(指除商业银行之外的主体,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个人、资管产品等)。这时,有一家企业来向银行申请贷款200元。银行审核后觉得这家企业很不错,于是就同意投放了200元贷款。于是,和上面几乎一模一样的动作,在银行与企业之间发生一次:企业领到200元,又存回银行,形成了200元存款。同样,这两步也是一次性完成的。
它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是人类不断尝试各种货币发行方式后,吃了各种苦头后,最终慢慢稳定下来的一个体系。它说不上完美,但毕竟是人类截止最新能找到的相对还不错的一个体系。历史体系演进史本文不展开,有兴趣的请参阅相关文献。 1、理解二级银行体系 为理解这一套二级银行体系的运作,我们一般用一个虚拟例子,假设这个体系从无到有刚刚新建。这些知识来自黄达教授那几乎人手一册的《货币银行学》。比如,一个国家,以前都是物物交换的,现在政府宣布开始马上新建起一套二级银行体系。那么,先分别开办起央行和银行,分别准备好了两张空白的资产负债表:
2、什么是钱 什么是钱,这似乎是个很深刻的问题。但是,你未必正确理解你深深爱着的那些钱。大家务必记住,信用货币时代,钱就是债权,就是欠条。它跟一般等价物没什么关系,历史上曾经有过关系,也可能自始自终就没有过。 比如,我们拿着100元人民币纸币(中国人民银行券),就代表着人民银行欠我100元钱,这是一张欠条,我是债权人,人行是债务人。然后,这张欠条我可以用来当钱花,行使货币职能。我用这张纸币购买了一本书,那就是把债权转让给卖家,用以向卖家换来一本我要的书。卖家拿到纸币,就变成了人行欠他100元。这就是钱。 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我存在工商银行100元存款,这是工商银行欠我100元,是欠条,我是债权人。我支付时,把100元汇到了卖家的账户上,变成了工商银行欠他100元,以此实现了债权的转让。这和上面纸币的例子,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债权的转让,只是债务人变了。 为什么卖家会接受这一欠条呢?因为他相信,他也可以拿这个欠条去换回他需要的东西,或者拿去交税。因此,欠条之所以成为钱,就是所有人都相信它是钱。 所以,只要存在一个买卖双方都信得过的共同债务人,就会形成可以转让的债权,也就是形成可支付的货币。而这个共同债务人每签发一张欠条,就是发行一张货币。这就是信用货币时代的样子,不需要黄金,不需要贝壳,只需要那个大家都信得过的人,在一张票据上签字,或者只是在电脑系统里输入数字。 所以,我们要想研究某资产在它所属的市场上的流动性,首先要算清楚这市场上有多少钱,钱会变多还是变少,以及有多少资产,然后再尽可能把买家意愿与卖家意愿的对比也考虑进来,就能大致掌握市场的风云变化。 为了算清楚市场上有多少钱,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现行的货币体系,也就是一整套印钱的体系。我们把这个体系叫做“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级银行体系。
因此,有必要全面清晰地认识二级银行体系,也就是认识货币的发行与运作机制。
一、认识流动性
1、什么是流动性 流动性是一个很含糊的词,含义众多,用法多样,不同的人群还有不同的习语,因此我其实不太赞成平时老用这个词,应使用更精准的词。比如,别人向你推销房子时,你直接说没钱就行了,不要跟人家说“我没这么多流动性”,那样是会被打的。 我们有时说某笔资产的流动性高低,有时则说某个行为主体(企业、个人或产品)自身流动性的高低,这是两种用法: (1)流动性,如果是用来评价资产,一般是指该资产的快速、低折扣的变现能力。也就是,能在一个很快的时间内,以合理价格将其转让出去,换回现金(既然有资产交易行为,那么意味着这里往往存在着资产的市场)。不能很快卖出去的,或者得很大折扣才能很快卖出去的,我们都说这资产流动性不好,甚至一点流动性都没有。比如,我们会说银行股流动性好,有些债券则流动性不好,很难快速卖出去。 (2)除评价资产外,有时还会说一个行为主体流动性高低。这时,一般是指这个主体持有现金的多少,或能马上筹措资金的能力高低。流动性好就意味着能够很顺利地偿还所欠债务,或者用于购买其他东西。手上没钱,又无法马上筹措到钱,就说这个主体流动性紧张。 本系列主要关注第(1)种用法,即资产的流动性。第(2)种用法是财务管理或资产负债管理的事情,也就是微观主体的事情,会在下集中展开。 我们回到资产的流动性。一项资产有它的交易市场,上面有买家又有卖家,而资产要想流动性高,必然是因为有很多买家等着买你这个资产。这里,买的能力,又分两方面:一是买家们得有钱,二是买家们想买(有意愿),二者缺一不可。这世界上到处都是没钱的意愿,也有很多没意愿的钱(比如股民眼巴巴瞅着那么多居民存款来当解放军,但他们是不会全来炒股的),这些都是提供不了流动性的。然而,意愿这东西,只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虽然可通过表情或语言表达出来,但很难量化分析。所以,有钱和有意愿,我们更重点分析有钱这码事(当然,意愿也要尽力去分析,虽然很难)。于是,我们要先弄清楚什么是钱。
二、二Hale Waihona Puke Baidu银行体系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级银行体系是目前全球最为主流的货币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央行不直接发行全部货币,只是发行金额不多的基础货币,然后商业银行再在央行发行的货币的基础上,发行更多的广义货币,成为货币的主体。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是银行发行的广义货币的的储备物,储备是不足额的(即不是100%储备),因此是一种不完全储备制度。所以,这一体系下,说央行超发货币的观点,并不一定公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