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同步训练第27课《短文两篇》

Ⅰ. 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tuī)B沉鳞竞.跃(jìng)C藻荇.交横(xìng)D何处无松柏.(bǎi)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全,都)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指鱼)

C念.无与为乐者(怀念)相与

..俱备(四季)

..步于中庭(互相扶持)D五色交辉.(辉映)四时

3、翻译下列语句。

⑴实是欲界之仙都——————————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自.康乐以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A B

自.三峡七百里中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 D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念无与.为乐者

5、填空

⑴《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的————-

⑵《记承天寺夜游》是——代诗人——的作品,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为———

6、按课文原句填空。

⑴两岸石壁,————。⑵晓雾将歇,———;————,沉鳞竞跃。

⑶《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名句是————————————-。

7、与课文原句一致的一项是()

A怀民亦未寝,相于步于中廷。B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 清林翠竹,四时具备。

8、古诗词中写“山、水”的名句很多,请写出任意两句。

⑴————————-。⑵————————。

Ⅱ. 课内精段赏读

(一)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子的大意。

⑴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⑵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在《三峡》一文中,作者也用四字句分别描写了山、水的特点:————,——————,与本文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有异曲同工之妙。

3、文中哪几句话描写了色彩缤纷、绚烂辉煌的图景?————————————-

4、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⑴本文是谢中书给陶弘景写的一封书信。()

⑵文章以感慨开端,又以感慨收束,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也表达了希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心意。()

⑶文章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之感。()

5、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明划分理由。——————————————————————————————————————————————————————————————————————————————————

6、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拓展成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注意展开联想与想像,70字左右。————————————————————————————————————————————————————————————————————————————————————————————-

(二)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⑵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⑶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⑷_________。⑸何夜无月?⑹何处无竹柏?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补出文中横线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写,流露出作者遭贬后____________的心理。

3、给本文划分层次。⑴⑵⑶⑷⑸⑹⑺

4、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

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⑸⑹⑺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⑵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_

6、写出本册外描写“月”的古诗词。(至少两句)

⑴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

Ⅲ. 拓展阅读

(一)与朱元思书①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②,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③;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④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⑤,窥谷忘反。横柯上蔽⑥,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①选自《艺文类聚》。吴均,南朝梁文学家。②缥(piǎo)碧:青白色。③轩邈: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鸢(yuān)飞戾(lì)天:鸢,一种凶猛的鸟;唳,至,到。这句话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⑤经纶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⑥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1、解释加点的词。

(1)一百许.里——————————(2)窥谷忘反.——————————

2、解释下列句子的大意。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4、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突出了——————————————的特点。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的,《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6、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二)观月记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①盖有之矣:假如有这样的地方;②若夫……则……:“如果不是……那么……”或“要么……要么……”;③蕲:通“祈”;④纤云:一丝云彩;⑤却:退去。

1、给文中划线句子点上标点符号

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观中秋之月,临水胜.———⑵去.人远者又胜也————⑶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 ⑷尽.却童隶而登焉————

3、解释下面语句的大意

⑴安得皆临水?————————⑵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4、下列加点的“之”字与“中秋之月”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盖有之.矣B今余之.游金沙滩……C盖余八月之.望过洞庭D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作者认为在什么条件下观月景最美?(摘录原文词语作答)——————————————————————

6、展开联想与想像,将“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一句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要写出事物的神韵。————————————————————————————————————————————————————————————————————————————————————

(三)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