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与大众化家教育的区别

精英教育与大众化家教育的区别
精英教育与大众化家教育的区别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

从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 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两个发展阶段在人才观和教学观价值取向、学生观等方面都应有较大的区别, 充分认识两个阶段的差异是做好机制转变的前提和保证。

精英教育的人才观比较重视研究人才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深度, 培养出的少数精英成为部分行业中的技术骨干, 专业覆盖面窄, 不易适应职业的转变, 这就产生了所谓的“专业对口” 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初期和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 精英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培养的人才大多数可以在固定的岗位上“从一而终”, 从而为培养大批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社会需要大量的专业适应面广、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社会职业类型也会成倍的增长。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职业只有700 多种, 现在已有近2000 种, 而日本有4000 多种, 德国有近6000 种, 所以, 高校培养人才的思路要从单一化转化为多样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 将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大众化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 发挥专业之间、院系之间的教学合作与互补, 是解决教学资源相对短缺与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的主要途径。

精英教育的教学观和大众化教育的教学观也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差异: 精英教育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掌握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大众化教育则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注重整个校园的教育气氛和整体教育培养功能。精英教育阶段强调高等教育的功利性、生产性、工具性,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术人员和经济专家, 传授知识、技术和培养能力, 学校是生产专一性很强的“产品“的生产机器。大众化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转变,重视塑造人的心智和个性, 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和创造性能力的养成教育, 人文和道德素质教育成为教育重点之一; 本科教育培养的学生直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中的高级劳动者和技术实践者, 研究生教育成为专业性强、层次高、注重知识深度与技术研究能力的专家型人才的培养教育。

大众化教育在学生观上与精英教育阶段有着本质的差别: 首先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方面,精英教育阶段学生更多的是受制于专业、课程以及教学方法对他们的限制, 所谓“一步定终身”, 大部分学生从入学时候起就注定要终身从事某一职业,对于所学的课程范围没有主动权。大众化教育阶段使学生有了选择专业的更多机会, 真正意义上学分制的实行和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使学生自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其次, 学生在学校的定位发生了变化,精英教育强调师长观念,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受惠者,是学校行政的“被管理者”, 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成为高人一等的“上层” 角色, 学生参加管理决策和过程运作的机会微乎其微。大众化教育阶段强调以学生为本, 学生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主体之一, 学校教育管理者为学生学习、生活和自我素质培养服务。学生与教师是对等关系, 只有社会分工的角色不同, 没有“上智下愚”之别, 教学相长,学高为师将成为现实, 学生选择教师将越来越普遍,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知识互补也将逐步显示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论中国平民教育

论中国平民教育 五四时期,北京高师平民教育社通过刊发《平民教育》杂志、约请名流、学者进行专题演讲、编译书籍等活动,不仅形成了系统的,颇具革命色彩的平民教育思想体系,而且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平民教育活动的高潮,已然成为中国宣传平民教育以及整个新教育的一大中心。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长期间(1917~1927),抱定“人人都是平等的”和“养育健全人格”的办学宗旨,力倡劳工教育,平民教育。那时的北京大学,不但有正式学生,还有旁听生——只要是有心向学的青年,无分贫富职业,都可以进教室听课。 平民教育的目的,即培育具有现代意识的国民。晏阳初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农民存在“愚、穷、弱、私”四大病症,他提出用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解决此四大病症,并且拟定了四大教育的实施方式,即推行四大教育的途径——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晏阳初希望通过推行四大教育、三大方式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实现整个生活的改造。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具有六大特点——平等性、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普世性。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农民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农民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晏阳初主张通过教育的普及,使每一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终实现农民观念的现代转变。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为我们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次,改革农村“精英教育”模式,开展平民教育,促进农民现代化的实现。目前农村教育实质上仍是精英教育,这有利于选拔农村的精英分子,但却不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全体民众的现代化。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再次,知识分子走出“书斋”,融入民间社会。农村改造不能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教育改革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努力。然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目前的中国知识分子正面临着生存方式的危机,如何调整自己的生存姿态和心理姿态,对知识分子来说生死攸关。历史发展表明,知识分子惟有顺应最广大民众的要求,并依靠他们的力量,和他们一起变革社会,才有可能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理想。晏阳初的“博士下乡”为今天的知识分子如何深入民间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当亿万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城市化进程以不可阻挡之势逼近时,"青年进城务工者"这一人数众多的群体,就成为当前平民教育的主要对象。切实给予这些劳动者以一种"特殊资格",帮助他们学会经营生活,成为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具有独立人格,明白人生价值,适应现代社会的"完成的人"。这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是人道主义援助性工作和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开展平民教育,为社会分忧,帮助政府从基础问题上化解社会不公,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增强生存竞争的能力,解决社会的民生问题以及发展问题。为社会"分忧解愁",为当前的改革做贡献,是重提"平民教育"的现实意义。 所谓平民,就是一个平凡的公民。平民教育就是在心理上涵养平民意识,从小培养劳动意识和敬业的劳动习惯,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同学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只要他把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尽到了,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平民教育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变国民: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一个合格公民。作为一个现代和将来中国合格公民起码具有三个价值取向:一是要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二是追求个性发展、人格独立,做一个具备“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完整人,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而不是任他人主宰、支配的奴隶、奴才;三是要有合作共事、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指出的:“发展个性和共同作业,的确是平民主义的精髓,的确是共和国家的要素。……并且要知道照上面说的二大条件去做教育的宗旨,那么造就的国民是真正共和国的国民,是真正平民主义国家的国民;倘若不然,我们所造就的国民,思想是不自由的,身体是不活泼的,精神是不猛进的,所作所为都是那有知识的人奴隶的;那么无论国家的招牌是共和也罢,是专制也罢,若没有一些平民主义的精神,那种教育总不能说他是平民主义的教育。”二、改变教育:我们办学就要敢为天下先,大胆改革创新,要坚决摒弃应试教育,真正

出国留学的途径有哪些

出国留学的途径有哪些 很多的学生都把目光放在了出国留学上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中国低龄学生出国留学人数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峰,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了两到三成,高中毕业参加“洋高考”赴海外上大学的学生,也比往年增加一成多。在这里就为大家讲解下出国留学的四大途径。 一、在高中期间通过本校的国际班(部)出国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生也选择了绕开“高考独木桥”,直接“瞄准”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世界顶尖高等学府,并被成功录取。据了解,许多重点中学也纷纷为意欲出国的中学生开设“出国班”,如IB、AP、A-level等国际课程,并为那些放弃国内高考的学生制订一整套申请方案,大大增加了他们升入世界顶尖名校的机会。 但此类国际课程班一般只招收本校生,针对的对象有限。而且,因为要结合国内高中的教学要求,所以学生直接放弃中国高考或许有着比较重的负担。 二、通过中介出国现在社会上到处都有各个地方和各个品牌的出国留学中介。留学中介本身不能提高你现有的状态,他们的作用在于介绍你出国留学学校的信息和技巧。而学生常常反映出国后和在中国所接收的信息不一致,是因为信息给予的偏差和片面导致学生对学校的认识过于理想化。经相关部门调查后发现,很多中介是非法、转借或套用资质的,这样风险就更大了。

据了解,一个时期以来,针对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活动中的一些问题,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规范和整顿措施,包括公布国外正规院校名单,发布留学预警,通过新闻媒体曝光严重违规案件,建立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等。但是,目前仍有一些不具备自费出国留学中介资格的机构在从事非法留学中介活动,极个别获得自费出国留学中介资格认定的机构为牟取利益,也违规操作,从事挂靠或转借资质等活动,损害了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利益,干扰了自费出国留学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教育部公布经资格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核心资质,目的就是要打击以上自费出国留学领域中的非法活动,进一步规范自费出国留学服务市场秩序。 教育部提醒出国留学人员,出国留学一定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学校。通过中介机构办理留学时,应查验其是否具有教育部颁发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资格认定书》以及当地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允许其开展自费出国留学中介业务的“营业执照”,并核对其核心资质情况。同时,要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拟留学院校的资质情况,应查看驻外领使馆对该院校的认证文件,了解中介服务机构是否与该院校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或协议,以及该合作意向书或协议是否报经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签署出国留学服务合同时,除了要将涉及双方利益的核心内容写入合的同外,还应注意合同中署名的留学中介机构名称是否与其“资格认定书”上的名称相符;缴付有关费用时,应索要有效发票或盖有企业财务专用章的收据,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通过预科和合作办学出国

流行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高中阅读2019)

流行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 ①流行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社会大众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流行文化在文化主体和文化功能上与其它文化形态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它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具有娱乐性,在一定的时期内成为某些群体稳定的生活行为方式。 ②流行文化与其他文化都是在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社会交往互动中形成的,它是一种更显著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在大众传播充分发展的情形下,流行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扩散,而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流行文化中所利用的关键形式。从信息传播角度看,流行文化的形成是人类在信息传播互动中产生的某个文化现象作为一个讯息元素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信息的传播互动被许多人迅速认同、模仿,并将其作为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过程。文化行为或实体要被不同群体的人们所接受并形成流行,就要有更多受传者的需求基础。一条传播的讯息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不同群体的成员才会进行记忆和实践,最终形成流行文化。 ③大众传媒也会对流行文化产生消极影响。首先,在人们平日的生活中,人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大众传播媒介,并将其作为娱乐消遣

的对象,人们正因此而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人们减少了选择各种文化的机会。大众传媒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安排,干扰了人们对其他文化的选择。其次,大众传媒由于传递单一的文化元素,削弱了人们的思考能力。大众传媒的即时消费性致使它不可以深度阐释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它把原先的理念和观点模糊掉。例如我们经常过度使用手机:造成不可摆脱的媒介依赖,难以摆脱;我们所接受的观点和想法一定要从媒介中查找来源;更倾向于在虚拟的现实中表达自身观点并且逃避真实的社会交往。 ④基于此种情况,流行文化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难以引领新风尚,使得文化本该有的功能出现异化。而文化垄断、强势话语使流行文化开始出现西方价值取向。一些发达国家凭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生活习俗、思考问题方式、价值判断等方面对别的国家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日本的动画片《蜡笔小新》《机器猫》《火影忍者》等,以及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为中国观众所追捧,靠精彩的剧情、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轻诙谐幽默占领了流行文化市场,人们在津津有味地欣赏动画片时,就已经不自觉地接受了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因为流行文化拥有强有力的渗透力、感染

陶行知平民教育

浅论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 蒋永康 [摘要]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在这个特定的时代里,他无私的爱国精神,体现在教育救国的宗旨上。他投身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提倡与实践平民教育、民主教育,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和理论遗产。尤其是平民教育的思想与主张,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过重大影响,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平民教育实践 一、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的渊源 陶行知自幼启蒙,所受教育都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孔孟之道中的“民重君轻”朴素的平等思想,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由于陶父为耶稣教内地会会员,陶母在教堂中帮佣,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基督教的博爱平等思想遂成为陶行知日后平民教育思想的另一来源。有了以上的思想基础,陶行知对残酷的社会现实日渐不满,对灾难深重的民众寄以深切同情,产生了早期的爱国与救国思想,15岁时,他在教会办的学堂中学习,曾在宿舍的墙壁上题诗言志:“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①。青少年时代的陶行知,处于 偏僻的山区,视野不开阔,所能接触的尽是一些饥寒交迫,疾病缠身或濒死的穷人。他同情 他们的悲惨命运,却又无法帮助拯救他们,于是萌发了“医药救人”的志向,入杭州广济学 堂学习医学。当时,不少有志青年都有学医济世救人的抱负,如青年时代的鲁迅、郭沫若都曾学习医学。但当他们一旦明白了医学不能救国,无法改变人们的愚昧思想之后,又相继弃医从文,以教育、文学等来唤醒国人,陶行知亦走过这样的历程。不久,他放弃学医。1910 年,陶行知考入南京汇文书院。辛亥革命后,该校易名金陵大学。1911年10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对陶行知影响极大。 他在学校中组织爱国讲演会,从精神上给同学们以启迪,组织运动会,从体魄上给同学们 以锻炼。在金陵大学的几年,是陶行知民主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发表了一系列的 反封建、争自由、讲平等的文章,例如《一夫多妻之恶果》、《因循篇》、《民国三年之希望》、《共和精义》等文,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陶行知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要求男女平等; 反对因循守旧,要求革新进步,祟尚个性自由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特别在《共和精义》中,陶行知指出:共和之三大信条,为“自由、平等、民胞”。自由的含义为“纪律之内有 自由,道德之内有自由”,这种自由“贵个人鞠躬尽瘁以谋社会之进化”,平等的含义为 “重视个人之价值,唤醒个人之责任,予个人以平等之机会”,“政治上生计上教育上立平 等之机会,稗各人得以自然发展其能力而为群用”;民胞的内涵为“博爱心生,国人以兄弟、相视”,“视人民为社会之主体”。要做到以上标准,非提倡教育不能为,“人民贫非教育 莫能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能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现教育实建设 共和最要之手续,舍教育则共和之险不可避,共和之国不可建,即建亦必终归于劣败”忽。这种观点,是陶行知教育救国思想的早期阶段,他已经认识到教育与共和之关系,并提出“有 学识道德而无健全之身躯,则筋骨不能劳,体肤不能饿,心意不能困,咸施夸毗之病夫,又 何能运起学识道德,以树不世之业,而为人类造莫大之福哉”。这时陶行知已注意到德育替 育体育三者间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密切关系了。 二、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和实践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清季旧的教育体制与教材,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教育改革已 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的呼唤,为此,不少教育界新思想的先驱都在探索和制定新的教育方针。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率先提出《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指出社会的需要 就是教育的方向,在新国家建国之初,应大力提倡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是针对列强环同交逼,丧失国权的情况下,t’1卜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因此应大力提倡。

出国留学中介前十名

小编访问了优越教育(一家资深的英国留学机构),并从顾问老师那里了解到,随着留学的热度不断上升,留学机构也越来越多地出现。然而,我国的留学监管状况却不容乐观:很多留学中介夸大其词,不负责任,甚至涉嫌欺诈。特别是网络上也出现了不少的留学机构的排名,这些排名让同学和家长们眼花缭乱。下面,由英国优越教育的资深顾问李娜老师为大家讲解一下这些排名有多少价值,以及我们在选择留学机构的时候如何参考这些排名。 一、官方网站的留学中介排名还是值得参考的。 如果学生和家长对留学并无了解,那么建议去参考一下官方给出的排名(如教育部的权威调查)。重点要了解自己所属的地区,所关注的国家等等,有针对性的了解。但是除了教育部等权威第三方之外的排名并不可靠。下面的评论,优缺点都要关注到。优越教育的李老师建议,最好是多参考一些网站的排名,多方综合,再决定咨询哪家比较靠谱。 二、网上排名还是需要谨慎对待的。 假如学生及家长利用大学排名作为参考来择校时,都想选择排名靠前的院校。而假如“留学中介排名”一出,谁还愿意选择排名靠后的留学中介?况且,谁敢说“十大留学中介”之外就没有更好的留学中介机构呢?再进一步讲,一些主做单一项目或国家地区的留学中介机构,“排名”可能就会相对靠后,但是其专业性和专门服务能力可能的确不差,他们就没有什么生存的价值和余地了吗?一旦官方发布了留学中介排名,假如学生参考这个排行榜选择了留学中介而出现任何问题,官方也不愿意担此责任。那么是谁在操作所谓的中介排名? 1、留学中介自己做自己的排名。

优越教育的资深顾问李老师指出,有很多机构借着网络这个无所不能的工具企图欺骗 消费者,欺骗焦急出国但却迷茫的申请者。从曾经的一个试验就能知道,从网上下载一个叫做“留学中介排名”的文档,一个没有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合法留学中介名单出现过的黑中介机构,居然名列这个“排名”名单中的第一位,同时这个排名表居然还把荣登第一位的该留学中介的服务体验记写了下来,在中介的规模、专业度、服务水平、顾问专业度等方面把这家中介夸得非常完美,貌似发布这个排名还真的经过了科学研究和全面的指标衡量。更为可笑的是,这个机构还装模作样地将很多机构与自家进行了对比,在最后部分将自己的网址放在该机构的名称后面,以此吸引读者去访问网站。 显而易见,这是某机构利用网络的推广手段完成的一系列操作,比如网络上的“留学中介排名”“十大留学中介”“最好的十家留学中介”等热门关键词,而且会出现很多的带有这些关键词的广告。所以,对于选择留学中介,千万不可盲目相信那些中介机构排名,最好是有较好口碑的。 2、媒体发布的留学中介排名。 国内的某些媒体或门户网站每年会对留学中介搞排名,比如每年都会评选“十佳留学中介”“十大留学中介”“最具实力的留学中介” “五星留学顾问”“金牌留学团队”等等,这些所谓的留学中介排名,如果是比较有公信力的媒体发布,可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是媒体所做的中介排名并不完全客观准确。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是谁认定的。即使说是通过网络投票,代表读者的意见,但是其中如何操作却依然虚实难辨。最简单的质疑是:如果从来没有投放广告给这些媒体的留学中介也能进入留学中介排名尤其是所谓的“十佳”之类的话,就有理由让笔者多信其几分了。大家都能看出来,常年大量投放留学广告的中介机构才是这些媒体评选出来的所谓的“十佳留学中介”或者“十大 留学中介”,到底“佳”在哪里? 三、面对无论是宣传页还是网络上的光怪陆离的广告,消费者该如何去辨别这些留学机构的真伪呢?优越教育的李老师给出如下建议: 1、看资质。这里所说的看资质并不是简单并狭隘地看中国教育部的认证,正如很多国 企一样,有着国家的优厚待遇但管理却一团糟,因为这些企业有着绝对的后台支撑所以可以为所欲为,有些留学机构给教育部投放了大量的费用获得了教育资质,而其实从国外申请的情势了解到,在合作院校方面等完全没有实力。所以最好的资质就是,学生要申请哪个国家

大众文化研究

第一章(第一节) 1、“文化”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其中不包括(B) A 与文明同义 B 文学意义 C 美学意义 D 人类学意义 2、下列形态中不属于描述性意涵(D) A 华夏文明 B 印加文明 C 西方文明 D 有教养文明 3、下列形态中不属于规范性的意涵(B) A 文雅的文明 B 基督教文明 C 懂礼貌的文明 D 有教养的文明 (第三节) 1、中产阶级出现后,文化图谱由一分为二变成了三分天下:即上层阶级文化、(A)下层阶级文化。 A 中产阶级文化 B 中层阶级文化 C 中下层阶级文化 D 中上层阶级文化 2、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对概念则建立在(C)的主题划分的基础上的。 A 管理学 B 经济学 C 社会学 D 新闻学 3、精英文化属于(B)的文化 A 和风飘絮 B 阳春白雪 C 春风飞扬 D 春暖花开 4、大众文化是(A)的文化 A 下里巴人 B 乡下人 C 农村人 D 平民 5、在中国当下,文化的类型划分则必须具有特殊性,我们依照(D)的论述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 A 中心 B 重点 C 主旨 D 主流 6、(A)是指在国家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建构起来的文化,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 A 主导文化 B 传统文化 C 民间文化 D 精英文化 7、英国传播学者威尔逊认为,(C)是“某个社会中所有人的文化”。 A 主导文化 B 传统文化 C 通俗文化 D 民间文化 8、英国伯明翰学派学者(D)将大众文化界定为“为普通民众所拥有,为普通民众所享用,为普通民众所钟爱的文化。 A 雷蒙.威廉斯 B 威尔逊 C 托马斯 D 约翰.哈特利 9、在我国传统的用法中,通俗文化与民俗文化指的都是一种(A)的文化形态。 A 前工业社会中 B 后工业社会中 C 中期工业社会中 D 中后期工业社会中 10、文化的外延,指向三个领域:物质、(C)和社会实践。

陶行知的平民教育

陶行知的平民教育 陶行知的平民教育 他的生命休止符写在60年前的今天。在世间,他只驻足了55年,却让世人的怀念走到今天。他,就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教育就跟喂鸡一样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是陶行知的学生,今年89岁半了,他一提起自己的老师,还没说他的教育成就,就说“他是一位大众诗人”。 “他写的诗,总是念给老太太听,如果听不懂,陶先生就会把它丢掉。”据他介绍,陶行知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为师者夸夸其谈、不学无术;反对为生者治学片面、不求甚解。为启示师生扬长避短,他特撰了三副校联:第一副是“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做宗师”;第二副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第三副是“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陶行知一直注重读书为实践服务,为此,他就写了首“打油诗”:用书如用刀,不快便须磨。呆磨不切菜,何以见婆婆? 据方明介绍,除了是“大众诗人”,陶行知还是一个很好的演讲者。有一次,他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他从容不迫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灌,大公鸡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欢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燕子矶上的两块木板 1938年的夏天,在武汉难童保育院内,一群小朋友在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的指挥下欢快地唱着歌儿。负责指挥的小男孩个子瘦小,穿着又长又大的破衣服,满头长着瘌痢,还流着臭烘烘的脓血,但他的指挥却十分协调、有力。这吸引了正在此院参观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音乐家任光。当发现这个孩子的音乐天赋后,陶行知拉着小男孩的手,记下了他的名字陈贻鑫,并激动地对任光说:“这孩子真是一个音乐天才,我们要抢救人才幼苗!” 回到育才学校后,陶行知先生马上想起了那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接连向武汉难童保育院写了两封信,保育院表示愿意送他去育才学习,而且不需要任何手续。当陈贻鑫来到育才学校时,因刚生一场大病,所以更瘦,头上的疮还在流着脓血,只剩下几根头发,身上又脏又臭。陶先生却一把抱住了这个苦命的孩子,心疼地连声说:“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第二天,陶行知先生就登门拜访了著名将领冯玉祥,请他找个好医生。为了配合治疗,陶先生还通过朋友到美国买回了贵重的特效药,给他服用。新中国诞生后,陈贻鑫已经担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的教授,成了中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 1927年初夏的一个傍晚,陶行知先生坐着人力车进城办事。得知一年轻女子在南京燕子矶跳江自杀,陶先生马上来到木工厂要来两块木板,挥笔写下两段话,让学生送到燕子矶头。 一块木牌插在燕子矶休息亭边,上面写着3个大字:“想一想。”下面写着几行小字:“人生为一大事来,应当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怎可轻生!”另一块木牌放在燕子矶头的险要处,上面也写着3个大字:“死不得。”下面几行小字是:“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你与其为个人的事投江而死,何不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农民努力而死呢?”

出国留学的利与弊

出国留学的利与弊 篇一:出国留学利弊分析 出国留学利弊分析 在出国留学的年龄这一方面众说纷纭,有人觉得出国留学要趁着小孩子开始,早点开始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不然年龄太大就晚了,也有些家长认为父母有不能陪在身边,孩子太小容易被外面不好的东西迷惑,耽误学业,违背了原本的意愿。但无论怎样留学利弊都是存在的。教育体制、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都要考虑进去才行。 中小学生留学利弊 优势:年龄小,接受外来文化较快,更容易融入当地的文化环境;正处于心理成长阶段,较容易接受当地的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在语言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相对于国内的学生,日后申请国外大学本科或硕士,有很大优势。 劣势:年龄偏小,独立性可能会比较弱;因为思念家人朋友,倍感孤独,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健康身心的成长;自制能力较弱,容易受身边朋友的影响。 高中生留学利弊 优势:从年龄来说,基本上已经独立自主了;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在国内学了这么多年,出国见识一下,接受一下国外思维授课,应该会获益匪浅;经过了高考的洗礼,心理趋向成熟;有人统计过,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高考后的英语水平可能是你一生之中最高的;这个时

候趁热打铁去考雅思托福,通过率可不是一般的高。 出国留学利弊 劣势:因为学期长,一般是4年,少的也要三年,所以学费和生活费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心理趋向成熟,有自己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不太乐意融入西方人的圈子;比起国内的在校大学生,打算毕业就回国就业的孩子,在实习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本专科留学利弊 优势:学制1-2年,学费和生活费的负担相对较小;通过本科转学,国外大学预科,快捷课程申请留学,省时省钱。通过大学的学习,很清晰自己的求学目标,留学准备较充分,容易申请成功;英语就是再不好,也学了十年了,对于全英的授课环境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通过大学的生活,对于人际交往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技巧,生活和心理的独立性比较高。 劣势:年纪不小了,对于毕业后就业机会和个人问题会有一定的影响;心理已经成熟,在思维上基本定型,不太容易接受当地的思想和文化理念;社交能力较小弟弟小妹妹来说,相对来说,会弱一些,更加稳定,有自己固定的圈子。 虽然年龄的大小会对出国留学利弊产生影响。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生自己的自制力和学习能力。myoffer建议大家要全面考虑留学问题,学会综合个人性格和外在条件辨别优劣。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最合理的选择才是明智之举。 篇二:出国留学读研利弊分析

浅谈精英文化的大众化

浅谈精英文化的大众化 摘要:当前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大众文化喧嚣繁华,精英文化呈现出“水土不服”的状态,由此而来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失衡状态和大众文化的价 值取向向下的问题不断呈现。为构建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 境,精英文化的大众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 精英文化大众化现实意义 “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1] 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下,可以将文化笼统地分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精英文化是与大众文化相对立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关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定义也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例如,国内学者邹广文认为,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科技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西方社会评论家列维斯认为,精英文化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精英文化就是指一定社会的知识分子所精心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2]“精英”一词在《辞海》(1989年版)有解释说:“指社会上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层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与一般天才与优秀人才不同,在一定社会里得到高度的评价和合法化的地位,并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有联系。因其散布预各行各业,从而可窥测社会分层现象。” 我认为,精英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精英文化是指一定社会中的先进阶层(主要是知识分子阶层)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精英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由知识分子所创造、传播并分享的文化。狭义的精神文化更强调一种高层次精神追求,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引导价值。而大众文化则是指由普通民众所创造、传播并分享的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分别具有以下特征:精英文化具有精英性或学术性、严谨性、社会性、引导性以及传播范围的有限性,而大众文化更多的表现为平民性和通俗性、随意性、娱乐性、迎合性以及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自古以来,文化就有雅俗之分,但是“雅文化”并不是精英文化的专属名

精英教育理念

精英教育 特点:不是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想 一、我们对教育的疑问点: 1、审题错误:难道只是仔细的错误? 2、知识的理解深度不一样?--只是考做题来的吗,智商不一样吗? 3、会的题目在考场上就是做不对? 4、课本的读法?上课的方法?学习的效率? 5、有的人知道考试怎么考,可以预测考题,有的人却不知道? 6、自己看老师讲题很简单,但是自己做的时候就是做不对? 7、学习的兴趣问题?怎么对每一科目有兴趣呢? 8、马虎问题多年没解决?比如书写错误,计算错误,回忆错误? 9、莫非定律的应用:一个人对于考试结果在意程度的高低与他获得这个结果的可能性成反比---心态问题,不能正常发挥? 10、为什么选择题这块有的人就可以找到它的漏洞,如何提高选择题目的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11、冲刺时间的不同心态用何种调整方法呢? 12、死记硬背的方法?英语语感的形成?真实的语言体系是什么?语法多的很? 13、做题速度的快慢只是熟练度的问题吗?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吗? 14、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成绩的影响?对家长的、对老师的反感问题影响成绩? 15、学生的好成绩真是老师的教育出来的吗?是选拔造成的比例问题,没有体现老师质量的本质区别。 16、不能通过老师的教教出好学生吗? 17、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是教只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它在面临新问题的时候可以游刃有余。、 二、教育与高考的关系 1、知识体系知识的定义是什么?变形的方式很多如何办? 2、思维体系各个学科有共性思维存在 3、情商体系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结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可以结合起来的,不是冲突,而是现在没做到位。 三、以什么态度面对现在的这些培训以及其他的课程 1、认可其中合理的存在 2、缺点:不全面各个方面的针对性不够 四、管式高考的全套体系 1.高考题目中的语言定义体系 1)将不同科目中不同的定义讲清楚 2)目的:身体再也不会出现错误,或者减少到最小 2、知识体系 1)知识本身的描述与定义 2)对全部真正对知识点的理解(用思维)而不是记忆例子:不是有顺序才是排列有区分才是排列 3)如何运用这个知识点 4)如何搞清楚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以及什么是中间知识点

出国留学感悟

https://www.360docs.net/doc/f57691667.html, 去德国留学目的就在于德国学费全免,费用相对低廉。而且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强国,对待留学生严进严出的态度,也让教学质量得到更多保障。德国留学都有哪些好处呢?德国留学什么专业好? 一、工业强国 德国拥有大众、奔驰、宝马、汉高、西门子、DHL等众多赫赫有名的跨国企业。在德留学能学习到先进的工业技术和理念,也会增加在国际一流企业实习和工作的机会。 二、双语优势 从未来发展来看,只会讲英语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德国企业在世界上分支林立,学好德语对将来的就业形势来说,无论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发展,前途都是一片光明。 另外强调一点,很多学生都认为去德国一定要学习德语,其实不是的。在德国,英语的普及率很高,日常对话都可以用英语交流,而且德国学校本身也会为学生提供德语培训班。所以在德国学习英语授课的课程也完全不成问题。 德国的大学不只有德语授课一种形式,可以选择两种授课语言,一种是德语授课,一种是英语授课(也有学生称是国际课程)。其中德语授课的优势是学校和专业的可选择性较多,而英语授课的学校和专业相对较少。但英语授课的优势是不需要另外再学习1年多的德语,节约时间成本,而且入学后可以选修德语,在未来的就业竞争当中充分发挥双语优势。 三、优秀专业 德国理工科专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汽车、机械、工程、电子等学科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科研实力均属世界一流。理工科学子到德国去学习这些专业是接受世界最高水平的教育,对将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利。 德国的文科类专业是最纯粹的“西学”,虽然也很优秀,但我不建议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选择文科类专业,因为对于没有接触过正宗西方文化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难学懂了。就算德国本国学生,也极难毕业。德国高校信息系统公司(HIS)在“德国大学辍学情况调查报告”中指出,综合类大学中的社会学和语言文化类专业平均有41%的学生不能完成学业,是辍学率最高的专业。 另外,德国的体育类专业也非常有名,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全面,约有168个体育类专业本科课程和80个体育类专业硕士课程供学生选择。许多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体育类专业,例如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体育教育、汉堡大学的运动学研究、基森大学的运动与健康等等。其中,德国最优秀的体育院校当属科隆体育大学,对于体育专业人士来说,科隆是不折不扣的梦想殿堂,这里培养了大批体育界优秀人才和运动精英。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德国足球大放异彩,让人眼前一亮,而在足球这个专业领域上,科隆体育大学就是绝对的权威,目前有超过30支德国各级联赛球队的队员出自科隆体大的培养。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前任国足主教练施拉普纳以及现任国青队主教练克劳琛都曾是科隆体大的讲师。“新通国际”始于杭州,而杭州绿城队现任主教练吴金贵先生就是1996年毕业于科隆体育大学。 去德国留学什么专业好?那选择的就有很多了,例如法学类,机械工程类,医学类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等教育教学研讨# 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侯玲X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辽宁大连116622) 摘要:在我国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如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本质的认识、办学条件的限制等问题。通过研究提 出要尽快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改变办学体制, 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提高师资水平,保证质量,使毕业生有竞争力, 发展多种办学形式等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观点。 关键词:精英教育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自本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首先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按照这一理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一定的比例(15%-50%)的一个标志。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快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 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的问题 1.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本质的认识是影响大众化进程的关键 教育大众化的基本标志是毛入学率达到15%,但这只是一个量的概念。我们一定要注意到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仅是一个量的增长,因此,就不能仅就数量的增长来谈教育大众化的问题。马丁#特罗在总结发达国家大众化进程的规律时就指出量的增进必然要引起质的变化。所谓质的变化包含了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教学模式多样化、学术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一系列的变化。也就是说,大众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包含了量的增长与质的变化,不能只顾量的增长而不顾质的变化(马丁#特罗:5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6载于5外国高等教育资料61999年第1期)。马丁#特罗在论述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时,特别申明要防止某些误解。其中之一就是不要精英教育了。他认为/大众型0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必一定要破坏精英教育机构或其组成部分,/精英型0和/大众型0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存在,/在大众化阶段,精英高等教育机构不仅存在而且很繁荣0。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是多样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应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从而也应当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所通过的5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6就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0,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0。所谓/多层面0,包括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纵向层次,也包括研究型、理论型、应用型、技能型横向层面。从精英向大众化转变,并不意味着一个阶段的形式和模式必然消失或者必须转变。大众化阶段不是覆盖或完全否定精英阶段,而是扬弃式的超越和发展。因此,在向大众化过渡阶段,重点大学、重点学科、重点专业还要大力发挥其优势,各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高教大众化的内涵,找准自己的位置,切忌不顾自身条件,不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是一味地盲目扩大招生,放弃自己高、精、尖的优势,虽扩 第23卷第1期2002年2月 大连大学学报 JOU RNAL OF D ALIAN U NIVE RSITY Vol.23NO.1 Feb.2002 X收稿日期:2001-10-10 作者简介:侯玲(1962-),女,大连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级政工师。

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 一、平民教育活动 1917年,陶行知在任教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期间,提出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1918年,正式提出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主张; 1919年4月,陶行知和蔡元培等邀请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在杜威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陶行知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留校的20多名学生组织起来,3人一组,分别到茶馆、旅馆等处广泛接触车夫、小贩,进行文化调查。其后,在南京创办了暑期学校,有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平民教育实践活动。 1919年12月,提出了《规定女子旁听方案》,公开提出男女同校和招收女生等改革意见,促成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次招收本科女生,成为我国大学开放女禁的先行者之一; 1919年2月24日,针对“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现状提出了批评,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 1921年11月,陶行知被推选为第七届全国教育联合会“中国新学制”起草委员,陶在《新教育》“学制研究专号”生陆续发表了《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评新学制草案》、《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等文章,从而为我国1922年11月颁发的新学制(即“壬戌学制”又称为“六三三四制”)做出了贡献。 1921年12月,陶行知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对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教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 1923年6月20日,陶行知与朱其慧等人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靠募捐创办了3所实验平民学校,每校50人。同时号召用《千字文》替代《百家姓》,中间发现了有趣的教学方法:识字的可以教不识字的;学完一课,教别人一课,并将其命名为“连环教学法”予以推广;在北京等各地建立了“平民读书处”,使成千上万的平民受到了教育。 二、乡村教育活动 1926

出国留学

1. 我们鼓励大学生出国留学。 We encourage students study abroad. 2. 为什么一些学生出国留学? Why do some students study abroad? 3. 他已决定出国留学。 He has decided to go and study abroad. Provided by jukuu 4. 我今天要出国留学了 L'm leaving today to go study abroad. Provided by jukuu 5. 他有可能出国留学。 There stands the chance that he will study abroad. Provided by jukuu 6. 他有出国留学的念头。 He has a notion that he study abroad. Provided by jukuu 7.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读大学的办理程序或手续? High school graduate study abroad college procedure or formalities? 8. 关于出国留学问题,最近有了某些新规定。 Certain new regulations concerning study abroad have been laid down recently. 9. 你想留在中国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 Do you want to go to a university here in china or study abroad? 10. 年轻人是否应该出国留学,这应该留给个人去判断。

大众文化 主流文化 精英文化 ——关于艺术家受众问题的思考

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主流文化 -——关于艺术家受众的思考摘要:艺术家关注社会现实,并围绕社会现实进行阐述。当艺术家勉励的受众不同时,艺术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受众不同,艺术家所关注的角度也不同。无论如何,艺术家要引领的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的是有利于人民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的精神和观念。 1.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顾名思义,是大众的文化,即反映着最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和取向,具有最为广泛的群众性的文化。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升促使人民对文化发展的需求上升。“大众”意味着大众文化所面对的人员数量之广,它根植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他所面对的群体消费结构的复杂性,需求层次的不同、数量的不同,致使大众文化具有多种特点: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日常性、类型性等,他的数量庞大种类复杂,深刻的影响到了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文化的广泛性决定了大众文化艺术受众的复杂性,他们处于不同的地位,知识背景的不同,理解能力的不同,由此也出现了艺术绘画受众的复杂性,出现了一种画什么都好,说什么都对的情况,因此就有了千人千面,众说纷纭的状态。在这样的复杂性、通俗性里面,藏污纳垢就自然容易多了,当出现了看不懂,看不明白的作品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云亦云,与他人保持一致,一种是至死不渝,坚持自己的观点,无关乎对错。所以创作绘画作品时所想传达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艺术家从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得到灵感,加以自己的感悟感受创作出来在表现给人民大众,这个过程实现了艺术家与大众的关系的互动。艺术家站在社会之中又立于社会之外的角度看待世界,从中批判赞扬社会,对社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大众再从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对生活的解释,找到生活中的光亮以减轻生活的痛苦,欣赏艺术家的情感以得到精神的升华。在这种艺术家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中,在这种艺术传播的过程中,如果艺术家仅仅注意到了个人的形式而忽略了大众的理解,只注意到了创作者,而忽视了欣赏者,那会造成理解过程的中断,艺术家就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难以随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发展。 2.精英文化 精英文化,是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相对立而产生的文化现象。不适应嘈杂的物质社会,它是人们内心渴求却常常被世俗生存需求驱逐时才能感悟到的,它是在

我国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思考

我国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思考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而在2004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超过了15%,这标志着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的阶段。另外网上流传着一条中国教育部网站在2007年10月15日前后发布的消息——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该消息也间接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逐步增强。 我国进入大众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扩大,是现代社会必然发展的结果。由于国力的逐渐增强,我国加大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过去几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其焦点是外延规模的扩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们的视神经,先是在教育产业化为主的观点支撑下,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按每年30%的增速扩大,大多数高等学校在过去几年时间中,学生规模增加了一倍甚至更多;接着是各类在国人看来新鲜的教育项目,诸如MPA、工程硕士、EMBA,接踵面市。当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仅仅局限于我国。在2004年世界的大学毛入学率平均水平为17.8%,发达国家为61.1%。国家的发展,势必会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反,高等教育如果一直停滞不前,其必然会阻碍国家的发展。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众化是历史所趋。 但是,我国如今的大众教育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对于07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已经达到在校生规模2500万,适龄入学率22%,显然更加“大众化”。对于短短数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其他国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这种对数据化成绩、跃进式发展的追求只完成了大众教育的数量指标,却没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同时,由于过程和方式并不合理,反而没能较好实现预期的目标,并且遗留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大学的升学扩招实际以降低分数,放低要乞降尺度为代价,使扩招的普通高校学生均匀素质降低。其次,扩招导致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管理事物增多。接着,教育环境、师资问题也日益凸起。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出口不畅,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要呈梯度攀升。另外,改革“精英式教育”而履行“民众化教育”,以致大学生泥沙俱下,参差不齐,各种不良景象增添。最后,研究生、博士生含金量逐渐降低等 面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反思与采取相应举措,从而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应更适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 首先,对于政府,其应该继续有力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尽力消除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对教育的制度进行改革。要形成健康的教育目的,教给学生学以致用的态度,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他们学的东西是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在考试的时候得个高分而已。对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应该尽快做出改革。例如,可以通过考查平时学习的表现加入到高考综合测评中,减少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又如,前几天北大11名教授联名写信给北大校长,提出要打破“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我是很赞同这种选拔方式的。此外,学生应该从小就锻炼基本动手能力,还应该加强道德思想教育。教育要真正地起到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