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超越论还原的困境及其出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塞尔超越论还原的困境及其出路

作者:刘雪娇指导老师:郑辟瑞讲师

摘要:本文主要是想从来源上看胡塞尔如何提出超越论还原,以及在这条还原之路上的困境.探索胡塞尔是如何在超越论还原方法下,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研究手段——悬搁,从而初步解决自己的超越论还原两条道路的困境,并结合这种探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悬搁作为一种还原手段是超越论还原的基础,通过悬搁的运用,胡塞尔从笛卡尔和康德的哲学理念中开辟了自己的现象学还原道路.

胡塞尔在笛卡尔和康德那里找到现象学道路的起点,他对康德和笛卡尔的理念的借助并不是对其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完成自己的超越论还原.胡塞尔超越论还原道路虽受到很多人的影响和启发,但其中最明显和最主要的在笛卡尔和康德那里.虽然在笛卡尔道路和康德道路上,胡塞尔遇到了不合调和的矛盾:两条道路上两个人的观点和操作方法上也有很多相悖之处,就像是两个极点,靠近一个极点就会背离另一个极点;但是他还是通过思维领域的一些划分找到了自己超越论还原的出路.

关键词:笛卡尔式的道路康德的道路现象学还原先验还原超越论还原悬搁自明性自我分裂想象

"现象学,它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典型哲学的思维态度和典型哲学的方法."

胡塞尔对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用现象学还原的方式,现象学还原,从广义上讲,大致包括两种还原方法,即本质还原方法和超越论还原方法,而从狭义上讲,则是指超越论还原方法.

在他的著作中反复提到要进行现象学还原,尽管这是在他研究现象学的中期提出并使用的方法,但在这一时期内不同阶段具体所指也不尽相同:在他刚发现这种有别于本质还原方法的超越论还原方法时,并没有对现象学还原从名称上加以区分,还是指两种还原方法.而在熟练运用超越论还原方法之后,则专指超越论还原方法.

现象学还原方法在现象学的研究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现象学所特有的研究方式.在《现象学的观念》中,狭义的现象学还原又被称为先验还原或超越论还原,基本的含义是还原到纯粹的主体性上去,也就是向主体性的回复.施皮格伯格(H.spiegelberg)也认为:"超越论还原是真正意义上的现象学还原".

胡塞尔的超越论还原一般会被认为有三条到四条的道路,比如倪梁康就根据现象学研究方法简要的分成三条道路,即意向心理学的道路,笛卡尔的道路,和康德的道路.虽然每一个研究者对道路的划分并不相一致,胡塞尔本人对于这种道路的划分也没有明确的透露出来,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到其中两条道路的轮廓有笛卡尔和康德的痕迹,更为确切的理解是经过笛卡尔走向超越论哲学的道路和经过康德走向超越论哲学的道路.而这里的超越论哲学道路就是指经过超越论还原后所完成现象学的初步建构的哲学道路.

现象学还原中最基本的方法是本质还原的方法,本质还原方法以本质直观来操作进行,是现象学唯一可以操作的方法,这种方法虽贯穿于胡塞尔现象学的整个研究过程,却不是他研究现象学方法的新颖之处,他在方法上的成就在于找到了一个超越论还原的方法,也可以称作先验还原的方法,(上文有提到先验还原和超越论还原是指同一个概念),想要弄清楚现象学还原,就要对超越论还原方法有充分的理解,我先从它的来源上做一个简要地论述.

超越论还原这种方法的诞生并不是胡塞尔自己的苦思冥想,或是空穴来风,它是在胡塞尔反驳怀疑主义,心理主义过程中以及借鉴前人优秀知识成果的基础上而建立的,主要是对意识进行了一个还原式的考察,从而在哲学的思维下对认识的可能性这个大前提给以肯定,虽然在胡塞

尔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犹豫和徘徊,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地方,但他的理论成果仍给以后的现象学哲学研究者们带来很多的启迪.

现象学还原的步骤是以本质直观的方法认识事物本身,再借助超越论还原的将对事物认识回复到主体意识本身,从而完成现象学的还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胡塞尔自己创造的或者说是为了表达清楚这一还原方式而出现的词汇,比如说自明性(也可译为明证性),悬搁(也可以译为悬置),自我分裂,想象,虚构等等.

胡塞尔的现象学从康德和笛卡尔那里开启超越论还原的大门,还原的起点是超越于自然思维之上的哲学思维.

首先胡塞尔是在康德式的先验概念的基础上,并将他所认为的康德的不完满之处加以弥补,在《现象学的观念》第三讲中,他说:"康德缺乏现象学和现象学还原的概念,因此它不能摆脱心理主义和人本主义,因此他没有达到进行这种必要区分的最终目的".这正如《现象学的观念》译者倪梁康所说:"胡塞尔认为,认识论便是对认识可能性的哲学反思以及对理性的批判."在进行这种具体的反思之前,胡塞尔借用了康德的先天科学和先验哲学的划分理念,将意识或者说是思维划分为了"自然思维"和"哲学思维",在后来的具体分析中他首先指出,如果单纯的依靠自然思维在进行朴素的反思时,很容易给怀疑主义者们留下攻击的漏洞,而怀疑主义的怀疑的最终结局是导致我们自己在思维上发生背谬.

康德对先天科学和先验哲学有一个明确的区分,他哲学的出发点在于探寻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然后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先进行了"先天"和"先验"的区分,"先天"是指逻辑上在先,即在认识过程中源自于主体本身的那些要素,他们是逻辑层次上先于经验性的东西而不依赖于后天经验的知识,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这些要素和后天的要素同时起作用."先验",一切"先验"的都是先天的,但是反过来不一定都是,先验是特指这样一种知识,他们虽然在逻辑上先于一切经验性的东西,但他们正是有关经验知识得以可能的条件的知识.那些逻辑上先于经验,不是后天经验积累而得出的知识,就应该是属于先天科学的范畴.而像解决认识可能性等非经验可以证实的问题时所要运用的知识,则是先验哲学的范畴.胡塞尔借用康德的这种划分的思路得出自己的划分结论即"自然思维"和"哲学思维".

胡塞尔沿着康德式的道路进行超越论还原过程中,首先指出自然思维和哲学思维有极为鲜明的不同之处:自然思维是直接面向事物,直接探讨认识的成果,并认为主体的认识是深不可测的.而哲学思维则要把握的是认识如何能够确定它本身与被认识的客体相一致,并且超越自身去把握客体.在自然思维指导下的研究领域,是集中在认识结果中的,而哲学思维这是要了解,认识是如何可能,主体怎样才能够清晰地认识客体.在哲学思维的基础上去说明认识的可能性,既不能采纳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唯我论,也不能采纳休谟的心理主义.因为他们的这种理论都存在着唯心主义的思维上的背谬:"被说明的对象成为说明的根据".

在自然的思维态度下,事物作为客体被我们的意识直接把握,就是我们的意识直接认识了事物本身,事物属性被直观地展现给我们,并且是毋须证明地自明的被给予我们.比如说,一张红纸,它的形态就会被我们的眼睛通过视觉,手通过触觉直接的掌握.这种自然的思维态度是在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影响下产生的,在这种态度之下,主体本身和主体思维直接面对着客体,客体自明的被给予主体,主体不需要思维自己是否真正的认识到了客体,只是客体形象直观地被给予了主体认识.根据主体认识客体的起点和认识阶段的不同,客体表现的方式和存在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事物显而易见的摆在我们的眼前,他的一切就直观的被我们主体知觉,他的部分属性就被给予我们的思维,我们由此而联想到其他具有同样属性的事物上.比如,一张红纸给予我们"红"和"纸"的一般属性,根据经验,我们就可以得知绿"纸"或者"红"苹果这两者中的"纸"和"红"这种抽象的特征.但是这样也并不总是成功的,经验的范围是有限的,超出经验的范围,我们完全不知道我们面前的是什么的时候,或者它的红是隐藏着的时候,我们能否得出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