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儿童的七种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陈鹤琴情况简介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享有“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的美誉。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为了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他以自己的长子为观察研究的对象,最早在我国提倡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陈鹤琴认为教育应该

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思想。陈鹤琴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儿童心理,即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指导下进行教育。而陈鹤琴也恰恰是在其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后,逐渐形成了自己崭新的儿童观,再进而建立了自己独特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幼儿教育思想。因此,我们要研究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就必须了解他的儿童心理学。

二、陈鹤琴的儿童心理学

(一)陈鹤琴研究的儿童心理主要有七个特点:好游戏的、好模仿的、好奇的、喜欢成功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喜欢合群的、喜欢称赞的。

1、陈鹤琴认为“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动作,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幼稚教育,根据游戏动作的地方格外来得多”。游戏是一种自然的、儿童感兴趣的、活泼的动作,所以儿童在游戏中能身体放松,舒展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身体发展不无裨益。在游戏中儿童也能学习诚实、相互合作的品德,因此游戏还可以培养儿童的高尚道德。在陈鹤琴看来,游戏具有很好的价值,而且儿童又是以游戏为生活的,儿童生来好玩,所以我们应该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们获得完美游戏的生活。但是幼儿所喜欢的未必是我们成人所喜欢的,同样我们成人所喜欢的也未必是幼儿所乐意的,所以我们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儿童喜欢游戏的心理,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游戏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的教育途径。

2、好模仿也是儿童的一大特点。儿童喜欢模仿,言语、习惯、技能等都可以经模仿获得。但是儿童模仿是毫无选择性的。在儿童期,一般的善恶观念、是非观念都很淡薄,所以在模仿时,儿童无法辨别被模仿的对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所以学校可以根据儿童爱模仿的心态去创造一些场景或环境,让儿童去模仿,去学习。同时做教师的一定要“以身作则”,一举一动都要为孩子考虑,学校的环境也要尽量纯美。所以我们要创造好的并能引起儿童模仿兴趣的对象供他们模仿,以引出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3、好奇心也是儿童的天性之一。陈鹤琴说“好奇心是儿童学问之门径,吾人不可不注意,不得不利用它的”。好问是儿童好奇心的一种重要表现,儿童的好问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对于这一点,陈鹤琴给出了三条结论:“第一,从问句可以知道儿童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儿童问的是“是什么”的问题,那就表明儿童的知识和经验还很缺乏;如果儿童问的是“有什么用处”的问题时,就表明儿童已经知道了东西是什么,这时的知识和经验已经丰富起来。“第二,由问句可以看出儿童的兴趣。”儿童问什么就表明儿童对所问事物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针对儿童的兴趣施教,而不会盲目教给儿童不感兴趣的东西,导致儿童对学习的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一:游戏

以“以意义为主导”的活动就是工作,“以快乐为主导”的活动就是游戏。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的社会性很弱,做事情的动机多出自本能的自发。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的,所以,儿童自然好游戏。

所以,聪明的教育者会“寓教于乐”,他会对儿童说,来我们做个数字游戏?那些外行的教育这就会对孩子说:时间到了,我们学一会儿数学。

其实,把儿童需要学的东西变成游戏的形式,是我们的责任和工作,这是一件再自然再必要不过的事情,就好比儿童的消化能力不好,我们要把食物变软、变烂一样。

对于儿童尤其是三岁之前的儿童来讲,不应该只为了意义追求快乐,如果我们不能把学习或者其他很有价值的事情变成游戏,我们就宁可不去学那些东西。勉强孩子,会打乱孩子内在的和谐,他神奇的、完美的内在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他们只能得到一知半解和服从。那点东西晚几天、晚几年都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一旦儿童内在的心理和协杯扰乱和破坏,那么,教育就事倍功半了。现在很多幼儿园的父母急功近利,以孩子学东西为成功的目标、为炫耀的资本,对孩子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结果东西学的马马虎虎,孩子美好的天性也泯灭掉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降低了,他们的眼神中出现了茫然,他们稚嫩的眉头开始不断皱紧,这是每一个真正爱孩子、懂孩子的人应该坚决避免的。

另外,儿童是从游戏中学习的,这个学习是多方面的,除了知识的增长,还有经验的增加,还有自我内心成长,对生活、他人态度的渐渐形成等,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和增长。很多时候,虽然具体的学习目标没有达到,但是其他发面并没有停止。所以,仅仅为了孩子不愿意被唐诗而打孩子屁股的家长,实在是胶柱鼓瑟了。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二:模仿

模仿是学习之母。没有模仿就没有学习,任何科学、艺术、技能、风格的发展和形成,都有它最初的范本和源头,所谓“其来有自”。模仿是动物界共有的,鹦鹉学舌乃至动物杂技团都是模仿的明

例,但是人类的模仿能力远远超出了其它物种的动物,这是人类远久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能够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重要原因。

模仿的敏感程度和相应的吸收能力构成可塑性,儿童在这方面是远远超出我们成人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可塑性和模仿力也在减弱,三岁之前的儿童有太多的可塑空间和可能,二十岁的年轻人还有很多的可能,而五十岁中老年的可能就不是很多了。所以教育要趁早。又因为儿童模仿和吸收能力的惊人,所以环境尤其是有父母主导的儿童长期生活的家庭环境就至为重要。正如陈先生所言:“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儿童)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时时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

儿童的模仿是方方面面的,从一句口头禅到一种语气、手势,到一种态度、一种气质。儿童对环境的吸收也是惊人的,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可以追溯到它的童年经验。而且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都是我们不曾察觉的,海绵对水的吸收,是很厉害的,但是我们还能控制和想象,而儿童的内心对环境的吸收,就有太多是我们无论如何都难以穷尽想象的。因为环境中包含了多少的信息是我们不能确切了解的,儿童的内心用哪种方式来吸收,我们也是很难完全理解的。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即:提升自我、改良家庭的环境是每一个父母必尽的责任,观察儿童、理解儿童应该是我们很多精力和智慧的方向。

家庭教育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渗透式的教育,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很重要,我们自身为孩子提供的参照和潜移默化的示范,对孩子的影响则更为深远。我们应该从“小孩子好模仿”这个发现中,深切的体会并谨慎的对待家庭教育的渗透作用。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三:好奇

小时候,我也经常要求姥姥给我讲故事,可是到后来,老人家就不太愿意给我讲了,她对我的抱怨是: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爱追根究底,因为我经常把姥姥问的不能自圆其说。我想这也许是大部分成年人的态度吧。

很多时候,社会对人的教育和要求与好奇心是相悖的。“不要什么都问!“不要什么都管!”“你怎么追根究底!”。社会的教育倾向于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倾向于让人服从而不是理解,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