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鞋的演变全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映结束
谢谢观看
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班级:1102 学号:1113010224 姓名:薛丽
中国古代鞋的演变
荒古原始年代 最初原始人类把动物兽皮裹在 脚上。再把毛皮割成皮条,将毛皮 在足部捆扎,这样先人们创造了人 类最原始的裹足皮(鞋)。随着人类 智力和技能的不断进步,又充分利 用了更广泛的制鞋材料——植物叶 茎,用简单工具编成草鞋。故史书 上常把兽皮和草茎作为最古老的鞋 材,而皮鞋和草鞋称为最古老的鞋 类。
秦代、汉代
秦汉时期皮革资源多,穿皮鞋 是生活俭朴的表现。此外有履(用 丝绸制作)、屐(木鞋)、不借(草鞋)。 秦汉时期男女鞋款已显区别,男 人穿方头鞋履,表示阳刚从天(尊 天方地圆说)。女人则穿圆头鞋, 意喻温和圆顺从夫。汉代贵族死 后鞋穿金缕玉履,配套金缕玉衣。
汉代的鞋
魏晋、南北朝 北方民族常用的靴子相继在中原 流行。靴子一般以兽皮为面料,男 女通用。但不能作正式礼服使用, 穿靴不得入殿。当时最盛行的是木 履和丝履,木履即用木料制成的鞋, 亦称木屐,上至天子,下至文人、 上庶都穿木屐,屐为木底下装前后 两个齿的鞋,便于在雨水泥地中行 走。
作弊鞋:科举专用 在精品展示部分,一双黑色的 布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鞋底有 个凹陷的正方形,工作人员说这是 科举考试作弊用的,叫“夹带鞋”。 考生把考试范文的袖珍版放入这个 凹陷处,再盖上鞋垫,在检查时不 易被发现,就可以把范文带入考场。 最巧妙之处是,那个凹陷处只有 4.5厘米长宽,居然能印400个汉字。
作弊鞋
“洞房秘戏鞋”:古代性教育 还有一种鞋非常引人注意—— —早期婚前性教育的“洞房秘戏 鞋”。古时候家长给即将入洞房 的子女一双“洞房秘戏鞋”,这 双鞋只能穿鞋的本人看到,鞋底 画有所谓“春图”。因为古代父 母耻于和子女谈“性”,对孩子 不能言传,所以只能用这种隐晦 的方式让孩子接受这种性教育。
满族妇女喜欢穿长袍,行走不便, 便在鞋底上加上高底。鞋底上宽下圆, 形似花盆,因此而得名。这种花盆底 鞋为木头底,上面裹一层布,鞋底制 成马蹄状,所以又叫马蹄底鞋,走路 时会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传说满族穿 上这种鞋可以驱蛇虫,蛇虫听到走路 的声音,就会远远的避开。另说妇女 穿长裙,花盆底鞋可使身体增高,便 身体更加修长,另外由于鞋的特殊造 型,女子走路双手臂前后摆动幅度较 大,身材更加婀娜多姿。
隋、唐、五代 隋唐是服饰文化发展 的鼎盛时期。靴子常用彩皮 或织锦制成尖头短靴,靴上 镶嵌珠宝。贵夫人的履大多 具有各种各样装饰精美的高 耸履头,最高达30厘米。民 间崇尚手工编制鞋履,喜爱 穿蒲草编织的履,
隋唐的鞋
宋、辽、金、元
宋朝缠足之风愈演愈烈。缠足履 (三寸金莲)演变出不同的形制,把唐 朝崇尚的“小头鞋履”推到了三寸为 美的程度。文人推波助澜造出了“金 莲文化”。一般劳动大众不缠足、穿 平头鞋、圆口鞋、蒲草鞋。辽、金、 元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 与汉人的交流与学习中,服饰鞋履胡 汉交融。但以靴为主,花式繁多:计 有朝靴、花靴、旱靴、钉靴等
订婚鞋:红色吉庆
还有一些给古代青年男女穿的 特色鞋,比如男女订婚时穿的“订 婚鞋”,有龙凤朝阳图案,以红色 吉庆色彩为主。有女方陪嫁的“和 谐盒”,内置小铜鞋和小铜镜。还 有一款近现代青年男女穿的“婚姻 自主”鞋,鞋面上绣着“婚姻自主” 四个大字,表达了当时青年男女追 求婚姻自主的决心。
各种婚鞋
宋wenku.baidu.com的鞋
清时代 明恢复汉唐的服饰鞋履,百官上 朝穿与唐相同的靴履,除皮革制作外, 也有毡、缎等织物制成。但必须染成黑 色,俗称“皂履”。鞋底用木头做成一 定厚度,外涂一层白粉,因而又称“粉 底皂靴”。民间女子仍以三寸金莲为俗, 此时出现高跟缠足鞋,一般跟高达4~5 厘米。清强行推行民族服饰,妇女喜穿 木底鞋,中间脚心部分有一块10厘米左 右的木底。
清朝的鞋
鞋与“民俗”的关系密不可分 古代的生老病死、科举考试、 婚丧嫁娶、祭祀祭祖都与鞋的 种类密不可分。在不同的人生 阶段、处于不同地位、处于不 同交际场所,人们所穿的鞋样 式也不相同,而且千奇百怪, 通过鞋实物展示和介绍,人们 能了解到古人的思维、风俗和 礼仪。
白族的虎鞋 生活在云南大理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 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人杰地灵,风俗习惯独 特。农历三月三是"赶月街",白族妇女要穿 绣花鞋。清代《月街词》中"乌绫帕子凤头 鞋,结队相携赶月街",指的就是白族妇女 的包头和绣花鞋。农历4月23到25是传统盛 会"绕三村",白族妇女要穿布制的"白节鞋"。 白族绣花鞋不仅妇女喜爱,儿童也爱穿。您 现在看到的这双儿童"虎鞋",与其他民族的 虎头鞋在造型不完全相同,独具民族特色。 鞋为棉布底,红色绒面,上绣有"分体"虎形, 鞋帮头部为虎头,虎额头有"王"字,上以毛 装饰,构图十分讲究。整个造型极似卧虎, 寓意深远。
商周、春秋战国 殷商时代丝纺织业有了较大发展, 开始用丝织品做色彩斑斓的缎面鞋, 战国七雄之间的争斗,推动了中国服 饰的一次大革命——胡服骑射。赵武 灵王是服饰的改革者。为适应战争的 需要,引进了西北地区胡人的穿戴— —短衣、长裤和革靴。从此既便于泥 泞寒冷之地行走,又便于马背乘骑的 鞋饰——靴子盛行了两千年。隋唐宋 元明几乎代代皆穿用,直到清朝才改 为布制的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