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形式论文称谓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谓形式论文称谓研究论文

称谓形式变化的象似性动因

摘要:称谓形式变化折射复杂的社会关系,前人研究多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变化的语用动因,解释力有限。若从象似性原理出发,寻找称谓变化与社会关系变化之间的深层认知心理动因,则可以化繁为简,合理解释许多所谓的任意性现象。从象似性角度看,语言形式差别与思维差别象似。

关键词:称谓形式象似性权势关系亲疏关系

一、引言

自从Brown & Gilman(1960)和Brown & Ford(1961)的两篇论文发表以来,有关称谓形式的研究得到了极大关注。文中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权势关系(power)和亲疏关系(solidarity)。针对称谓系统中存在的众多形式变化,Brown等人通过这对概念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发前人所未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对概念之间本身亦有矛盾,用它们来解释纷繁复杂的称谓形式,有时难免会顾此失彼。如何协调两者在解释上的冲突,本身也不啻为一个问题。为了解释潜藏的认知心理因素,本文尝试将称谓形式的解释纳入更为简约的框架下,用象似性观点来阐释称谓变化的理论动因,期望达到因简驭繁的效果。

二、称谓形式与象似性动因

象似关系可分为“镜像象似(imagic iconicity)”与“关系象似

(diagrammatic iconicity)”。前者是符号对所指的简单摹状,如语言中的象声、象形现象;后者指符号内部各成分间的关系与所指的内部成分间的关系存在结构性对应(Haiman,1980:515)。本文将论证语言要素(称谓形式)与非语言要素(权势关系或亲疏关系)间存在关系象似,象似性为称谓形式变化的深层动因。

(一)第二人称代词:惯称与敬称

许多语言在使用第二人称代词称呼对方时都要面对惯称与敬称的选择。通过下表可窥其一斑(Wardhaugh,1998:255;Mahdi,1997)。

语种通称敬称

拉丁语tu vos

汉语你您

德语du Sie

法语tu vous

俄语ty vy

意大利语tu Lei/voi

西班牙语tú/vos usted

荷兰语jij U

瑞典语du ni

希腊语esi esis

古英语中也存在同样的区别thou/you,只不过这一区别在现代英

语中已经消失了。

惯称和敬称的区别源于单数与复数的差别。Brown & Gilman (1960:255)认为:

古拉丁语中只有“tu”用作单数形式。……用复数形式称呼君王源自4世纪。当时有两位皇帝,一位在君士坦丁堡,统治东帝国,另一位在罗马,统治西帝国。(罗马皇帝)戴克里先改革导致了皇权分离,但在行政管理上仍为一体。对任何一位君王的称呼事实上等同于对两者的共同称呼。所以用复数代词“vos”称呼君王应运而生。在另一种意义上,君王也包含着复数义,他代表统治下的臣民。

如上所述,君王的复数含义投射到称谓代词上就表现为借用复数形式来指称单数个体。任何一位君王既代表自己,又代表另一位君王。因此,称呼其中一位就相当于称呼两者。对任何一位君王说话,也就等于向他代表的臣民大众说话。后来,随着这种用法的推广,其它欧洲语言也受到影响,复数形式的第二人称逐渐用于称呼任何有“权势”的人①。这种形式上的象似性直至今日仍清晰可辨。如在德语、俄语、法语、土耳其语中,第二人称尊称形式均为复数(Haiman,1980:530)。“任何形式的象似性现象都是隐喻的,是一个域内的特点向另一域的投射”(Janda,2000)。用复数形式表示尊敬者视对方为更大群体的代表。故而,“人多势众(MORE PEOPLE IS MORE STRENGTH)”这一投射原理使得被称呼者拥有了更高权威,所以说,敬称形式是“声势(strength)”的象似。

除了用复数形式表尊敬,许多语言还存在第三人称代词作敬称的用法,如德语、意大利语、匈牙利语(Haiman,1980:530)。“人多势众”的象似原理解释不通。

然而,正如Haiman(1980:530)所言,借用第三人称来指称对方,好比假装对方不存在。这样做显然是交谈双方心理距离疏远在语言上的表现。因此,敬称形式又是“距离”的象似。

虽然Brown & Gilman(1960)用“权势”与“亲疏”这对概念进行了解释,但并未触及其认知动因,象似性原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就拿法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使用情况为例,Wardhaugh(1998:258)提到现代法语中,无论年龄大小,夫妻、兄弟姊妹间应以“tu”称呼对方;父母与子女间,关系亲密的亲戚间,住在一起或一起工作的年轻人,共事的年长者之间,以及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间都应以“tu”来称呼对方。而陌生人,毫无瓜葛的人,以及上下级之间称呼对方应使用“vous”。

这样一来,代词形式变化与人际关系的相互影响一目了然。一旦谈话者使用通称形式“tu”,表明双方关系密切,至少双方试图让关系更为密切。而一旦使用敬称“vous”,则表明交谈双方有隔阂,或年龄悬殊,或缺乏沟通,总之,双方地位不等。因此,语言权势↔社会权势,语言亲疏↔社会关系亲疏(本文用符号“↔”表示象似关系)。

象似机理同样作用于现代汉语称谓中。第二人称代词“你”的尊称形式为“您”。王力先生(1980:275)指出,“‘您’在宋元史料里并不

表示尊称,而是表示‘你们’。实际上,‘您’就是‘你们’的合音。”可见,汉语亦不违前例。

由此,不难看出规律:一般情况下,交谈者社会差距越大,称谓形式越长。这正是象似机制的表现:语言距离↔心理距离↔社会距离。

(二)称谓系统变化:FN/TLN

类似情形不限于第二人称代词。Brown & Ford(1961)的研究结果大致表明,交谈双方若一方以FN称呼另一方,而另一方以TLN 回应,那么暗示着双方权势不等;若双方均以FN相称,表示彼此熟悉且地位平等;若双方均以TLN相称,则表明彼此不熟且地位不等。

倘若按“呢称→名(FN)→姓(LN)→头衔+姓(TLN)→头衔+姓名(TFLN)→头衔”排序,称谓形式越来越显正式,也越来越显生疏。显然,随着呼语形式的延长,交谈者之间的距离也拉开了,亲切感逐渐减弱。到只剩用头衔相称而不提姓名时,双方关系最为疏远,仿佛交谈对象是物不是人。称呼中人性化成分的消失明显使得谈话者感到有距离。类似情况在其它语言中毫不鲜见。由陌生而熟识而朋友,人际距离缩短了,称呼也缩短了。也就是说,语言距离↔社会距离②。

(三)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

象似性不仅在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上有所体现,对其它人称同样起作用。如前文所述,复数代词能够代表群体力量(institutional authority)。因此,某些场合下(例如,商务谈判、外交磋商、法庭仲裁),当需要为自己的决定或话语赢得分量以示不容置疑时,常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