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讲义-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护理学讲义-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传染病的临床特征、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艾滋病

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

伤寒、细菌性痢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一节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一)感染与免疫

1.感染的概念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等引起的疾病均可称为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传染性,并可导致不同程度流行的则又名传染病。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感染性疾病都具有传染性。

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是否会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和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这两个因素。传染病只是感染过程的一种表现,感染过程的表现包括: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或不显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轻微的病理变化,不产生任何临床症状,但通过免疫学检查被发现。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寄生在某个部位,潜伏于体内,不发病但也不能将病原体清除,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才发病。

2.病原体的致病作用

(1)侵袭力:病原体直接侵入机体或借其分泌的酶破坏组织,抑制机体吞噬作用促使病原体扩散。

(2)毒力:包括外毒素、内毒素及毒力因子。

(3)数量:就同一种病原体而言,入侵病原体的数量多少与其致病能力成正比。

(4)变异:病原体通过变异而逃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而不断引起疾病的发生。

3.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免疫应答可分为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与破坏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和促进

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伤的变态反应两大类。保护性免疫应答又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与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类。

(1)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进入体内异物的一种清除机制,是生物个体生来就有的,能遗传后代,不涉及抗原的识别,又称先天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是指对抗原特异性识别后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通常只针对一种传染病。感染后的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一种主动免疫。

小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是否会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和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

1.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

2.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

(1)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组织损伤的变态反应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①空气、飞沫、尘埃传播;②水、食物传播;③手、用具、玩具传播;④媒介昆虫传播;

⑤血液、血制品、体液传播;⑥土壤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三)传染病的特征与临床特点

1.传染病的特征

(1)病原体

(2)传染性

(3)流行病学的特征:包括:①流行性;②地方性;③季节性。

(4)免疫性: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均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2.临床特点传染病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①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是确定传染病检疫期的重要依据;②前驱期:从起病至出现该病的明显症状时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前驱期,多数传染病在本期已有较强的传染性;③症状明显期;④恢复期。

(四)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对传染病人应尽量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甲类: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共2种(鼠疫、霍乱),要求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乙类: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共26种,其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4种要求2小时内上报,其余22种要求发现后24小时内上报。丙类:为监测管理的传染病,共11种,要求发现后24小时内上报。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五)传染病的隔离和消毒

1.传染病的隔离

我国大多数医院实行的是以传染病类别为特点的系统隔离法:

1)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除一般隔离措施外,相同病种可同住一室,床间距至少2m;痰具每日消毒;病室每日通风至少3次;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保持适宜的室温、湿度。

2)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同病种病人同住一室,也可与不同病种病人同住一室,但病人之间必须实施床边隔离;病人生活用具专用,用后消毒;室内保持无蝇、无蟑螂。

3)严密隔离(黄色标志):病人住单间房;禁止随意开放门窗;病人不得离开病室,禁止探视、陪住;污染敷料与物品装袋,贴标签,严格消毒处理;病室每日消毒。

4)接触隔离(橙色标志):与一般隔离要求基本相同。

5)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接触病人或其他血液(体液)时要戴手套、穿隔离衣;若皮肤接触了血液(体液)后要立即清洗;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经消毒、销毁处理,避免损伤工作人员皮肤;血液污染室内物品表面时,立即用含氧制剂清洗消毒。

6)脓液(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污染物弃去时装袋、贴标签、送消毒处理后丢弃。

7)结核菌隔离(AFB隔离,灰色标志):隔离室门窗关闭、有特别通风设备,同疗程者可住同一室;接触病人或污染病后、护理下一位病人前应洗手,可不戴手套。

2.消毒

(1)消毒的定义: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消除或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是切断传染途径的重要手段。

(2)消毒的种类:①预防性消毒;②疫源地消毒。

1.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

2.接触隔离(橙色标志)

3.严密隔离(黄色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