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及甲骨学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开甲骨神秘,书写汉字传奇

李发

提纲

一、什么是甲骨文 (2)

一、什么是甲骨文 (2)

二、甲骨文的发现与著录 (6)

(一)早期发现与流传 (6)

(二)科学发掘与著录 (8)

三、甲骨文的研究 (9)

(一)反映甲骨学研究的成果 (9)

(二)代表学者 (11)

(三)当下甲骨学重镇 (13)

四、甲骨文释读举例 (13)

五、结语:甲骨文发现和研究的意义 (17)

2013年4月5日

一、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刻在兽骨或龟甲上的占卜文字,它主要存在于我国公元前14~前11世纪前后的商代后期阶段。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古的成熟文字。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或兽骨占卜吉凶,过后把与其相关内容在甲骨上记录下来,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出土于今河南省安阳小屯村附近,据史书记载,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这里,此后近三百年,这里一直是商朝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甲骨文自1899年被发现以来,在百余年间,甲骨文的出土数量已达十四万片以上,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据统计共有3700余个,已识的字公认有1370个。

二、甲骨文的发现与著录

中国古文明辉煌灿烂,5000年的历史资料主要是用文字记录,其数量之多,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二十四史》系统记载了我国各朝各代的历史,但甲骨、甲骨文、甲骨刻辞、龟甲兽骨文字等名词皆不见于这些史料。这是为什么呢?《礼记·曲礼》:“龟策敝(意为弃)则埋。”郑玄注:“不欲人亵之也,不知鬼神之所为。”即占卜使用后,有意埋藏,因此甲骨得以保存下来。直到3000年后的清末。

(一)早期发现与流传

周灭商之后,殷都安阳废置,后成墓地,直到明代才成为村落(小屯村)。清末小屯村一带农民耕地、打井、开沟渠或取土时,往往挖出古代遗物。但他们没有文化,没有关于古器物的知识,视珍贵的青铜器为“废器”、“废铜”,如著名的“司母戊方鼎”,被挖出后曾作为喂马的马槽。虽有少量的铜器出售,但毁弃者定不在少数。甲骨也常被当作“龙骨”出售,小块者抛弃或回填。古董商人后来加入进去,把甲骨卖给了当时的一些“好古之士”,后来也就有了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说法(刘鹗、罗振玉《铁云藏龟》序)。

王懿荣(1845-1900)在1899年对有字甲骨做出了初步的鉴定,并先后从古董商那里购得1400多片甲骨。1902年,王氏长子王翰甫因还债将家中1000多片刻字甲骨全部转卖给刘鹗(1857-1909)。刘氏本人也收藏了不少甲骨,二者归一,共约5000余片。罗振玉(1866-1940)与刘为儿女亲家(罗家女嫁与刘家),当年在刘家见到甲骨墨拓,劝其编印成书,且代为撰写序言。1903年,刘鹗从中选拓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这是甲骨文第一本著录书。

王懿荣(1845-1900)刘鹗(1857-1909)

翌年,孙诒让据《铁云藏龟》所公布的材料,著成《契文举例》,此为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著作。

罗振玉(1866-1940)孙诒让(1848-1908)

《铁云藏龟》(刘鹗1903)《契文举例》(孙诒让1904)

1906年,罗振玉任学部参事官,也开始搜集甲骨。1911年,他委派其弟罗振常等到河南寻访甲骨。同年辛亥革命爆发,他避居日本。1915年春,返国,多方征集甲骨,此时已获甲骨30000余片。先后编印《殷虚书契》(又名《殷虚书契前编》1912)、《殷虚书契菁华》(1914)、《铁云藏龟之余》(1915)、《殷虚书契后编》(1916)、《殷虚书契续编》(1933)等,为甲骨文的搜集、拓印、流传和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

1899-1928年,民间私人挖掘的甲骨多经古董商之转售,分别被王懿荣、刘鹗、王襄、罗振玉、黄睿、徐枋、刘体智以及加拿大明义士、美国方法敛、英国库寿龄、金璋、日本林泰辅等人购得,一小部分转到政府部门。如今流散国外的甲骨,大多是这个时期民间挖掘出土的,收藏量最多的是加拿大,约8700余片,其次是日本,约8200片,再次是英国和美国,其他如前苏联、瑞典、法国、瑞士、德国、韩国、新加坡等国也分别藏有少量甲骨,且多数已被著录出版。

(二)科学发掘与著录

1928年,中研院史语所成立,当时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计划科学发掘殷墟。同年秋,即派董作宾前往小屯调查,这是官方首次派人考察甲骨出土地。经调查,殷墟甲骨挖掘未尽,于是由他着手规划,同年10月组织第一次发掘,从此结束了私人任意盗掘的局面。董氏先后9次参加、主持或监察殷墟科学发掘。

1928年10月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史语所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发掘。其中在小屯发掘12次,在侯家庄西北岗商王陵墓发掘3次,均有重大收获,发现了商王宫廷遗址、平民居住区、手工业作坊区、商王陵墓和一般性墓葬,获得了大量甲骨、青铜器、玉石器、陶瓷器、骨蚌器等珍贵文物,为探明殷墟布局及以后的殷商考古和殷商文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出土甲骨来讲,1928年10月至1934年4月,史语所进行的9次发掘中共获带字甲骨6513片。董作宾精选字甲2467片、字骨1399片,计3866片,编成《殷虚文字甲编》(简称《甲编》,1948年印行),这是第一部利用科学发掘资料出版的甲骨文著录书。

董作宾(1895-1963)殷虚文字甲编

从1936年3月至1937年6月,由郭宝钧、梁思永、石璋如分别主持殷墟第13、14、15次发掘。这3次共发现字甲18307片,字骨98片,计18405片。第13次发掘,发现了著名的H127坑,一坑就有龟甲17088片、牛骨8片,计17096片。这三次的重要部分被董作宾编为《殷虚文字乙编》(上中下)(简称《乙编》,三册分期于1948、1949、1954年出版)。后张秉权将《乙编》碎甲缀合,编为《殷虚文字丙编》(上中下)六册(简称《丙编》,分别于1957、1959、19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