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学术研讨
浅谈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体会
石桂莲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公司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无保护会阴接生组和孕期适度干预、产时根据
会阴条件配合使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或作会阴小切口行无保护会阴接生组,对会
阴舌形裂伤率及无保护会阴接生成功率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会阴裂伤、特别是舌
形裂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保护会阴接生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o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可使胎头娩出时对阴道产生的压力均匀分
布,没有外界阻力,不易引起会阴裂伤,有效降低了会阴的裂伤率。
笔者认为:在孕
期适度控制体重,及时治疗生殖系统炎症,产时配合使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或作
会阴小切口,可以大大降低会阴舌形裂伤率及产科创伤,减轻了会阴部的疼痛,提高
了无保护会阴接生的成功率,促进自然分娩。
【关键词】无保护会阴接生;舌形裂伤率;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无保护会阴接生并不是说我们不保护会阴,也不是说所有产妇都适用,只有胎儿大小适中,孕妇会阴弹性好,能够积极配合,无妊娠合并症孕妇,才能在经验丰富的助产士指导下运用该种助产方式。
本研究是孕期适度控制体重、适时治疗生殖系统炎症,产时根据会阴条件配合使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或作会阴小切口,可以大大降低会阴舌形裂伤率及产科创伤,提高了无保护会阴接生的成功率,值得推广,现报告如下:
1资帕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我院实行无保护接生法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60例采取单纯无保护会阴接生作为对照组,60例经过孕期适度干预,产时根据会阴条件采取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或作会阴小切口作为观察组,年龄25-30岁,孕周37-41周,初产妇,头先露,均排除有妊娠合并症等因素。
1.2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评估后洗手上台,胎头拨露约5x4cm,会阴后联合紧张时开始控制胎头娩出的速度,宫缩时以单手或双手控制胎头,宫缩间歇时放松,同时和产妇沟通使其配合用力.嘱宫缩时哈气,间歇时用力,胎头双顶径娩出时,指导产妇均匀用力,于宫缩间歇期缓缓娩出。
观察组经过孕期适度控制体重,及时治疗生殖系统炎症后的60例产妇,产时在胎头拨露横径达2-3cm时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或作会阴小切口,然后行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接生。
(1)由于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适用于会阴条件良好,新生儿体重<4000g I1],所以做好孕期宣教,控制体重;于孕32周筛查阴道有无B族链球菌感染,及时治疗;(2)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法:宫口开全后,等胎头拨露时,抽取2%利多卡因5ml稀释至20ml,操作者以示指和中指并拢进入阴道,触及坐骨棘后用7号长穿刺针沿手指引导方向进入,在坐骨棘内侧方刺入距坐骨棘0.5cm处,回抽无血后,注射稀释后的利多卡因5ml,边退针边注射,直至出针,同法处理对侧。
(3)对于会阴条件差者待麻醉成功后,术者以左手中、示指伸入阴道内,撑起左侧阴道壁,右手持会阴侧切剪刀,一叶置于阴道口,另一叶置于阴道外,使剪刀切线与会阴后联合中线旁侧呈45'放好,于宫缩时,剪开会阴1-2cm即可。
2结果
2组产妇分娩之后情况比较:观察组在无保护会阴接生成功率、会阴舌形裂伤率、伤口疼痛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3体会
接产者在接产前作初步评估,接生时个体化指导产妇用力⑵,充分体现灵活性和个性化,根据产妇不同条件随时采取适宜的接生方法,不能因一味地追求新法接生而出现医疗差错或增加产妇不必要的损失。
笔者认
石桂莲(1973-),内蒙古包头人,副主任护师,本科,主要从事妇产科助产工作。
下转79页2019.04|中国农衬卫生•2019年第7期
学术研讨79
进行健康教育,尤其是体型肥胖的患者U2V],为其制定科学、健康的饮食方案,叮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控制体重,观察患者伤口情况,及时为其更换敷料。
(3)增强心理护理,为其讲解手术治疗的好处〔⑷,必要时介绍几项治疗成功的案例.缓解其恐惧情绪;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注重与患者的交流,消除其不良情绪。
(4)做好病房的卫生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15_20],保证病房内温度和适度的科学性,为患者创建环境优良,舒适的病房环境。
综上所述,患者的年龄大、手术时间较长、BMI高以及心理准备不佳都是导致手术室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手术室治疗中,应为其准备预防性护理措施,为患者构建良好的环境,及时观察患者切口情况,最大化降低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出现率。
参考文献
[1]林秀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影响因素Logistic®归分析及预见性护理于预卩].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5):191-193.
[2]何飞杏.层流净化手术室术中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13-14,15.
[3]Sway A,Solomkin J S,Pittet D,et al.Methodology and Background for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Guidelines on the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J].Surg Infect(Larchml),2018,19(l):33-39.
[4]黄锦有.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几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0):1362-1364.
[5]廖志容.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麻醉相关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预防措施[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3):328-330.
[6]刘春红,崔秀民,薛卫强.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的手术室因素和护理措施与临床疗效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9):3112-3115.
[7]郁美珍.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2017,18(2):47-48.
[8]王凤华.洁净手术室手术过程中空气质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5):839-840.
[9]蒙光义,王冬晓,卢婷,等.外科II类切口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54-58.
[10]张鹏,蔡启卿,高嵩涛,等.紙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0(2):274-277.
[11]戴银伟.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⑸:144-146+150.
[12]毛海燕,田媛媛.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分析[J].贵州医药,2016,40(12):1339-1341.
[13]王海荣,邵俊慧,王飞飞,等.手术室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0):1470-1472.
[14]葛庆霞.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23):150-152.
[15]谭莉.影响手术室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9):105-107.
116]陈建玲,刘俊芝.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高危因素及预见性护理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10):1117-1119.
[17]王红玉.胸腹腔引流管拔除后伤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预乩性干预方案探究[D].苏州大学,2014.
118]张兰,段晓莉,尹俊华.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产褥期的危险因素及预见性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118-121.
[19]赵国良,张在保.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35(8):1912-1915.
[201张华•探讨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卩]•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177-178.
上转76页
表12组产妇分娩情况比较
组别无保护会阴接生成功会阴舌形裂伤伤口疼痛程度例数例数率(%)例数率(%)轻重
观察组605083.300555
对照组604066.76104020 X?值 4.44 6.31311.368
P值0.3150.0270.001
为:(1)孕期保健时通过宣教适度控制体重,使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2)孕32周做阴道B族链球菌筛查,及时治疗;(3)第二产程根据会阴条件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可使阴部组织松驰⑶,减轻会阴损伤,缩短
了第二产程,增加了无保护会阴分娩的成功率;(4)对
于会阴条件差者也可做会阴小切口,表浅整齐.利于修
复和愈合,这样使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了会阴的舌形
裂伤率,提高了无保护会阴接生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徐德瑾,包春柳.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效果.包头医学
院学报,2016,32(10):44.
⑵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妇产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18:174.
⑶王莲,付冬学.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
的临床观察.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15(03):256.
2019年第7期•中国农村卫生■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