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导学案(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概述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知道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改革家。

2.分析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的作用,认识到改革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自主学习】

一. 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请看113页图文,回答1-2题)

1.东汉魏晋以来,内迁的“五胡”指哪些少数

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2.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生活方式、习俗

方面呈现出什么趋势?

逐渐认同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在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些民族?为什么?北魏孝

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的趋势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没有。原因:长期以来民族之间相互通婚、融合。关系:相互促进。

2.孝文帝改革应该说是一次成功的改革,为什么40余年后北魏就亡

国了?(思考即可)

答案可参考后面的参考资料。

【归纳整理】 历史背景 ①386年,鲜卑族建立魏国,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局面。 ②民族汇聚成为时代的主流。 改革的目的: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的控制

①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②汉化措施 措施 改穿汉服; 学说汉话; 采用汉姓;

与汉人通婚。

作用: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胡食、胡服、胡床、和胡乐、胡歌、胡舞等,逐渐融入到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请你用简单的语句把这三组图片联系起来

匈奴、鲜卑等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使他们与中原汉族人民交往逐渐增多,他们也学会了汉族的生产方式,民族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民族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也推动了孝文帝的改革。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2中考·福建泉州)下列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无关的是

A.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

C.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D.为逃避北方连年战乱

2.(2012中考·江苏南京)龙门石窟中的宾阳中洞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具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昭君初赛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3.(2012中考·江苏连云港)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

A.秦始皇统一文字 B.汉武帝独尊儒术

C.教文帝厉行汉化 D.武则天重用酷吏

4.(2012中考·广东汕头)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A、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

B、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

5.(2012中考·山东菏泽)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6.(2012中考·江苏徐州)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1)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1点1分,共4点4分)

(考生如答改汉姓、改用汉姓或姓汉姓,穿汉服、改穿汉服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语或学说汉语,与汉族通婚或与汉族结亲等,也同样1点给l分。考生如答改用汉族制度、改用汉族官僚制度、担任汉族官职、领取俸禄等,也给1分。直接照抄原材料扣去l分。只写改姓不给分。本小题不超过4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答孝文帝改革或拓跋宏改革、元宏改革也可给l分)

(3)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考生如答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鲜卑族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也可给1分)(考生如答汉化不给分,地域写错不给分,错别字不给分)

参考资料

1、北魏速亡的原因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鲜卑贵族汉化的加深,北魏统治者日趋腐化,吏治逐步败坏。高阳王元雍富兼山海,其住宅、园囿像皇宫一样豪华,僮仆多达六千, 伎女五百,一餐费数万钱。他与河间王元琛斗富,奢侈豪华程度超过西晋的石崇、王恺。被称为饿虎将军的元晖作吏部尚书时,卖官鬻职都有定价,人们称吏部为卖官的市场,称这些官吏为白昼的劫贼。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也聚敛无已。他们征收租调时,恢复长尺、大斗、重秤。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使大批农民家破人亡。破产农民纷纷投靠豪强,重新沦为依附农民,或逃避赋役,入寺为僧尼。

北魏控制的编户日益减少,影响了政府的收入。北魏统治者除加重剥削未逃亡的农民外,多次检括逃户,搜捕逃亡的农民。因而引起农民的反抗。延昌四年( 515)冀州僧人法庆领导的大乘教起义,公开宣称“新佛出世,除去旧魔”。北魏政府动员了十万军队才镇压下去。

北魏初年,为了阻止柔然南下的威胁,东起赤城(今属河北),西至五原修筑长城;在沿边要害处设置军事据点,即沃野等六镇。六镇镇将由鲜卑贵族担任,镇兵多是拓跋族成员或中原的强宗子弟。他们被视为“国之肺腑”,享有特殊地位。但迁都洛阳后,北方防务逐渐不被重视,镇将地位大大下降,被排斥在“清流”之外,升迁困难。因而他们对北魏政府严重不满,镇兵的地位更是日趋低贱,与谪配的罪犯和俘虏为伍,受到镇将、豪强残酷的奴役和剥削,加之塞外的柔然不时进扰掠夺,也加深了士卒生活的困难。正光四年(523),终于爆发了六镇起义。关陇、河北等地各族人民也陆续起义。激烈的阶级斗争使北魏政权摇摇欲坠。边镇豪强集团利用当时的混乱局面,各自发展势力。肆州秀容(山西朔县北)的尔朱荣,聚集了北镇豪强和流民,势力发展最快。武泰元年(528), 胡太后毒死孝明帝,自居摄政,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借口,进军洛阳,在河阴将胡太后及大臣两千余人杀死,控制朝政。此后,内乱不止。534年,北魏分裂成由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北魏灭亡。

2、浅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消极影响

许张红

(陇东学院历史系甘肃庆阳 745000 )

摘要: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全面,影响较大的一次改革。然而,经过改革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