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刿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胜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素质教育目标。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属于文言文,且论证性很强,语言很有特色,但是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有难度,需要老师的反复引导才能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汲取到有营养的东西。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

把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材、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学习文章组织材料上的技巧,以及作品的独特魅力。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初步阅读和感知了《曹刿论战》,解释了字词,疏通了文章大意,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曹刿的语言智慧和军事智慧。当今世界,很不安宁,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悲剧,还在一些地方上演。战争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我国的历史上也存在非常多的著名战役,这就给我们以很多的智慧,其中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战。就是个弱国战胜强国进犯的典型战例,这个战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曹刿论战》。

二,初步思考

长勺之战背景简介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是邻国。齐国占有山东中部地区,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国在今山东南部,是较弱的诸侯国。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小白和公子纠都怕遭牵连,想奔出他国。公元前686年,公子纠出奔莒国;齐国大臣杀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公子纠避往鲁国。第二年,公孙无知被杀,公子纠和小白都准备回国当国君。鲁国派军队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到达边境时先到齐国的公子小白已经夺得君位,即齐桓公。齐桓公派兵攻打护送公子纠的鲁国军队。鲁军被打败,公子纠被逼死。齐桓公当上国君,想显示威风,建立威信,便以鲁国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再次进攻鲁国。鲁国被迫抵抗,战于长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范读课文。

(二),教师分析第一自然段,找出对曹刿的语言描写,分析曹刿形象。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三)教师分析第二自然段,找出关于曹刿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讨论曹刿的智慧。(四)教师翻译第四自然段,运用分析法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

重点分析下列句子:

①肉食者谋,未能远谋。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五)分角色朗读。

【课堂作业】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请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阅读。

2、口头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形象。又以“论”作为主线,课文是怎样刻画曹刿和庄公形象,又是怎样论战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课后反思】

从学生课堂上提的问题不难看出,学生是自主的、灵动的、个性的。自以为是的“背”着学生走的教学模式,既累了自己,也束缚了学生。感慨早该给自己减负,同时也解放学生,早该让他们舒展身体自由快乐地“走、奔、跳……”只有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可能做到师生之间真正的平等、互助,学生才能真正自主探究。

《曹刿论战》教学案例高碑店市特教中心

闫玉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